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长勺之战的时间,地点,人物(交战国),原因,结果   《曹刿论战》一文简要而完整地写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起因、经过...

作者&投稿:汤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齐鲁长勺之战的时间,——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地点,——交战于长勺
人物(交战国),——齐鲁两个诸侯国
原因——齐桓公和兄弟在争夺诸侯继承权的过程中,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兄弟的后台,也就是外祖父家是鲁国。先侯去世后,齐恒公【公子小白】和兄弟抢着登基,但齐恒公采取巧妙办法,率先登基,小兄弟无奈,值得回到鲁国生闷气。齐恒公登基后曾发动对鲁国的战争,从鲁国索取了人才管仲,鲁国曾对此不满,后来,齐恒公就以此为借口发动了战争。但是从根本而言,是一次诸侯争霸战。并不是简简单单的诸侯位的争夺报复之战。本次战争,鲁国是被迫应对并非主动发起,齐国主动发起但遭遇败绩,延迟了齐国称霸的时间。
结果——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直逼齐国国都,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中国春秋初期,即位不久的齐桓公,不听主政大夫管仲内修政治、外结与国、待机而动的意见,于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春发兵攻鲁,企图一举征服鲁国。鲁庄公注意整修内政,取信于民,决心抵抗。深具谋略的鲁国士人曹刿自告奋勇,请随庄公出战。鲁军根据齐强鲁弱的形势, 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一说曲阜北)迎击齐军。两军列阵毕,鲁庄公欲先发制人,被曹刿劝止。齐军见鲁军按兵不动,便一而再、再而三地发起冲击,均未奏效。齐军疲惫, 士气沮丧。鲁军阵势稳固,斗志高昂。曹刿见战场形势已呈现“彼竭我盈”的有利变化,建议庄公实施反击。鲁军将士一鼓作气,击溃齐军。 庄公急于追击,曹刿恐齐军佯败设伏,即下车察看齐军车辙痕迹,又登车眺望齐军旌旗,发现辙乱旗靡,判明齐军确败,方建议乘胜追击,终将齐军逐出鲁境。此战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中,以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防御原则取胜而著称。

地点:家里 人物:表姐姐 战况:遗精惨重

简单概括齐鲁长勺之战的原因~

战争起因: 齐厘公对侄子公孙无知与王子诸儿同等待遇,早已引起诸儿的不满。后诸儿继位为齐襄公。他以公孙无知待遇过高为由,予以降低,“绌无知秩服”,引起公孙无知的不满,阴谋乘机生事。大夫连称、管至父因为出戍葵丘没有得到及时更替,也怀恨在心,于是勾结公孙无知,密谋欲杀害襄公,拥立无知为齐君,这件事引起大夫管仲、鲍叔牙等人的不满。他们感到“君使民慢,乱将作矣”,便分别拥戴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出奔鲁国和莒国避难。周庄王十一年(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到外地狩猎时,被连称、管至父暗杀,立无知为国君,引起全国的反对。接着几位大夫杀死公孙无知,宣布迎接在鲁国避难的公子纠为君,并和鲁庄公会于蔇,商定由鲁出兵护送公子纠返国。而奔往莒国的公子小白闻悉国内变乱,也在鲍叔牙和莒兵护送下急忙返国,争夺政权。管仲闻讯后,于途次邀击,射伤小白,但被鲍叔牙机智营救,抢先赶回国都临淄,就了侯位,即为齐桓公。公子纠和管仲见国君位置被小白抢先夺去,只好仍回鲁国栖身,这使齐、鲁两国关系又趋紧张。
  新即位的齐桓公小白,因为鲁国支持公子纠,对鲁非常不满。鲁庄公却以为公子纠没有当上齐国国君,对齐极为仇视,便亲自率大军强送公子纠返国,进入齐境干时地区,齐桓公即与鲍叔牙等商讨对策,决定“以兵拒之”。双方各以兵车300辆投入战斗。齐军一举击破鲁左右军,继而包围鲁庄公所统帅的中军。鲁庄公把大旗改插在将领梁子车上,自己改乘轺车.化装突围,才免于被俘。鲁军惨败后,鲁庄公在齐军压力下,竟改变初衷,杀死公子纠,把管仲押送给齐国。干时战后,鲁庄公吸取失败的教训,加强军队训练,赶制各种兵器,疏浚曲阜以北的洙水,以防齐军进攻。与此同时,政治上也作了些取信于民的工作,所以当齐军逼近鲁境,鲁国北部形势紧张时,鲁庄公决定动员全国力量对齐作战。这时一位名不见经传但确有政治远见和军事素养的人曹刿,怀着拯救祖国的决心,进见鲁庄公,陈述了自己对战胜齐国的策略,对庄公的战争指挥和鲁军的胜利起了重大作用。

①全文重点是写人物曹刿,而非事件长勺战役,所以不能改。②叙事时详写了“论战”,略写了作战,所以不能改。③从记史文章的功能看,落笔的重心在于揭示战争取胜的原因,目的是提供治国方略,以鉴后人,所以不能改。

《曹刿论战》的中心人物是谁?
答:全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对于战争双方的对峙、交锋等略写。这样安排,突出曹刿的深谋远虑。《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文章说明了在...

齐鲁之战长勺之战 - 战争经过
答:他质疑鲁庄公的施政,认为仅以小恩小惠和虔诚祭祀不足以凝聚民心。鲁庄公表示会公正处理狱讼,曹刿认为这是尽职,才同意他随行赴长勺战场。战事开始,齐军攻势凶猛,齐桓公两次发起攻击,但鲁军在曹刿的建议下,坚持固守,不急于应战。当齐军第三次进攻势头稍减时,曹刿认为反击时机已到,鲁庄公擂鼓...

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役?
答:点评:长勺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后发制人,疲敌制胜最早、最典型的战役,在中国战争史占有重要地位。齐桓公不听管仲之言,轻率用兵,最终导致失败。这是齐桓公争霸斗争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鲁齐长期斗争中鲁国的一次罕见的胜利。它对齐桓公调整完善自己的争霸战略方针具有一定的影响。相反鲁国在作战中,鲁庄公能虚心听取...

《曹刿论战》记录的是齐鲁两国再鲁国的哪里发生的一次战争
答: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齐国的齐桓公“尊王攘夷”齐国渐渐强大起来,作为齐国的邻国,鲁庄公害怕齐国的壮大威胁到鲁国的安全,打算起兵攻打齐国,不料消息泄露,齐桓公先发制人,任命鲍叔牙为将,攻打鲁国,鲍叔牙屡战屡胜,攻到鲁国的长勺,于是就有了后来发生的“长勺之战”。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讲解+中心 谢谢速度。。。
答: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目录文章原文文章注释文章译文文题解说主题归纳解读背景相关成语作者简介文言知识三行对译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文言句式段意关于《左传》鲁国能以弱治强的原因研讨与练习相关背景鲁庄公评价曹刿评价...

曹刿论战中的人物形象
答: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
答:这次战役被后世称之为“长勺之战”?这次战役既没有武王伐纣的气势,也没有宣王南征的规模,是一次诸侯之间规模不大的战役?但它却在政略?战略和策略上体现了古代一些可贵的军事辩证法思想,给人们以有益的启迪?当代伟大的军事家?战略家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曾对齐?鲁长勺之战的战法...

《曹刿论战》的作战地点在哪里?
答:长勺 地名,在今山东莱芜东北.除了有“长勺之战”遗址外,还有齐长城、齐鲁夹谷会盟遗址、底蕴深厚的矿冶历史文化和莱芜战役役纪念馆.公元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此即长勺之战.长勺也是今莱芜街道名称.

齐国围绕着齐长城打的重要战争有哪些
答:齐国从武王封师吕尚于齐开始一直到前221年齐王建降秦,有名的战役有:长勺之战- 公元前684年-参战国家:齐、鲁,地点:长勺——曹刿论战发生在这时 鞌之战又名鞍之战- 前589年-参战国家:齐国和晋国,地点:鞌 桂陵之战- 前354年- 参战国家:赵、魏、齐, 地点:桂陵,襄陵、邯郸等——围魏...

《曹刿论战》散文鉴赏
答:概括地说,《曹刿论战》的内容有三个方面:第一,它全面地叙述了一个历史事件──齐、鲁长勺之战,包括了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而且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第二,它生动地描绘了曹刿这个人物形象,介绍了他的思想、见识和才干,也刻画了他的言谈行动和声音笑貌;第三,它深刻地发挥了战略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