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三峡的历史 有关三峡的人文历史资料

作者&投稿:程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v自古以来,凡名山名川均与名人名家结有不解之缘,呈现出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相辅相成、相映生辉的奇特现象。长江三峡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扬四海,一方面固在于其作为自然景观,因山水雄、奇、险、秀而甲天下;另一面也在于其众多的人文景观,得益于历代骚人墨客倾情三峡,留下一串串光辉足迹于山峦水畔,写下一篇篇不朽诗章传颂于后世,在长江三峡滚滚不尽的激流里,流淌着多少千古绝唱、千古佳话!

古代之文化名人,崇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游历名山胜境乃其本生所愿。长江三峡这人间奇绝的山水画廊,宛若一个巨大的磁场,吸引着他们从天南地北纷至沓来,一睹三峡神奇风采。于是,这风高浪急的滩头,有壮丽的歌吟;这峡畔荒凉的古寺,有隽永的碑刻;这云雨巫山之中,有清悠的"竹枝词"踏地而来;这幽深石洞之内,有诗唐词宋两代文豪酬唱流传于世……,三峡给历代诗家词客以文学的养料和创作激情,而他们则报答三峡以文珍墨宝和名人效应。

--------------------------------------------------------------------------------

屈 原

屈原辞赋悬日月,三峡风流传古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提起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人们都知道他是楚国人,可是他的家乡在哪里呢?千百年来一直是个谜。有些人认为他的家乡在鄂西秭归,其实那只是根据民间传说附会的。近年来,有关专家根据屈原作品的自述、屈原祖辈封地及繁衍关系、楚国都城变迁等确凿的证据,论定屈原是故楚郢都人,其闾里就是在今荆州市荆州区纪南乡松柏村一带。他创作的楚辞代表了南方文化的崛起,创造了继《诗经》之后中国先秦文学的第二个高峰。他所开启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思想传统。他以“世界文化名人”的荣誉、影响播及五洲四海。

屈原(约公元前340年-前278年),世界文化名人,中国第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又字灵均。楚宣王三十年正月初七生于郢都(今江陵纪南城)屈氏贵族家庭。父亲屈伯,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因此屈原自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18岁前后被楚怀王召至宫中,他的政治和文学生涯主要在江陵度过。

当初,屈原为楚宫文学侍臣,终日随怀王游猎,或在宫廷宴会上赋诗吟歌,政治上难有所作为。他以江汉地区遍生的橘树为题,写下了著名的《橘颂》,咏赞其“受命不迁”的品质,以抒发自己的爱国志向。22岁时,提升为左徒,参与综理楚国朝政。他认为楚国疆土广袤,特产富饶,人才荟萃,具有统一中国的条件,决心辅助楚怀实现统一大业。他在外交上提出联齐拒秦的“合纵”政策,与另一强国秦国抗衡,并出使齐国,促成六国在楚国郢都会约,结成“合纵”联盟,楚怀王被推举为“纵约长”。这一行动扼制了秦国东进攻势,屈原因此受到楚怀王信任。接着,他又在内政方面进行改革,奉命制订《宪令》,修明法度;还提出了削弱贵族特权和任人唯贤的主张。屈原的改革,触动了大贵族利益,横遭谗毁,怀王十六年(公元前313年)被贬为三闾大夫。“合纵”联盟解体。 在秦国威胁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怀王于十八年(公元前311年)再次起用屈原,并派他出使齐国,使两国关系修好。秦昭王即位后,极力拉拢楚国,并订立所谓“黄棘之盟”,麻痹楚王。亲齐疏秦的屈原受到更大的排斥和打击,于怀王二十五年(公元前304年),被驱出郢都,放逐汉北。 这时他写下了长篇抒情诗《离骚》以浪漫主义手法表达对“美政”的向往,对“邪恶”的憎恨,以及对祖国前途的忧虑,是我国第一部爱国主义政治抒情诗,在文学史上树起了一座高大的丰碑。

怀王三十年(公元前299年),屈原结束放逐生活,回到郢都。 进城后,恰逢秦国诱骗怀王去咸阳赴会,屈原阻拦劝谏,楚怀王不听,终遭秦国囚禁。楚顷襄王继位三年后(公元前296年),怀王客死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屈原悲恸万分。写下了惊心动魄的《招魂》。同年,顷襄王听信靳尚等大贵族谗言,再次放逐屈原。临行前,屈原瞻仰了纪南城中先王宗庙和公卿祠堂,温习历史,审视现实,百思不得其解,一气呵成写下了气势磅礴、构思奇特的长诗《天问》。启程时,久久凝望郢都东门,一步一回头,深忧国家命运,流放江南期间,秦国进一步攻击楚国,并于顷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春进逼郢都, 屈原回到纪南城,希望为挽救楚国出力,被顷襄王拒绝,只得再到江南。不久,即听到故乡郢都沦陷的消息,他悲痛欲绝,以强烈的感情写下了深沉哀婉的《哀郢》。四月顺沅水而下,入洞庭、湘水一带。初夏,这位爱国诗人为世间留下了最后一篇作品《怀沙》,不久,怀抱着楚国的泥土,自沉于汩罗江。传说那一天是夏历五月初五。

屈原在吸收本地民间文学艺术营养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诗体--楚辞。它的出现,与江汉流域的区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哲学思想、民俗风尚、文学形式、艺术风格诸方面都有着独到的特色。首先,它受到“楚风”、“楚声”的影响,《涉江》、《采菱》等篇名在“楚辞”中都可见到,其音调、句式都在继承“楚辞”的出现产生了重大作用。“楚辞”结构复杂、篇幅宏大,句式参差错落富于变化,感情跌荡丰富生动、文采华美绚丽、想象超逸神奇。据《汉书.艺文志》著录,有《屈原赋》25篇,久佚。汉刘向辑《楚辞》,有《离骚》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以及《招魂》、《天问》等。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艺术成就,对中国思想史、文化史和民族精神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1953年,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昔日县内沙头江渎宫,相传为屈原故居。

--------------------------------------------------------------------------------

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秭归香溪村人。汉元帝年间,因美貌且才慧出众,被选入皇宫。其性格耿直,未向宫廷画师毛延寿行贿,毛便串通黄门上书石显,将昭君画像改丑,昭君被贬居冷宫三年 。一次,元帝偶遇昭君,见其才貌双全,琴棋超凡。由此得元帝宠爱,朝侍酒,夜弈棋,月下花前,形影不离 。这时,匈奴单于乎韩邪提出要昭君和亲,元帝不允,匈奴即挥戈入侵中 原,狠烟四起。昭君知情后,为免民众受兵戈之苦,力劝元帝,决意以家 国为重,出塞和亲。她抛弃豪华的宫廷生活,手抱琵琶,含泪出塞。自此流落异域,黄沙漠漠,白云悠悠,冰天雪地,胡笳羌笛,不胜家国河山之思。后郁郁客死他乡。

--------------------------------------------------------------------------------

苏轼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苏轼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书画均擅,其文学成就更高,一声"大江东去"传唱千古风流。 苏东坡与三峡的缘份,只不过是一次缓慢航行时的游历,但是,凡他足迹之所至,皆有诗作迭出,峡江的浪涛传诵着他的吟唱。公元1059年冬,苏轼和弟苏辙随父苏洵离开四川眉山家乡,乘船顺江而下,沿途饱览了长江三峡雄奇壮丽的风光,三峡激发了他的诗情奔放,写出了《入峡》、《出峡》等一批咏唱三峡的诗歌精品。特别是游览三游洞时,同父亲、弟弟各题绝句于石壁之上,成为继白居易等"前三游"之后的"后三游"的千古佳话。苏轼的三峡之行,提高了三峡风光的知名度,丰富了三峡的文化内涵,在三峡文化史上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页。

--------------------------------------------------------------------------------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江西吉州庐陵人。是北宋散文家、诗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其散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在夷陵为官一年半时间,在三峡期间共写作了140余篇诗文,占《欧阳修全集》所收作品的五分之一,所以清人袁枚有"庐陵事业起夷陵"之说,或曰欧文如澜,欧阳修得益于三峡之波澜,三峡山水亦因欧阳修那"西陵山水天下佳"的赞美诗文而增光添彩,俞显风流。欧阳修在夷陵的遗迹有"六一书院"和"至喜亭"。

--------------------------------------------------------------------------------

陆游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淅江山阴(今绍兴)人。进士出身,历任兴隆、夔州通判。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诗歌近万首,也是历史上一位高产的大诗人。 陆游于1170年10月6日到达峡州(宜昌),然后继续乘舟入峡。他将入峡途中所见所闻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写成了旅游史上第一部三峡游记――《入蜀记》。在夔州任官的一年多时间及两次游历三峡期间,陆游还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歌。他的《入蜀记》和他的诗歌,是他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自称为汉代中山王刘胜的后人。贞元九年进士,官至察御史。王叔文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后又任连州.夔州.和州等刺史,官至检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有《刘宾客集》,又称《刘中山集》《刘梦得集》。

刘禹锡那样讲究书本上的古老出典,同时又对口头文学的民间歌谣发生了新鲜事物感。他不但学会了唱民歌,还受了民歌的启发,写出了《竹枝词》《杨柳枝词》等耐人吟咏的好诗,创造一种新体载。终为一代大师。

--------------------------------------------------------------------------------

李白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自号青莲居士,人们称之为谪仙、诗仙、酒仙。李白才华横溢,诗风雄奇豪放,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也是中国诗歌史上一颗璀灿的巨星。李白在三峡写的诗虽然不是很多,但首首皆为精品,句句脍炙人口,有的甚至成为传诵至今之千古绝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诗中所表现出的写景与融情、浪漫与夸张,飘逸与豪放,皆达到高上境界,至今无人超越。这是李白为三峡竖立的一座诗的丰碑,也是李白留给三峡的最宝贵的遗产。

--------------------------------------------------------------------------------

寇 准

寇准(公元961——1023年),字平仲,华州下圭(今陕西渭南县东北)人。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公元980年)考中进士甲科,年仅19岁。当年秋天即被派任归州巴东县令。

青年入仕的寇准,衣食节俭,勤于政事。来到山大人稀、穷乡僻壤的巴东,与民同甘共苦,竭力为民分忧。他爬山涉水,体察民情,当看见百姓衣不遮身,食不饱肚,日子过得如此艰辛时,他一面上奏朝廷,请求减轻农民赋税;一面劝农稼穑,开荒种地。细心地将中原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传授给巴东人民,使巴东人民改变了落后的生存状态,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舒心日子。人们感恩不尽,尊称寇准为“寇巴东”。在寇准劝农的野三关为他修了一座亭子,取名“劝农亭”,以此纪念寇准。

寇准博学多才,精通文墨。喜交文朋诗友,聚会唱合。他在当时县址枣江北旧县坪后的山岗上建造了“秋风”、“白云”二亭,常常与一些文朋诗友登亭赋诗,抒发豪情。写下了许多寄情于三峡人民、寄情于三峡山水的诗句。这些诗,后来编成了《巴东集》,流传于民间,不少人读过,如今不知该书为谁收藏。

寇准任巴东县令,勤政爱民,廉洁奉公,政绩卓著。后入朝廷担任中央财政、军事方面的长官。31岁任参知政事(副宰相),36岁被贬为邓州(今河南邓县东)知州。宋真宗即位(1004年)时,北宋受到当时辽、西夏等几个少数民族的侵扰,由大臣毕士安保荐,寇准再度入朝任宰相。就任后,寇准力排以王钦若为首的逃跑势力,陈述其迁都的厉害,最终促成真宗御驾亲征。真宗一过黄河,出现在澶州城楼上,宋军士气顿时大增,吼声山呼海啸,杀得辽军损兵折将,血流成河。迫使辽军由进攻转入防御,签订了停战和约。史称“澶渊之盟”。此后,朝中奸佞小人当道,性情刚直的寇准接连受到排挤。澶州一战功劳盖世的寇准,在王钦若的谗言陷害下,,一夜之间变成了有罪之人。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二月,寇准被罢相贬往陕州(今河南陕县)做知州。天禧二年(公元1018年)六月,寇准再度出任宰相。乾兴六年(公元1022年)遭奸佞小人丁谓的陷害,被罢相贬往当时称为蛮荒之地的雷州(今海南省海康县)做司户参军,职位相当于地方上的户籍官。此时的寇准,已是六十二岁高龄,积劳成疾,第二年(公元1023年)寇准在雷州病世。事后,宋仁宗答应其夫人宋氏的请求,准许将寇准的灵柩运往洛阳安葬。随即,宋仁宗为寇准明冤昭雪,恢复其“开封府仪同三司”、“太子太傅”、“上柱国”、“莱国公”等官爵,赠官中书令,谥号“忠愍”。

--------------------------------------------------------------------------------

杜甫

杜甫,字子美,公元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二十岁起,漫游吴越、齐赵。746年赴京应试,落第后旅居长安十年。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逃往风翔投奔肃宗拜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后因得罪肃宗,被贬华州。759年弃官西行,经天水同谷入蜀,于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筑茅屋而居。前后住了四年,写诗两百四十余首,其中包括《蜀相》、《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名篇。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765年携家经水路出蜀,至夔州又滞留二年。出三峡后飘泊于荆、湘,以舟为家。770年病逝于湘江舟中,卒年59岁。

杜甫生活在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折时期,战乱的时局把他卷入颠沛流离的人群中,使他真实而深刻地接触和认识了当时的种种社会景象。他忧国忧时,挥毫赋诗,直书情怀。留传至今的一千四百五十多首诗歌,思想与艺术造诣极高,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诗史”。他是我国诗坛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集大成者,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尊为“诗圣”。

--------------------------------------------------------------------------------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著名的长诗《长恨歌》、《瑟琶行》成为千古传诵的佳作。白居易与三峡有着很深的情缘,并在西陵峡口的石洞中留下千古诗话。为古今津津乐道的是:公元819年春,白居易进峡赴任途中,在夷陵同离任通州出峡的元稹相遇。白居易及同行的弟弟白行简与元稹三人一同游览了峡口南津关半岩中的一个溶洞,在洞中各赋诗一首,并由白居易作序刻于石壁,此洞遂名为"三游洞"。由于白居易等三人的光临和诗作的影响,一个无名石洞从此名声远播,历代文化名人游览不绝。宋代苏洵率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亦游览此洞,并效法各题一首.

长江三峡以其奇山秀水,展现出自然界鬼斧神工的魔力。峡江两岸奇峰异石,记载着数十亿年来峡区的沧桑。沉睡在岩层中那斑驳陆离的生命遗骸,叙说着亿万年来生命演变的历史。峡区数千年的历史和人类文化古迹令人憧憬;神秘的传说令人神往,不知吸引了多少古今中外的游人。三峡被群山夹于长江中段,横贯四川的奉节、巫山及湖北的巴东、秭归和宜昌,全长193公里,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奉节的白帝城,是三峡西部的咽喉;宜昌的南津关,为其东部的门户。长江两岸,层峦叠翠,峭壁千仞,危崖耸立,怪石嶙峋,飞泉吐珠,云雾缭绕,激流翻腾,惊涛拍案。大自然雕琢成的巨大画廊,变化万千,使人留恋忘返。自古以来,人们传颂:西陵峡滩多险峻;巫峡幽深秀丽;瞿塘峡雄伟壮观。寥寥数语,概括描写了三峡的景色。

西陵峡是三峡中最长的一个峡,长70公里,自宜昌市南津关至宜昌秭归县香溪河,其特点是滩多水急。其中的泄滩、青滩、崆岭滩,为三峡著名的三大险滩。过去船行其间,险象环生,舟毁人亡,时有所闻。建国后,航道经多年整治,大为改善;加之葛洲坝工程蓄水之后,回水百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沉入江底,不复为害。西陵峡中景观甚多,著名的有黄牛峡、黄陵庙、三峡工程、灯影峡、崆岭峡、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屈原祠。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汉时和亲匈奴的美女王昭君,即诞生在西陵峡中。因此唐代诗人杜甫过西陵峡时,曾有诗云:“若道世无英俊才,此处何来屈原宅?若道巫山女粗丑,此处何有昭君村?”
巫峡,号称为三峡中的大峡。巫山十二峰,象一串翠绿的宝石,镶嵌江畔。激流劈出的巫峡,以其幽深秀丽、深沉肃穆著称。蒙蒙烟雨,潺潺细流,飞虹流彩,把峡谷妆扮的妩媚多姿!
瞿塘峡(亦称夔峡)气势磅礴,险峰对峙,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但却“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峡中江流澎湃,涛声雷鸣,号称“天下雄关”。瞿塘峡特点是山势雄峻。两岸之山,如斧削而成,有的峰高1500公尺。夹江峭壁,甚为逼仄,致使江宽不过百米,最窄处仅几十米。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堪称天下雄关,因而有“夔门天下雄”五字镌于崖壁。山势之外,瞿塘水势亦“雄”, 它“锁全川之水,扼巴蜀咽喉”,有诗称之“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江水至此,水急涛吼,蔚为大观。对瞿塘峡的山水之“雄”,清代诗人何明礼有一首诗写得至为贴切:“夔门通一线,怪石插流横。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行”。瞿塘峡中景点不少,如风箱峡,孟良梯、盔甲洞、倒吊和尚、犀牛望月、白帝城、古代栈道、大溪文化遗址等。
三峡之中,还套有两个小三峡,即西陵峡中的神农溪小三峡和巫峡中的大宁河小三峡。这两处小三峡水碧如流玉,山青翠欲滴,风景比大三峡更为奇秀,且风韵原始古朴,引人入胜。乘一叶轻舟漂流于青山绿水之中,是热门旅游项目。
美丽的“诗城”--白帝城、 壮伟的“夔门天下雄”、“赤甲晴辉”、“白盐曙色”等众多奇丽的景色,犹如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令人目不暇接。

参考下面两个网址的内容
http://www.cq.xinhuanet.com/subject/2003/yangtze2/

http://www.cnwei.com/html/wenwu.html

有关三峡的历史资料~

据古人类学者研究,早在距今二百多万年前,三峡地区已有人类祖先的遗迹。巫山大庙区龙骨坡发现的三峡人类化石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这一发现充分证明了三峡地区是亚洲古人类起源地之一。

至旧石器、新石器时代,即中更新世至全新世时期。三峡地区的早期人类活动已相当活跃。位于库区境内的秭归、巴东、巫山、奉节、云阳、忠县及丰都等地,均发现了当时人类活动的遗迹、遗物。早在1959年,考古工作者就在瞿塘峡东口的大溪镇附近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公元前22世纪末、21世纪初至公元前22年,夏、商、周、战国时代。三峡地区曾为“九州”的深州、荆州之境。是古时巴、楚氏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地域。距今一千六百年前,巴族首领建都于江洲(今重庆市),成为当时巴国军事、文化中心。至西周晚期,据考证当时楚国的西南境已延至巫峡东段的香溪河流域,亦成为三峡地区重要的氏族部落。因此本地区现存一批商周时代的遗址,如秭归树坪墓群、牛口墓群、天登包墓群、云阳故陵楚墓、涪陵小田溪墓群等。

秦汉时代,秦始皇二十六年后(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普遍推行郡、县制度。汉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又分全国为十三刺史部,又称十三州。本地区为益州巴、巴东二郡,荆州南、宜都二郡所辖。这时期本地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稳定,现存大部分墓葬群都迄于这个时代。而且还保存了汉代墓葬制度的地面遗物忠县二阙。

魏晋时代,本地区曾为蜀汉、东吴辖区,仍属益州巴、巴东二郡,属荆州建平、宜都二郡辖,西晋初,巴、巴东二郡改隶梁州。公元304年,巴氏族领袖李雄称成都王,二年称帝,国号成。公元338年其侄李寿改国号汉,辖今四川东部地区。公元347年,桓温灭成汉,穆帝建东晋,至东晋末,本地区共设巴、巴东、涪陵、建平、宜都五郡。巴县华光墓群为代表的晋代遗物是了解那个时期最好的历史遗迹。

南北朝时期,行政区划混乱。南朝萧梁,本地区曾设楚、信、荆、宜、万五州。北朝西魏又设楚、信、荆、拓、通、开、临江七州,至北朝北周,又增南州,共设八州,十几郡,下置二十县左右。现存南朝忠县象鼻石崖墓群为代表的墓葬是那个时期的遗存。

隋开皇元年至三年间(公元581~583年),隋文帝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二级制,以州统县。本地区设信、临、渝、荆、南、陕、开等州。后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又改郡、县二级制,下置巴东、临江、夷陵、涪陵等郡。现奉节县白杨沟墓群、宅坪墓群中均为隋代遗物。

唐贞观年间全国实行道、州(府)、县三级制,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设开元十五道,本地属隶山南东道,下置渝、涪、忠、开、夔、南、归、陕七州及云安监。唐朝经济繁荣鼎盛,因此大量地面、地下文物都始于这个时期,以涪陵白鹤梁枯水题刻为代表。

北宋废道为路,南宋沿袭,本地区属夔州。下设大宁监、云安军、咸淳府、重庆府、直隶夔州路,另设涪、归、开、夔各州和巴东安抚司,石硅安抚司。本地区保留了当时大城市、早期工业遗址(窑址、冶炼址)及地面石刻。

元废军、监制改省、路、州、县四级制,本地区属四川行中书省夔州路、重庆路及湖广行中书省峡州路。元末明初(公元1361年~1371年)明玉珍及其子明升,在四川建立大夏政权,建都重庆。重庆弹子石大佛是当时的历史遗存。

明废路改府,省州改县。本地区设重庆、夔州、宜昌三府、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因秦良玉抗元有功,另设石柱宣慰司。崇祯十七年(公元1640年),张献忠四川建大西农民政权,大宁隶属,至清顺始三年(公元1646年),大宁始被清统始。清袭明制。现存大量地面建筑,庙宇、祠堂、民居都是那个时期的遗物。

中华民国元年,(公元1911年)裁废道制,以府、州、厅、直隶省政。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设四川、湖北省政府,推行行政督察区制。本区隶属四川省第八、九行政督察区及湖北省宜昌行政督察区。抗战期间,重庆市为国民政府陪都,大量遗迹的保存反映了当时抗日救国,革命斗争年代的史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公元1949年)后,1953年撤消原行署区,成立四川、湖北两省,该地区置重庆、涪陵、万县、宜昌地区行署。下设22个市县。


1、地形环境库区由丘陵、中低山和峡谷组成,东段为深嵌于巫山山脉中的三峡峡谷,长约160km。西段为四川盆地东部的低山丘陵区,长约450km。

巫山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平均海拔700~800m,长江由西至东又折向东南,切穿巫山,形成著名的三峡自然景观,亦构成川鄂间的天然通道。长江较大的支流亦分布于此段,梅溪河、大宁河、香溪河、神农溪等地区是史前巴、楚先民修养生息的主要地段。此库段内分布有7市、县,即:湖北宜昌市、秭归、兴山和巴东县,重庆的巫山、巫溪和奉节县。

自奉节县上溯至库尾地段的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拔300~700m,在该段内,长江位于盆地底部,河谷形态以宽谷为主,辅以小型峡谷段。此库段内长江最大的支流为乌江,其它较大的支流有御临河、龙溪河、澎溪河、磨刀溪,长滩河,它们呈树枝状分布于干流两侧。由于两岸河谷地带地理条件优越,史前即为巴人祖先的重要聚居地。该库段内分布有重庆、涪陵、云阳、万县、忠县、开县、丰都、长寿、武隆、石柱、巴县、江津、江北、合川等市、县。

2、地质环境库区出露的地层岩性以沉积岩为主、西陵峡段主要为震旦系(Z)、下古生界(Pz1)及上古生界(Pz2)的浅海相厚—中厚层状碳酸盐岩组;奉节至香溪库段,主要为中生界下、中三迭统(T1+2)浅海的泻湖相碳酸盐岩组,奉节—库尾段主要为上中生界,上三迭系及侏罗系、陆相碎屑岩组,该段出露的侏罗系砂岩中,含鱼类及爬行动物化石。新生界在库段分布者为第四系冲积、洪积、坡积和重力堆积物。冲积物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两岸。组成漫滩和多级阶地,成分以亚粘土、亚砂土及砂砾层为主,含脊椎动物化石、常伴有石制品出现。

3、水文环境库区属长江上游地段,较大的支流有十余条。总体流向万县以上为北东向,万县以下为东向。受气候的控制,洪、枯水期水位相差悬殊,素有“洪水阻于峡,枯季阻于滩”的特点,洪、枯水位最大变幅可达70m左右。三峡水位正常水位变幅在175m至156m之间。

4、气候环境库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受地形影响,年平均气温16~20℃,年平均相对湿度65%~75%。气温较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偏高约2~4℃。其气候特点是:冬暖、春旱、夏热、秋雨,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风力小。

长江三峡,中国10大风景名胜之一,中国40佳旅游景观之首。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峡谷的总称,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全长192公里,也就是常说的“大三峡”。除此之外还有大宁河的“小三峡”和马渡河的“小小三峡”。这里两岸高峰夹峙,港面狭窄曲折,港中滩礁棋布,水流汹涌湍急。“万山磅礴水泱漭,山环水抱争萦纡。时则岸山壁立如着斧,相间似欲两相扶。时则危崖屹立水中堵,港流阻塞路疑无。”郭沫若同志在《蜀道奇》一诗中,把峡区风光的雄奇秀逸,描绘得淋漓尽致。我国古代有一部名叫《水经注》的地理名著,是北魏时郦道元写的,书中有一段关于三峡的生动叙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元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停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地跨两省。两岸崇山峻岭,悬崖绝壁,风光奇绝,两岸陡峭连绵的山峰,一般高出江面700-800米左右。江面最狭处有100米左右;随着规模巨大的三峡工程的兴建,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热线。 三峡旅游区优美景区众多,其中最著名的丰都鬼城,忠县石宝寨,云阳张飞庙,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宏伟的三峡工程,大宁河小三峡等。 游三峡有三条路线可选:1、从重庆顺江而下快节奏地观赏三峡的奇特风光;2、从上海、南京、武汉逆流而上游览长江沿途美景;3、从三峡的东口宜昌出发饱览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风光。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它西起重庆市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全长192公里,其中峡谷段90公里。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 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岩 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惊涛裂岸,百折不回;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这里的溶洞,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三峡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长江三峡,地灵人杰。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之地;这里还有许多著名的名胜古迹,白帝城、黄陵庙、南津关……它们同这里的山水风光交相辉映,名扬四海。 三峡是渝鄂两省市人民生活的地方,主要居住着汉族和土家族,他们都有许多独特的风俗和习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龙舟赛,是楚乡人民为表达对屈原的崇敬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巴东的背娄世界、土家人的独特婚俗、还有那被称为鱼类之冠神态威武的国宝---中华鲟。 1982年,三峡以其举世闻名的秀丽风光和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巫峡又名大峡,以幽深秀丽著称。整个峡区奇峰突兀,怪石磷峋,峭壁屏列,绵延不断,是三峡中最可观的一段,宛如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充满诗情书意。巫峡峡长谷深,迂回曲折,奇峰嵯峨连绵,烟云氤氲缭绕,景色清幽之极,如一条美不胜收的画廊。
【地理位置】
在四川巫山和湖北巴东两县境内,西起重庆市巫山县城东面的大宁河口,东迄湖北省巴东县官渡口,绵延四十公里余,包括金蓝银甲峡和铁棺峡,峡谷特别幽深曲折,是长江横切巫山主脉背斜而形成的。
【巫峡古址】
■总括
巫峡区内有不少古址,游人容易见到的,是集仙峰下的孔明碑。此峰形似群仙相聚,上分两叉,很像剪刀插天,故又名剪刀峰。峰下有一长方形白色岩壁,上刻「重崖叠嶂巫峡」六个大字,相传为诸葛亮所书。此外还有一些题刻,饱受风雨侵蚀,字迹模糊。
■秋风亭
来到巴东,不可不登临秋风亭。伫立亭中,观四面风景,只见山峦迭翠,大江横流,山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站在寇准曾经站过的地方,似可领略到这位贤臣良相忧乐天下,济世济民的情怀。在巴东,最出名的风景应该是神农溪,若有时间的话可以去试试神农溪漂流。所没有时间就还是继续上行,去领略巫山的幽深秀丽。
■神女峰
十二峰中以神女峰最著名,峰上有一挺秀的石柱,形似亭亭玉立的少女。她每天最早迎来朝霞,又最后送走晚霞,故又称“望霞峰”。据唐广成《墉城集仙录》载,西王母幼女瑶姬携狂章、虞余诸神出游东海,过巫山,见洪水肆虐,于是“助禹斩石、疏波、决塞、导厄,以循其流”。水患既平,瑶姬为助民永祈丰年,行船平安,立山头日久天长,便化为神女峰。
■三台八景十二峰
巫峡主要景观有三台(楚怀王梦会巫山神女的楚阳台,瑶姬授书大禹的授书台,大禹斩孽龙的斩龙台)、八景(南陵山顶“南陵春晓”,杨柳坪“夕阳返照”,大宁河口“宁河晚渡”,清溪河上“清溪鱼钓”,宁河渡口“澄潭秋月”,五凤山上“秀峰禅刹”,城西望夫“女观贞石”,高塘观“朝云暮雨”)和十二峰(即江北岸的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恋、集仙六峰,南岸的飞凤、翠屏、聚鹤、净坛、起云、上升六峰)。宋代诗人陆游诗云:“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


感觉三峡

顺江而下,看一线蓝天两边的峡谷,游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一直是很多人一生的梦想。长江三峡西起重庆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跨奉节、巫山、巴东、秭归、宜昌县市,全长193公里。瞿塘峡全长33公里(其中狭谷长8公里),素有“夔门天下雄”之称,在奉节境内,峡谷雄奇险峻。长约40公里的巫峡,横跨巫山、巴东,以山势奇秀多姿著称。西陵峡则在湖北巴东与宜昌境内,长120公里,以滩多水急而闻名。


但随着跨世纪三峡工程的推进,峡外的主要景点白帝城、张飞庙、石宝寨、丰都鬼城,峡内的古栈道、摩崖石刻、屈原祠、昭君故里等44处景点,都将因水位抬高而部分或全部被永久淹没。据有关专家分析,三峡水位升高,水面展宽,会使“险”景不复存在,雄、奇、幽的风采仍能基本保持,而且未来的景色将更加壮丽。

行在三峡

进出

三峡主要是重庆万州区—湖北宜昌市之间的狭长峡谷的总称,由于景点的分布,最好选择从宜昌乘坐游船游览。而从各地到宜昌或重庆的方式很多,交通便利。

飞机

三峡机场位于宜昌市,开通有宜昌至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大连、海口、武汉等地的航班,有机场高速公路可直达。

铁路

车次 始发站及发车时间 主要到站 终点站
K49 北京西13:56 郑州22:06 襄樊5:29 宜昌9:16
K771 西安17:12 襄樊6:11 荆门 8:10 宜昌10:11
1474 湛江9:08 柳州 16:07 张家界 5:57 宜昌11:52 襄樊16:01
1513 无锡15:32 南京 17:58 徐州23:57 郑州 4:56 襄樊 12:58 宜昌17:25
2116 广州东14:31 宜昌 8:12 襄樊13:10
2175 广州15:07 武昌 5:11 随州 8:28 襄樊 11:00 宜昌14:57
2541 太原13:16 襄樊 7:06 宜昌11:36

公路
宜昌至武汉: 6:00-20:00,全天不间断发车。车费70—115元不等。

水路
航线 出发 到达 票价
宜昌—重庆 7:00 17:00 415
宜昌—奉节 12:40 16:20 150 7:30 14:20 150
宜昌—万州区 9:30 16:10 220 11:00 17:20 220

1、宜昌—万县是水上飞翼—俄罗斯高航速旅游船,柴油机,噪声大,但是航速快。
2、此处所列时刻皆为快船,这些多航运性质,不太适合旅游观光。如想细细品味三峡最好乘游轮,宜昌各大旅行社或宾馆都有豪华游轮业务,但这样游览三峡一般需要好几天,费用较贵。


景区交通
三峡一般的两种走法
从宜昌溯源到重庆
1.行船时间比较长,有足够的时间欣赏两岸风景。
2.费用相对低。
从重庆顺流到宜昌
1.顺水推舟,船速快。
2.白天安排停靠景点,两岸风光一览无余。
3.晚上一般不行船,在船上的休息娱乐不会受到行程的影响。


游在三峡

一般乘船游览三峡。大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及其中的景点均在船上观看,不需要门票。所以一定要在船上找一个既安全又能欣赏美景的最佳观赏位置。下船游览时一定要牢牢记住游轮停靠的码头和游轮开航的时间,必须在开航前返回游轮。
三峡中风雨难测,所以雨具是必备的物品之一。船上江风较大,春秋季节应准备薄毛衣或外套;冬季长江上更是寒冷,应带好厚重衣物,如羽绒服等。
普通游轮上提供的食品估计很难让人满意,所以自备一些食品和矿泉水上船是必要的;船上也有常用的食品和生活用品出售,价格当然是很贵了。涉外豪华游轮的用餐一般没有问题,正餐提供中式或西式自助餐和桌餐,早餐提供中西自助餐。有些游轮还免费提供矿泉水和纯净水。

关于三峡的典故
答:3、漂流从三峡来 上古时代,川江先民遇洪水时无处躲身,曾因意外抓到水中树木而获生,之后便有了几根树木绑在一起的“桴”,这是历史上出现较早的木排。先民借助水力将木排顺江放至目的地,叫做放排。川江流域有着大片原始森林,为打造木排提供了原材料,这里世代居住的山民以放排为生。每年农历三...

关于三峡的典故
答:三峡“望霞峰”典故:在夏禹治水的年代,瑶池宫里住着西王母的第二十三个女儿,名叫瑶姬。她聪慧美丽,心地善良,活泼开朗,耐不住宫中的寂寞生活。八月十五这一天,她邀了她身边的十一姐妹,腾云驾雾,遨游四方。当她们来到巫山时,只见十二条恶龙兴风作浪,正在治水的大禹也被洪水围困其间。瑶姬敬佩...

有关三峡的历史资料
答:巫山山脉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的东缘,平均海拔700~800m,长江由西至东又折向东南,切穿巫山,形成著名的三峡自然景观,亦构成川鄂间的天然通道。长江较大的支流亦分布于此段,梅溪河、大宁河、香溪河、神农溪等地区是史前巴、楚先民修养生息的主要地段。此库段内分布有7市、县,即:湖北宜昌市、...

三峡的历史背景?
答:三峡是指长江在重庆市境内的三段峡谷: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其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长江流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三峡地区也是历史名人与文化古迹的聚集地。在三峡地区,曾经繁荣的楚文化、巫族文化与夷文化,交织出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古代时期,三峡经常是军事战略要地,曾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春秋...

有关三峡的历史
答:陆游是南宋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一生创作诗歌近万首,也是历史上一位高产的大诗人。 陆游于1170年10月6日到达峡州(宜昌),然后继续乘舟入峡。他将入峡途中所见所闻的山水风光、名胜古迹、民俗风情,写成了旅游史上第一部三峡游记――《入蜀记》。在夔州任官的一年多时间及两次游历三峡期间,陆游还写下不少脍炙...

三峡有哪些故事和历史
答:大禹疏浚三峡,大禹与巫山神女开凿三峡;历史故事题材在三峡相当广泛,诸如公孙述称帝、刘皇叔托孤、诸葛亮设阵、李白成观星、张献忠征战,以及郦道元、杜甫、李白、白居易、刘禹锡、陆游、黄庭坚、周敦颐、王十朋等诗墨客的轶闻趣事。

三峡的历史情况
答:1947年5月,国民党政府明令中止了三峡水力发电计划。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相继解放。同年汛期,长江流域阴雨连绵。7月9日,沙市水位高达44.49米,是1931年大洪水以来的最高水位。7月12日,汉口水位上涨到27.12米,造成长江中下游堤防多处溃决成灾,形势极为严峻。长江中下游特别是荆江...

有关三峡的人文历史资料
答:长江三峡,地灵人杰。 这里是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大溪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奇光异彩;这里,孕育了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千古才女昭君;青山碧水,曾留下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范成大、欧阳修、苏轼、陆游等诗圣文豪的足迹,留下了许多千古传颂的诗章;大峡深谷,曾是三国古战场,是无数英雄豪杰驰骋用武...

与三峡有关的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答:三峡花椒 远在洪水泛滥年代,大禹率领着千军万马疏通了长江三峡,惨遭洪水浩劫的黎民百姓纷纷回归了故土,开荒播种,重过田园生活。在治水大军中,有一位跟随大禹的老郎中,带着一个小孙女,这姑娘长得花颜月貌,聪明过人,取名花椒,她整天跟着爷爷四处奔波,为治水民工和当地百姓治病。大禹疏通了三峡,正...

三峡的历史故事
答:三国时期,刘备攻打东吴失败后,也是以三峡为屏障,退守白帝城。值得让人思索的是,刘备在奉节一住就是几个月。他不仅不急于回成都,而是将这里的鱼复县改名为永安县,追谥甘夫人为皇思夫人。病重期间,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将家事、国事一并托付给他。这就是在史学上颇有影响的"白帝城托孤"。白帝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