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禅宗,净宗,是否有高下之分?是否有对错之别? 禅宗和密宗是否有高低之分

作者&投稿:邱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密宗 禅宗 净宗没有有高下之分,也没有有对错之别。
密宗 禅宗 净宗起源都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驻世八十多年,所传有八万四千法门,后经诸弟子根据释迦牟尼佛所说集结经书流传后世。在流传的过程中,因各人根器不同,各人所学侧重点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宗派,这也就有了密宗 禅宗 净宗等等宗派。这些宗派的方向都是一样的,但道路有所不同,学佛就按照自己最方便,最能接受,也是最有缘分的方式去学。
宗派是没有对错的,但学佛首先要判断是否是如法的道场,是否是如法的善知识,这个标准释迦牟尼佛也说得很清楚,“以戒为师”,就是看道场和善知识是否符合佛教的戒律。

没有高下之分,

更没有对错之分!
对于众生的根性不同,而显现出密宗、禅宗、净土宗的区别,本质都是释迦摩尼佛传下来的法。如果再细分,密宗还有红教、白教等,禅宗也有南北之分,净土也是有宗旨的分别。
而佛法是因缘法,“法不孤起,仗境方生”,如果一个人没有佛缘、法缘,是不可能遇到佛法的。就算遇到也不会感兴趣,更不要说宗派高下之分了。
“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现在人身已得,佛法近在咫尺,何必纠结宗派?挑选你感兴趣的宗门,好好了解一下,如果兴趣逐渐浓厚,信心逐渐增加,即是有缘。~就这样处理最简单

佛陀宣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是针对众生不同的根基。南传佛教以净土为主,但是也不能排斥其他法门,可以将之作为助缘来看待。至于密宗,只有三尊佛能宣讲秘法,众生勘为合格法器,其中一尊就是释迦牟尼佛(一尊佛已涅磐,一尊尚未出世),密宗是比较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现在很多人对密宗持有不同的见解,一是因为自己闻思修不够,二是还有一些假上师为敛财而给藏密带来了不好的影响。任何法门都没有对错之分,只看哪个法门更适合自己罢了。

没有高下之分。
密宗讲即身成佛,禅宗讲见性成佛,净土讲即心即佛。
名虽不同,究竟意则无别。
没有高下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密宗,禅宗,净宗,是否有高下之分是否有对错之别~

佛教本无门派分别,但在度众生中,因众生根器不同,产生了教法的不同。不同的教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也就形成了自己派别。我们常知道的佛教法门派别有:禅宗、净土宗和密宗。三教本源,同归一处。因教法不同,随立三门。
禅宗和净土中有何不同?禅宗度的是天上飞的,净土宗度的是地上走的。所谓天上的,是根器大利的众生,他们悟性较高,不着于有,不执于相,一点即通,立处空中。本性飞翔类,自由洒脱,不拘层次道路。因人指引,立时入道,迅速成佛。净土宗接引的是地上走的众生。地上走的众生需要有道路,没有路他们不知道如何回家。他们不像天空中的鸟儿一样,可以直接直走直线,以最快的速度走最短的路到家。他们必须有条路,有条确定的路,一步一步的回家。假如你不给他们路,甚至不教给他们走,他们都无法回家。他们必须持着“有”回家,不能顿入“空”到家。他们必须以有为修,不能直入空中。他们需要戒律、方法、道路,需要忍辱、精进、禅定等台阶,他们不能直接飞过去。在去佛的道路上,他们是行走类的动物,不是飞翔类的动物。这是净土宗和禅宗所接人的不同。
那么密宗和禅宗有何不同?本质相同。只是一个隐,一个显;一个拆掉了所有的门,在广阔的宇宙中教;一个却拉起了帐篷,盖起了房子,甚至拱起了密室教。谁是密室?心是密室;谁是天地宇宙?还是心。暗小如密,大显如宇,所言皆心。因为都是讲心的,所以密宗和禅宗完全一样,没有本质差别。即使没有本质不同,为什么密的却要隐秘;而显的却要大显呢?还是因人的根器不同,为“信”故而成隐显。
三宗教人,都向心归。禅为去相,去相到心;净土去污,去污见心;密护心法,护而见心。三教别法,同说一心。三教如同三条河流,虽发源地不同,但入海时仅有一个入海口,这个“口”就是相和离相。要想成佛,必离相,必不能着。着相就像堵住了河流的入海口,那河流没进入大海啊。所以不管哪门所教,要想成就佛道,最终必须来到相和离相之教上,否则,无道可教,无佛可成。见相离相,是佛;见相不离,是着。无论哪门之修,最后,请从相上离去,请从相上见佛。但记住,没相佛不显,没佛相何在?相即是佛,佛即是相,相佛不二。
1、之所以分宗分派,是因为众生根机千差万别,需要用不同的法门去导引,就象是对症下药,有什么病开什么药方。只要登堂入室,结果都是一样,正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2、在一定程度上,目前我国最盛行的禅、净、密三宗,其实三者之间并无严格分界线。有人认为禅宗最适宜利根者修,净宗最适宜钝根者学,密宗最适宜精进者行,这种说法,也只是点出了三宗的修学要领,并不是说修禅就高明,学净就低劣,行密就速成。在实际修学中,事实恰恰是禅宗中也往往有利根人学不好,净宗中往往有钝根人得速成,密宗中也有碌碌无为者。
3、据一些大成就者讲,禅、净、密三家其实是互通的,通者自通,不通者,随学哪一宗,都不通。如有大德言,净宗人持一句念佛者是谁,既是念佛,也是看话头,也是密密行于心、口、意。这样看来,谁高谁低,不是看学哪一宗,而是学的人学得如何,学对了,哪一宗都高,学不好,哪一宗都不高。

佛教各宗之间,并无所谓高下之分,即使禅宗内部的北渐南顿,也没有高下之分。
1、之所以分宗分派,是因为众生根机千差万别,需要用不同的法门去导引,就象是对症下药,有什么病开什么药方。只要登堂入室,结果都是一样,正所谓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圣性无不通,顺逆皆方便。
2、在一定程度上,目前我国最盛行的禅、净、密三宗,其实三者之间并无严格分界线。有人认为禅宗最适宜利根者修,净宗最适宜钝根者学,密宗最适宜精进者行,这种说法,也只是点出了三宗的修学要领,并不是说修禅就高明,学净就低劣,行密就速成。在实际修学中,事实恰恰是禅宗中也往往有利根人学不好,净宗中往往有钝根人得速成,密宗中也有碌碌无为者。
3、据一些大成就者讲,禅、净、密三家其实是互通的,通者自通,不通者,随学哪一宗,都不通。如有大德言,净宗人持一句念佛者是谁,既是念佛,也是看话头,也是密密行于心、口、意。这样看来,谁高谁低,不是看学哪一宗,而是学的人学得如何,学对了,哪一宗都高,学不好,哪一宗都不高。

中国汉传佛教八宗个有什么特点
答:汉传佛教的八宗是1.律宗、2.华严宗、3.天台宗、4.三论宗、5.法相宗、6.密宗7.禅宗、8.净土宗。特点如下:1.律宗,以五部律中的《四分律》为依据,主张遵守佛陀所制的戒律来节制日常的思想行为与观念,日久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就可以证得佛果。2.华严宗,以《华严经》为依据,显示法界缘...

佛教分为哪些宗派
答:中国佛教的宗派,共有十三宗。十三大宗派分别是天台宗、涅_宗、三论宗、法相宗、摄论宗、禅宗、成实宗、净土宗、华严宗、地论宗、俱舍宗、律宗、密宗。其中,前七宗属于空宗,第八到十一宗属于有宗,最后两宗空有兼具。因此有的时候也将佛教宗派划分为八大宗。以下对其中三宗进行阐释:1、禅宗 ...

佛教分哪几个等级
答:坐骑麒麟。三、罗汉 - 修得此果为最高境界,功德圆满,永无烦恼,不再受轮回之苦。但不能涅槃,须作佛在人间的代理,弘扬佛法。目前共有500罗汉。四、不还果 - 修得此果能超脱人界进入天界。五、一来果 - 修得此果轮回时只转生一次。六、预留果 - 修得此果不致下地狱或转生为畜类。

佛教怎么划分派系的?
答:佛教宗派划分 佛教的宗派众多,初学佛的人可能会对大乘、小乘;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宗等众多宗派的划分感到困惑。实际上,这些宗派都是佛教达到觉悟目标的不同方法和历程。在印度,小乘佛教有部派之分,大乘有空有之辩,但并未形成许多门户。到了中国,佛教宗派...

佛教怎么划分派系的?
答:佛教宗派划分 佛教的宗派众多,初学佛的人可能会对大乘、小乘;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真言宗、律宗等众多宗派的划分感到困惑。实际上,这些宗派都是佛教达到觉悟目标的不同方法和历程。在印度,小乘佛教有部执之分,大乘佛教有空有之辩,但并未形成许多门户。到了中国,佛教...

佛教分为那些宗派?有什么区别?
答:华严宗此宗以五教来判摄整个佛教,以六相、十玄、三观为它的中心思想。禅宗此法是将心专注在一法境上一心参究,以期证悟本自心性,这叫参禅,所以名为禅宗。禅的种类很多,有声闻禅、有菩萨禅、有次第禅、有顿超禅。净土宗此宗分佛陀说的法门为二道,即难行道和易行道。并说别的宗依戒定慧修...

佛教为什么要分宗,中国佛教分哪十宗
答:4. 华严宗,又称贤首宗,以《华严经》为基础,主张法界缘起、事事无碍的学说。5. 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方式,以菩提达摩为初祖。6. 净土宗,以上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标,主张念佛、观佛以求往生。7. 律宗,重视戒律的研究和遵守,以道宣律师一系所传的《四分律》为主要...

禅宗和密宗有什么区别?!
答:1、禅宗又名佛心宗。教外别传。禅宗不是汉传佛教,又不离汉传佛教,是中国化后的佛教——即禅宗。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一为胎藏界,一为金刚界。2、禅宗,创始人印度僧人达摩。主张通过禅的参究达到彻见心性本原,即佛教所说的“涅磐之妙心”。禅宗强调“心”的作用...

佛教宗派有相违吗?
答:5、禅宗,主张修习禅定,故名禅宗。又称佛心宗。创始人为菩提达摩,下传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该宗主张心性本净,佛性本有,见性成佛。提出了二入四行的理论。二入指理入和行入,四行指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与称法行。主要经典包括《楞伽经》,《金刚经》...

何为禅宗,律宗,密宗,各宗派有何特点
答:以後从临济宗分出黄龙、杨岐两派,合前五宗名为七派,都曾兴盛一时,经过一段时期有的就消失了。後来的禅宗只有临济、曹洞两派流传不绝,临济宗更是兴旺。近代所有的禅宗子孙,都是临济、曹洞宗的子弟。佛教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有一些调身调气、息心静坐的方法,可以强身健体、却病延年,但这不是佛教参禅静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