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如何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作者&投稿:郑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培养,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大量的篇幅阐述了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德育工作要注重疏导和人文关怀。 思想教育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适应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的成长的要求的一门内涵丰富的综合性的新兴学科,旨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其中思想道德教育是最重要的关键,是教育的灵魂。林崇德认为:“德育为一切教育的根本,是教育内容的生命所在,德育工作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 目前,加强德育工作已成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我们对于德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现代中小学德育要想摆脱困境,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必须探究出产生这种困境的内在的、根本的原因。一、充分认识市场经济对德育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里。在经济信息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思潮相互碰撞,人们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取向在日益多元化,广大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取向也在多元化,这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现实。现代化建设要求培养大量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其中,居于首要地位的是对人的道德素质的要求。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学校的教育环境也存在着严重的“重智轻德”的倾向。前几年云南大学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命案。一位名叫马加爵的大四学生残忍杀害了四名同班同学。平时同学们觉得他性格比较孤僻易怒,都很少与他来往。可这些都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以至马加爵心理失调干出了失去理智的行为。可以说马加爵案件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现象,它们都或多或少与目前高校对学生德育教育逐渐弱化有关。在学校内部,以升学为中心,以应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仍在大行其道。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主要看“升学率”的高低,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在这样的社会氛围中,作为社会中的学校,无论是普通教师还是校长在社会压力和功利主义的影响下,不得不为了学校的“声誉”和单纯的“成绩”而放弃道德教育的功能.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严重脱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著名报告《学会生存》在谈到本世纪的学校教育时指出,儿童的人格被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在现实的德育过程中,一方面儿童的主体性泯灭了,像“傀儡”一样任人摆布;另一方面又脱离了积极的文化内容,使道德教育变为纯粹的形式。这里反映了道德教育脱离生活的严重后果。中学生生活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中,家庭是社会环境中最主要的一种社会基本群体,是组成社会的分子。古往今来,家庭不仅是其子女赖以生存的场所,也是学生接触最早、受影响最深的教育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日趋信息化,家庭教育的功能正在不断扩大和增强。现在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对子女百依百顺,娇生惯养,包括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包办代替,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一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过分溺爱子女,把孩子逼上了“家庭小皇帝”的“宝座”,甚至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学优品劣”的学生。所有这些现象,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 抛开外在因素,探求本质原因,中小学德育工作出现上述种种弊端其根源在于自身。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还有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他们的思想意识、心理品质、价值标准与以往学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都未能及时地对这一点科学分析、科学对待。依然采用陈旧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更难产生良好的效果。 因此,切实落实学校德育工作、走出学校德育工作误区将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具体细致的系统工作。除学校常规教学外,还要通过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军民共建、跨学校跨地区互助活动等渠道,让学生进行道德体验,用贴近生活的理论和实践,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所需的政治观点、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创造精神、平等竞争思想以及适应社会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质。向深层次的心理品质教育延伸,向高层次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扩展,将养成教育、个性心理品质教育和理论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的知、情、意、行同步发展,成为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 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各班级、各年级、学校总体都要积极宣传新人新貌、好人好事;开设事迹展馆,提倡文明礼貌、社会新风尚;强调思想进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好德育基地,配合教学,强化德育效果,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形成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总之,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如何加强青少年德育教育~

我国青少年道德水平的下降有来自我国现实情况的小气候,也有来自全球性大气候的影响。因此,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加要正确处理其中的关系,在道德教育领域中勇于改革,探索良好的教育办法。总结几年来的德育工作,在参考其他同行的实践、理论的基础上,我有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我们教育部门要深刻地对学校道德教育体制进行科学性改革,要切切实实地找出造成我们道德教育"华而不实"的真正原因。
虽然我们把社会道德风气之所以败坏的责任往往归咎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从而找出学生道德水平下降与社会道德风气之滑坡的关系,但是更进一步地想一想,今天社会道德风气、学生道德水平的大滑坡,不也正说明了我们道德教育工作的不健全吗?试想,那么多曾经受过中等甚至高等教育的贪污分子,为什么就不能做到"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呢?当然,我们说教育不是万能的,被教育者也是千差万别的。但这么严重的社会道德滑坡,是否也反映出我们以往所进行的传统道德教育的确尚有不足,也要为之负起一定的责任呢?而道德教育系统的改革,绝不是单凭一部分学校的探索改革就可以进行的,国家教育部门必须对德育工作进行整体的规划,制定科学而系统的结合当前教育实际的道德教育方案,深入地开展道德教育方面的讨论和研究。
二、在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中,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德育工作更应该是在实践活动中进行。
道德教育应该避免老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老师讲大道理滔滔不绝,而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的现象。左其沛老师说过"品德心理形成的基本过程,即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也不是单纯的行为训练,而是一种社会关系中的主体实践活动。"我们不应害怕学生出现问题,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许多学生问题往往就揭示出学生思想症结所在,此时引发我们师生共同探讨,让学生从自身的感受出发,思考解决问题,最终达到明辨是非,弃恶扬善的目的,而教师在这过程中起点拨者的作用就足够了。教师更应善于安排道德教育场景,以及多安排实践活动,“所谓实践出真知”,想尽办法让学生参与有意义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教师应坐着与学生谈心,不应站着作演讲。
三、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要有成效,集体主义教育、良好班风的建设十分重要。
正如教育家哈桑和梅在对诚实这一问题的探讨中总结说:"即使诚实的行为并不是因为害怕惩罚或被人察觉,但也主要是取决于团体赞成和榜样直接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我们往往容易"偏心"给“后进生”给予过多的照顾,同时对一些"优等生"颇为放心,而实际上,有些看似优秀的学生,他们的道德水平不一定比看似行为散漫的后进生高。因此,德育教师更应该注意做到既要面向集体,又要因材施教,于集体生活中注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更为合理地进行道德评价。
道德评价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其实许多学生都十分重视这一点。然而在许多中学甚至大学,对学生的道德评价方法,通常借以量化形式来实施。量化手段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它的确起到较好的规范、制约学生不良行为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水平评价的时候,过多地以加分扣分方法来判断学生的道德水平,容易把对学生良好道德培养的工作演变成学生只在乎加分扣分多少的数字法规,甚至许多学生为得到高分?quot;努力捞分",从而渐渐形成了虚伪、功利等不良的道德意识。当然,归根到底,我们作为评价者,就必须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公正的心,当评价者不被被评价者信任,那么你作出的评价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
五、学校要加大道德教育的力度。
正如在《道德教育的反思与探讨》一文中的调查总结所说:"我们现在的教育基本上是遵循西方教育理念,只重视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训,目的是将来找一个好工作。教育价值的定位,应定在人的整体素质提高上,定在人的全面发展上,也就是必须切实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我认为在小学应加上专门的德育课程,而且尽可能地安排专门的德育教师而不要让班主任兼当,更不要把它上成普通的班会课,并且道德教育不要被政治思想教育所代替。每个人道德观的形成都是有一定的发展阶段的,但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在每个发展阶段的学生又呈现不同的道德水平,这又需要我们教育者准确把握,在教育方式上我们要注意实践性、多样性、实效性,但无论如何,有一句话是最本质的:盲目灌输是无效的,爱是道德教育永恒的主题。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素质教育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良的教育环境。思想品行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中心任务而常抓不懈,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习创造,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优良的德育教育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充分利用所有教育设备,加大德育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可以利用板报、橱窗、宣传画、校园广播等进行宣传;通过播放德育教育光盘、开展读书活动、举行演讲比赛、请专家讲座等形式营造出浓厚的校园德育教育氛围。二、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育以外,还积极探索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改革,寓思想教育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引导老师注意寻找“切入点”的“结合点”,做到结合案例剖析、结合身边的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的热点逐步透析。

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答:创设情境教育:通过模拟社会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学会如何做出道德判断和选择,如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法庭等方式。强化正面激励:对于在德育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发其他学生的道德模仿欲望。关注个体差异:每个学生的性格和接受能力不同,德育教育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

如何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答:加强小学生的德育教育的方法如下:1、创造良好的环境 由于学生在学校学习的时间较长,因此,可以将学校看作是教育的前沿,教师需要创造德育教育的氛围,使学生在环境的渲染下产生心理暗示,增强德育教育的效果。在教室的整体布局方面,不但需要推陈出新,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布局,而且需要渲染温馨和谐的氛围,展...

如何加强德育工作?
答:1. 立德树人,强化德育理念:学校应该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将德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品德培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 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地位,确保其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要注重课程...

中国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
答:《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提出了中小学德育的五项主要内容:1、是理想信念教育,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教育,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教育,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中国梦主题宣传教育、时事政策教育。2、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

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答:1、首先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在学校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2、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作息时间表,是给学生制定生活、学习规矩的前提。3、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有意识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

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答:当然运用说理教育方法时切忌挖苦、讽刺,要以理服人,不是以势压人,教师态度要温和,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交流,不要板着面孔训人。让学生觉得你既是严师,又是挚友。这样你的态度才能被学生心悦诚服。切忌空话、大话,他们需要坦率的、真诚的充满感情的教育。力争做到“情是深,心是暖,语言是生动”。

如何加强和改进新时期小学德育工作
答:"世纪全球共同的教育主题:学会关心。小学生学会关心主要是关心健康、关心学习、关心环境、关心自己、关心周围的人和事。通过引导学生学会关心,拓宽学生的伦理视野,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责任意识。二、以行为重,注重实践行是德育学习的基础、目的、内容、方法,也是品德形成与否的标志。在德育中,品德实践...

...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环节介...
答:一、充分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小学德育的薄弱环节1.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学生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要深入浅出地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让学生逐步明白中...

如何才能做好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
答:学校在做好德育教育的同时 要把工作向前延伸 与当地的综治办、公安部门、文化部门、团委、少工委、关工委、社区等组成共建单位,群策群力,群防群治;与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单位联合办学。为中小学生提供德育教育的活动场所,全力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论述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
答:教职工想弃教经商,学生想辍学做工。家庭教育更糟:教育孩子一心向钱看、向权看,加上溺爱娇惯,批评粗暴简单……这样,大大消弱了学校教育的实效。三、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与对策1、进一强化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德育的重要位置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各级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狠抓舆论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