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什么意思?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谈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的意思为: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


【出处】

庄子〔先秦〕《佝偻者承蜩》


【原文】

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

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

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译文】

孔子到楚国去,经过树林,看见一个驼背老人正用竿子粘蝉,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样。

孔子说:“先生真是巧啊!有门道吗?”

驼背老人说:“我有我的办法。经过五六个月的练习,在竿头累叠起两个丸子而不会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迭起三个丸子而不坠落,那么失手的情况十次不会超过一次了;迭起五个丸子而不坠落,也就会像在地面上拾取一样容易。我立定身子,犹如临近地面的断木,我举竿的手臂,就像枯木的树枝;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从不思前想后左顾右盼,绝不因纷繁的万物而改变对蝉翼的注意,为什么不能成功呢!”

孔子转身对弟子们说:“运用心志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说的就是这位驼背的老人吧!”


【注释】

仲尼:孔子。
适:到,往
楚:春秋时国名。
出,行走,通过。
佝偻:曲背之病,驼背的人。
承蜩:粘蝉,把蝉黏住。承:《说文》:“受也”。粘取。蜩:蝉。
犹掇(duō)之:好像用手拾取一样(容易)。掇:拾取,用手去拿。
有道耶:有门道么?道:办法方法规律窍门。
五六月:指学习经过的时间。
累丸:累叠圆形小弹丸。累:叠起。
不坠:不掉(落)下来。
锱铢(zī zhū):古重量单位,二十四铢一两,六铢为一锱。此处喻极微少的数量。
十一:十分之一,形容极少。
处身:立定身子。
若:好像。
株拘:株:木桩;枸:曲木。枯树根。
执臂:举竿的手臂。
唯蜩翼之知:即唯知蜩翼。只能感知蜩翼,其他事物好象不知道看不见。唯……之知:只注意。之:助词。起宾语(蜩翼)前置的作用。
不反不侧:不反身,不侧视,一动不动。形容精神集中,不因外物影响而乱动。
以:因为。
易:改变。
谓:对……说。
用志不分(yòng zhǐ bù fēn):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指一心不二用,不分散注意力。志:心思;分:分散。
凝(níng):专注,专一。
丈人:古时对年老的人的尊称。


【寓意】

本文说明了凡事只要专心致志,排除外界的一切干扰,艰苦努力,集中精力,勤学苦练,并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即使先天条件不足也不例外。


【赏析】

本篇选自《庄子·达生》。《达生》篇由十一个寓言故事组成,《痀偻承蜩》是其中之一。它通过一位驼背老人捕蝉的小故事,说明做好任何事情都要用心专一,并付出辛勤的劳动。

这则寓言故事篇幅虽短,但章法井然,层次分明,全文可分三段。开头四句为第一段,中间一问一答为第二段,最后孔子所言为第三段。第一段是故事的开端,交代了事件、背景、主要人物及其活动。第二段是阐述承蜩犹掇的诀窍。这是全文的重点,先写苦练的三个阶段,再写捕蝉时精神的专注。第三段是总结全文,点明寓意。全篇结构谨严,脉络清晰,联连一体,自然紧凑。

文章开头写道:“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作者先交代故事的由来。孔子自蔡入楚,路过林中,见一驼背老人捕蝉,像拾取东西一样容易。言明“痀偻承蜩”这则故事是孔子林中所见。“痀偻”一词勾画了捕蝉老人的特殊形象,“犹掇之也”喻其捕蝉技巧高超。孔子非常赞赏这位承蜩者,情不自禁地说:“子巧乎! 有道邪?”前句赞叹,后句询问,由此引出痀偻者的大段阐述,使文章转入正题。

针对孔子的问题,痀偻者先作一个总的回答:“我有道也。”然后侃侃而谈,具体阐述苦练捕蝉本领的全过程。五六月份,先“累丸二”,再“累三”,最后“累五”,直到一个也不掉下来,言明技艺逐步提高的三个阶段。随着练功难度的越来越大,而失误情况则越来越小,由“失者锱铢”到“失者十一”到“犹掇之也”。如此反复苦练,终于熟能生巧,百发百中了。这一层用三个分句构成一组排句,生动地说明痀偻老人高超的捕蝉技艺是苦练得来的。要想掌握一门技艺,即使像捕蝉这种小技艺,也非得下苦功不可。由此可知,苦练基本功就是承蜩犹掇之“道”。当然,苦练时必须专心致志,于是痀偻者又谈精神专注。“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这里连用两个比喻,描述承蜩时身体丝毫不动,以示用心专一。“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三句,先将天地大、万物多与蜩翼小形成鲜明的对比,再用宾语前置的句式强调自己不受外界事物干扰,只关注蜩翼的聚精会神态度。“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三句,是对上述七句的总结,强调形神专一,全神贯注,自然得出“何为而不得”的结论。用一个反诘句来收束自己的阐述,更显得理直气壮,不容置辩,充满了自信和自豪。

听完痀偻者的陈述之后,孔子被其精神所感动,就用他的事例来教育学生。孔子对弟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用志不分”即用心专一,“乃凝于神”即精神高度集中,这八个字概括了全文的中心,点明了这则故事的寓意。“丈人”,古时对老人的尊称,“其痀偻丈人之谓乎”,句中宾语前置,突出了歌颂的对象,表达了孔子对痀偻老人的敬重和赞扬。作者篇末点题,耐人寻味,富有教育意义。

庄子善于用寓言来表现哲理。本篇寓言,全文仅一百三十八个字,语言简练,用词精当,寓教于故事之中,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文章的主旨。


【作者简介】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一说为今河南商丘民权  ,一说为山东东明)人。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意思:凡做一件事,就要把这件事看作是自己的生命,无论其它什么好处,都不能牺牲现在做的事来与其交换。

1、“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出自《庄子》。

2、《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3、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4、《庄子》又称《南华经》,系庄周及其后学所撰。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曾受号南华仙人,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述,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约成书于先秦时期。《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而倡导相对主义,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行文汪洋恣肆,瑰丽诡谲,意出尘外,乃先秦诸子文章的典范之作。



语出《庄子·达生》。蜩,即蝉,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

孔子去楚国,途经一片树林。林中一个驼背的老者,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在聚精会神地粘知了。老人出手又快又准,百无一失。孔子被吸引住了,连连赞叹:“您的技艺实在太高超了,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老人看了看孔子,回答说:“其实也没什么。起初,我在竹竿顶端放两个小球,手持竹竿努力不让它们掉下来。做到这一点大约用了半年的时间,之后再去粘知了就很少失手了。我继续练习,能放三个小球的时候,成功率便达到90%以上。我的练习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今能在竿顶放五个小球而不滑落,粘知了就象在地上捡东西一样简单。粘知了的时候,我的身体就象木桩一样稳,伸出的手臂就像枯树枝一动不动。虽有天地万物,在我眼中也只有知了的翅膀。此时不管你把什么放在面前,我都不会动心。做到这一点,粘知了还有什么难的呢?”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什么意思~

字面意思是:虽然天地宽广,万物繁多,但是我心里只注意那只蝉的翅膀。
引申意思是:凡做一件事,就要把这件事看作是自己的生命,无论其它什么好处,都不能牺牲现在做的事来与其交换,能做到这一点,不难成功。
典故出自《庄子·达生》。故事说的是, 孔子去楚国,途经一片树林。林中一个驼背的老者,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在聚精会神地粘知了。老人出手又快又准,百无一失。孔子被吸引住了,连连赞叹:“您的技艺实在太高超了,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老人看了看孔子,回答说:“其实也没什么。起初,我在竹竿顶端放两个小球,手持竹竿努力不让它们掉下来。做到这一点大约用了半年的时间,之后再去粘知了就很少失手了。我继续练习,能放三个小球的时候,成功率便达到90%以上。我的练习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今能在竿顶放五个小球而不滑落,粘知了就象在地上捡东西一样简单。粘知了的时候,我的身体就象木桩一样稳,伸出的手臂就像枯树枝一动不动。虽有天地万物,在我眼中也只有知了的翅膀。此时不管你把什么放在面前,我都不会动心。做到这一点,粘知了还有什么难的呢?”

语出《庄子·达生》。蜩,即蝉,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

孔子去楚国,途经一片树林。林中一个驼背的老者,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在聚精会神地粘知了。老人出手又快又准,百无一失。孔子被吸引住了,连连赞叹:“您的技艺实在太高超了,是怎么练出来的呢?”

老人看了看孔子,回答说:“其实也没什么。起初,我在竹竿顶端放两个小球,手持竹竿努力不让它们掉下来。做到这一点大约用了半年的时间,之后再去粘知了就很少失手了。我继续练习,能放三个小球的时候,成功率便达到90%以上。我的练习从来没有停止过,如今能在竿顶放五个小球而不滑落,粘知了就象在地上捡东西一样简单。粘知了的时候,我的身体就象木桩一样稳,伸出的手臂就像枯树枝一动不动。虽有天地万物,在我眼中也只有知了的翅膀。此时不管你把什么放在面前,我都不会动心。做到这一点,粘知了还有什么难的呢?”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 的意思急急急
答:意思是: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 。出处:春秋战国时期庄子的《庄子·外篇·达生》。原文节选: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什么意思?
答:语出《庄子·达生》。蜩,即蝉,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 孔子去楚国,途经一片树林。林中一个驼背的老者,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在聚精会神地粘知了。老人出手又快又准,百无一失。孔子被吸引住了,连连赞叹:“您的技艺实在太高超了,是怎么练出来...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什么意思?
答:“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的意思为: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出处】庄子〔先秦〕《佝偻者承蜩》【原文】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佝偻者承蜩,犹掇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坠,则失者锱铢;累三而不坠,则...

庄子名言虽。。。而惟吾。翼知之
答: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

翻译句子
答:您好!"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翻译:凡做一件事,就要把这件事看作是自己的生命,无论其它什么好处,都不能牺牲现在做的事来与其交换。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什么意思
答:“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什么意思 我来答 首页 用户 认证用户 视频作者 帮帮团 认证团队 合伙人 企业 媒体 政府 其他组织 商城 法律 手机答题 我的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什么意思  我来答 ...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什么意思?
答:虽然天地很大,万事万物很多,然而我不过注意蝉的翅膀而已 上述语句出自《庄子·达生》。庄子·外篇·达生 “达”指通晓、通达,“生”指生存、生命,“达生”,就是通达生命的意思。怎样才能“达生”呢?篇文明确提出要摒除各种外欲,要心神宁寂事事释然,可知本篇的宗旨在于讨论如何养神。 全篇自然分...

庄子的: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解释
答:语出《庄子·达生》。蜩,即蝉,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 孔子去楚国,途经一片树林。林中一个驼背的老者,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在聚精会神地粘知了。老人出手又快又准,百无一失。孔子被吸引住了,连连赞叹:“您的技艺实在太高超了,是怎么练出来...

"虽天地之大
答:“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意思:凡做一件事,就要把这件事看作是自己的生命,无论其它什么好处,都不能牺牲现在做的事来与其交换。1、“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出自《庄子》。2、《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是什么意思?
答:语出《庄子·达生》。蜩,即蝉,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天地很大,万物品类很多,我一心只注意蝉的翅膀 孔子去楚国,途经一片树林。林中一个驼背的老者,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在聚精会神地粘知了。老人出手又快又准,百无一失。孔子被吸引住了,连连赞叹:“您的技艺实在太高超了,是怎么练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