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的遗留问题

作者&投稿:察绍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平之战的遗留问题。

长平之战的历史争议盘点。

长平之战,作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然在现今又对于当时的发生时间以及人数起的一些争议我们来进行一些罗列。       

关于长平之战发生的时间,有三种不同说法:第一种是3年,即前262年-前260年,这个时间段的计算是冯亭降赵开始的一直到赵括全军覆没。

第二种说法是半年,即前260年农历四月至九月,这个时间段的计算是前260年四月秦赵开战至九月赵括突围失败止。

第三种说法是21个月,即前261年年初至前260年农历九月,这个时间段的计算是秦国攻占上党开始一直到赵括全军覆没。

各方说法论著如下:      

三年说杨宽先生在《历史教学》1983年第3期、1983年第11期先后著文《关于长平之战的时间》、《再谈长平之战的时间》,认为长平之战的时间范围是三年。依据是《吕氏春秋·应言篇》“秦虽大胜于长平,三年然后决,士民倦,粮食口”等的记载。

认为是役应从《史记·秦本纪》所说“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计起,即“上党降赵,秦因攻赵”,长平之战事实上已经爆发,而两军经历数载“相距”小打,终成短期大规模决战。     

杨宽还驳辩长平之战六个月之说,是论者惑于《史记·秦本纪》为了行文方便把历时三年的长平之战都记在战胜之年而形成的误解。

半年说张景贤先生在《历史教学》1982年第9期、1983年第11期先后著文《长平之战时间考辨》、《长平之战时间再辨》,认为长平之战的时间范围是半年。      

张景贤对史学界长平之战历时三年的传统说法作出考辨,认为长平之战作为一次战争,“应该从秦、赵双方军队在长平开始接战作为战争的爆发。

到分出胜负停止军事冲突而告结束,为战争持续时间,依据《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赵世家》等史料,是役实际上由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四月至九月,仅历时六个月。        

张景贤驳辩历时三年之说系把在此之前的由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秦韩一秦赵上党之战也合计于长平之战的范围之内,亦即将上党之战和长平之战两役混为一谈了。

人数争议       

长平之战的结局,传统说法是赵军全军覆没, 战殁者5万,投降被俘者40万,降卒全被秦军坑杀。但是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宋裕先生在《晋阳学刊》1983年第3期著文《白起坑赵卒有“四十万”吗》,又于《河北学刊》1990年第6期著文《长平之战的真象》。

两文通过当时赵国可能有的人丁总数以及可能征发长平的兵力的一般考证推理,认为所谓白起坑赵:卒“四十万”是夸大之辞;而从白起敢于用仅25000人去绝赵军后路、堵截援兵,以5000骑可分割穿插赵军中路看,赵军“四十万”是不可能的;是役前期廉颇屡败而改取守势,只能以赵兵力薄弱解释;又赵军几经突围不成,赵括赤膊上阵以至身亡。

说明于时赵兵所剩已不多,“长平之战不过是一般的大战”。       

邵服民先生在《赵国历史文化论丛》(河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著文《秦赵长平之战赵国兵力质疑》,亦认为秦“斩首虏四十五万”是可疑的;指出秦军是为攻韩薄弱地区上党而来,并非来打一场歼敌数十万人的会战,赵亦不会为此一役发空国之兵;赵军被分割为二,不能迂回腾挪。

说明地形险要而狭小,实地考察省冤谷(谷口)虽比《寰宇记》所称“六十步”略大一些,但在此坑杀40万众绝难实施,“白起或未有杀降,或杀降数目距四十万人相去甚远”。



~

长平之战的遗留问题
答:长平之战的结局,传统说法是赵军全军覆没, 战殁者5万,投降被俘者40万,降卒全被秦军坑杀。但是有学者对此提出异议。宋裕先生在《晋阳学刊》1983年第3期著文《白起坑赵卒有“四十万”吗》,又于《河北学刊》1990年第6期著文《长平之战的真象》。两文通过当时赵国可能有的人丁总数以及可能征发...

长平之战的影响:成就了秦国的统一摧毁了赵国
答:首先来看战败国赵国,赵国在战争中损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前后死伤约45万人,几乎是全军覆没,而其中有40余万士兵是被秦军坑杀的。这对赵国形成了巨大的打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长平之战结束后,赵国上下都陷入了悲痛和惶恐的情绪中。而战胜国秦国虽然也有着不小的兵力伤亡,可...

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兵40多万人,数据真实可信吗?
答:所以,在长平之战结束后,赵括率领的职业军人其实基本上已经全部阵亡,除了少部分支队可能逃了出去或者投降,剩下大部分都是一些后勤人员和周围被抽调过来的老百姓,秦军为了报复战国,应该是将这部分人全部坑杀了,同时有可能也把周围地区居住的老百姓也全部屠杀,类似于屠城,最后加上前期牺牲的职业军人,...

长平之战后赵国还生存40年,为何能歼灭20万秦军10万匈奴兵?
答:邯郸之战严重地消耗了秦国的实力,造成秦国军队接近20万人的伤亡,推迟了秦国一统六国的步伐。在邯郸之战中,秦国因为在长平之战中的损失,加上连年兴师动众,无疑是到了强弩之木。对此,在笔者看来,类似的情况,实际上已经在五国伐齐中得到体现。彼时,齐国虽然比较强大,不过,因为刚刚进行了消灭宋国...

一国两制方针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
答:当时,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由于内战双方未能达成和平协议,导致台湾与大陆长期处于分裂状态。而香港、澳门则是英国、葡萄牙殖民者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而获得的殖民地。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了祖国统一问题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一国两制”的提出,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新...

长平之战赵王为什么要用赵括换廉颇?说赵括纸上谈兵什么意思?
答: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赵王封他为上卿。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也即在长平之战之前,廉颇就拥有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于纸上谈兵的赵括,当时已经重病在身的蔺相如评价道:赵括只会读他父亲遗留的兵书罢了,并不懂得灵活应变。相对于廉颇,...

解放战争遗留的历史问题有那些?
答:还有一个遗留问题听着有点悬,但是,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或多或少存在着的。我们知道,1948年末开始,我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决战,当时东北全境、华北部分地区、华中、华南地区由林彪的四野解放,陈粟的三野主要是华东方面,刘邓的二野负责中原、西南,彭德怀、王震的一野去了西北。所以,在...

11类军人遗留问题
答:11类军人遗留问题:政治待遇落实问题、经济待遇落实问题、参战参核老兵身份认定问题、志愿兵问题、企业军转失业和身份认定问题、降职安排等不公平问题、复员干部问题、住房保障问题、历史遗留问题、军队职工与文职干部问题、自主择业政策落实中产生的问题。第1类:政治待遇落实问题 政治无小事,通过政治待遇落实,...

一战遗留的问题与矛盾是什么?200字回答。
答:楼主您好!以下是一战遗留的问题与矛盾:战争结束后,各国于巴黎召开和议,称为“巴黎和平会议”(简称巴黎和会)。会议的重大决定由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持。虽然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主张宽大对待德国,但法国却因为复仇心作祟,主张严惩德国。因此,诸国与德签订...

台湾问题是抗日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___(判断对错)
答:解放战争期间,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蒋介石携残余势力逃亡台湾,造成当前海峡两岸的现状.故台湾问题是解放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故答案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