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如何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

作者&投稿:昌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下: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教育规律表明,德是学生个性的主导因素,对智、体诸多方面的发展起不可忽视的作用,发展素质教育更应该发挥德育的基础作用,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优良的教育环境。德育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
1、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育人氛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优良的德育教育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学校应充分利用所有教育设备,加大德育宣传的力度,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2、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加强“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育以外,还积极探索文化课和专业课的改革,思想教育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引导老师注意寻找“切入点”的“结合点”,做到结合案例剖析、结合身边的实际分析、结合社会的热点逐步透析。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学生学习成绩的好与坏,不仅与学生的智力有关,更重要的还是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关。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起:
1、首先培养孩子在学习上专心的习惯。在学校加强学生课堂常规的训练,要肯花时间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2、给孩子制定严格的作息时间表,从小注重习惯养成。作息时间表,是给学生制定生活、学习规矩的前提。
3、从小培养学生做作业时独立思考的解题能力。有意识从小抓起,从学生的日常活动中做起,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对父母不依不靠,学生能做好的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
4、要求学生养成每天记录作业题的好习惯。个学生每天如果能养成记下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意味着这学生学会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生的人生也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5、从小培养孩子做完作业,自己检查的习惯。学生在做作业时,尽量不打扰学生,让他一个静心的做题。学生做完作业后,督促孩子在空余的时间里做自我检查。
6、培养孩子做完作业后,整理桌上学习用品并收拾好自己书包的习惯。要求学生每次做完作业后,自己养成整理书桌并收拾好学习用品的习惯,从小让孩子面对生活,学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
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给孩子好习惯。好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

事实告诉我们在培养教育学生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对他们进行必要的说服教育,向他们进行全面系统的道德规范教育。 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认识水平不高,看问题容易出现片面性,甚至偏激,致使出现一些缺点和错误,但一般都属于思想认识问题。运用说理教育方式方法,以理服人,启发自觉,调动内在积极因素,引导他们不断进步。忽视必要的说服教育,单纯抓行为训练有很大弊病,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成为盲目的行为,甚至可能培养出外表温文尔雅而内心并不健康的伪君子、两面派。 当然运用说理教育方法时切忌挖苦、讽刺,要以理服人,不是以势压人,教师态度要温和,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交流,不要板着面孔训人。让学生觉得你既是严师,又是挚友。这样你的态度才能被学生心悦诚服。切忌空话、大话,他们需要坦率的、真诚的充满感情的教育。力争做到“情是深,心是暖,语言是生动”。切忌盲目性,教育固然具有“遇物而悔”的特点,但每次说理教育要说得有水平,有新意,说到学生的心坎上,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应事先“备课”。 (二)运用榜样示范教育方法 榜样示范教育是以教师和其他典范、典型人物的优秀品质去影响孩子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的教育方法。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是初中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起来,而形象思维发展很快,因此越具体越形象的事物越容易接受。加之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形象、生动、具体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促使学生经常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引起自愧和内疚。运用榜样示范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分析,分辨哪些是真、善、美,哪些是假、恶、丑。例如对于当今社会的非主流文化,90后的学生喜欢模仿,出现各种怪异的打扮和穿着,教师要善于运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认识什么是青春美,什么是学生的装束,提高学生的鉴别能力、分辩能力和抵制能力。 (三)运用规范制约教育方法 “制约法”就是用纪律规范制度等约束学生,使其按正确的要求去做,并逐步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方法。“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教师应定出严格的制度约束学生。人都有一定的惰性,不要说学生就是大人也需要纪律制约,没有制度,学生想怎样就怎样,就很难成才。学校班级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行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如:**常行为规范、学生守则、值**生守则等各项制度。有了制度还要认真贯彻执行,教师要用制度严格要求学生“一以贯之”,经常提醒学生按制度去做,事前用制度提醒孩子,事后用制度进行总结对照,使制度真正成为约束孩子行为的“法律”。

纵观教育改革的历史,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深刻的教训,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学教育方式的过程中,各类教育精英、普通教学工作者都贡献出了无穷智慧。时至今日素质教育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渐被人们认可,作为一名一线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中学生地位、现状有较深刻的认识和分析,并对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做有益的探索。
一、中学生现状令人堪忧
1、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某校两个14岁的中学生因发生一点小矛盾,男孩便有预谋地在放学途中将女孩连勒带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为三好学生的刘某和杨某在家做完寒假作业后,谈到了网上色情,心里产生了躁动,将在宿舍里玩耍的七岁幼女骗至家中,将其猥亵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学校考试中四门功课不及格,难以向家人交待,竟将父母和奶奶杀死,然后自杀。
2、厌学队伍日渐扩大
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他们整日无精打采或上课睡觉,周末整日泡在网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网吧,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甚至有学生逃课旷课长达数周。
3、日常行为极不规范
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也不排出女生。长发、染发、穿耳者为数不少,以至常听到社会人员议论“如今的学生有时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学生”。
4、造成上述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视音像制品及网络文化的影响等。
总之,中学生表现出的种种现象令人堪忧,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无论是学校、家庭,还是整个社会都有责任为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
5、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网络是一个“天使”与“恶魔”同在,鲜花与陷阱并存的世界。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也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有利于拓宽视野;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使用不当又会危及身心的健康。网络内容的多元性,促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着强大的冲击。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异化思想的冲击。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加剧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冲突,使未成年人面临着多种价值观念的挑战。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其掌握先进信息技术,大力宣扬资产阶级政治、文化价值观,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宣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这往往与未成年人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形成冲突,使未成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倾斜。网络社会,一切都呈开放的状态,单一的思想很难将未成年人生头脑束缚住,网络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文化传统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讲,网络环境比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更大。如此种种,都给我们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二、如何进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及学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的各个环节,在教育过程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特殊性与普遍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有的放矢。针对上述情形,当代德育教育犹其应强调如下几点:
1、加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中学生道德教育主要是进行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职业道德教育,具体表现在坚持“五爱”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紧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具有情绪不稳定,意志品质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的特点。所以心理健康教育关键要做到:增强学生交往能力,培养丰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绪,较强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养,不仅仅是纸上谈兵,重要的是结合社会实践,联系中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挖掘和提炼,正反两方面施加影响,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学会自觉调节情绪、意志坚强、性格良好等。
3、提倡个性发展教育
个性发展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对中学生主要是进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信息化为主要标志的二十一世纪,人们的审美观易受影视、音像制品、网络文化以及广告宣传等的影响,中学生更是如此。因此,个性发展教育的迫切任务之一就是要在尊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培养健康的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
  4、全面改进未成年人德育教育方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新的重要部署。面对信息时代,广大德育教育工作者要改变过去封闭型、被动型的教育方法,不能只满足于文件的层层转发,不能只停留于原理原则的阐述,应该树立开放的现代的教育观,充分发挥学校、社会、家庭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信息选择功能和文化整合功能,使德育教育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主动地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积极主动地引导未成年人在社会实践中自主选择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人生道路,促进他们主动健康地成长。
   5、加强信息网络法规道德的建设和管理。
  要提倡“网络文明”,加强文化管理,加大管理力度,强化执行信息网络法规,优化道德建设和管理,坚决执行国家《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真正促使网吧实行身份证登记制度,限制营业时间,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对一些只求经济利益、不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着想的黄色网站和网络犯罪毫不留情,坚决打击。要使用高科技手段建立“防火墙”,从技术上进行过滤,把一些危害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毒的垃圾信息拒之于视听之外。
总之,把帮助生生学会负责与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民族团结和国防教育,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等。要实现这些素质教育目标,需要解决负责的问题,青少年知道自己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历史责任,就能自觉接受社会教育,实现决定的要求。

如何加强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远安县荷花镇中学邓尚华中小学德育工作有它的规律性,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遵循其规律,采取科学的态度,重视过程,使德育教育入心入耳达到预想的目的。一、要认真分析研究学生的思想状况。调查研究是德育工作的最基本的方法。首先是要分析研究学生思想产生的原因。其次是要把握中小学生思想上的主要问题。当前学生的主要思想表现有:对社会主义认识不够全面;对政治理论学习缺乏兴趣;缺乏理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认识问题往往带表现性片面性。由于他们各自所处的环境和接受教育的不同,我们的德育工作必须从实际出发,才能有的放矢地去解决他们的问题。二、学科渗透,拓宽途径,全方位育人。挖掘中小学各科教材的德育因素,是每个教师必须履行的职责。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从教材中挖掘德育资源,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拓宽途径,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面向全体,课堂渗透。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必须要增强意识,时刻牢记思想政治课在本质上是一门德育课。语文课是特殊的“潜隐课”,在思想教育方面,具有明显的教育性优势。语文课:(一)以人育人。如云周西村的刘胡兰,“三九一”高地的邱少云,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从他们身上可以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之博大,爱国思想之精神。(二)以事育人。如阿累的《一面》是写鲁迅先生送书给青年卖票工人的故事,让学生学习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和卖票青年积极向上的进取态度。(三)以理育人。如《劝学》一文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以及学习可以改变人性的道理。(四)以景育人。如《天山景物记》通过写景状物,激发读者萌生爱国之情,无形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五)以情育人。如《百合花》一文开启学生感情的闸门,使之受到感染和熏陶,产生一旗高树万旗红的效果。(六)以文育人。语文教材中爱国主义、人生真谛、自我价值、理想情操、社会公德等教育因素无所不容,这些都是借助语言文字凝结在人、事、情、景之中,从而具备了思想教育、净化灵魂的潜在可能。理科教育要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艺术课程要努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学校必须改变课堂教学“重智轻德”的倾向,寓教育于教学之中,逐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完美境界。三、常抓不懈,推陈出新,加大教育力度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做到更新观念常抓不懈,方法思路要推陈出新,加大教育力度和广泛,要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为了配合德育教育,学校和家庭要紧密配合,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学生家长会,针对当前中小学生娇、懒、任性等坏习惯,要求中小学生在家里建起“道德品质监督台”,促使学校、家庭、社会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上找到结合点。克服中小学生在家不听话、任性、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孝敬颠倒等坏习惯,使中小学生理解父母的辛苦,融洽和密切两代人的关系。四、拓宽渠道,利用活动,寓德于教。利用丰富多彩的少先队、班团活动、第二课堂、德育基地活动、远足、科技文艺体育节等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每周一升旗仪式上的国旗下讲话内容、每周的主题班会和每天的课前谈话,是对中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机会。还可根据我国的重大节日,领袖和英模人物的诞辰或逝世纪念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祖国建设成就,大好河山,矿产资源等,编写演讲材料,组织读书报告会、罪行申讨会、宣誓会、演讲会等,根据形势和中小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德育教育。在蓝天白云下,面对庄严的国旗,使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在呐喊助威的赛场上,集体主义精神得于发扬,班级凝聚力明显加强;在长途跋涉的远足中,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花朵处处绽放五、以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育人。良好的育人环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对学生起着一种持久的隐性教育作用。这种影响暗示教育是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教育,它具有滴水穿石的力量。六、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培育他们的健全人格。要对中小学生的进行抗挫折教育。教师和家长应创设一定限度的挫折情境,如野炊、夏令营、家务劳动等,让学生感受挫折,领略生活的艰辛和社会的复杂,从而锻炼培养他们抵御挫折的能力。对中小学生青春期教育要“堵”、“疏”并举,一方面要堵住污染纯洁心灵的“黄源”。另一方面,加强对青春期学生的性教育和心理疏导,使他们破除对性的神秘感。教师还要经常教育中小学生注意培养自己的控制能力,让清醒的理智驾驭奔放的青春激情。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的指导,让学生既敢于承认以往的失败,更要树立必胜的信心,并尽量在人多的地方多表现自己。教师还应引导中小学生学会运用一分为二的科学方法来评价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发育水平进行评价测试,七、对学生实施德育评估,促进德育工作科学化。可采用通过思想品德课着重考查“知”,通过德育评定活动着重考查“行”,然后把“知”和“行”考查的结果综合起来,作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成绩的评定。在评定活动管理上,既让学生在实践中自己管理自己,另一方面坚持以教育为主的指导思想,不在“惩办”上着眼。中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好坏,个性心理素质的优劣,是检验德育教育的重要标准,要想真正把中小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学校德育工作就必须不断开拓创新,形成“学校无空地,处处都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都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都育人”的良好局面。

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小学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育人的目标,这是学校管理的基本规律之一。这条规律反映了学校管理内部工作与育人工作以及学校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之间的本质关系。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做好德育工作,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均起着主导作用。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的重要宗旨就是“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应该是完整的、和谐的人格,它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条件。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待于一种和谐的教育来实现。这种教育应该把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最高目的之一,强调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又强调每个人都要关心他人、集体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而且要把伦理道德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去。人在尊重自然的同时要把自己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又强调教育应挖掘人潜在的智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强调教育的内容逐渐朝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相融合的方向发展,使受教育者成为既有人文思想又有科学思想,有深厚、广博的文化积淀的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学德育工作,坚持在教学中强化和渗透德育,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这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 教学管理与德育是密切联系的,从价值取向上来看,两者是统一的,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者的落脚点落在育人为本上。这个道理可借助物理运动中的力的图示反映出来,当有两个力同时作用于运动质点时,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法则,便会产生出一种合力。这种合力作用,就是学校教育管理沿着既定的取向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教育管理效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共同的方向下,不管两个力的大小怎样,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正合力,这就是教学管理与德育之间的统一关系。 教学管理与德育的相互联系还表现在,教学管理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相对于课外活动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而言,教学管理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管理形式,教学管理本身不但没有否定德育,而且德育是教学管理的应有之义。 当然,教学管理与德育两者之间又是有区别的,它们各自的内涵范畴不同。德育是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等,教学管理则是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学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监督的过程,因此,两者不能混为一谈。 但长期以来,中、小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着重说教、轻实践,重智育、轻德育,重形式、轻效果,重集体活动、轻经常渗透的倾向。如何使德育工作在内容上针对空乏、不切实际的弊端,加以调整、充实、拓宽,使其更符合时代要求,更贴近日常现代生活;方法上改变空谈、程式化的做法,把德育内容转变为生动活泼的具体活动,是摆在德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要帮助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培育优良品德。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德育工作,努力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小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应该说各级领导是十分重视的,各个学校是尽心尽力的,始终注意弘扬主旋律,即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开展了许多直观、生动、形象、具体的教育活动,不少学校还创造了很好的经验。但就总体来讲,中小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还比较薄弱,经常紧一阵松一阵,不能做到一以贯之;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较差。尤其是长期受小环境和大环境相悖的困扰,中小学的思想道德教育比较脆弱,加之思想道德教育的评估体系尚不完善,缺乏硬的指标,因而给思想道德教育增加了难度。 二、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及各种活动之中 (一)寓德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在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把学科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本途径。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教学管理与德育的有机结合的途径应当坚定地放在课堂教学管理方面。这一思维的意义在于:1.顾及到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特点;2.使德育工作的着眼点从单一学科转移到所有学科,从以即时教育活动为主转为以正常的教学管理活动为主,使德育工作找到了值得依赖的客观凭借。3.有利于引导教育工作者根据学科特点重新研究教学管理规律,考虑教学管理计划,使教书和育人在更为广泛的领域内真正统一起来并落到实处。教学方法管理是达到教学管理目的,完成教育管理任务的手段。平时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只重视教学方法在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方面的作用,忽视了它在实施德育方面的作用。其实,好的教学方法对完成课堂教学管理的德育任务有着特殊的作用。有人对某校六年级学生做过这样的调查:“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你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结果表明,由于教学方法好而使学生印象深刻的居首位。有的学生列举教师采用了直观教具,有的列举教师采用了游戏、竞赛等方法。例如:有位教师在讲评作文《我喜爱的小动物》时,采用了文字动物园的方法,黑板上出现了色彩鲜艳的动物园图画,谁在作文中把小动物写得形象逼真,谁的作文就可以贴进动物园。这样调动了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有90%的学生的作文达到一、二类,进入了文字动物园。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进取、虚心好学等良好品德。这位教师深有体会地说:“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着两条线索,思想品德教育的线索和知识教育的线索,两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密不可分,好的教学方法会达到德育、智育双丰收的目的。”教育管理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是实现学科教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目的、任务的基本步骤,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教学管理过程中,良好途径的选择,科学的管理方法的运用,是教学管理获得思想品德教育成功的必备条件 实践表明,在教学管理中渗透德育时,教师采取适应学生特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不仅会使学生对所渗透的德育内容感兴趣、喜欢听、认真记、愿意接受,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积极向上。学生最感兴趣、印象最深、接受效果最好的课,往往是教学方法运用最好的课。在学科课堂教学管理过程中,怎样才能发挥教学方法管理的德育职能呢?首先要求教师打破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在研究教材、充分了解、掌握学生年龄与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总结并创设出适合渗透德育内容的学科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其次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应注意感情投资,在教学手段与教学形式上尽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效应。教学管理过程中,注意对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也是引起学生兴趣,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学校以教学为主,这就要求各科教学按照自身的特点,"广"寓德育于各种活动、各种教学之中,抓住渗透点”,注重爱国主义教育与教材内容的有机结合。象语文中的历代名人名作、教学中的有关现代化建设成就数据的应用题、历史中的“四大发明”、地理中的“伟大祖国”,等等,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教材。这样的教学,就能做到“文道”结合,既传播了文化知识,又进行了德育。 (二)寓德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根据中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可以组织高年级学生到烈士纪念堂,到工厂参观,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等,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提高学习兴趣、丰富学习生活、增进同学间的友谊.通过“读百本爱国主义书籍、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看百部爱国主义影视片、讲百个爱国王义故事”等系列活动,有机地与“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内容和“五自”(自理、自律、自护、自学、自强)能力及行为规范的训练结合起来,做到活动前重引导,活动中重指导,持之以恒,力求成效。 (三)将德育渗透在教学组织管理中 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教学管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通过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充分利用其中的德育因素,有助于实现学科教学管理的德育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不断地组织学生学习,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管理。提出学习、纪律的要求,并进行督促、检查。这个组织管理过程,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育好行为的过程。如各学科教学为了贯彻课堂教学常规,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课堂常规行为进行监督与培养,学生课堂常规的形成便是一种无声的命令,促使学生养成守纪律、有规矩、讲文明、懂礼貌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还应根据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发挥本学科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如音乐课的组织管理是在优美的乐曲中进行的,音乐是个体和集体合作的艺术,在共同的目标下,各守其位,各司其职,特别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合作,严于律己,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的精神。数学课的组织管理是在计算之中,不论是听讲,还是自己动手运算、口算、笔算、板演,都要求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准确无误,这无形中培养了学生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的精神。 在教学组织管理中,教师对学生完成要求的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总要有表扬和批评,正确地处理好表扬与批评的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有人曾对课堂上学生受到表扬、批评的情况做过调查,学生受到表扬后的反映是,有的学生说:“高兴,回家就向家长报喜。”还有的学生说:“舒服”、“痛快”、“想争取经常受表扬”。看来,表扬的教育效果是强烈的。学生受到批评后的反映是,有的学生说:“难受,怕同学下课讥笑。”还有的学生对教师的批评不服气,一种是当众受批评觉得丢脸,一种是认为老师批评得不准确、不公正。由此看来,有的批评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调查表明,在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要坚持表扬为主,尽量少用批评。中小学生向上心强,但控制自己的能力差,意志力薄弱。因此造成学习中的很多矛盾,使他们难以达到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在教学的组织管理中,要严格检查,多发现积极因素,用不同方法、不同程度的表扬,激励学生不断向上,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把德育摆到战略高度,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中小学德育工作是造就人才的基础工作,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奠基工程,是关系到民族兴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德育工作者要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重任,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是思想要解放,思维方式要科学,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认识事物,思考问题,指导工作,克服盲目性、片面性,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二是知识要丰富。要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弄清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经济现象,正确分析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学生提高辨析能力,树立全新观念。 四、把德育作为系统工程,全面规划,精心施工。 德育工作涉及到社会各方面,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密切配合,每一个德育工作者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在德育过程中,形成全社会的合力。一是继续发挥校内德育工作队伍和教职工队伍的作用。从学校领导、教员到共青团、少先队、工会等组织以及学校行政、后勤管理等部门,都应切实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只有这样,德育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措施才能落实,其内容才能渗透到教学管理和一切活动中,进而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二是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启发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三是形成学校、社会、家庭的德育合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配合,是进行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途径。学校应采取主动与各方面密切配合,使三方面的教育互为补充,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接待日等形式,大力普及家庭教育,使家长主动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德育工作要积极争取文化部门的支持,让文化部门多播放适宜儿童收看的影片,多出版适宜儿童的读物,多开辟适宜儿童的娱乐设施,以净化感染源。争取公安、司法等部门的支持,加强对中小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争取街道、工厂、部队的支持,开辟校外德育基地,开办少年军校。争取学生家庭支持,鼓励家长参加学校的学习,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提高家教水平,以尽快形成学校教育为主渠道、社会教育为依托、家庭教育为基储其它课外活动为载体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五、把德育作为艺术活动,认真研究,寻求突破。 德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德育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德育的基本规律和运行规则,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基本路子。在内容上,要压缩超越当代青少年思想接受能力的部分德育内容,增加改革开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等新知识,既要进行共产主义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又要进行做人的基本素质教育。在方法上,德育工作者要研究接受效应,重视“先入为主”的教育原则,在青少年思想观念尚未形成时,寻找恰当的载体,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要研究内化规律,在把握教育要求与学生精神要求的结合点后,注意拨动学生心灵上那根情感的琴弦,激励学生爱家乡,爱父母,爱师生,爱祖国。要研究渗透方法,注意挖掘课堂教学、学校管理、社会活动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使教育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六、要注重德育工作经常化 肯定地说,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坚持经常化,保持学校长久的德育工作氛围,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对后进生的转化和提高会起到良好的作用.在搞好德育活动中,要求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开展爱亲人爱校爱家乡的活动,使德育工作经常化。我们要求低年级学生背诵小学生行为规范的三字歌,中高年级学生熟记小学生行为规范二十条,并以有关内容分段进行知识竞赛,检验同学们熟记条文程度。我们把知与行结合起来,要求低年级学生学做家务事,中年级学生能做家务事,高年级学生争做家务事,努力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使孩子们从小就讲文明,懂礼貌,爱劳动,努力向上,养成良好道德习惯。 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经常用英雄模范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教育学生,象英模那样生活、学习、奋斗。但是我们不要忽视孩子们身边的好人好事,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教育学生更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去年我班上的女班长胡慧敏同学是位品学兼优的学生。她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文艺、体育,样样拔尖,是历年来的“三好学生”。我们运用各种手段,大力宣传她,号召全校同学向她学习。汪圆圆同学一年来一直帮助村里的孤寡妇王奶奶洗衣服,王奶奶感激万分,村长多次向学校反映。我们大张齐鼓地表彰她,在校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七、不容忽视的其它相关因素 德育工作是多方面、多角度、多途径的系统工作,因此,绝不可忽视下列几种相关因素,且应引起足够的重视。1、提高教师素质。目前应着重做到:端正对学生的态度,尊重每一位学生,多表扬、善启发,看到其长处,激励其不断进步。完善学生品德信息反馈机制,重视家访,学会在有控制的道德情境范围内获取学生信息。要优化德育队伍结构,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信念坚定、业务精湛的德育队伍。2、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具有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立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要努力净化校园环境,抵制消极、腐朽思想的渗透影响,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的方向发展。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学校应成为最好的小环境,并对大环境的优化做出贡献。3、不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贯穿学生思想教育的一条主线,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基矗学校应在每周一早晨举行升国旗仪式,师生高唱国歌,校长在国旗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并且还应建立由各班推荐优秀学生轮流担任旗手的制度,井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升旗、降棋、护旗的规范化训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同时,通过观看优秀爱国主义影视片、举办专题报告会、演讲会、知识竞赛;开展读好书、唱好歌、背诵格言警句等多种活动方式和途径,使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劳动、生活、娱乐各方面。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需要领导及全社会的真正重视和学校德育工作者的切实落实,还有待于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同心协力、锲而不舍地努力,从德育内容、方法、途径上下功夫,摸索出一套合理的、科学的德育体系,真正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经济建设合格人才而努力奋斗。 德育是塑造人的灵魂工作,从事教育工作是一项极其神圣的事业。而师爱是德育之本,没有爱心,再好的方法也会变得苍白无力。德育工作者要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学生。要注意把严格要求和关心热爱结合起来,尤其要关心后进的学生。要用自己的真诚和温暖,感化他们,促进他们转化和成长。要认真贯彻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用“规范”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自觉抵制各种不良倾向的侵蚀。要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情操,要自觉遵纪守法和遵守社会公德,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扎扎实实地营造好自己的小环境,使中小学真正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实基地,使素质教育得到全面实施。

论述为什么要加强中小学的德育工作
答:教职工想弃教经商,学生想辍学做工。家庭教育更糟:教育孩子一心向钱看、向权看,加上溺爱娇惯,批评粗暴简单……这样,大大消弱了学校教育的实效。三、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议与对策1、进一强化对德育重要性的认识。社会、家庭和学校对德育的重要位置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各级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要狠抓舆论宣传、...

怎样加强学生德育教育
答:三是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德育工作要逐步规范化、制度化,要量化管理,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评价机制和规章制度。我在班主任工作中逐步完善量化管理制度,其主要内容是: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道德等,建立学生操行评分制。在严格管理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两者紧密结合,把规章制度的要求变成学生的...

如何做好小学德育工作
答:因此我认为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德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

如何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
答:怎样才能做好孩子们的德育工作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加强学校德育体系的建设要从大学、中学和小学相互衔接来整体规划学校德育体系,根据德育的总体目标,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科学地规划各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分层次,成序列。二、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德育教育学校...

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内容
答:深化德育的“四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方向。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中小学思想政治和德育工作主导权,保证中小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二是坚持遵循规律。符合中小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教育规律,注重学段衔接和知行统一,强化道德实践、...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答:一、重视班风建设,培养德育基地。建立良好的班风,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是保证班级体正常运作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思想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基地。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包括很多,如举止文明,说真话,办实事等。要教育学生严格按照《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努力使每个学生...

如何开展小学德育工作
答:为此,学校应提出 “德育无闲人、人人育人,德育无小事、事事育人,德育无空地、处处育人”的思想,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两规”教育。各班班主任可以利用班队会、晨会对学生重点加强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一日常规》为内容的“两规”教育,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持之以恒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使...

小学生素质教育怎么提高
答:一、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必须首先开展好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期间需要保持人格平等、师生关系和谐,以及接受教育的主动和自觉。具体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开展好情感教育。教师要与学生做好沟通,以情感人,从而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这种情感教育十分...

如何培养小学生道德品质
答:显然,“四有”都属于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范畴,都属于道德教育任务,培养中小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特别是在新课改下《思品与社会》教学,谈谈小学生道德行为培养的几种途径。一、对小学生要重视德性认知教育加强小学生认知教育是道德行为养成的重要途径之一。一方...

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答:教育工作者必须更新人才培养的观念,树立人人成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观念。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领学生学会学习,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养成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