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言文言文阅读答案

作者&投稿:本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阅读 张慎言,字金铭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答案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内容包括张慎言传。

1、原文: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祖升,河南参政。

慎言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寿张知县,有能声。

调繁曹县,出库银籴粟备振,连值荒岁,民赖以济。泰昌时,擢御史。

逾月,熹宗即位。时方会议三案,慎言言:“皇祖召谕百工,不究张差党与,所以全父子之情;然必摘发奸谋,所以明君臣之义。

至先皇践阼,蛊惑之计方行,药饵之奸旋发。崔文升投凉剂于积惫之余,李可灼进红丸于大渐之际,法当骈首,恩反赐金。

谁秉国成,一至此极!若夫鼎湖再泣,宗庙之鼎鬯为重,则先帝之簪履为轻。虽神庙郑妃且先徙以为望,选侍不即移宫,计将安待。

无何,贾继春以请安选侍被谴,慎言抗疏救之。帝怒,夺俸二年。

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万顷,可垦为田。近同知卢观象垦田三千余亩,其沟洫庐舍之制,种植疏浚之方,犁然具备,可仿而行。”

因列上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法。又言:“广宁失守,辽人转徙入关者不下百万。

宜招集津门,以无家之众,垦不耕之田便。”诏从之。

尝疏荐赵南星,劾冯铨,铨大恨。五年三月,慎言假归,铨属曹钦程论劾,诬盗曹县库银三千,遂下抚按征脏,编戍肃州。

庄烈帝即位,赦免。崇祯元年起故官。

会当京察,请先治媚珰者附逆之罪,其他始付考功,报可。旋擢太仆少卿,历太常卿、刑部右侍郎。

谳耿如杞狱,不称旨,并尚书韩继思下吏,寻落职归。久之,召为工部右侍郎。

国用不支,廷议开采、鼓铸、屯田、盐法诸事。慎言屡疏陈奏,悉根本计。

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由左侍郎迁南京户部尚书,七疏引疾,不允。

就改吏部尚书,掌右都御史事。十七年三月,京师陷。

五月,福王即位南京,命慎言理部事。上中兴十议:曰节镇,曰亲籓,曰开屯,曰叛逆,曰伪命,曰褒恤,曰功赏,曰起废,曰惩贪,曰漕税。

皆嘉纳。时大起废籍,慎言荐吴甡、郑三俊。

命甡陛见,三俊不许,大学士高弘图所拟也。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彻殿陛。

给事中罗万象言:“慎言平生具在,甡素有清望,安得指为奸邪?”孔昭等伏地痛哭,谓慎言举用文臣,不及武臣,嚣争不已。又疏劾慎言,极诋三俊。

且谓::“慎言当迎立时,阻难怀二心。乞寝牲陛见命,且议慎言欺蔽罪。

慎言疏辨,因乞休。万象又言:“首膺封爵者,四镇也。

新改京营,又加二镇衔,何尝不用武。年来封疆之法,先帝多宽武臣,武臣报先帝者安在?祖制以票拟归阁臣,参驳归言官,不闻委勋臣以纠劾也。

使勋臣得兼纠劾,文臣可胜逐哉!”史可法奏:“慎言疏荐无不当。诸臣痛哭喧呼,灭绝法纪,恐骄弁悍卒益轻朝廷。

御史王孙蕃言:“用人,吏部职掌。奈何廷辱冢宰。

弘图等亦以不能戢和文武,各疏乞休,不允。甡既不出,慎言乞休得请,加太子太保,廕一子。

山西尽陷于贼,慎言无家可归,流寓芜湖、宣城间。国亡后,疽发于背,戒勿药,卒,年六十九。

慎言少丧二亲,鞠于祖母。及为御史,讣闻,引义乞归,执丧三年以报。

子履旋,举崇祯十五年乡试。贼陷阳城,投崖死。

事闻,赠御史。2、译文: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

祖父张升做过河南参政。慎言考中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初任寿张知县,就以才干过人出了名,后来调到繁曹县以后,他拿出库银收购稻米准备赈灾,后来连续几年繁曹县收成不佳,百姓靠这些米才渡过难关。

泰昌年间,慎言升任御史,过一个月,熹宗即了位。当时朝廷正在集中讨论“三案”,慎言上书说:“皇祖神宗皇帝召集群臣百官,告诉大家不要追查张差的同伙,这是为了保全父子之间的情义;但是务必揭发他们的阴谋,是为了显示君臣之间的大义,到先皇帝光宗即位后,这边正在煽风点火,那边立即实施了药饵的奸计,先是由崔文升趁先皇帝寒积无力的情况下投了泻药,然后由李可灼在先皇帝性命垂危之际进献红丸,按理对他们应依法分尸,朝廷却赏给金银以示恩奖,是谁在掌握国家政权,竟然弄到这步田地?至于鼎湖掉两次眼泪,力陈宗庙祭祀应看作大事,就把先皇帝的性命当成小事,实在不像话,另外就是神宗的郑贵妃尚且先搬出正宫树立朝廷的威望,选侍不马上移宫,打算怎么样呢?”不久,贾继春因为请求另外安置选侍受到贬官处分,慎言上书抗言论救,熹宗恼了,扣发他两年俸禄。

天启初年,慎言外出管理京城郊区屯田,他上书说:“天津、静海、兴济一带沃野万顷,都可以开垦成良田,近年来同知卢观象开垦了三千多亩,他所规划的沟洫、房舍布局方法和种植、引水灌溉方法都现成地摆着,可以依照推行。”进而慎言又列出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种办法,又说,广宁失守后辽东人民辗转迁移,入关来的人不下一百万,应该把他们召集到津门来,用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耕种这未曾开垦的土地,朝廷下诏同意了,慎言曾经上书推荐赵南星,弹劾冯铨,冯铨极为恼恨,五年(1625)三月,慎言请假回去后,冯铨嘱咐曹钦程上书弹劾他,诬陷他盗取了繁曹县的三千库银,于是朝廷下令抚按官追赃,慎言被编。

2. 文言文阅读 张慎言,字金铭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 答案

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三内容包括张慎言传。

1、原文: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 祖升,河南参政。

慎言举万历三十八年进士。除寿张知县,有能声。

调繁曹县,出库银籴粟备振,连值荒岁,民赖以济。 泰昌时,擢御史。

逾月,熹宗即位。 时方会议三案,慎言言:“皇祖召谕百工,不究张差党与,所以全父子之情;然必摘发奸谋,所 以明君臣之义。

至先皇践阼,蛊惑之计方行,药饵之奸旋发。崔文升投凉剂于积惫之余,李可灼进红丸于大渐 之际,法当骈首,恩反赐金。

谁秉国成,一至此极!若夫鼎湖再泣,宗庙之鼎鬯为重,则先帝之簪履为轻。 虽神庙郑妃且先徙以为望,选侍不即移宫,计将安待。

无何,贾继春以请安选侍被谴,慎言抗疏救之。 帝怒,夺俸二年。

天启初,出督畿辅屯田,言:“天津、静海、兴济间,沃野万顷,可垦为田。 近同知卢观象垦田三千余亩,其沟洫庐舍之制,种植疏浚之方,犁然具备,可仿而行。

”因列上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法。 又言:“广宁失守,辽人转徙入关者不下百万。

宜招集津门,以无家之众,垦不耕之田便。 ”诏从之。

尝疏荐赵南星,劾冯铨,铨大恨。五年三月,慎言假归,铨属曹钦程论劾,诬盗曹县库银三 千,遂下抚按征脏,编戍肃州。

庄烈帝即位,赦免。 崇祯元年起故官。

会当京察,请先治媚珰者附逆之罪,其他始付考功,报可。 旋擢太仆少卿,历太常卿、刑部右侍郎。

谳耿如杞狱,不称旨,并尚书韩继思下吏,寻落职归。 久之,召为工部右侍郎。

国用不支,廷议开采、鼓铸、屯田、盐法诸事。 慎言屡疏陈奏,悉根本计。

大学士杨嗣昌议改府州县佐为练备、练总,慎言以更制事大,历陈八议,其后卒不能行。 由左侍郎迁南京户部尚书,七疏引疾,不允。

就改吏部尚书,掌右都御史事。 十七年三月,京师陷。

五月,福王即位南京,命慎言理部事。 上中兴十议:曰节镇,曰亲籓,曰开屯,曰叛逆,曰伪命,曰褒恤,曰功赏,曰起废,曰惩 贪,曰漕税。

皆嘉纳。 时大起废籍,慎言荐吴甡、郑三俊。

命甡陛见,三俊不许,大学士高弘图所拟也。 勋臣刘孔昭,赵之龙等一日朝罢,群诟于廷,指慎言及甡为奸邪,叱咤彻殿陛。

给事中罗万象言:“慎言平生具在,甡素有清望,安得指为奸邪?”孔昭等伏地痛哭,谓慎言举用 文臣,不及武臣,嚣争不已。 又疏劾慎言,极诋三俊。

且谓::“慎言当迎立时,阻难怀二心。 乞寝牲陛见命,且议慎言欺蔽罪。

慎言疏辨,因乞休。 万象又言:“首膺封爵者,四镇也。

新改京营,又加二镇衔,何尝不用武。 年来封疆之法,先帝多宽武臣,武臣报先帝者安在?祖制以票拟归阁臣,参驳归言官,不 闻委勋臣以纠劾也。

使勋臣得兼纠劾,文臣可胜逐哉!”史可法奏:“慎言疏荐无不当。 诸臣痛哭喧呼,灭绝法纪,恐骄弁悍卒益轻朝廷。

御史王孙蕃言:“用人,吏部职掌。奈何廷辱冢宰。

弘图等亦以不能戢和文武,各疏乞休,不允。 甡既不出,慎言乞休得请,加太子太保,廕一子。

山西尽陷于贼,慎言无家可归,流寓芜湖、宣城间。 国亡后,疽发于背,戒勿药,卒,年六十九。

慎言少丧二亲,鞠于祖母。 及为御史,讣闻,引义乞归,执丧三年以报。

子履旋,举崇祯十五年乡试。 贼陷阳城,投崖死。

事闻,赠御史。 2、译文: 张慎言,字金铭,阳城人。

祖父张升做过河南参政。慎言考中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初任 寿张知县,就以才干过人出了名,后来调到繁曹县以后,他拿出库银收购稻米准备赈灾,后来 连续几年繁曹县收成不佳,百姓靠这些米才渡过难关。

泰昌年间,慎言升任御史,过一个月,熹宗即了位。当时朝廷正在集中讨论“三案”,慎言上书 说:“皇祖神宗皇帝召集群臣百官,告诉大家不要追查张差的同伙,这是为了保全父子之间的情 义;但是务必揭发他们的阴谋,是为了显示君臣之间的大义,到先皇帝光宗即位后,这边正在 煽风点火,那边立即实施了药饵的奸计,先是由崔文升趁先皇帝寒积无力的情况下投了泻药, 然后由李可灼在先皇帝性命垂危之际进献红丸,按理对他们应依法分尸,朝廷却赏给金银以示 恩奖,是谁在掌握国家政权,竟然弄到这步田地?至于鼎湖掉两次眼泪,力陈宗庙祭祀应看作 大事,就把先皇帝的性命当成小事,实在不像话,另外就是神宗的郑贵妃尚且先搬出正宫树立 朝廷的威望,选侍不马上移宫,打算怎么样呢?”不久,贾继春因为请求另外安置选侍受到贬官 处分,慎言上书抗言论救,熹宗恼了,扣发他两年俸禄。

天启初年,慎言外出管理京城郊区屯田,他上书说:“天津、静海、兴济一带沃野万顷,都可以 开垦成良田,近年来同知卢观象开垦了三千多亩,他所规划的沟洫、房舍布局方法和种植、引 水灌溉方法都现成地摆着,可以依照推行。”进而慎言又列出官种、佃种、民种、军种、屯种五 种办法,又说,广宁失守后辽东人民辗转迁移,入关来的人不下一百万,应该把他们召集到津 门来,用这些无家可归的人们耕种这未曾开垦的土地,朝廷下诏同意了,慎言曾经上书推荐赵 南星,弹劾冯铨,冯铨极为恼恨,五年(1625)三月,慎言请假回去后,冯铨嘱咐曹钦程上书弹 劾他,诬陷他盗取了繁曹县的。

3. 【文言文慎言人失则文】

翻译: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屡次输棋,我讥笑他计算失误,几次想取代他,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颇为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整天默默地坐着看而已.道理:现在求学的人读古人的书,常常非议古人的错误;和现在的人相处,也喜欢说别人的错误.人本来就不可能没有错误,但是试试彼此交换位置来相处,心平气和地估计一下,自己真的没有一点失误吗?自己能够认识别人的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失误,自己能够指出别人的小失误但是不能看到自己的大失误,自己检查自己的失误尚且没有时间,哪里有时间议论别人呢!棋艺的高低,是有标准的,一着的失误,人们都看得见,即使想回护以前的错误也是隐瞒不了的.事理方面的问题,人人都赞成自己认为正确的,人人反对自己认为不正确的现在世间没有孔子那样圣人,谁能断定真正的正确与错误?那么别人的失误未必不是有所得,自己没有失误未必不是大失误,但是人们彼此互相讥笑,没有停止的时候,简直连看棋的人都不如了.注释予:我,作者钱大昕自称弈:下围棋嗤:嘲笑辄:屡次欲易置之:想叫他改变投子的位置颇:很易之:轻视他甫:刚刚先手:占了优势赧:因羞愧而脸红度:估计益:更加望采纳~~~~。

4. 座右铭文言文阅读答案

座右铭

作者:崔子玉(汉)

原文:无道人之短,无说已之长。施人慎勿忘。受施慎勿忘。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隐心而后动,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在涅贵不缁,暖暖内含光。柔弱生之徒,老氏诫刚强。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祥。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译文:不要津津乐道于人家的短处,不要夸耀自己的长处。施恩于人不要再想,接受别人的恩惠千万不要忘记。世人的赞誉不值得羡慕,只要把仁爱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就行了。审度自己的心是否合乎仁而后行动,别人的诽谤议论对自己又有何妨害?不要使自己的名声超过实际,守之以愚是圣人所赞赏的。洁白的品质,即使遇到黑色的浸染也不改变颜色,才是宝贵的。表面上暗淡无光,而内在的蕴含着光芒。老子曾经告诫过:柔弱是有生命力的表现,而刚强和死亡接近。庸鄙的人有刚强之志,时间久远,他的祸更重。君子要慎言,节饮食,知足不辱,故能去除不祥。如果持久地实行它,久而久之,自会芳香四溢。

5. 君道 文言文阅读答案

只有翻译,因为不知道问题。

请参考一下。君 道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人君之道如何?”对曰:“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俗,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

此人君之操也。”平公曰:“善!” 齐宣王谓尹文曰:“人君之事何如?”尹文对曰:“人君之事,无为而能容下。

夫事寡易从,法省易因;故民不以政获罪也。大道容众,大德容下;圣人寡为而天下理矣。

书曰:‘睿作圣’。诗人曰:‘岐有夷之行,子孙其保之!’”宣王曰:“善!” 成王封伯禽为鲁公,召而告之曰:“尔知为人上之道乎?凡处尊位者必以敬,下顺德规谏,必开不讳之门,撙节安静以借之,谏者勿振以威,毋格其言,博采其辞,乃择可观。

夫有文无武,无以威下,有武无文,民畏不亲,文武俱行,威德乃成;既成威德,民亲以服,清白上通,巧佞下塞,谏者得进,忠信乃畜。”伯禽再拜受命而辞。

陈灵公行僻而言失,泄冶曰:“陈其亡矣!吾骤谏君,君不吾听而愈失威仪。夫上之化下,犹风靡草,东风则草靡而西,西风则草靡而东,在风所由而草为之靡,是故人君之动不可不慎也。

夫树曲木者恶得直景,人君不直其行,不敬其言者,未有能保帝王之号,垂显令之名者也。易曰:‘夫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于身,加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天地动而万物变化。诗曰:‘慎尔出话,敬尔威仪,无不柔嘉。

’此之谓也。今君不是之慎而纵恣焉,不亡必弑。”

灵公闻之,以泄冶为妖言而杀之,后果弑于征舒。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君子不博,有之乎?”孔子对曰:“有之。”

哀公曰:“何为其不博也?”孔子对曰:“为其有二乘。”哀公曰:“有二乘则何为不博也?”孔子对曰:“为行恶道也。”

哀公惧焉。有间曰:“若是乎君子之恶恶道之甚也!”孔子对曰:“恶恶道不能甚,则其好善道亦不能甚;好善道不能甚,则百姓之亲之也,亦不能甚。”

诗云:‘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之好善道之甚也如此。

哀公曰:“善哉!吾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微孔子,吾焉闻斯言也哉?” 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

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

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当舜之时,有苗氏不服,其所以不服者,大山在其南,殿山在其北;左洞庭之波,右彭蠡之川;因此险也,所以不服,禹欲伐之,舜不许,曰:‘谕教犹未竭也,究谕教焉,而有苗氏请服,天下闻之,皆非禹之义,而归舜之德。

’” 周公践天子之位布德施惠,远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举远方之民,有饥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于其君之朝也,摄而进之曰:“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与!何其所临之民有饥寒不得衣食者,有狱讼而失职者,有贤才而不举者?”其君归也,乃召其国大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闻之皆喜曰:“此诚天子也!何居之深远而见我之明也,岂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也,是以近者亲之,远者安之。诗曰:“柔远能迩,以定我王”,此之谓矣。

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者,利归于民也。” 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

书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虞人与芮人质其成于文王,入文王之境,则见其人民之让为士大夫;入其国则见其士大夫让为公卿;二国者相谓曰:“其人民让为士大夫,其士大夫让为公卿,然则此其君亦让以天下而不居矣。”

二国者,未见文王之身,而让其所争以为闲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

故书曰:“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谓也。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剪梧桐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唐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封虞耶?”成王曰:“余一与虞戏也。”

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称之。”于是遂封唐叔虞于晋,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大理,益掌驱禽,尧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尧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尧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成厥功以王天下。

6. 有关管仲的古文阅读与答案

编辑本段原文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 ***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

四维不张,国乃灭亡。下令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

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与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太史公曰: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编辑本段翻译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

他年轻时曾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常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

后来鲍叔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起来了。

鲍叔于是向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齐桓公的霸业因此得以成功,九次会集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都是根据管仲的计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一起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知道我是由于生活贫困的缘故。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愚笨,知道这是由于时机有利和不利。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并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是由于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三次作战,三次都战败逃跑,但鲍叔并不认为我胆小,知道这是由于我还有老母的缘故。

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他而死,我被囚禁起来受屈辱,但鲍叔并不认为我不知羞耻,知道我不拘泥于小节,而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为羞耻。生我的是父母,但了解我的却是鲍叔啊!” 鲍叔在推荐管仲辅佐齐桓公之后,甘愿身居管仲之下。

鲍叔的子孙世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十几代人都得到了封地,往往都成为有名的大夫。所以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颂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在齐国执政任相,使地处海滨的小小齐国流通货物,积聚财帛,富国强兵,办事能够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说:“仓库充实了,人才知道礼仪节操,衣食富足了,人才懂得荣誉和耻辱。

君主如能带头遵守法度,那么,父母兄弟妻子之间便会亲密无间。礼义廉耻得不到伸张,国家就要灭亡。

国家颁布的政令像流水的源泉一样畅通无阻,是因为它能顺应民心。”因为道理浅显,容易实行。

百姓所要求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提供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顺应他们的愿望抛弃它。 管仲为政,善于转祸为福,把失败变为成功。

重视控制物价,谨慎地处理财政。桓公实际上是由于怨恨少姬,南下袭击蔡国,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责备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包茅。

桓公实际上是北伐山戎,但管仲却借这个机会,命令燕国恢复召公的政令。桓公在柯地与鲁国会盟,后来又想违背同曹沫的盟约,但管仲借助这个盟约使桓公建立了信义,因此诸侯都来归附齐国。

所以说:“懂得给予就是索取的道理,这是治理国政的法宝。” 管仲的财富足以和公室相比,他有三归高台,又有反坫,但齐国人并不认为他奢侈。

管仲死后,齐国仍然遵循他制定的政令法规,常比各国诸侯都强大。经过一百多年以后,齐国又出现了一位晏子。

晏平仲,名婴,是古莱国的夷维人,历事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由于节俭和勤于政事而受到齐国人民的推重。他担任齐相,不吃两样的肉食,妻妾 *** 丝绸衣裳。

他在朝廷,国君有话问他,他就严肃地回答;不向他问话,他就严肃地办事。当国家有道的时候,就顺命行事,无道的时候,就权衡度量着去行事。

他由于这样做,而能够三朝都在诸侯之中显扬名声。 越石父是个贤能的人,犯了罪被拘禁。

晏子外出,在路上遇见他,就解下坐车左边的马,赎出了石父,并让他上车,一同回了家。晏子没有向石父告辞,就进入内室,许久不出来,于是越石父请求断绝交往。

晏子大吃一惊,整理自己的衣冠郑重道歉说:“我虽然没有仁德,但也帮助您摆脱了困境,您为什么这样快就要断绝交往呢?”石父说:“不能这样说。我听说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屈,在知己人那里受到尊敬。

当我在囚禁。



~

直言诤友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诚如古人说:“砥砺岂必多,一璧胜万珉。”意思是说,交朋友不在多,贵在交诤友。如果人们能结识几个诤友,那么前进的道路上,就会少走弯路,多出成果,事业发达。然而,在各种这样的朋友中,最难结交的便是诤友……2. 直言之友 文言文 翻译 请点击“采纳为答案”,拜托!直言诤友 吴大司马...

王罕字师言文言文阅读
答:万公言:“劳民非便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文言文阅读答案 张万公字良辅,东平东阿人也。幼聪悟,喜读书。登正隆二年进士第,调新郑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明昌二年,知大兴府事。逾年,以母老乞就养,诏不许,赐告省亲。还,...

冬梅践言文言文答案
答:6. 胡铨谪昭州文言文答案 【原文】 胡铨谪昭州,临安遣人械送贬所。敦复往见守臣张澄曰:“铨论宰相,天下共知,祖宗时以言事被谪,为开封者必不如是。”澄愧谢,为追还。始桧拜相,制下,朝士相贺,敦复独有忧色曰:“奸人相矣。”张致远、魏矼闻之,皆以其言为过。至是窜铨,敦复谓人曰:“顷言秦之奸,...

玄石戒酒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1. 文言文《玄石戒酒》文言文翻译及练习题答案 1.玄石:刘玄石,《搜神记》中人物,传说他曾喝过“千日酒”后千日不醒。 2.困:醉困,形容醉酒后昏昏欲睡的样子。 3.熏灼:烧灼、火烫,喻酒之伤害力。 4.释:消除。 5.谓其人曰:对别人说。 6.居:停止、止息。 7.同饮:往日喝酒的人。 8.曰:(酒友劝他)...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答: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学习专题)2008年05月12日 星期一 07:07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学习专题)(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

燕相出亡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3. 文言文阅读 答案 史记 魏其侯窦婴者,孝文后从兄子也。 父世观津人。喜宾客。 孝文时,婴为吴相,病免。孝景初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者,孝景弟也,其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 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从容言曰:“千秋之后传梁王。”太后驩。 窦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

郑母诫子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4. 韩诗外传 《孟母戒子》文言文 阅读答案 1、解释各组中加点的词的含义。 ① 孟子辍然中止 ()②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③其母引刀裂其织( ) ④以此戒之( )2、下列句子中的“之”字用法不一样的一项是()A、呼而问之 B、以此戒之 C、多作自能见之 D、自是之后3.你认为孟母对孟子的成才...

小康文言文及答案
答:【小题1】这段分析错误,不合文意。作者没有否定孔子的理想,只是作者觉得虽然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大道时代,但小康社会也有可以值得赞美之处;现实虽然礼乐坏乱,但也有惩恶扬善的礼法纲纪;也还有让人欣慰的闪亮之处。 4. 【越人遇狗的文言文.越人遇狗邓牧越人道上遇狗,狗下首摇尾人言曰: 文言文6则笼鸟减食《...

长豫事亲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8.A(敷:掌管,施行)9.C10.A(揭示,写在校告牌上的告示,从后文“揭之楣间”可以见出)四、(23分)11.文言翻译(10分)①4分,3个分句,前两个各1分,后1个分句2分②6分,前两个分句3分,后两个分句3分。 5. 【求《朝花夕拾》阅读题和答案】 一、填空 1.鲁迅原名周树人,字 豫才 ,浙江绍兴人(原籍),...

史记孔子世家文言文阅读
答:1. 《史记·孔子世家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 5~9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 今楚,大国也,来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