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与鲁国发生的长勺之战结局

作者&投稿:程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齐国与鲁国发生的长勺之战,最后结局是什么?

长勺之战在历史上并不甚有名,它不如牧野之战那般改朝换代,没有长平之战那样闻名天下,却能载入史册,进入但我们的课本当中,使曹刿一战成名,名垂千秋。

《曹刿论战》让我们都知道战争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可是你要说仅仅凭靠这一点鲁国就以弱胜强了,我是决然不信的,我觉得大家也不信,甚至鲁庄公和齐桓公两人也不信。如果这样能克敌制胜,春秋战国就没有强国与弱国之分了……

来回顾一下这场战争的背景,鲁国作为周王室的礼乐之邦国,因为和周人走得很近,有王室的支持,再加上伯禽等君主历代有为,所以在春秋早期一段时间一直处于昌盛的状态;而齐国作为姜尚的封地,又有千古一相管仲的治理,齐人简化周礼,讲究务实,文化、经济突飞猛进,从齐桓公到战国中后期,齐国一直是作为东方最强大、最有发言权的国家。

从历史总体的进程来看,这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也算是必然的。但深究其时下的原因,主要还是中国历史上最常出现的王位继承问题引起的。

当时齐桓公小白刚刚即位不久,但鲁人在一开始并不是要扶持他即位的,而是公子纠。公子纠才是鲁国人最早希望扶持的齐国国君人选。所以即便小白历尽千辛万苦登上了王位,鲁国却并不买他的账,反而憎恨齐国,于是在护送公子纠回国的途中和齐人打了一仗,可最终鲁庄公仅仅“以身幸免”。这也为长勺之战爆发埋下了伏笔。

一年以后,齐桓公的君王之位已经巩固,不顾齐相的劝阻开始对鲁庄公的复仇,大举进攻鲁国,而自知抵挡不住的鲁庄公,开始动员全国的军事力量,并且礼贤下士,准备抵挡,这才有了让曹刿闻名天下的机会。

具体的战役情况我们今天不得而知,只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句话成了曹刿的专利,而鲁军要追击时,他也懂得“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的道理。曹刿的超前作战理念让人佩服,哪怕是2000多年前,他就已经懂得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作战方针,并且将其发挥的淋漓尽致,但这只是鲁国获胜的原因之一。

鲁国能够获得胜利还有两个更重要的原因,第一是战力平衡。早期的鲁国确实有能力抵抗还未成熟的齐桓公,鲁军虽不强,但上一年的战争规模并不大,没有伤及鲁军根本,而齐国方面公子小白刚刚即位,任用管仲不久,很多强军富国的战略还没有提出来,国家并没有到很强大的地步;第二就是正义性。

在中国战争史上,从来就没有非正义的一方可以获得最终的胜利,一年前的齐鲁干时之战,鲁国进攻齐国,失败;一年后齐国攻打鲁国,失败,这两件事从侧面都反映出了战争只能是正义的一方获胜。而曹刿的言语只是激励士气和先进战术的体现而已,心理战打的好可以提升士气,但不是最终取胜的根本,国力强大和正义性才是取胜之关键。



~

长勺之战的交战双方是?
答:鲁庄公只得逼死公子纠,囚禁管仲。后来管仲被押解到齐国,得到齐桓公重用。长勺之战:经过乾时一仗,齐桓公君位巩固,不顾管仲正确意见,急于向外扩张,于公元前684年春发动对鲁战争。战前,鲁国人曹刿进见鲁庄公,进行了著名的“曹刿论战”,鲁庄公摆了一堆能战胜齐国的理由,都被曹刿否定,最后鲁庄...

齐鲁长勺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交战国),原因,结果
答:齐鲁长勺之战的时间,——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地点,——交战于长勺 人物(交战国),——齐鲁两个诸侯国 原因——齐桓公和兄弟在争夺诸侯继承权的过程中,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兄弟的后台,也就是外祖父家是鲁国。先侯去世后,齐恒公【公子小白】和兄弟抢着登基,但齐...

长勺之战胜利和鲁庄公有关吗 长勺之战结果如何
答:长勺之战发生于春秋时期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曾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长勺之战的作战作出了极高的评价。这是一场弱军战胜强军的着名战役,也为它之后的多场战役提供了一个战例。长勺之战胜利和鲁庄公有关吗 经过历史的考证,长勺之战鲁国以...

长勺之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对鲁国来说当时的形势如何
答:长勺之战是齐桓公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同自己 争做国君而兴师问罪,企图...由于鲁国危险,所以曹刿挺身而出,主 动要与鲁庄公“论战”。

长勺之战双方兵力是多少 长勺之战最终谁赢了
答:君主之间的战争让齐国乱到了极致,并且经济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后来公子之间争夺王位,最终公子小白获得了胜利,成为了齐桓公。可是齐桓公对鲁国怀恨在心,主要是因为鲁国帮助了自己的敌人,所以才产生了长勺之战,其实长勺之战是在偶然间所发生的战争。二、长勺之战的遗址 长勺之战所留下的遗址在苗山...

历史上曾有长勺之战(今山东省莱莱芜).那位学者能告诉我这场战争发生在...
答:此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中,以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防御原则取胜而著称。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

长勺之战的背景是什么?为什么鲁国能以少胜多战胜齐国?
答:长勺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公元前684年,齐国和鲁国在长哨交战。最终,战争被齐国打败,鲁国胜利结束。当时鲁国采取“敌疲我打”的政策,拿下了齐国。所以这场以弱胜强的战役对后世影响很深,很有借鉴意义!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局面。当时齐国和鲁国都是重要的诸侯国,比邻而...

长勺之战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结果如何
答:长勺之战发生在齐国和鲁国之间,交战双方都是当时数一数二的强国,齐国是当时的大国,拥有绝对的实力,鲁国自古以来就是周天子的领地,历史渊源深,虽然比不上齐国,但是鲁庄公取信于民,树立威信,鲁国实力也不弱。从古至今两国渊源不断,因为国土相邻,纷争时有发生,当年齐桓公公子小白即位的时候,鲁...

鲁为什么能打赢长勺之战?
答:齐国和鲁国都是西方周年重要的采邑,两国相邻。在当时动荡的局势下,各种矛盾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激化必然导致两国的战争。长匙战役是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此外,鲁国还介入了齐国的王位争夺战,这引起了后来继位的齐桓公的不满,导致了长勺之战的爆发。当时鲁庄公当政。他听说齐国大举...

在历史故事中,《长勺之战》和《桓公礼燕》的故事内容是什么?
答:《长勺之战》:公元前684年,齐军攻人鲁国的长勺,鲁国朝野震惊。谋士施伯向鲁庄公推荐隐居的高人曹刿,说只有此人出山才可救鲁国。曹刿与庄公同乘一辆车来到战场上。庄公急于出击,曹刿阻止了他,并下令全军不得主动出击,坚守阵地。齐军驻扎在长勺已经好几个月了,见鲁军露面,便想一举击溃,于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