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有哪些?保护措施有哪些? 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该地出现了哪些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

作者&投稿:蓬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

1、土地退化较为严重

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下,生态系统面临较大压力,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各类退化草地面积约有63.万平方千米,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包括三江源、祁连山北麓区、甘南高原、川西高原等地。

青藏高原沙化土地面积分布范围大,类型多,沙化程度差异大,沙化土地面积为36.3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土地面积约为18万平方干米,以轻度和中度侵蚀为主。西藏、青海共有盐渍化土地2.万平方千米。

2、湖泊湿地萎缩

青藏高原是我国“五大湖区”之一,面积大于0.5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770多个,总面积达30万平方千米。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湿地面积较20世纪80年代萎缩了10%以上,西藏的羊卓雍措、纳木措水位近10年来以每年0.06米的速度下降,长江源区、黄河源区和若尔盖地区的湿地系统空间分布格局的破碎化和岛屿化程度显著加剧。

3、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由于受到森林、草场的减少与退化,以及湿地萎缩的影响,再加上过度采挖和捕猎,麝香、虫草、豹、藏野驴、野牦牛等高原野生动植物资源遣到了严重破坏,分布范围缩小、数量剧减、种类濒危。

青藏高原区域受到威胁的生物物种占总种数的15%~20%同时,随着高寒生物物种资源的灭绝与濒危,高原生物所具有的强大抗逆基因和适应高寒生境的遗传基因也面临丧失的危险。

4、局部地区污染较为严重青海东部、川滇河谷等地区的主要城市水污染严重,特别是淳水流域西宁下游段,民和桥断面(青一甘)和小峡桥断面,水质均为劣V类。涅水流域和柴达木盆地等部分地区城镇大气污染较重,西宁市、大通县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浓度年平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

畜禽养殖、农药、化肥、地膜等农村污染在局部地区日益显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增加了生活垃圾的产量和处理难度,对城市和部分景区的环境质量造成了明显影响。

5、全球气候变化增加区域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也存在明显的暖化趋势,同时青藏高原区域对全球变化更加敏感,各种尺度上的气候变化都早于我国其他地区,变化的幅度也更加剧烈。

随着气温升高,局部地区呈现暖干化趋势,冰川、冻土融化速度加快,冻融侵蚀、土地沙化、草地退化等土地退化现象有加刷趋势,气象灾害更加频繁,对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产生了显著的不利影响,削弱了青藏高原区域水源供给功能。

6、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加大生态环境的压力

青藏高原是少数民族聚集区域,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和观念的差异,广大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生产生活方式相对落后,产业发展资源依赖性强,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根据青藏高原区域的资源优势和国家相关政策,未来青藏高原区域的矿产资源开发和加工行业、农牧业、旅游行业和水电行业将面临跨越式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以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区域资源开发强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面临的压力也将越来越大。

7、生态环境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的范围广、难度大、任务重、成本高。但是,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基层生态环境能力不足,机构不健全、人员偏少、业务水平低、监测体系不完善、业务用房和监管手段缺,乏、科技支撑能力差、监管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生态环境保护主要依靠国家支持,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生态补偿政策处于试点阶段,尚未对生态环境保护形成更为有力的支撑。减畜降牧、游牧民定居和后续产业发展等恢复草地生态功能、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的扶持机制仍在探索之中。

青藏高原行政区域内、流域内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协调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跨省域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缺乏协调。

8、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足青藏高原区域城乡环境基础设施相对落后。截止到2007年,青藏高原179个县级行政区中,只有12座污水处理厂和5座垃圾处理厂。农牧区普遍存在村容不整洁、依赖传统能源(植被-畜类)等环境问题,部分地区饮水安全得不到保障。

环境保护基础设施不足的原因,一是由于投入不足,地方政府财力有限,没有能力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国家规划建设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仅考虑了部分行署(政府)所在地城镇(市)和口岸城镇,仍有多个县城和重点城镇的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未安排建设。

二是气候因素,青藏高原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的施工期短,建设进度较慢,往往造成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二、保护措施:

1、生活中,很多人喜欢到处扔垃圾,久了垃圾会堆成小山,其实这样很不卫生,既污染环境又影响生活。因此,我们应该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使用分类垃圾桶,既环保又便于以后的回收处理。

2、平时我们要坚持绿色出行。因为大量的汽车尾气也会污染环境,所以为了拥有更新鲜的空气和更健康的环境,我们一定要选择绿色的出行方式。无论是骑自行车、步行还是乘公共汽车,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我们需要保护水资源。虽然每个人都知道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资源,但在我们周围仍然有河水被污染的情况。所以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把生活垃圾扔进河里,而且那些工厂也应该加强管理,不要向河里释放化学物质。

4、人们需要水,地球也需要水,但水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应该节约用水。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及时关掉水龙头,冲厕所来洗菜,洗米水来浇花,减少洗澡的次数,总之,我们要合理用水,不要浪费,因为浪费水就是浪费生命。

5、我们需要节约用电,因为随着用电量的增加,地球将会陷入困境。随手关灯,少看一会儿电视,少玩一会儿电脑,避免一些电器长时间开着,可以有效地省电,有时我们还可以利用太阳能发电,所以也是非常环保的。

6、平时我们也提倡光盘行动。我们一定不要浪费粮食,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弄出来的,我们一定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工作成果。此外,剩余粮还会增加后续回收加工的时间和工作量。因此,浪费粮食是可耻的。

7、我们应该避免使用一次性产品。一次性产品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会有副作用,不仅会伤害人体,还会污染环境。一次性产品也会造成自然资源的严重浪费,一次性产品的卫生问题也令人担忧。

8、纸张的使用要合理。有些人会扔掉只有几个字的纸,他们认为纸将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事实并非如此。浪费纸张会污染环境,浪费森林资源。我们应该问问自己,我们还能砍伐多少树。如果生态平衡被破坏,我们能活得更好吗?

9、环境保护应从植树开始。地球需要绿色,我们不能让地球变得光秃秃的,如果每个人都种一棵树,世界上到处都会有大片的森林。树木不仅能美化环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使空气更清新,树木还能在危急时刻乘风遮荫。所以,我们必须种更多的树,这样我们的家才能更美丽。



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原因就是有很多人去旅游,然后扔一些垃圾之类的。

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有哪些?保护措施有哪些就是人工偷猎,以及空气的污染。

环境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当然是旅游业和各种其他的产业的过度开发,我们要适时的停止这种活动来保护生态环境。

他们就生态保护有哪些?我觉得保护措施就是植树造林

当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加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

1、主要原因:
青藏高原地区经济落后,民众环境意识欠缺;政府决策机制不健全;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生态建设保护投入不足。
2、加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措施:
划分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总的原则为:政府引导,民众参与普遍鼓励,多渠道扶持援助,先易后难,讲究成效。总的思路是: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试点示范,稳步推进,实现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保得住、有成效。
改变保护自然生态与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相矛盾的传统观念,认清脱贫致富与生态建设是相互依存的道理,树立生态建设后面是财富的理念。

扩展资料:
青藏高原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
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
2、草地退化
草地退化是当前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全区退化草原面积已达11万平方千米,占草原面积的13.93%,而且退化日趋严重。
3、土地沙漠化
西藏沙漠化土地与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占全区总土地面积的18.17%,这一比例比全国沙漠与沙漠化土地占国土总面积15.9%的比例高出2.3个百分点。
4、地质灾害
西藏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大危害,每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亿元以上,制约了西藏经济的正常发展。主要地质灾害类型有泥石流、崩塌、滑坡、冻胀融沉、碎石流和冰湖溃决等。

问题:草地退化,土地沙化,冰川面积减小,气候变得更加干旱
措施:禁止过度放牧等过量的农业生产活动;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减少对植被的破坏。

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有哪些?保护措施有哪些?
答:一、青藏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原因:1、土地退化较为严重 青藏高原区域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活动的不利影响下,生态系统面临较大压力,草地退化、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土地盐渍化现象严重。各类退化草地面积约有63.万平方千米,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包括三江源、祁连山北麓区、甘南高原、川西...

当前青藏高原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应该如何加强青藏高原的...
答:1、主要原因:青藏高原地区经济落后,民众环境意识欠缺;政府决策机制不健全;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生态建设保护投入不足。2、加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措施:划分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的总的原则为:政府引导,民众参与普遍鼓励,多渠道扶持援助,先易后难,讲...

青藏高原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答:一、水土流失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此外,在一些地区重力侵蚀和泥石流也很发育.二、草地退化草地退化是当前草原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全区退化草原面积已达11万平方千米,占草原面积的13.93%,而且退化日趋严重.三、土地沙漠化西藏沙漠化土地与潜在沙漠化土地面积...

为什么要严格保护青藏地区的环境?青藏地区出现了什么样的恶化趋势?
答:要严格保护青藏地区的环境,原因:(1)青藏地区气候寒冷,生物种类较少,生态环境脆弱;(2)青藏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地,有中华水塔之称,这里的生态环境破坏对我国多条大河流域会带来严重后果;(3)青藏地区有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是高原环境研究的宝地;(4)青藏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威胁到当地...

目前青藏高原的一些生态环境问题,从灾害学的角度进行解释和推断_百度知 ...
答:由于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原因,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一、水土流失 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此外,在一些地区重力侵蚀和泥石流也很发育。水蚀区主要集中于藏东的“三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等降水较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水土流失...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答:1、高海拔和极端气候条件: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气候寒冷且干燥,年温差和日温差都很大,这种极端的气候条件使得生态系统非常脆弱,容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2、土壤贫瘠:由于高寒和干旱的环境,青藏高原的土壤发育缓慢,有机质含量低,肥力不足,这使得植被生长困难,生态恢复能力弱。

青藏高原生态脆弱的原因
答:1、青藏高原地区经济落后,民众环境意识欠缺。2、政府决策机制不健全。3、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4、青藏高原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的特殊性。5、长期以来,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对环境问题的考虑。6、生态建设保护投入严重不足。

川藏铁路沟谷地区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
答:多发的自然原因是地质条件复杂、暴雨频发、地震活跃、山高谷深、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变化影响、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脆弱、预警系统不完善。1、地质条件复杂:川藏铁路穿越地区地形地貌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2、暴雨频发:川藏铁路沟谷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

西藏大学生态学为什么要警告
答:根据闪电新闻相关资料显示:西藏大学生态学专业发出警告的原因有以下四点:1.生态破坏:西藏地区由于海拔较高、环境恶劣等因素,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容易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如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荒地等,导致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退化等生态问题。2.气候变化:西藏地区气候变化较快...

青藏高原的目前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
答:近些年,由于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原因,西藏地区的生态环境出现恶化的趋势。一、水土流失 青藏高原的土壤侵蚀主要包括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和冻融侵蚀三种类型,此外,在一些地区重力侵蚀和泥石流也很发育。水蚀区主要集中于藏东的“三江”流域、雅鲁藏布江流域中游等降水较多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在雅鲁藏布江中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