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一妻制源自什么时候改制的,又是谁,有具体故事不 中国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作者&投稿:类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夫一妻制源自1949之后逐渐形成的,
一、到中华民国时,一夫一妻制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最后确定一夫一妻制还是在1949之后.
二、一夫一妻制又称“个体婚制”或“单偶婚制”,是由一男一女结成稳定的配偶关系的婚姻家庭形式。它是在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三、一夫一妻制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从单纯的收集自然界的产品,到利用自然条件来增加产品和主动进行创造性的生产,逐渐产生了社会分工。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两个结果:
1.物质资料的不断丰富,使生活资料出现剩余,一些人占有或支配较多的财产,人们的社会地位出现了差别。
2.随着社会分工的变化,男子在生产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女子逐渐下降为附属劳动力,这就引起了两性关系的变化。男子地位提高了,便希望由他们来支配财产,并使自己的后代继承这种“权利”。
四、要使这一意图付诸实现,按照恩格斯的说法,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1.必须废除“母权制”;
2.“生育确凿无疑的出自一定父亲的子女”。也就是需要建立以男子为中心的,配偶关系稳定的婚姻制度。
五、由对偶婚制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存在着一个由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从总的发展来看,大体有这样几个阶段:
1.父系血统的确认。也就是男子要求认定确实是出自于本人的子女。从人类学和民族学的资料看,确认父系血统表现为很多有趣的形式。比如我国永宁纳西族的“认子”仪式,在男子确认女方所生子女是自己的后代以后,于女子生产满月时,携带礼物到女方家族探视。女方家族要举行一个仪式,将这种关系公开化。再比如在美洲、欧洲和亚洲许多民族中存在过“产翁制”,也就是女人生育,男人“坐月子”,男子用这种形式表示他是子女的生父。
2.是居住地的改变。也就是由原来的“男从女居”改为“女从男居”,{通俗地说就是由男子“嫁”出去,改变为把女子“娶”回来。从有关资料看这种改变是相当不容易的。有些民族采取了比较缓和的形式,比如中国若干民族保留有“两头走”的习俗,实际上是一种在双方家庭的轮流居住;久而久之过渡到只在男方家庭居住。而许多民族采用了激烈的手段,这就是“抢劫婚”。男方氏族纠集一批人抢回外氏族的女子,强迫与本氏族的某一个男子成婚。我国古代重要文献《易经》有好几处生动地描述了抢婚的情况,比如“屯卦”里讲到,一队全副武装的男子,骑在马上来往飞奔,寻找到女子后强抢回家,被抢的女子在马上拼命呼救,一片凄惨的景象。
3.是买卖婚的发生。从根本上说,个体婚制的产生和确立,不再是由于自然选择规律的作用,而是身份关系和财产关系发展的结果,即这种演进的基础不再是自然条件而是社会和经济条件。一方面,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的财产观念不断加强,物质利益成为影响社会生活,包括婚姻关系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由于财产的支配权逐步由男子掌握,他们也就利用这种权利来巩固自己的地位,用财产交换、占有女性,自然也用这种优势来奴役女性。
注:总而言之,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一夫一妻制的产生,按照恩格斯所说,形成一夫一妻制的直接原因是财产继承关系的需要。财富的占有者和支配者要求由他们的子女来继承他们掌握的财富,这就需要确凿无疑的血缘关系。,确认这种血缘关系,自然要求配偶身份的明确化、固定化,尤其是妻子必须确定和专一。

中国一直是一夫一妻制 其他老婆是妾

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度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谁提出的!~

早在1912年就有人站出来倡议文化的婚姻轨制了,至于这人是谁,历史上并没有写明,1912年公布的《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实施一夫一妻制,但因为各类史书缘由,这一轨制没能真正落地,那时也还有很多“一夫多妻制”的现象。
直至1950年5月1日颁行的《婚姻法》,我国才真正完全废弃一夫多妻制。实施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度”,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埃及和古代的欧洲。古代的欧洲,是最早对发生婚外情的人进行惩罚的国家。基督教是最早通过法律对“一夫一妻制度”进行了规范。基督教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现代的“一夫一妻制度”起源于基督教和古代欧洲。没有基督教,就没有现在的“一夫一妻制度”。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是一夫一妻多妾制,绝大多数平民阶层为一夫一妻制,1912年,即中华民国的元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国亦实行一夫一妻制。现今的许多非洲国家和一些亚洲国家(如泰国)都实行一夫多妻制。
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从对偶婚发展而来,产生于欧洲,它的确立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并适应于整个欧洲历史。确立这种婚姻形式,主要由于私有制的发展,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里,男子掌握经济大权,女子处于从属地位。父亲的财产只能由出自父亲的子女继承,因此作为妻子必须严格保持贞操和对丈夫绝对服从。
古时的一夫一妻制的生育模式使人类有更多的精力进行社会活动,而不是雄性动物将全部精力放在争夺配偶上和交配权上。一夫一妻的生育模式让族群中的两性不必为交配和生育这两件事耗费所有精力,进而解放出来的精力可以去做其他灵长类动物不会做的冒险和尝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夫一妻制

1912年,即中华民国的元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在大多数的国家,一夫一妻制为法定的婚姻制度。在这些地区,有仍维持婚姻关系之配偶而再度与第三者结婚,或同时与二人以上结婚者,将触犯刑法上的重婚罪。
此外,有些国家可能会基于道德或优生学的观点,为避免直系或三亲等内旁系血亲结婚,导致其婚生子女增加遗传性疾病机率,或产下畸形儿,而于法律明定禁止其性行为。一夫一妻制家庭是指由一个男子和一个女子结合而组成的家庭。它是以经济条件为基础,即以私有制对原始的自然形成的公有制的胜利为基础的第一个家庭形式。

扩展资料
“一夫一妻制度”,最早出现在古代的埃及和古代的欧洲。

严格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从对偶婚发展而来,产生于欧洲,它的确立是文明时代开始的标志之一,并适应于整个欧洲历史。确立这种婚姻形式,主要由于私有制的发展,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里,男子掌握经济大权,女子处于从属地位。父亲的财产只能由出自父亲的子女继承,因此作为妻子必须严格保持贞操和对丈夫绝对服从。

中国真正实行一夫一妻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答:1912年,即中华民国的元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在大多数的国家,一夫一妻制为法定的婚姻制度。在这些地区,有仍维持婚姻关系之配偶而再度与第三者结婚,或同时与二人以上结婚者,将触犯刑法上的重婚罪。此外,有些国家可能会基于道德或优生学的观点,为避免直系或三亲等内...

中国是从何确定一夫一妻制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发展?
答:那么,在朝代更换、沧海桑田中,最初的一夫一妻制又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发展呢,与建国后实行的一夫一妻制又有什么不同呢?古代夫妻 从记载资料上来看,一夫一妻制存在历史已久,不管是一夫一妻制,还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从本质上来讲都是本着以一男一女结成夫妻的婚姻和家庭形态的原则,男子的其他...

中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的?
答: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始于1950年,当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明确了这一原则。

谁是中国最早提出一夫一妻制的人?
答:最早提出一夫一妻制的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不是单独的某个人。1912年,即中华民国的元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因为各种历史原因,直至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国才真正彻底废除一夫多妻制。

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度
答:一夫一妻制(monogamy)亦称“单偶婚”、“个体婚”是文明世界的体现。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与之相对是polygamist (一夫多妻,一妻多夫)。“一夫一妻制度”,指一个男人只能和唯一的一个女人进行结婚和性爱。现今的许多非洲国家和一些亚洲国家(如泰国)都实行一夫多妻制。一夫多妻制至今仍...

新中国何时实行一夫一妻制
答:1921年。1912年,即中华民国的元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实行一夫一妻制,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同样实行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monogamy)亦称“单偶婚”、“个体婚”是文明世界的体现。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与之相对是polygamist (一夫多妻,一妻多...

香港什么时候开始实施一夫一妻制
答:1971年前,香港的华人可按《大清律例》纳妾。这种封建的婚姻制度,遭1971 年10月7日通过的《婚姻改革条例》废除。由这天之后,香港开始实施一夫一妻制。自人类文明肇始就出现的婚姻制度已经成功运行了几千年,西方的主导模式是一夫一妻制,中国的主导模式从一夫多妻制(或一夫多妻妾制)到一夫一妻制。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实行一夫一妻制?
答:1. 自1912年起,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这一规定最早出现在中华民国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2. 在一夫一妻制的法定婚姻制度下,重婚行为被视为触犯刑法。3. 一些国家出于道德和优生学的考虑,禁止直系或三亲等内旁系血亲结婚,以减少遗传疾病和畸形儿的风险。4. 一夫一妻制家庭是由一对男女组成...

一夫一妻制什么时候提出的?
答:最早提出一夫一妻制的是: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不是单独的某个人。

中国什么时候开始一夫一妻制的
答:中国的一夫一妻制最早始于1912年民国政府颁布公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但是因当时人们的封建思想并未完全根除,许多人依旧存在可以纳妾的情况。因此,对于中国公民而言,我国中国人大在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才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实施了一夫一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