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关系之一纠结的一夫一妻制

作者&投稿:迪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尽管多数人类会结成单偶制家庭,但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配偶关系都未必和谐。两性关系的纠结冲突,源自人类的两难境地。
文/辉格
婚姻的历史或许和现代智人的历史一样漫长,甚至更漫长,多数人在成年后都会寻找配偶并建立一夫一妻的家庭。正统道德观念也总是将婚姻描绘成忠贞恩爱的和谐互助关系,在西方基督教价值观所引领的现代化过程中,单偶制婚姻更获得了伦理上的优势,其他婚姻形式日益被视为遗风陋俗。
但另一方面,人们也都心知肚明,夫妻关系充满了纷争、欺瞒、压制和背叛,在各大文明中,这些冲突也都是闲聊、戏剧和文学中永恒的热门主题;其实,一种道德规范若总是被挂在嘴边,成为表彰和说教的内容,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它被遵守得不太好。
在现代社会,大概有1/4的婚内人士曾经出轨,各种出于医学目的的基因调查,常发现比例惊人(有时高达两位数百分比)的亲子关系并不像被调查者所认为的那么真实,总的说来,那些对亲子关系信心十足的父亲,大约有2-3%的机会是喜当爹了,而那些心存疑虑的,他们的怀疑则有1/4的几率可以得到证实。
实际上,在我们的灵长类近亲中,长臂猿才是恩爱忠贞的典范,它们以单偶制核心家庭为单位分割领地,婚姻一旦达成便终身不渝,子女成年后即被逐出领地,每个家庭都在各自领地孤立谋生,猿啼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因此夫妻也很少有出轨机会。
忠贞恩爱的长臂猿夫妻
反观人类,尽管多数也会结成单偶制家庭,但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却处处暴露出配偶关系的不和谐:与固定配偶的长臂猿和大猩猩相比,男人的睾丸(相对于体重)很大,更接近乱交的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这显示他们因配偶出轨而面临的精子战争强度颇高,因而需要更发达的睾丸来制造更多的精子。
人科动物睾丸重量对照表。数据显示黑猩猩的精子竞争最为激烈,而大猩猩的精子竞争最不激烈。这与实地记录的交配行为相符。精液样本通过电流刺激采集而得。
男女的性嫉妒都很强烈,对配偶出轨的线索也非常敏感,这说明配偶出轨是常见而重大的风险,因而需要特别加以警惕;不过嫉妒内容男女有所不同,男人最怕戴绿帽喜当爹,女人则最怕丈夫背弃养家和保护妻儿的承诺,将资源用到其他女人身上。
男人的硕大阴茎(在灵长类中最粗最长且遥遥领先)也是个不和谐信号:这或许暗示了他们(至少在进化史的某个阶段)经常以强制性手段获得交配机会,因为在雌性不配合的情况下,较长的阴茎有利于交配成功(以强奸惯犯出名的鸭子便有着一条和身体差不多长的阴茎),而阴茎的粗大则有利精子战争可以更有效的将其他男性的精子泵吸出去。
人科动物阴茎、睾丸尺寸与体型关系示意图
两性关系的纠结冲突,源自人类所面临的两难境地:抚养和保护子女的任务,要求他们结成以单偶制为主的长期配偶关系,但同时,他们又是群居且高度社会化的动物,其社会结构十分不利于配偶关系的稳定,这一两难所带来的纠结困境,至今仍是两性关系的背景主题。
【雌性的投资策略】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需要回到养育后代人类作为生物的核心任务上来,这要求采取进化生物学的视角;当然,进化论和遗传收益不能解释一切,但作为一个思考的起点,它带来的启示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
生物学家将繁殖后代的努力视为一项投资,其回报是可见未来的后代数量,提高回报的基本途径有三条:1)繁殖尽可能多的后代,2)提高每个后代的存活至繁殖年龄的机会,3)帮助每个后代获得最佳的繁殖机会。
对三条途径的不同侧重,构成了投资策略的两种倾向:偏重第一条途径的数量策略和偏重后两条途径的质量策略;实际的策略选择是两种倾向的权衡,权衡结果将由个体所面临的边际投资收益曲线决定,即,分别投入各途径的最后一份资源的收益相等。
这里存在一个自反馈效应,早先的选择会改变后续选择的边际收益曲线,结果将导致策略倾向的两极分化;最初的分化发生配子大小上:雄性制造数量多、体积小、包含营养物质少的精子,雌性制造数量少、体积大、营养物质多的卵子这已成了生物学家区分雌雄的标准。
在从鱼类向哺乳动物的进化谱系上,雌性的投资策略朝质量优先的方向上越走越远(注:该谱系只是整个进化树的一小部分,所以并不能说这是进化的普遍倾向);体外受精的水生动物常常产下极大数量的卵,然后听任其自生自灭,其全部投资仅在于卵内营养。
爬行类的卵更大,通常还有钙质硬壳加以保护,但和鸟类和哺乳类相比,其策略仍是极端偏向于数量的,一窝海龟蛋有上百个,但仅仅在新生幼龟集体冲向大海的那段危险旅程中,就要被吃掉90%,如果冲锋发生在白天,死亡率更高达99%,平均每四千个海龟蛋里只有一个能变成成年海龟。
新孵化海龟奔向大海的生死大冲锋
相比之下,鸟类不仅花几周时间孵蛋,还要将幼雏喂养到羽翼丰满为止;哺乳类则更进一步,把幼崽留在体内养育和保护,有蹄类一直等到幼崽能独立行动才让它脱离母体,接着还要经历漫长的哺乳期,许多食肉类还会帮助子女学习捕猎技能;长臂猿还会协助新近自立门户的子女建立自己的领地。
日益高涨的投资需求,让雌性不堪重负,不得不寻求雄性的合作,而雄性也逐渐“认识到”,在新的条件下,单纯追求数量的策略越来越不合算,缺乏养护的后代即便能存活下来,也极少能获得繁殖机会。
【男性的供养能力】
对于人类,最初让两性合作变得不可或缺的,是这样几个大幅加重抚养负担的因素。
首先,人类有一颗硕大的头颅,脑容量三倍于黑猩猩,这给分娩带来了困难,为适应直立行走而改造的骨盆更加剧了这一困难,进化为此找到的解决方案是提前分娩,可以说每个人类婴儿都是早产儿,格外脆弱因而需要更多保护和照顾。
人类与黑猩猩骨骼发育曲线对比
其次,复杂的语言和社会关系,使得人类儿童需要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远远多于其他动物,为此人类延长了发育期,在大约七岁到青春期之间(相当于小学阶段),多出了一段漫长的身体发育平台期,这自然又加重了抚养孩子的负担。
第三个因素更加致命,让女性几乎丧失了独立抚养孩子的希望:杀婴;在存在配偶关系因而亲子关系可以确定,但这种关系又经常发生变动,同时雄性在体能上处于压倒性优势的条件下,就可能出现杀婴,非洲狮便是一例,不幸的是,人类恰好也同时满足了这三个条件。
通过杀死前任留下的孩子,新上位的雄性不仅消灭了若干潜在竞争对手,也可让他们的母亲结束哺乳并尽快怀上他的孩子(因为哺乳期通常是不孕的);但这一结果对女性是灾难性的,促使她们寻求忠实可靠的长期配偶,设法让丈夫留在身边共同保护孩子。
正是在孩子抚养问题上的共同利益,让男性和女性结成了婚姻这一古老的神圣同盟,并通过家庭这一合伙企业,将质量投资策略推向了极致:除了漫长的教育期,我们对子女的帮助延伸到了成年期甚至第三代:为他们准备彩礼和嫁妆,帮助他们带孩子,将社会地位和关系资源传给他们,最后还留给他们遗产。
然而,神圣同盟并不和谐,因为我们的社会结构与固定配偶关系存在着根本冲突;固定配偶只有在夫妻的边际投资收益相当时才能维持,妻子的边际收益受其生育数限制(原始条件下很少超过十胎),假如一个丈夫的供养能力也在此限度内,婚姻便可稳定,对多数男性,这一条件是成立的,否则人类就不会有婚姻了。
问题是人类社会存在团队合作和等级结构,使得男性供养能力脱离了个人能力的限度,变得高度差异化且变动不居,权力和财富可以让男人能够供养的孩子数远远超出妻子的生育能力,此时假如他被束缚在婚姻之内,就只能被迫将全部资源用于提升现有孩子的抚养质量,而这很可能不如另外娶妻多生几个孩子合算。
如果供养能力的不对称是稳定的,那也没问题,只须将单妻关系换成恰当比例的多妻(或多夫)关系即可,问题是,男性的地位、权力和财富并不是在婚姻缔结之初就确定并且恒定不变的,在生活竞技场上,个人境遇随时可能发生巨大变化,这就要求他们采取更为灵活多变的策略。
实际上,人类社会的复杂性,迫使男女双方都采用了可变的组合式策略,同时也诱使他们采取各种机会主义行动,在婚姻之外,双方都备有相机行事的候选预案,以便最大程度保护自己的遗传利益,在下一篇文章《微妙的人类性策略》中,我会对这些策略做详细介绍。

~

...学意义?一妻多夫制的生物学和社会学意义?一夫一妻的生物学和社会学...
答:“坏”的雌性在一夫多妻制下占了便宜,因为它们“搭了便车”,找到了“好”的雄性,在一夫一妻制下,就不行了,肯定找不到“好”的雄性。“好女”在一夫一妻制下占了便宜,因为这一制度下,它们独享了男方优厚的资源,在多偶制、群婚制下,它们只能与其他雌性共享一个“好男”。 所以,一夫一妻制是男性之间的...

为什么大多数国家实行一夫一妻制?
答:大多数国家会实施一夫一妻制度,主要原因是因为人类是社会性动物,一夫一妻制有助于社会的稳定,毕竟人类男女比例趋近于1:1。如果国家实施一夫多妻,很明显就会导致有钱有权的人可以占有多个老婆,而很多比较穷的底层男性就会没有老婆,也没有后代,这些男人就会造成社会的混乱。就好像现在的印度,男多女...

一夫一妻制有什么好处?
答:利于后代的健康发展,减少人口压力。坏处:增加了生活的难度,我们可以借鉴保险赔偿原理一说,分摊的机构越多,我们所受的赔率越少,一个家庭人一多,就可以各尽其力,使这个家庭更具有实力,更能够过得比较富裕。但这只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一夫一妻制并不能杜绝人们目前过多的...

一夫一妻制是如何实现的?
答:2. 社会道德观念:实现一夫一妻制还需要社会的支持和认同。通过教育和宣传,社会可以培养人们对一夫一妻制的认同感和尊重,从而形成广泛的社会道德观念。3. 婚姻登记制度: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婚姻登记制度,要求夫妻在结婚之前进行登记。这样一来,夫妻关系就可以得到法律的保护和监管,确保一夫一妻制...

一夫一妻制婚姻要取消吗
答:一夫一妻制婚姻不会取消。一夫一妻制一般指的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制度。因为在我国法律中规定,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如果其中因为一方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应当依法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我国法律保护婚姻家庭,每个...

一夫一妻制是什么时候开始谁提出的
答:所以一个接一个就会变成光棍。而且处于社会底层的男人不就一辈子也找不到老婆了。在以前的社会中,有很多男子因为没有结婚对象而孤独终老。在那个社会,人人都是重男轻女的,如果自己生了一个女人,有些人甚至都会抛弃她。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一夫一妻制 ...

研究:为什么人类演变成一夫一妻制
答:封建社会的一夫一妻制,是建立在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上的。封建主占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但农民对地主具有程度不同的人身依附关系。封建的小生产经济和封建等级制度,在婚姻家庭制度上也有相应表现。实行家长制、包办强迫婚姻、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一夫一妻多妾制,是封建主义婚姻家庭制度...

一夫一妻制的弊端
答:一些人可能会有包二奶、包三奶的需求,而一夫多妻或多妻多夫制若被允许,经济条件较好的人便能合法享受这种制度,避免婚外情,合理共享财产。三、一夫一妻制的社会影响 一夫一妻制是人类伦理和道德的重大进步,它减少了罪恶的产生。这种制度严格排除了血缘关系之间的通婚,较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的群婚和乱...

:中国的一夫一妻制是什么时间由谁制订的。
答:孙中山先生提出了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但由于战争和分裂状态,国家没有真正的强制实施。在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5月1日颁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以明文规定,一夫一妻制正式被法律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