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何非要选择招安呢?他的意图是什么呢? 宋江为何不顾一切非要招安?如果不招安会怎么样?

作者&投稿:由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水浒传》是一部令人又爱又恨的经典作品,人们喜爱书中快意恩仇的梁山好汉,但是对梁山好汉的凄惨结局又充满唏嘘。甚至连清初的大才子金圣叹,都忍不住要腰斩水浒,把后面梁山好汉招安的数十回给删了去。人们在谈起梁山好汉招安的情节时,总是把这个责任归咎在宋江身上。那么,宋江到底是怎么了?为什么非要选择招安呢?


梁山上的生活可以说是相当的潇洒,一帮梁山好汉生活得优哉游哉。但是,在宋江执掌梁山之后,梁山好汉的生活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宋江原本只是一个小吏,在宋朝的官吏制度下,连个官都算不上。他虽然身为宋朝朝廷的一员,也只能算是最低等的小喽啰。与其在郓城县看人脸色,反倒不如在梁山上逍遥快活。

那么,为什么宋江放着逍遥快活的日子不过,非要吃力不讨好的去招安呢?而且,在招安之后,又替朝廷四处征讨,因此甚至不惜折损大半梁山好汉。宋江如此卖力地为朝廷效力,恐怕也只有下面这三个原因可以解释。尤其是最后一个原因,更是宋江的致命弱点。


宋江是一个有远见的人,虽然大部分读者都不喜欢他,但是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宋江在上梁山之前,就已经洞察了梁山最大的弱点:缺乏群众基础。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看看梁山上那些“好汉”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梁山上的所谓“好汉 ”,大部分都是打家劫舍的强盗,谋财害命的坏蛋也有不少。这样的人如何能得到宋朝百姓的拥戴?所以,宋江知道在梁山绝非长久之计,才铁了心的想要投靠朝廷。

除了缺乏宋朝百姓的拥戴之外,梁山另一个弱点就是不团结。梁山上的好汉看似一团和气,又是三十六天罡,又是七十二地煞。实际上,这个所谓的天罡、地煞排名也是有很大猫腻的。跟宋江走得近的好汉排名就靠前,否则任你本事再大也只能往后排。这也是为什么鲁智深、武松本领高强,却只能排到十名开外的原因。


上面这两个弱点都是宋江决定投靠朝廷的主要原因,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出在宋江本人身上。

宋江有许多外号,例如“呼保义”、“及时雨”等,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宋江这个人好名,对自己的名声非常在意。但是,宋江在上梁山之前,曾经被朝廷“刺配江州”。这个刺配之刑,对于一般人来说也许不算什么。例如林冲、武松、杨志等人,都曾经被刺配流放。但是对于宋江来说,刺配之刑却是他心中最大的一根刺。


宋江是个读书人,而且是一个非常看重自己名声的人,如何能够容忍额头上那个大大的“囚”字?也许林冲、武松这样的武夫不在乎,但是对于读书人宋江来说,这可以称得上是奇耻大辱,而且还是终身的。所以,身遭刺配之刑,就成了宋江最致命的弱点。

为什么说头上被刺了个“囚”字,就成了宋江最致命的弱点?这和梁山好汉招安又有什么关系?

宋江额头上的“囚”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是要一辈子刻在脸上的。可是,如果宋江给朝廷立下大功,成为名留青史的英雄人物,那么在皇帝的封赏之下,也就没有人会去在意他头上的那个“囚”字了。这也是为什么宋江在招安之前,一再跟梁山好汉强调投靠朝廷“封妻荫子”的原因。而且在投靠朝廷之后,宋江又不不辞劳苦地给朝廷东征西讨,甚至不惜牺牲大半梁山好汉。


所以说,宋江投靠朝廷,实际上也等于是拿这些梁山好汉当枪使。让这些梁山好汉,成为他建功立业的牺牲品。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幸存下来的梁山好汉,接二连三的离开宋江的原因。只不过宋江没想到的是,哪怕自己给朝廷立下了这么大的功劳,最终还是难逃“卸磨杀驴”的下场。



宋江接受朝廷的招安主要是想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在朝廷的庇护下他才可以活得更好。

因为他觉得宋朝才是真正的社会,蜗居在梁山这个小地方,一生以草寇为名,是不光彩的,所以他执意招安,他想去做朝廷的大官,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为了能够留名千古流芳百世

因为他认为这是最好的选择,最有可能让众兄弟落得好下场;他的意图是帮助朝廷打败方腊,然后进入朝廷并得到认可。

为何宋江一定要选择招安?~

水浒传中,宋江为何非要选择招安,有一隐患不得不这样做

其一:卷首
都说人生最美的状态是:走着走着,花就开了。可惜对于有些人来言却是:走着走着,路就绝了。如《水浒传》中的宋江!
宋江自评: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显然,他直到浔阳楼题诗时,也没想过会上梁山当强盗头子。最终却发现,他只有上梁山这一条路可行!那么上了梁山之后呢?却更是一片丛林世界,哪怕斗败晁盖,宋江成为梁山大哥后,也是如此。


其二:梁山上的各种势力圈子
自东昌府收服张清后,张清又介绍来了兽医皇甫端,梁山108将凑齐!这是梁山上的大事,都引来“老天爷”的关注。霹雳一声响,天上掉下一个“石妹妹”(石碣)。于是梁山108将排位——别管你信不信,老天爷是否真关注了梁山,但宋江这事就这么成了!
排位之后,很快到了重阳节,宋江公开表达了“招安”意图,顿时引发了武松和鲁智深的激烈反对和李逵的胡搅!但奇怪的是,宋江不敢惹武松和鲁智深,却非要砍李逵的头!
其实,这就是梁山现状,从所谓的“聚义”之初,就形成了各色势力圈子。


鲁智深、武松,这哥俩代表着二龙山势力,还有史进、杨志、孙二娘等,显然这个圈子很强悍。也就是说,鲁智深和武松,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代表二龙山外加少华山和桃花山,跟宋江进行博弈。
除了强悍的二龙山(三山派)圈子外,还有孙立领衔的登州派,林冲为首的元老派,这几大势力,其实总体上都倾向于反对招安的。
哪怕被划归宋江圈子的江州势力,如李俊、穆弘和张横也是反对的。如高俅攻打梁山时,李俊和张横就不顾宋江“不得伤害朝廷命官”的严令,杀掉了水军统制官刘梦龙、高俅心腹牛邦喜,故意制造梁山跟朝廷的对抗。


所以,宋江推行招安被反对和挨骂,他就只能拿心腹李逵撒气,耍威风,也是正常不过了。但随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宋江根本不顾这么梁山势力的反对,偷偷摸摸去汴梁,拱李师师的门,寻招安门路。
宋江为何这样不顾一切?他难道真不怕梁山散伙吗?须知,鲁智深可是公开喊出:若招安,就散伙!原话是: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其三:梁山上最强悍的势力圈子
人们都说,梁山上除了宋江的势力圈子外,最强悍的当属鲁智深的三山派势力。但可曾意识到,在宋江势力圈子内,绝大部分的好汉,都曾比宋江混得要滋润多了。如,关胜、呼延灼、秦明、董平、张清、徐宁……
这些名字一摆就都看出来了,这个势力圈正是 “降将圈”。那么宋江是靠什么招揽来这些人的呢?六个字:脸皮厚,招安凑!
比如你瞅瞅关胜怎么骂宋江:“汝为小吏,安敢背叛朝廷?天兵到此,尚然抗拒,巧言令色,怎敢瞒吾!若不下马受降,着你粉骨碎身!”


再看宋江活捉了关胜后,“亲解其缚,把关胜扶在正中交椅上,纳头便拜,叩首服罪”,然后说:“亡命狂徒,冒犯虎威,望乞恕罪。”而对呼延灼,宋江的说辞是:“等朝廷见用,受了招安,那时尽忠报国,未为晚矣。”
关胜、呼延灼等这哪里是投降宋江?分明是 “投降招安”。也就是说,所谓的水浒义气,是在招安利益引诱下,才得以实现的!所以宋江倘若不兑现,降将圈岂能绕得了他?
鲁智深、武松等三山派等,都倾向于江湖人士,普遍讲义气。但降将圈里的人,却大多一直在 “名利场”里沉浮,他们会跟宋江讲义气?宋江他自己讲吗!因为本质上,宋江也是“名利场中人”,懂里面的门道。


因此宋江根本不担心梁山散伙,是吃定了鲁智深、武松等讲江湖道义,也就那么一说,撒撒气罢了。但“名利场中人”却从来只认利益,宋江必须要兑现“招安诺言”,否则他必死!

宋江为什么要接受朝廷的招安?
答:由此可见,他接受招安完全是为了他自己.

宋江为何非要选择招安呢?他的意图是什么呢?
答:宋江额头上的“囚”字,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是要一辈子刻在脸上的。可是,如果宋江给朝廷立下大功,成为名留青史的英雄人物,那么在皇帝的封赏之下,也就没有人会去在意他头上的那个“囚”字了。这也是为什么宋江在招安之前,一再跟梁山好汉强调投靠朝廷“封妻荫子”的...

宋江为何非要招安
答:宋江为何非要招安可能有以下原因:1、其一是宋江本身就是一个非常注重名声的人,因此忠君爱国这件事对于宋江来说很重要,2、其二就是宋江喜欢济世救民,不喜欢打打杀杀,每天看到梁山好汉与朝廷军队厮杀时,宋江心并不好过,因此宋江心中总是满怀招安之心。梁山危险重重。3、梁山做大后,朝廷灭梁山之心...

为什么说晁盖的遗言,已经说明了宋江要接受招安?
答:这句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不想让宋江成为梁山之主。大家要知道,宋江只不过有些声名而已,凭他的三脚猫功夫,根本就不是史文恭的对手,怎么可能帮晁盖报仇。晁盖之所以这么做,其实他明白了宋江的心思,也看透了宋江。正如晁盖想象的那样,宋江一上台就把“招安”当成了一个基本的政策。,首先...

宋江为什么会被中央招安
答:一,他本身是一个吏,也就是公务员,而且有名有利,二,他习惯了在城镇里的那种生活,走在路上享受别人崇拜的眼光 三,不用整日担心官府围剿 四,他上梁山也是逼不得已,在上梁山之前,只要有一丝可能,他都不愿意上梁山,从他自己发配自己,不用人押运就可看出,五,他觉得招安后更能报国。

宋江为何不顾一切非要招安呢?
答:排位之后,很快到了重阳节,宋江公开表达了“招安”意图,顿时引发了武松和鲁智深的激烈反对和李逵的胡搅!但奇怪的是,宋江不敢惹武松和鲁智深,却非要砍李逵的头!其实,这就是梁山现状,从所谓的“聚义”之初,就形成了各色势力圈子。鲁智深、武松,这哥俩代表着二龙山势力,还有史进、杨志、孙二娘等...

宋江为什么要接受招安?
答:可是等他自己真正当上CEO了.他就知道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伟大了.黄巢反抗朝廷最终被剿灭,宋江自以为会比黄巢出色,会成功被招安,然后建功立业。可没想到下场也差不多。招安,在当时也是从政的一些手段,就像想在有很多黑客黑了某著名网站后反被聘请为该公司的技术人员是一样的。

宋江这个二笔为什么非要投降招安呢?
答:一是彻底造反,把皇帝拉下马自己当皇帝。这在现在的人看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选择,但对于当时的宋江集团来说,还没有这样的意识,忠君爱国还是根深蒂固的,还没想到要反皇帝。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认识来批判宋江集团。二是接受招安,为兄弟们找个好出路。既然没有彻底造反的念头,那么只有接受招安,...

...为何要招安,一招人死完了,自己不当皇帝,非要
答:就是,我最不喜欢的水浒英雄就是宋江,胆小如鼠,当时的朝廷已经腐败不堪,他却要不顾凉山好汉死活,为了名和忠招安。所以一个好团队没有一个好领导,队员在强大,也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