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世到出世--对话艺术品收藏家Rik Reinking

作者&投稿:空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走进Rik Reinking的办公室,第一眼看到的是从天花板垂下的一个倒挂的双面人头雕像,闭着眼睛似在冥思,外蜡里铜,不得触摸。

他摸着胸前说,这个作品的作者要求我把这个塑像垂到正好心脏的位置,听从内心的感觉!

对,第一次见Rik Reinking,他聊起过少年时代,所以这次我们的访谈从他的童年开始,那是他心有方向的开始。

-您同意童年决定人生的基调和方向吗?

不完全同意但我认为有很大的决定性作用。比如我,我小的时候经常跟着父母旅行,每到一个地方,一定会去各种博物馆,他们会给我2-3个选择,让我决定去哪一所。

作为一个孩子,能自己做决定是一件非常值得自豪和高兴的事儿!他们为我拨开了一点艺术的云雾,让我好奇,并在后来,自己选择走进去一看究竟。“你要知道,一个东西只有在有距离的时候才最神秘,如果他们把艺术完全呈现在我面前,也许我会兴趣全无!”

这理论和中国人所提倡的“距离产生美”不谋而合!

-所以您教育自己的孩子也会延续这一方法吗?

我认为我做到了。对于我来说,自由非常重要,它意味着睁开眼睛、打开自己。当然,自由不意味着没有边界。

我的两个儿子性格完全不同,老大喜欢古典音乐、历史、文学、语言,也弹得一手好钢琴,老二则没有兴趣谈论过去甚至将来,只关心当下发生了什么。他们在Eppendorf出生、长大,看待人和事物的眼光有时候很“狭隘”,所以我对18岁的大儿子说,你到亚洲去吧,经历一些不一样的生活。他回来后我发现他完全变了,他变得包容、能接受人的不同、也更愿意拥抱不同的文化。

孩子年幼时,父母需要为他们做的就是找到自我,而并不是强迫他们学习各种技能,从而要求他们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人。孩子不是一个产品,让他们找到自我是一个让其自由发展的过程,只有知道了自己是谁,才会负责任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您觉得您的性格特质或者说优势是什么?它和您从事的工作有必然联系吗?

我想想......有时候自己看自己还真是看不清楚!如果一定要说性格优势,我觉得应该是执行力。我是一个想到就去做的人,不惧怕不抵抗,或者应该说,因为知道并能够判断现在,所以我能接受任何结果的未来。这样的性格很多时候依靠的是自己的感觉,比如我现在的艺术园改造工程,我不懂建筑和施工,但所有的细节、要求都是我自己决定,包括一扇门的颜色,可能我只是晚上闭上眼睛想象某个颜色和样式很合适,就会这么定下来。收藏也一样,会有一见钟情的艺术作品,并不拘泥于艺术的形式。

我的性格,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吧,但我应该算是外向型的。对于我来说,我的生命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此时我插了一句嘴:您说什么?)对,如果不能与人对话或共处,我的生命没有什么意义。它和一件艺术品一样,艺术本身就是一种交流的语言,在交流的过程中才会有火花,和生命一样!

但交流并不是作秀,要尊重自己的内心和决定。

-能聊聊您众多收藏品中印象深刻的一件吗?

我16岁时,在放学的路上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下了人生的第一件收藏品,至今我收藏了多少艺术品我自己都不确定,数字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这也是我做国际艺术园的目的之一 -- 我需要地方展示它们!要说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收藏品,那应该是我收藏于2008年的一个有纹身的后背。当然,它还在别人的身上。该作品是比利时艺术家Wim Delvoye的作品,“载体”是一位当时40岁的苏黎世纹身从业者Wim Steiner,他死后,带有这块纹身的皮肤会被取下,作为艺术品装裱起来。

目前这个后背作为我的收藏品,按合约,每年需要跟我参展一次,后背目前的主人需要袒露上身,坐在那里供参观。

有一次,Steiner给我打电话,说他想卖掉他的纹身,我说可是它已经被我收藏。我们双方谁也无法说服谁,于是我说,给我点时间考虑。回家后,我把我的困惑说给我当时9岁的儿子听,他听完说:“很简单啊,你收藏了他后背的那块皮肤,但他的大脑并不属于你,大脑所想也不属于你,他有权力去思考把纹身卖给谁,但是,这块皮肤已经不属于他的大脑,即使他想,也没有权力卖掉!” 我豁然开朗,致电Steiner,让他和我儿子对话,几分钟后,Steiner在电话里对我说:“我还能说什么,你的儿子说的对!”

- 您收藏艺术品最大的动力是什么?

艺术和爱一样,可以没有国界地对话。我曾经想过,那个带有纹身的后背是我最后一件收藏品。但是,我发现我根本停不下来,我太好奇,我好奇艺术品之间的对话,它们作为不同的个体,被放在一起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和艺术的延伸。你谈到不同性格的人获取能量的方式也会不同,我可以说收藏是我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是我和外界对话的一种方式,它让我对生命有热情和好奇心,而艺术品可以传递尊重、自信、平等、自由的精神。

- 您如何决定是否收藏一件作品?

我只能说,这需要感觉。但在决定收藏一件作品之前,我会花时间和它的创作者相处和对话。有些艺术品的创作者不一定是有名气的甚至有些是被遗忘的,我喜欢和这些创作者一同成长一同经历。我需要理解他们创作这件作品时的想法和作品的意义,因为作品是一个人思想的表达。

我很少出售我的收藏品,即使有人愿意出高价。因为它们都是曾经对我很重要的东西,我想做的是拥有它们、展示它们。我把它们租借给各个艺术博物馆,全世界范围地展示,这使它们更加有意义。

- 做国际艺术园是您的终极梦想吗?您刚刚提到目的之一是展示藏品,除此之外呢?

我和我的团队在一起共事已经近20年了,这让我很自豪,我们会有很多分歧,但是我们一起成长,这也是我最大的快乐!我们一起在世界各地办展览,做Urban Art, Street art...梦想其实就是很多种要去实现的可能。比如,我也会去大学等机构上课,接下来会去韩国进行艺术交流,这也是多年前我的孩子还年幼时没有办法实现的。

国际艺术园的主要功能是汇聚全世界的艺术家,在这里创作、交流。它是一个艺术品的孵化基地,遇到合适的创作品,我愿意收藏,创作者们也可以在园内的博物馆办展览。另外,我也很愿意做各国艺术生的交流活动,我这里可以是他们交流的一站,也可以为他们提供与德国的艺术院校交流学习的机会。目前已经有韩国的大学在接洽每年送三个艺术生过来交流的事宜。

我的基金会也会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或艺术家提供支持。

我甚至想,在开园后,最先欢迎的是孩子们,你可以组织他们来我这里,孩子是我们的未来,他们需要另一种角度看待世界,想象一下,他们回到家告诉他们的父母,今天看到了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有什么样的意义,这是一件多么值得自豪的事情!

我曾经试图组织过学校的儿童去文学博物馆,费用由基金会来出,并提供专业的文学专家给孩子们讲解,但是联系的10所学校里只有2所表现出兴趣,这个反馈太让人伤感。我们的时代缺乏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并在逐渐丢失过去和自己的文化。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哪怕稍微改变一下这个现状,那也是积极的,这也算我的一个梦想吧!

- 国际艺术园是怎样的运作方式?她的名字有怎样的由来?

我这里目前有6栋建筑主体。按功能区分,分别有办公区域、各类工作室、博物馆、藏品展示厅、客房、咖啡馆、图书馆等,明年开始会部分推出营业,至于收入是否能让国际艺术园自给自足,我没有具体计算过,不过收入的形式有很多种,比如,经历、帮助社会提供教育机会等等,这些也都是我的一种收获。

我的目标是,它可以自我运作,即使有一天我不在了,它依然可以因为世界各地无限的艺术交流需求而运作下去。

我将庄园命名为WAI,这个发音对于很多种语言都不难,听上去又很神秘。你看到了我这里就像一个森林公园,所以WAI是Woods Art Institute的缩写。

当初参与这块资产竞标时,我有很多竞争者,他们的计划都是这里大规模扩建。我力争拿到它,也是因为,我要做的其实都已经在这里,也许你还不知道,这座庄园最初的主人,Fester先生,爱好是搜集世界上的各种树,种在这里,我甚至拿到了一张清单,里面列出了园内所有的树种,其中就有中国的树!我要做的和他一样,把艺术聚集在一起,我们需要和树一样,在根源上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告诉Rik Reinking,WAI在中文里谐音“外”,可以理解为在...之外。他兴奋地说,那正合适,置身在“外”才会去探索“内”。而且,WAI地处汉堡市郊外,它是一个能让人“远离城市迷失”的地方。

所以,WAI,也是本次采访题目的由来。

WAI,作为一座全新意义的国际艺术园,总面积为103000平方,主体建筑面积为9000平方。其建造历史可以追溯到1914年,于1921年由比利时裔的丹麦商人George Fester和他的汉堡籍太太一同扩建,至1933年,一直被用作Fester家族的夏屋;1936年,被纳粹租用,作为“母亲之家”,安置因战争失去丈夫、父亲的妇女和儿童。1937年,纳粹以低价购入该资产,建成“婴儿之家”,安置因战争而成为孤儿的孩子;战后,被英国人占有并使用;从1952年开始,这里被德国人用作安置回到德国的德裔儿童;1960年之后,这里作为语言学校,帮助语言发育滞后的孩子康复。

让我们拭目以待,Rik Reinking会将WAI以怎样的篇章打开并存入历史!

~

从入世到出世--对话艺术品收藏家Rik Reinking
答:要说其中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件收藏品,那应该是我收藏于2008年的一个有纹身的后背。当然,它还在别人的身上。该作品是比利时艺术家Wim Delvoye的作品,“载体”是一位当时40岁的苏黎世纹身从业者Wim Steiner,他死后,带有这块纹身的皮肤会被取下,作为艺术品装裱起来。 目前这个后背作为我的收藏品,按合约,每年需要跟我参展...

瑾德苑名家传 | 江新亮:“老庄之道”拓展瓷画艺术新格局
答:入世殊荣为故宫珍藏 现当代陶瓷艺术家们已不再是久居苦舍半生不出的避世态,积极入世让市场中的风浪检验作品,得到荣誉与认可才是新追求。江新亮大师由于其在人物、动物、花鸟、山水方面都极为擅长,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所以备受市场收藏的青睐。部分作品刊登于《景德镇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博览》、《...

陈锦芳是谁
答:中文名:陈锦芳国籍:中国出生地:台湾台南出生日期:1936年职业:画家、思想家毕业院校:台湾大学外文系主要成就:联合国文化大使巴黎大学现代法国文学硕巴黎大学现代美术史博士2001年获颁联合国「全球宽容奖」代表作品:「五次元世界文化观」、《自由女神系列》等陈锦芳简介陈锦芳博士,艺术家,思想家。联合国...

北京金仕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普道
答:八十年代末的一部《少林寺》点燃了多少少年的英雄梦,十七岁的普道,就不顾家人反对,义无反顾的离开家,到少林寺学习武术。由于天资聪颖加上勤奋好学,文武双全,品学兼优,于1994年普道考入了中国佛学院,毕业之后做了居士。普道说,佛教根本上兼济天下而非独善其身,由出世到入世才能使佛教精神真正...

现在哪些书画家的作品最值钱?
答:弘一法师在21世纪初的艺术市场上仍是热门人物。在朵云轩的拍卖会上,弘一的许多作品拍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如楷书普贤行愿品赞(51开)售价143万元(2002年6月25日),楷书摹龙门四品四幅50万元(2003年8月18日),行书十六言对联41万元(2003年8月18日); 2003年12月14日,他的出世入世箴言手卷在北京荣宝上拍得...

《青神之神》申瑞瑾散文赏析
答:东坡先生可不仅是靠文学成就而青史留名。他携旷世寂寞,无半语只字怨言。在入世与出世间来去自如,顺逆皆从容面对,寄情山水勿忘百姓疾苦——恐才是其被后世尊崇的主因。未去中岩寺寻东坡旧迹,却与神木不小心撞个满怀——穿越时空的一场精神交流,时空交错时的千疮百孔,沧桑巨变后的气定神闲,无不...

陶渊明简介
答: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二十九岁的陶渊明第一次出来做官,到四十二岁挂冠归田共十三年。这期间,陶渊明一直处于“出世”与“入世”的矛盾斗争中,这在他的诗中多有体现。在《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等诗中,他叹道:“如何舍此去,遥遥至西荆”,“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聘”,诗中蕴籍着诗人太多的失望和悲...

成功绝非偶然的语录
答:1. 偶然一声鱼跃,冲破江夜的寂静,接着又陷入无边的静谧。2. 那激动的神情,仿佛一位艺术收藏家在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一样。3. 王子喜欢公主,青蛙王子也一样,灰姑娘只是偶然。4. 实力打造非凡王者绝非偶然。5. 春天,我走进乡村。乡村里,有些人家在屋后种一些竹。嫩绿的叶,青翠...

现代书法家谁的作品最值钱?
答:朱殿伟发现的“对比变化”书法理论,高度概括地总结了中国行草书的艺术总规律!是无价的!如果说有价,应该是天价!

为什么“喝茶”能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答:茶能够被全民喜爱,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根在宋朝。茶艺之精空前绝后 茶兴于唐,盛于宋。所谓盛,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覆盖面广,普及率高;二是形成一种文化。茶在唐朝还属于高档消费品,饮用的人局限于王公贵族,产量也有限。到了宋朝,茶叶产量突飞猛进,专家估计北宋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