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床的地质特征应从哪些方面去理解 矿床地质特征

作者&投稿:朱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岩浆富集作用:在基性岩浆中磷灰石、铬铁矿、榍石、金红石及锆英石等副矿物可首先结晶,紧接著是橄榄石及斜方辉石等硅酸盐矿物,其他硅酸盐矿物则结晶较晚。在很缓慢冷却条件下,最早形成的晶体,特别是铬铁矿等比重大的矿物,有可能由重力作用而在岩浆内沉降下来,并因此而富集成矿床。有时岩浆流中的应力,可使尚未结晶的部分液体从已结晶的粥状物中挤出来,而使其富集成矿床,这种作用称为压滤作用。
  (2)接触交代作用:这个术语是指围岩与侵入体接触所产生的交代作用。在这种作用过程中,由侵入体所分泌出来富含铁镁等溶液扩散,与碳酸钙岩石反应而形成钙镁硅酸盐和氧化物的集合体。在这种矿床形成过程中,往往大约同时形成硅卡岩,并分布于矿床周围。
  (3)热液作用:是热水溶液以物理化学作用方式,沿著其运动通道及运动地段所引起的岩石的蚀变作用、交代作用以及矿物在空隙中的沉淀作用,例如,绢云母化作用、硅化作用及硫化物矿化作用等。热水溶液,特别是重卤水,在其中可溶解浓度很高的金属。这种溶液通过断裂构造向上运动过程中,可沉积铜、银及其他矿物。
  (4)升华作用:是固体受热后挥发的作用。当冷却时,挥发的气体可呈晶质或非晶质而沉积,如硫的升华作用可出现於火山喷气孔中。
  (5)沉积作用和机械富集作用:层状盐类矿床是沉积作用的产物;硅藻土、富含钙的石灰岩以及某些磷酸盐岩层也是这种作用的产物。形成於地层及封闭湖盆中的铁和锰的氧化物是由氢氧化物沉淀形成的,随后转变成铁和锰的氧化物和碳酸盐。在沉积物中,矿物的其他同生富集,例如贱金属硫化物的沉淀也属於沉积作用。
  (6)残积矿床:是由地表或靠近地表的围岩或矿床中的矿物经过化学分解和机械崩解而富集形成的。其中包括红土矿床、铝土矿矿床、氧化锰矿床及硅酸镍矿床等。铁帽中非常富集的金矿石和含蓝晶石变质岩风化形成的蓝晶石矿床也属於这种作用的产物。
  (7)变质作用:是指岩石或矿床在温度、压力变化和热液作用下,其形态的变化和矿物的重新组合。在变质作用下,在某些岩石中可形成蓝晶石、硅线石、红柱石或石榴子石等工业矿物。某些金属矿床在变质作用下,其矿石构造也会发生变化。地壳运动可使矿体发生强烈褶皱,并使矿石构造发生变化。变质作用和地壳运动也可以是一种机械作用,靠这种作用可使沉积地层中不大富集的金属硫化物发生活动,而且被驱赶出来使其在低温低压带中富集。

论述接触交代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

接触交代矿床是指中酸性—中基性侵入岩类与碳酸盐类岩石的接触带上或其附近,由含矿气水热液交代作业形成的矿床。其特点是:第一,矿体的形态、产状较为复杂,常呈似层状、透镜状、巢状、柱状、脉状等,规模大小不一,一般为中等,多数为小型。其次,矿石物质成分复杂,脉石矿物主要为石榴子石、辉石及其他钙、镁、铝、铁等硅酸盐矿物;矿石矿物以金属氧化物和硫化物为主,成矿元素种类较多。第三,矿床常具有分带性,一般内矽卡岩带为高温矿物矿床,外矽卡岩带为高-中温矿物组成。

矿田大地构造位置位于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东侧,闽东火山断坳带西带,西北紧邻 闽西北加里东隆起带。区域内广泛分布中生代陆相碎屑沉积岩、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 由于基底隆起过或后期断裂作用,导致大面积中生代盖层之下的古老含矿建造以 “天窗” 形式暴露于地表。沿闽东火山断坳带西侧发育20多个大小不等、呈串珠状分布的基底 “天 窗”(黄仁生,2006)。“天窗” 内主要分布中新元古代大岭组、东岩组、龙北溪组浅变质 岩和晚古生代碳酸盐岩、碎屑岩,是区内重要的金、多金属矿富集区。
梅仙矿田以总体南北向的尤溪河为界,划分为西矿田和东矿田。西矿田由关兜矿区和 丁家山矿区组成,关兜矿区位于北部,丁家山矿区位于中部和南部并构成梅仙西矿田的主 体;东矿田主要由谢坑矿区和峰岩矿区组成,谢坑矿区位于北部,峰岩矿区位于中部及南部。 梅仙矿田由梅仙 “天窗” 内基底变质岩出露区和沿“天窗”周边分布的中生代陆相火山岩 物化探异常区组成。梅仙 “天窗” 内部由中新元古界龙北溪组 和大岭组 变质岩地层组成,地层呈北东向展布,总体表现为一轴向北东的短轴状复式背斜构造。“天 窗”周边广泛分布侏罗系火山岩地层,不整合或断层接触覆盖在基底变质岩之上。矿田内 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晚期的花岗斑岩及石英斑岩,呈北东向岩枝状或岩墙状分布,对矿田内 基底变质岩中的层控铅锌(银)矿体起热液叠加改造作用。
丁家山铅锌矿床的矿体主要分布于龙北溪组上段 绿片岩地层,矿体产状与 含矿地层产状协调一致,矿床空间分布特征与该含矿岩性段总体延伸特征保持一致。矿床(体)产状平缓,倾向北西,倾角0°~20°,矿床(体)往西南方向平缓侧伏,侧伏角约 15°。矿体(层)按自上而下的产出层序,可以划分为三个主要的矿体层位,依序编号为 Ⅰ、Ⅱ、Ⅲ,相互垂向间距约10~20m,在每一个编号的矿体层位内,矿体可以是不连续,往往分解为层位上大体一致但空间上相互间隔的矿体群或矿体带。Ⅰ、Ⅱ、Ⅲ号矿体层 位中,以位于含矿岩性段最底部的Ⅲ号矿体层位规模最大,垂厚可达30m,倾向延伸可达 400m,走向延伸达900m,构成矿床最主要矿体。
产于龙北溪组上段 绿片岩地层中的矿体同时还受不整合构造控制。当不整 合面较陡(倾角> 30°),且与下伏绿片岩地层层面呈较大角度斜交的情况下,则矿体在不 整合面两侧一定范围内(50~200m)变厚变富。
在侏罗系长林组(J3c)地层中产出铅锌矿体(Ⅳ号矿体)。主要分布在丁家山矿区 15-27线间北西侧,矿体位于侏罗系上统长林组(J3c)变质砂岩和蚀变角砾岩地层中,变 质砂岩中的矿石矿物呈浸染状分布,而蚀变角砾岩中的矿石矿物则以胶结物的形式分布。 金属矿物主要为方铅矿和闪锌矿,含少量的磁铁矿,不含磁黄铁矿及黄铁矿。矿体倾向与 不整合面产状基本一致,呈长条状或透镜状。其形成和分布受不整合构造控制,可能与后 期的热液改造作用有关。
某些铅锌矿体赋存于岩层构造裂隙中。主要分布在岩兜、岭后-田头洋(长岭仑、坪 尾)一带,矿体受断裂构造控制,产状与断裂构造产状一致,呈脉状。受裂隙构造控制的 矿体的形成和分布可能与后期的热液叠加改造有关。
赋存于花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中的铜铅锌矿矿体,主要分布于谢坑鬼硐、寨头-下渡 一带,矿体严格受花岗斑岩与围岩接触带的控制,形态复杂,产状与接触带基本一致。产 于接触带的矿体的成因类型应当为接触交代型。

矿床地质特征
答:综合矿床产出的地质特征、矿石类型、矿石组构、矿石物质组成及矿物组合特点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1)钾长石-硫化物-氧化物阶段,以广泛发育钾长石化,钾长石既有结晶形成的,又有交代形成的,钾长石中黄铁矿一般为星点状、浸染状,严重碎裂处黄铁矿化强烈,且钾长石发生粘土化,绢云母化,主要矿物组合包括钾长石、石英、赤...

矿床类型规模和地质特征简述
答:Ⅲ—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主要生成黄铁矿、自然金、自然铋、辉铋矿、毒砂、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该阶段的特点是伴生的石英细脉很发育,同时有绿泥石与之共生。是金矿化的主要阶段;Ⅳ—石英碳酸盐阶段。是成矿活动的晚期阶段,主要矿物组合为低温热液的石英、方解石。晚期成矿阶段金矿化极弱。

主要矿床水文地质类型的基本特征
答:13.影响矿床充水强度的因素主要有哪些?14.矿床边界条件主要包含什么边界?15.矿床水文地质分类应遵循什么原则?16.固体矿床水文地质类型是如何划分的?17.中国岩溶充水矿床的水文地质类型是如何划分的?18.以孔隙含水层充水为主的矿床有什么特征?调查重点是什么?开采时期的水文地质问题是什么?19.以...

八卦庙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
答:八卦庙金矿是秦岭地区著名的超大型金矿床,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层状或透镜状产于中泥盆统星红铺组下岩段浅变质细碎屑岩中。自20世纪80年代末发现以来,许多学者通过金矿床地质特征、岩矿石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流体来源、成矿物质来源、成矿年龄及矿床成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关于该矿床的成因类型,目前主要有...

典型矿床特征
答:控矿的NW向裂隙成群成带沿紫金山主峰两侧展布,形成长大于2km,宽大于1000m蔚为壮观的NW向裂隙密集带,英安斑岩、热液角砾岩、含铜硫化物等脉体大多沿该组裂隙分布,并具有一致的产状等特征,表明NW向裂隙是矿床最重要的控岩控矿构造。 2.矿床地质特征 紫金山铜、金矿带围绕着斑岩筒分布,矿带主要分布于岩筒北西...

矿床地质特征简述
答:扎村金矿床位于紫金山—否古村复背斜南倾没端东侧三组断裂交处附近的破碎带里。新生代偏碱中酸性斑岩群距矿区平距约10km。赋存在破碎带中的金矿体,可以分成上、中、下三层矿体。矿床的围岩蚀变有黄铁矿化、白云石化、硅化、重晶石化和绢云母化。其中,黄铁矿化、白云石化和硅化同金矿化关系最紧密...

矿床地质特征
答:一般而言,铁帽发育较深,保存较好的矿区,铁帽氧化剖面的分带性好,如江西吴家金矿床氧化剖面分带(图5-8)。表5-4 长江中下游各类型铁帽地质特征 (据李瑛等)表5-5 长江中下游典型矿区氧化剖面分带的金、银含量(WB/10-6)(据李瑛等)(二)矿体特征 铁帽型金矿床矿体埋藏浅,形态、产状...

矿床类型规模和地质特征简述
答:南带分布在大月坪—西木峪沟连线以南小秦岭的梁间,处在背斜南翼。近南北走向的Q12号矿脉即在其中;中部碾头岔—大西岔密集区北起碾头岔,南到大西岔沟,位于背斜轴部,近东西走向的Q8号矿脉分布其中。2.矿脉特征 矿区内主矿脉为Q8、Q12。Q8号矿脉走向60°~90°,倾向SW,长度为4430m。(矿区...

矿床类型规模和地质特征简述
答:2)岩浆岩 以新元古代震旦期玲珑超单元(昆嵛山花岗岩)中的崔召单元弱片麻状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和郭家岭弱片麻状含斑中粗粒二长花岗岩为主体,大面积展布。中生代燕山晚期伟德山超单元中的通天岭单元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在区内东南一带呈岩株状分布。矿体赋存于昆嵛山花岗岩内。2.矿体特征 矿区内发现Ⅰ-...

矿床类型规模和地质特征简述
答:2.矿床特征 1)脉体-脉带特征 金厂峪金矿区总长1500m,总宽460~900m。主要脉带由西向东划分为0、Ⅰ~Ⅴ六个脉带,多呈北北东向分布。矿区含金石英复脉带(简称脉带)是由石英脉、钠长石英脉、钠长石脉、次生石英岩等断续分布于片岩中而组成,依含金脉带范围、方向和集聚特点而划分脉体;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