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第二中学的历史沿革 南昌站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殷勤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心远中学时期 1901年,熊元锷、熊育钖、熊育镐、夏敬观、蔡公湛、邹叔忱等人,创建了一个新式学堂——乐群英文学堂,借用熊氏位于南昌市东湖边的“平远山房家塾”为校址。
1903年,熊育钖将其改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英文学塾”,成为江西最早的一所私立中学。
1907年,改名为“心远中学堂”。
1912年,易名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中学校”。
1938年8月15日,日军轰炸南昌,学校分别迁往南昌县岗上乡月池熊家、吉安陂头和南城上塘,以吉安陂头为本部。不久,本部迁至南城。
1942年6月,南城陷落,学校再次南迁至宁都县田头村。 省立二中时期 1914年,熊育钖建议江西省政府设立8所省立中学,并亲自担任省立二中校长。
1937年11月,迁校到清江县永泰镇。
1938年夏,在永新县夏阳村筹设分校。
1939年夏,迁到永新县石灰桥村。
1940年夏,又迁到泰和县南岗口附近的爵誉村周家祠堂。
1944年秋,初、高中各迁一部分到吉水县水南之夏廊,住在刘氏总祠孝思堂内,作为校本部;一部分到白沙之南坪村。
心远中学和省立二中一脉相承,是南昌二中的两个源头。 1945年,心远和二中相继迁回南昌。 1949年9月10日,心远中学、剑声中学、青年中心合并,成立江西省立南昌第二联合中学,以原心远中学为校址。
1953年10月,学校划归南昌市管辖,更名为南昌市第二中学;成为教育部在全国重点联系的30所中学之一。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学校被迫下迁到梅岭共大,校舍被江西省建筑设计院占用。
2006年,学校整体搬迁至红谷滩新区。
2007年,恢复初中办学,成立“中加双文凭高中班”。
2011年,在红谷滩新区开办初中教学班。
2012年,“四中”和“二十二中”并入。
2012年8月,成立南昌二中初中教育集团。
2013年7月19日上午,南昌二中初中部经开校区正式挂牌成立,该校前身是原南昌经开区实验学校。



南昌市第二医院的历史沿革~

1950年8月,南昌市个体诊所在中山路113号组成卫生联合医院,是医院最早的前身。1951年10月22日,定名为“南昌市卫联医院”,属集体所有制,隶属于南昌市卫生联合协会。1956年4月1日经南昌市政府批准为“南昌市第二医院”,同月南昌市红十字会医院等单位并入该院,转为全民所有制,后迁入现址(八一大道90号),隶属南昌市卫生局管辖。  1958年5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第525医院集体转业并入该院。1967年至1970年更名为“南昌市抗美医院”。1970年2月医院下放到南昌市西湖区管理,改为“南昌市西湖区防治医院”。1972年恢复“南昌市第二医院”名称,隶属南昌市卫生局管辖至今。1984年12月经南昌市人民政府批准,改建为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同时保留“南昌市第二医院”院名。1996年7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评审,医院跨入全国首批13家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行列。2001年9月医院与江西中医学院联合共建,成为江西中医学院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2003年11月,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审,确定为“全国十大重点建设中西医结合医院”。

南昌火车站,中华民国期间为浙赣铁路(始建于清末1899年)南昌支线的一个尽头站,由浙(浙江省)赣(江西省)两省府,铁道部及银行,组织浙赣铁路联合公司,下设浙赣铁路局,继续向西修建形成该时中国最重要的铁路运输线,没有之一,是该时中国“八纵八横”铁路网的主骨架,老南昌称为南站。日本侵华时期,日军首要侵占南昌后,首先中断中国的重要铁路运输,断送浙赣线来往车辆途经当时的首都南京及上海、杭州和北上的天津,奉天(沈阳)等线,导致国内出现粮食灾荒等人为灾难现象。南昌站于位于昌北的牛行车站相对应,南昌火车站当时负责浙赣方向的车,而牛行车站只负责南浔铁路的到发任务,此状一直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南昌需要另外一座跨江大桥,于是拉通南浔铁路和浙赣铁路的赣江大桥在1963年6月完工,随后南昌火车站成为南浔铁路和浙赣铁路南昌支线的共用车站,牛行车站随即被弃用。牛浔铁路牛行到南昌水泥厂段成为了废弃的铁路,并且大部分被拆除,现在的红谷滩以及保利高尔夫花园占用了大部分该段铁路的路基。这种状况一直到了90年代发生改变,随着京九铁路的建设,使得南昌火车站成为了瓶颈,于是在90年代中期老站被拆除,在1996年完工,南昌火车站旧貌变新颜,变成了现在的模样。但车站西广场直到2007年才完成改造,站前亦建造了车站地标世界球。目前南昌火车站附近的洛阳路下穿隧道工程,将大大改变南昌火车站旁边的交通状况,将于2010年10月1日完工。南昌站(城站火车站)是中国铁路枢纽最重要车站之一,中国规模最大的人口集散地之一,位于京九铁路正线上(其中南昌-向塘(西)段亦可作为浙赣铁路的支线),并通过联络线连接了杭长高铁、昌九城际铁路、昌福铁路、昌吉赣客专等一批高等级线路,是华东地区的重要铁路枢纽站之一。据统计,南昌火车站2004年日均发送旅客达到3万人次,高峰日达到7.46万人次。南昌站(城站火车站)已成为南昌向全国、全世界传递信息的重要窗口;南昌站出发的列车覆盖华南、华中、华东、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地区的主要城市。随着浙赣快速客运专线的修建,其中国铁路重要枢纽地位将愈加凸显。1996年初竣工的南昌站建筑整体结构气势磅礴,包括客运站房、铁路引入线、市政道路及立交桥、地铁、铁路自动化通讯系统以及与其相配套的建筑群如邮政枢纽、公安等工程,建成时以189公尺楼高荣登中国卖场面积最大的车站大楼纪录,是一座融行车指挥、购票、行包托运、客运服务和商业、餐饮、住宿、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设施完善的现代化大型新客站。

南昌市第二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1912年,易名为“南昌熊氏私立心远中学校”。 1938年8月15日,日军轰炸南昌,学校分别迁往南昌县岗上乡月池熊家、吉安陂头和南城上塘,以吉安陂头为本部。不久,本部迁至南城。1942年6月,南城陷落,学校再次南迁至宁都县田头村。 省立二中时期 1914年,熊育钖建议江西省政府设立8所省立中学,并亲...

金昌市第二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金昌二中学是市属完全中学,1958年创建于金昌市宁远堡,原名“永昌县第二中学”,1967年整体迁到河西堡,1970年增设高中,1984年划归金昌市,更名为金昌市第二中学。2003年被命名为“市级示范性高中”。学校主要承担河西堡镇农村及驻河省、市、县行政企事业单位子女的初中、高中教育任务。

昌平二中分校的历史沿革是怎样的?
答:北京昌平二中分校:历史底蕴与现代化发展诞生于1929年的北京市昌平区第二中学(Changping No.2 High School of Beijing),自成立之初便承载着教育的厚重与荣光。这所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名字几经变迁,见证了时代的更迭与学校的成长历程。它曾名“昌平乡村师范学校”,在1954年更名为“昌平县第二初级...

乌鲁木齐第二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第二中学是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市级德育示范学校。在2003年乌鲁木齐示范性高级中学评估验收中,我校综合评价成绩仅在一中、八中、六中之后,被市级示范性高级中学,排名于普通中学之首。乌鲁木齐市第二中学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优越的办学条件,一流的教师队伍,斐然的教学成绩,良好的社会声誉等会为你提供一流的教学服务。...

南昌市铁路第二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南昌市铁路第二中学,前身是南昌铁路局向塘铁路职工子弟中学,是为适应铁路运输生产创办的一所全日制普通完全中学。学校于1953年开始小学招生。1960年正式定名为向塘铁路职工子弟小学,附设初中部。1965年9月,中学部与小学分开,更名为向塘铁路职工子弟中学。1972年1月年升格为完全中学。2004年由南昌铁路局...

如何评价常州市第二中学?
答:常州市第二中学,简称常州二中,是一所位于中国江苏省常州市的公立高级中学,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一所地方重点中学,常州二中在教育教学质量、师资力量、硬件设施等方面都有着较高的水平,是常州乃至江苏省内享有盛誉的学校之一。从历史沿革来看,常州市第二中学成立于20世纪初,经历了百年...

温州二中的历史沿革
答:光绪二十三年,即公元1897年,时年五十岁的孙诒让先生在永嘉创办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所蚕桑学校——永嘉蚕学馆。这便是今天的浙江省温州第二中学的前身。斗转星移,沧桑巨变,百年华光弹指一挥间。从府学巷的孔庙遗址到海坛山麓,再到黄龙君子峰下; 从“温属共立初中”到“温属联立初中”,从“永嘉县立...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1949年8月,更名为温州市立中学。1954年8月,学校迁入海坦山南麓新建的校园,并改名为温州第二中学。1997年8月,温州第二中学高、初中分离办学,高中部迁入君子峰下的黄龙新校区办学,并更名为温州第二高级中学;初中部留原址,继续使用温州第二中学校名。2003年,创办温州市第五十二中学;同年,开办...

湘潭市第二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湘潭市二中前身是由私立新群学校的胜利、私立化民和弘道中学等三校合并而成的湘潭市立中学,2011年5月,已走过了伟大的90年的历程。90年来,九十年薪火相传,九十年积淀成长,学校已跻身省重点中学行列,步入“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学校”和“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殿堂,是省级园林式单位和卫生示范学校,群体工作先进学校...

遂昌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12月,松阳、遂昌两县合并,校名又称为遂昌县第二中学。12月,周兆贵任学校副校长,主持工作。1960年2月,叶光荣任中共遂昌二中支部书记。同年9月,根据上级规定,为适应教育革命的需要,学校改为“三·二”制,即高中三年,初中二年。1961年11月,周兆贵任校长。1961年下半年至1962年,贯彻执行“调整、巩固、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