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中药的正确方法

作者&投稿:廖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火是汤剂制作的唯一加热反应条件,中医常将煎药的火候分为武火和文火两种。武火即大火,温度上升快,水分蒸发也快。文火即小火,温度上升缓慢,水分蒸发也慢。古曰:“急煎取其生而疏荡,久煎取其熟而停留”说的就是要根据药物的不同性质与治疗的需要,采用武火急煎和文火缓煎两种方法。

  一般来说,治疗伤风感冒的解表药,通利大便的攻下药,因煎煮时间短,宜用武火急煎;治疗虚损疾病的滋补药,治疗慢性病的调理药,因煎煮时间长,宜用文火缓煎。大多数时候,往往采用武火和文火结合的方法,即先用武火急煎,待药液沸腾后,改为文火缓煎。在煎药过程中,最好每隔7-8分钟用筷子将药搅拌一次,这样更有利于药汁煎出均匀。

  在临床上,常常可以听到病家问医生:“中药究竟应该煎多长时间”。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回答,因为煎药时间的长短应根据疾病的情况和药物的性质而定。常见三种情况的煎药时间如下:

  1、一般治疗药

  凡是以治疗各种疾病为主的中药,称为一般治疗药。这类药物牵涉面广,具有活血化瘀、利气消肿、止咳平喘等多方面的功能。所以煎煮时间为头煎从沸腾开始再煎30分钟,二煎沸后20分钟。

  2、发汗解表药

  凡是治疗伤风感冒、发热中暑等外感病证的药物称为发汗解表药。这类药物多系花、叶、全草,如麻黄、桂枝、薄荷、藿香、佩兰等。其性散发、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故煎药时间要短,长煎则有效成分消失。因此煎煮时间为,头煎从沸腾开始再煎10-15分钟,二煎沸后5-10分钟。

  3、滋补调理药

  凡是以补养身体,调益人体气血阴阳不足的药物,称为滋补调理药。多系植物的根茎、果实及动物的甲角壳之类。如熟地、龟板、党参、黄芪等。其特性坚硬厚实,并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煎药的`目的便要摄取这些有效成分。故煎药的时间为头煎从沸腾开始再煎60分钟,二煎沸后30分钟。

  煎中药的正确方式

  一、煎药器具的选用

  中药汤剂的质量与选用的煎药器具有密切的关系。以砂锅为好,因为砂锅的材质稳定不会与药物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其传热均匀缓和,这也是自古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此外,也可选用搪瓷锅,不锈钢锅和玻璃煎器。但是不能使用铁锅、铝锅,因为铁锅或铝锅的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氧化。在煎煮药时能与中药所含的化学成分发生反应。

  二、煎药中注意的问题

  1、煎药前的浸泡: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这是因为来源于植物类的中药多是干燥品,通过加水浸泡可使药材变软,组织细胞膨胀后恢复其天然状态,煎药时易于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1-1.5小时。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为2-3小时。可以用热水缩短侵泡时间。

  2、煎煮次数:多次煎煮比一次长时间煎煮的效果好。实践证明,汤剂煎煮两次能够煎出所含成分的80%左右,所以煎药的次数以两次或三次为宜。

  3、煎药的温度:煎药温度的高低,中医称之为“火候”一般习惯上称为“文火”或“武火”。一般是在未沸腾前用武火,至煮沸后再改用文火,保持在微沸状态,可减慢水份的蒸发,这样有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

  4、煎煮时间:主要根据药物和疾病的性质,以及药物的情况而定。一般对第一煎以沸腾开始计算需要20-30分钟,第二煎30-40分钟。治疗感冒类药物,第一煎10-15分钟,第二煎15-20分钟。滋补类药物,第一煎30-40分钟,第二煎40-50分钟。

  5、留取药液量:一般指一剂药经两次煎煮合并后的药液量。成人取400-600毫升,每日分两次服用。儿童取200毫升,每日分两到三次服用。

  6、服药的方法:一般一剂药煎煮两次后合并药液,分两次服用。儿童可分2-3次服用。治疗感冒、发热、肠炎、腹泻的药,也可采用频服的方法,即每4小时服一次,每次服用30-40毫升,病愈即止,再改为每日服2-3次,小儿以少量多次为好。

  7、特殊药的煎煮: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的性质,在处方中开出带注脚的药物。

  (1)先煎药:一般是一些矿物、贝壳、角甲类药物,因其质地坚硬有效成分不易煎出,一般要先煎30-40分钟,再与其它药物混合后煎煮。常见的有生石膏、生龙骨、珍珠母、生赭石等。另有毒性药物先煎,久煎可达到减毒或去毒的目的。如乌头类药物久煎可使乌头碱分解为乌头原碱,其毒性只有原来的1/2000。如附子久煎不仅能降低毒性还能增加强心作用。

  (2)后下药:一般是气味芳香含挥发油或不易长时间煎煮的药物,要在药物煎好前10-15分钟投入锅内。常见的有霍香、钩藤、大黄等。如钩藤所含的藤碱,煎煮时间超过20分钟其降压成分易被破坏。大黄,具有泻下清热作用的成分,是大黄甙,但其对热不稳定,长时间加热会分解。

  (3)包煎药:一般是种子和各别的花粉药物,用纱布袋装好放入群药内共煎煮。常见的有车前子、旋复花等。如车前子易粘锅糊化、焦化。所以需包煎。旋复花包煎可避免绒毛脱落混入汤液中刺激咽喉。

  (4)溶化服:用热药液将药物溶化后服用。常见的药物有玄明粉、芒硝。

  (5)烊化服:主要是一些胶类药物,用热药液烊化后服用。如果混煎会使药液粘性大,影响其它成分的浸出,胶类药物也有一定的损失,所以采用烊化服用的方法。常见的有生阿胶、鹿角胶、龟板胶。

  (6)另煎兑入:一些贵重药要单独煎煮后,再将药液兑入到一起服用。常见的有人参、西洋参、鹿茸等。

  (7)冲服:一些贵重的药物细粉不能与群药一起煎煮,多采用冲服的方法服用,即将药粉溶于药液中服。这样既有利于发挥药物的作用还又可节省药材。常见的有三七粉。

  当然,中药的标准煎煮方法应遵从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中药炮制规范》和主诊医师的医嘱为准。



~

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 怎么熬制中药
答:第二次煮加水量要面即可。2、浸泡后中药选用大火煎沸后改用小火煎煮保持微沸状态,并适当搅拌,每季要虚煎煮两次,第一次小伙前煮15到20分钟,第二次10到15分钟,汤剂煎好后趁热取煎液,合并两次煎液,混匀后分两次服用。3、中药一般服用方法是一副汤药,每天分两次温服,早晚各一次。

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时间
答:3、含后下的药材 先将药物用冷水浸泡30~60分钟,浸泡的水量以淹没药面3~5厘米为宜,再将药物放在锅里,用大火熬开。沸腾后改用小火保持微微沸腾状态,减慢水面蒸发,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改用小火后开始计时,在关火之前加入后下的药物,待后下的药物气味散发以后即可。一服中药的熬制次数:对...

中药的药效和熬药的方法有硕大的关系,怎样熬中药才是正确的?
答:熬中药的器具:熬中药时不要用铁锅,最好的是用陶瓷砂锅,可能很多人家里可能没有准备砂锅,其实家里可以常备一个砂锅,因为好的砂锅不仅可以熬中药,平常还可以用它煲汤也,这样煲出的汤口感要比铁锅和高压锅好,熬中药都需要时间长、慢火、砂锅的材质特点决定它不会与里面的材料发生化学反应,并且...

煎中药的煎药的正确程序
答:后下”字样。含有芳香性及挥发油的药材,如:桂枝、薄荷、佩兰、白蔻仁、砂仁、肉桂、沉香等,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有些饮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钩藤、大黄、...

如何熬中药的方法如下 怎样正确熬中药
答:1、熬制中药前,需要将中药料放入煲内,观察水量是否合适,水量药浸满药面为宜,水量少不能发挥药效。2、一般浸泡半小时使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易于煎出(如赶时间,此步骤可略去。3、先用猛火煎至充分沸腾1-3分钟。然后收至小火,煎20-30分钟使之成一碗,用消毒纱布或咖啡格滤渣倒入杯内,温热服用...

熬中药的正确方法
答: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常用的炮制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的目的在于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中药熬制的正确方法时间
答:中药熬制的正确时间大多在30分钟到1小时不等,具体取决于所用药材的性质和熬制方法。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熬制中药的基本步骤。一般来说,熬制中药的过程包括浸泡、煮沸和熬制三个主要阶段。在浸泡阶段,药材需要充分浸泡在水中,以便其有效成分能够充分溶解。这个阶段的时间大多在30分钟左右。接下来是煮沸...

正确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
答:【导读】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看重中药的地位,很多人专门去拜访老中医,开药方煎药,为了半壶大家发挥药材的最大效能,下面是小编就来和大家说说正确的中药汤剂煎煮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煎煮前 1、煎药工具怎么选?最好用砂锅、陶罐、搪瓷锅,不锈钢锅亦可。但忌用铝锅、铁锅、铜锅、带...

中药的正确熬法和喝法,以及要注意什么,还有会有什么不良反映
答:除病情严重者可将头煎、二煎药汁一次顿服外,最好办法是将药物煎煮3次,然后将3次煎液混匀后分2次或3次服完。1.4 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解表剂宜武火急煎,使“气足力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