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作者&投稿:游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有:

一、文章要求不同

文言文一般要求较为繁琐,其特征是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等多种文体。

现代文即白话文在文章上一般无特别要求,语句通顺即可。

二、理解难度不同

文言文言文分离,追求行文简练,采用了许多倒装、省略等特殊用法,对于毫无文言基础的人而言,晦涩难懂。

现代文追求的是通俗易懂,较文言文而言更加口语化,容易理解。

三、发展的时间不同

文言文在1915年新文化运动以前一直是官方正统的文体,几乎所有的古代典籍都是以文言文形式记载的,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现代文即白话文,是1915年新文化运动时期极力推崇的,后来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支持。在“五四”白话文运动后更是得到了全面的推广。

扩展资料

文言文在现代的发展

虽然现代华文社会以白话文写作为主,但是文言文作为一种中华传统文化,仍然受到华人相当的重视,文言文对白话文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现在仍有许多人喜爱在写作白话文时引用文言“典故”、“诗词”,以及华人社会普遍使用的“对联”等等,中文里的许多成语和俗语亦都来自文言文。而对于有志学习中国文学的人,文言文的训练更是不可缺少的。

在中国的教育中,文言文都是必修内容。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五、六年级开始接触文言文,往后逐渐增多,到高中阶段,文言文基本成了语文课的主体。香港中国语文科课程中,小五生须学习文言文,高中生会更进一步研习文言文。

中国的中考和高考都有文言文的相关考题。中国各地不时会出现文言文的高考高分作文,不过自2012年起,随着《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的发布,中国高考作文限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即网络语言、文言文和繁体字均不能再用于高考作文,这引起了部分人的批评。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白话文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文言文

2. 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的词语和句式的区别是什么

文言词: 文言文中大多是单音词,现代汉语一般是双音词。词义没有变化的合成现代的双音词就可以了,词义有变化的按现代汉语的习惯译成相应的双音词。

句式:文言文中省略现象是很常见的,承前省略,主语或宾语在前面的文字中一定出现过,更多的是介宾短语省略“介词”或“宾语”:如“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应为“……献(于)秦王”。就是省略介词。

判断句:最典型的句式是“---者----也”句式。或单用“者”,单用“也”,“此---也。此乃----也,此则----也”等是最典型的判断句。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陈胜者,阳城人也。

现代汉语中的“是”在文言文中多作指示代词,晋代以后才出现判断作用。

被动句:文言文中多用“见,为”表被动。如:徒见欺。译为“白白的被欺负了.‘为’常与‘所’连用表被动.如;若属皆且为所虏。译为;你们都将被他俘虏了。

倒装句;文言文中表处所,对象的介宾短语常出现在位于后面,现代汉语是在谓语前作状语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作状语后置。如;见燕使者咸阳宫。是,在咸阳宫召见燕国使者。

文言文中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且省略量词。如;示之者三,年十二。

3. 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什么

你好,汉语自古以来就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

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

“饭否”就是文言文。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

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什么是文言文? 1.文言文很精彩。这当然是无疑的。

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文。由此可见中国的现代文明历史还是很短的,解构或者解读传统文化还是现代化的必要,因为传统智慧的继承建立于对文言的正确解读。

2.文言文是知识。这是对的,因为文言文已经不再是语言,它纯粹是文字。

但文言文是知识,甲骨文也是知识,那为什么就不学甲骨文呢?对了,正是因为甲骨文是更原始的文字,所以文言文是进一步学习甲骨文等等传统高级文字(学)的基础。 3.文言文也是技巧。

汉语的表述、描绘、组合、转变、喻式、铺比、推演……在思想的表达上充分承载了汉文明的风格。掌握文言文物理结构,对现代汉语的理解比较精深,对新汉语的构造将有“法”可依。

4.“文言文”是“白话文”的相对。这个词的结构是这样的: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文字”,“言”是语言。“文言”则指“文字化了的语言”。

它说明两层意思:其一,指明文言文本是一种语言;其二,这个语言后来被文字化了。“被文字化了”的语言也有两重含义:其一,可以有语言但没有文字的文化,比如大多数少数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其二,语言功能退出生活,以文字的形式成为历史。

“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应该是:被文字化了的语言的一种文体。后面那个“文”指文体。

那么文言文除了在考古研究之外,还有什么“前途”吗?或者说,还会有什么生活的应用价值?我想是有的。在传统形式的生活淡化出现代社会时,只不过人们忽略了一些边缘地区的社会生活,才造成现代应用对文言文的怀疑或者忽略。

比如在宗教建设中,某些碑刻仍然会用文言文撰写,仍然采用书法书写,使用工具镌刻。篆书的应用也大多如此。

“文言文”这个名词也可以涵载语言与文字之间在文化历史上的相互关系。某种形式上,一旦某种语言——包括方言——被“文”化,文字化,也就是书面化,其语言魅力顿减,而文字功能倍增。

因为语言通常是口头相传,与生活密切相关,语言尚未进入文化状态,它是对生活经验的一种保留,没有文字的扩展性能。 我们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不免会产生一种错觉:古时人说话也是这么说的么?我想这可以用现在时态下书面语与口头语在表述上的不同来“感受”,它们之间在结构上规则上并无大的区别。

也可以推测,古人说话只不过比文言文更随意,更白化通俗而已,“三言两拍”也可以做参考了。至于现在我们阅读文言文,当然不代表在重复古人的说话,而是在朗诵或者默读一种文体。

阅读文言文,感受的是一种极为明晰的思路,就好像偶尔阅读西方哲人著作,很有那种应有的肃穆。 当代文言文复兴的价值 文言文复兴,是当代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热点之一。

它的产生与中国文化复兴运动的产生一样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是中华民族复兴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言文复兴从表面看来是对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的否定,实质上则是对白话文运动的引伸。

白话文的风行极大地增加了广义文化的受众,但却使传统中国文化的直接受众越来越少——因而就使中国文化的传承遭受前所未有的威胁。正是基于完整、准确地传承中国文化的需要,文言文复兴才成为历史的必然。

文言文复兴不能否定白话文的存在和价值。 中国大陆的文言文复兴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萌芽的。

文言文复兴的概念是青年学者刘周在“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一步(倡议书)”中明确提出的。2007年《光明日报》“百城赋”的推出,表明了国家对待文言文复兴的态度。

文言文复兴的倡议书由一位青年学者提出,表明文言文复兴的发展后劲非常有力。 现代文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3、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4、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5、语句在表情达。

4.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有什么区别

古代汉语:都是用文言文的形式 现代汉语:是白话文,通俗易懂 (1)这区别最起码也首先在古代汉语是有很多“之乎者也”的文言文,而现代汉语则是和口头文化密切联系的白话文.(2)就是在文字方面,古代汉语基于象形造字方法而来,所以字形整体比较复杂,但现代汉语除港澳台一些地区外,大陆则主要是通行简化字了.还有一点与哲学相关,据说还很关键,(3)就是古代汉语缺少像英文中“is”功能那样的“是”动词,由此就不能出现西方哲学中那种本体论.但这是以西学绳中学,并且对中学的了解也不深,因为事实上恰恰唯有中国古代哲学是真正彻知万有实体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