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语法重要吗

作者&投稿:旁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如何理解文言文语法教学的地位

一、地位:不可忽视 不管是高考还是中考,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一般由选择题、句子翻译或一段文言文的断句组成。

毋庸讳言,这里面涉及到诸多语法问题,所以,就给我们一个错觉似乎语法教学的成功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得分的高低。因此,我们很多人认为只有进行系统的语法教学,才能更好地在高考、中考文言文阅读中拿高分。

而现实也正是如此:文言文教学中不可忽视语法教学,学点语法知识是文言文学习的必需。 初中阶段文言文讲授过程或者考试中经常有这样一个特殊例子,想必我们的老师都遇到过。

《愚公移山》中有这样一个句子:“甚矣 ,汝之不惠。”尽管已经学习过了,但前段时间我又问起学生这句话怎么翻译。

不少学生这样翻译:“你太不聪明了。”我说这是意译,不是直译,如严格按照句式特点来翻译,根本得不了什么分,而学生说课本上就是这么翻译的,没办法,还是语法惹的祸。

我只好继续讲道:“这句话的正确的译文应该是‘你不聪明,太严重了’”。然后我就再问学生,译文的句子成分应怎样划分,他们说,主语是“你”,谓语是“不聪明”。

我就再问,那么,“太严重”作什么成分?学生说作补语,补充说明“不聪明”。这样的回答真让人啼笑皆非,因为他们不知道这个句子的主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汝之不惠”充当的,其中的“之”起到“取消句子独立性” 的作用,谓语是“甚矣”。

所以,这个句子应是主谓倒装句。结果因为学生不懂语法,当然就无从判断了。

其实,七年级讲授《愚公移山》的时候也说到了这个特殊的句子,但因为那时候学生的语法知识一窍不通,根本就没有办法展开讲授,再加之我们的教材(北师大版语文)淡化语法教学,所以就酿就了学生对文言文语法知识的淡漠和忽视。然而现实情况却让人啼笑皆非,无可奈何。

一次考试有这样一道翻译题,原句是这样的: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这句话的正确译文应是:臣子侍奉君王,犹如儿子侍奉父亲,儿子替父亲效死没有什么遗憾。

但很多学生这样翻译:臣子的事就是君王的事,就好像儿子的事就是父亲的事一样,儿子因为父亲的死亡而产生怨恨。 而本题的得分点为,“事”、“亡”、“恨”各一分,句意一分,结果很多学生只能得零分。

其实,要想正确翻译这个句子,必需要有词类活用意识、通假字意识、古今异义词意识和断句意识。 比如:①活用意识。

这里,“事”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意为“侍奉”。在“臣事君”这个句子中,这三个词如果都是名词,那么这个句子就没了动词谓语。

但如懂得一点语法知识,就应该知道这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主谓宾都具备,那么,“事”活用为动词“侍奉”,就毫无疑问了。而“事”活用作动词“侍奉”的意思,在《鸿门宴》中就出现过(吾得兄事之)(《鸿门宴》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补充读本《阅读》曾经选过)。

②通假意识。“亡”通“无”,意为“没有”。

这也是它常用的意义(《愚公移山》中出现过)。 ③古今词义不同。

“恨”,古义为“遗憾”之意,而今义多为“怨恨”,词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 ④断句意识。

如果语感好,懂得断句,那么这个句子在朗读时应该这样读:“子为父死/亡所恨”,在“死”与“亡”之间稍作停顿,句子的正确意思就出来了。 有感于上述原因,我认为,初中阶段有必要对语法知识进行简单普及,让学生建立一些基本的语法概念,比如词类概念、短语概念、句子成分概念,这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是大有帮助的。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语法教学。 (一)、结合教材内容,可以有针对性地给他们讲讲现代汉语的语法知识。

我们现在使用的北师大版教材在每一册后面的附录部分都有语法知识的相关内容,较为齐全,完全可以作为教学内容讲授给学生。如讲词类时,可重点关注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人称、疑问代词)、介词。

因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常有活用现象,代词在宾语前置句中多涉及,介词常和状语后置有关联。 讲短语时,要特别强调主谓短语、偏正短语中的“状语+中心语”型,还有介宾短语。

讲主谓短语,有助于学生理解“之”字的用法(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理解主谓倒装句;讲偏正短语,对判断虚词“而”“以”的用法很有帮助。 讲句子成分时,要让学生分得清主干和枝叶,要特别讲清楚定状补在句子中的位置,(可让他们牢记口诀——谓前为状谓后补,定语常居主宾前),而这些,对理解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非常有帮助。

懂得了这些,很多文言文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二)、对课本中常常出现的各类文言文特殊现象要特殊对待。

如活用和特殊句式,要注意教会学生归类,从而以点带面,并进一步运用所学的知识指导实践,形成“课文知识点——文言文知识网——新课文应用”三位一体的知识体系。 (三)、加强文言文的诵读,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我们一直在强调文言文的教学要注重诵读,其实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诵读来减弱对古诗文的语法分析,从而避免过多的分析破坏古诗文的美感。所以,加强诵读是非常重要的。

语法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



~

文言文重要性
答:语文的发展,除了世界潮流的统一和注重语法、句子结构的化归之外,传统文言文从重要性、艺术性、实用性而言都无可替代。传统的事务当中,记载多为文言,甚者连独立性极强的数学都是如此,更不用说中国古代甚为发达的哲学、文学、史学、医学等内容,其本身便是文言的载体与演绎对象。

关于文言文的方法及作用
答:是学好文言文的法宝,脱离语言环境,干巴巴地去记一些语法规则是很难达到效果的,最好是在阅读过程中,掌握词语的用法及重要的语法现象。多读可以巩固加深课堂所学的知识,培养语感,以达到能够熟练阅读其他古代作品的目的。 放声的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之一,它可以使我们对文言文有丰富的感性知识。而且,古代的作...

文言文语法和现代语法
答:至于在方言中是否有保留,我想应该是有的。在中国的方言中,闽南语相对来说更“古老”一些,但是我不会闽南语,没办法举例子出来,召唤福建人士吧。6. 为什么 我觉得文言文语法比较混乱 而且很多字意都是随意设定的 不能这样说。文言文并非无逻辑、无语法、无固定字意可言,只不过是由于古人避讳太...

文言文是不是很不好理解,现在的孩子们对学文言文有抵触吗?
答:词类活用,文言文中的实词在有些情况下,可以改变在句子中的用法和词性,如字的“使动用法”、“以动用法”等,就要知道它的翻译形式为:使……怎么样、以……为什么,像这样的高频语法句式是一定要掌握的。还有文言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判断、省略、被动、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平时训练的时候都要多...

初中语文课程古代文学学习指南
答:一般情况下,初中语文课程的内容比较广泛,包含现代文、古代文学等多个方面。就古代文学方面来说,初一学期主要涉及到以下文言文和古诗。文言文初一学期主要涉及到以下文言文和古诗:文言文:通常是从简单入手,以屈原的《离骚》、孔子的《论语》等为主,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文言文语法,培养其对古代传统美学的...

请问文言文的语法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文言文中的语法现象,主要涉及与语法相关的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两大类。1、词类活用。因为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所以词的类别发生了临时变化也属于语法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种现象:(1)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一般做主语、宾语,如果作了谓语,特别是带上了宾语,就用作了动词。例如:左右欲刃相如。“刃”是...

高中文言文文句可以用来写作文
答:所以你周围的语言环境很重要,如果别人都是这个习惯,你自然很难改掉,反之亦然。 5. 高考作文能用古文来写吗 当然可以。 今年江苏如皋中学一位考生就用古文写作,得满分。还有著名的《赤兔之死》也是古文写作得满分。 不过,要想在高考语文考试中获得佳绩,还是花心思抓住前面的基础分,作文不求多么出彩,只要达到一般...

高考语文备考攻略:从基础到高分,助你一臂之力!
答:要注意普通话的准确发音和常用字的字形,辨别病句,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熟练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对偶。文言文复习文言文复习的重点在于阅读和应用。别再纠结于虚词和文言文语法了,把精力放在整体理解和应用上,活学活用。作文提升好的文章源于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让事例点亮你的文章,使...

HELP!高中文言文一定要背吗?
答: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

初中语文文言文现在讲语法吗?还是只解释句子?有倒装,讲通假字这些语法...
答:有通假字,初一第一篇文言文应该论语六则吧,里边有一个通假字.但是没有倒装,太深的语法不讲,翻译句子很重要,让学生理解意思,领会精神.往后就开始讲语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