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士隐居者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锁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贤士隐居者出处《容斋随笔》。《容斋五笔》是关于历史、文学、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笔记,以考证、议论、记事为中心内容。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好的贤士隐居者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学习哦!

原文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已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译文

读书人加强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别人知道,别人也不能知道他们,这样的人物间或有之,我时常痛惜他们的事迹没能流传。近见《上虞李孟传》记载有四件事,因此恭谨地抄录下来。

其一说,慈溪人蒋季庄,正当徽宗宣和年间,鄙视王安石的学问,不参加科举考试,闭门考究经书,不随便和人往来。高抑崇居住在明州城中,大概每年都要四五次到他家去拜访他。蒋季庄听说高抑崇到了,一定急忙出去迎接,二人相对坐在小屋里,尽情地谈论,从白天到晚上,几乎忘记睡觉吃饭。高抑崇告辞离开时,季庄都要送他到数里之外。有人间高抑崇说:“蒋季庄不多与人来往,却只有和你交情深厚,你也对他情真意切,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高抑崇回答说:“我终年读书,凡是有疑问而不能决断时,以及自己所缺少而不知道的,每次累积数十条,只要一去拜访蒋君,没有不迎刃而解的。”但是蒋季庄的长处,其他人未必能够了解。世上所称道的知己不就是这样的吗?

其二说,王茂刚,居住在明州的林村,在山涧深处。他有个弟弟不喜欢读书,王茂刚就让他经商来糊口,他自己却潜心研读,从不轻易出门,尤其对《周易》一书的造诣深速。沈焕任通判州事时,曾经拜访过他,说他的见识旨趣绝对超过专门作传注的人。还说他气质严谨持重,看他所获得的知识,应该是个在学问上永无止境的人了。

其三说,顾主簿,不知道是哪里人,高宗建国之后他南渡寓居在慈溪。他保持廉洁的操行,安于贫贱,不祈求别人知道他。至于他经历过的事情,即使是小事也不马虎。天明起床,等卖菜的经过家门,问了菜价多少钱,随他所说的付给菜钱。其它饮食布帛的购买也是如此。时间一长,人们都信服他了,不忍心欺骗他。假如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读典籍,不喜欢交游。

其四说,周日章是信州永丰县人。操行耿直廉洁,被县里的人尊敬。他开门教授徒弟时,收人只求自给,不义之财一文不取。他家境很穷,经常一整天断粮,邻里有时便用微薄的东西相馈送,家中时常上顿不接下顿,他宁愿和妻子忍饥挨饿,最终也不求别人。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观察他的容颜,聆听他的论议,无不使人尊敬。县尉谢生把一套袭衣送给他,说: “先生未曾有求于我,是我自己想要表示的一片敬意,接受它没有什么妨害。” 周日章笑着回答说:“一套衣服和万钟粮食一样,如果无理由地接受它,就是不能分辨礼义啊!” 最终还是推辞掉。

这四位君子,真应该写进史书里。



~

《与顾章书》全文及逐字翻译
答:全文如下: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翻译如下: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

<<与山巨源绝交书>> 文言文翻译
答:2013-10-12 求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翻译 3 2016-01-31 文言文阅读 选自《晋书·嵇康传》句子翻译 7 2017-12-02 《与山巨源绝交书》的原文是什么? 4 2011-10-13 有谁知道 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这篇古文啊,,诚待资源共享... 2016-04-15 如何理解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 2 2013-01-17...

孙子荆与王武子文言文翻译
答:《孙子荆与王武子》文言文翻译为:孙子荆年轻时想要隐居,告诉王武子说:"应该枕石漱流",错说成"漱石枕流。"王武子说:"流水可以枕,石头可以漱口吗?"孙子荆说:"之所以枕流水,是想要洗干净自己的耳朵;之所以漱石头,是想要磨砺自己的牙齿。"孙子荆恃才傲物,很少有他看得起的人,唯独非常敬重王...

麻烦翻译一下这一段文言文
答:我最初被推举为孝廉,那时很年轻,自以为本来就不是隐居知名的人,惟恐被国人以平凡愚钝的人看待,打算做一郡的太守,认真地处理地政务,来树立名誉,让世人能清楚地了解我。因此在任济南太守时,开始铲除残暴,改变陋习,公正地选拔人才,这就得罪了那些有权势的宦官,因此遭到那些豪强的憎恨,恐怕给家族...

石亨文言文
答:7. 翻译文言文 石亨既诛,锦衣指挥刘敬坐饭亨直房,用朋党律论死。雍言:“律重朋党,谓阿比乱朝政也。以一饭当之,岂律意?且亨盛时大臣朝夕趋门,不坐,独坐敬何也?”深叹服,出之。 尽管如此,在英宗处置石党的问题上,他仍然是秉持的“首恶既除,胁从不问”的原则,对待大多数石亨党羽,也无非是流放遣戍,更多...

文言文翻译关于看松庵记
答:D.宋濂不同意龙泉人士对章三益的看法,他认为章三益无论隐居还是出来做官,都能像松树一样坚持操守。 【答案】B【解析】原文中只说“兼之可琴可奕、可挈尊罍而饮,无不宜者,君复为构环中亭”前面两亭并未提及。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看松庵记宋濂龙泉多大山,其西南一百余里 1。 D2。D3。 C4。

苏章为人文言文翻译
答:1. 请翻译文言文《苏章传》 原文:苏章字孺文,扶风平陵人也。八世祖建,武帝时为右将军。祖父纯,字桓公,有高名,性强切而持毁誉,士友咸惮之,至乃相谓曰:“见苏桓公,患其教责人,不见,又思之。”三辅号为“大人”。永平中,为奉车都尉窦固军,出击北匈奴、车师有功,封中陵乡侯,官至南阳太守。斋 碌檬章...

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
答: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年轻时仰慕朱家郭解的为人,乡里的一班侠士都敬重他渐渐年龄大了一些,他改变了志趣。方山子传文言文翻译如下译文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年轻时,仰慕汉代游侠朱家郭解的品行,乡里的游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以此来驰名当代,但是一直没有交...

王充文言文翻译
答:1. 《后汉书·王充传》文言文 译文 原文: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徒焉。 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充好论说...

文言文穴中人语翻译
答:1. 古文 穴中人语 的翻译 翻译: 老人带领姓杨的人来到一个大的山洞,鸡和狗都很高兴的样子,人们都在一起住。到了一家,老人对(这户人家)说:“这个人想来这里住,能够容留他吗?”(穴中人)回答说:“你既然带他来到这个地方,那他一定是有贤能的人。 我们这里只要是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枲(枲,麻)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