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孝寺(广东省广州市光孝寺)详细资料大全

作者&投稿:韶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光孝寺,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据《光孝寺志》记载,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

寺名曾几次更改,初名制止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称五园寺,唐代称乾明法性寺,五代南汉时称乾亨寺,北宋时称万寿禅寺,南宋时称报恩广孝寺,不久后改广字为光字,才改名光孝寺。

光孝寺建筑结构严谨,殿宇雄伟壮观,特别是文物史迹众多。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时达摩开凿的洗钵泉,唐朝的瘗发塔、石经幢,南汉的千佛铁塔,宋、明时期的六祖殿、卧佛殿,以及碑刻、佛像、诃子树、菩提树等,都是珍贵的佛教遗迹遗物。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3月5日,经国务院批准,该寺由宗教部门管理。

基本介绍

  • 中文名 :广州光孝寺
  • 地理位置 :广东省广州越秀区光孝路109号
  • 级别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谚语 :未有羊城,先有光孝
  • 所属国家 :中国
  • 所属城市 :广东省广州市
  • 适宜游玩季节 :四季皆宜
  • 建议游玩时长 :1-2小时
  • 门票价格 :5.00元
  • 开放时间 :06:30~17:00
行前必读,景区动态,景区介绍,关键信息,景点美图,景区热度指数,历史沿革,建筑布局,寺院布局,大雄宝殿,睡佛殿,瘗发塔,风幡阁,六祖堂,东西铁塔,建筑特色,交通指南,

历史沿革

三国时,吴骑都尉虞翻谪居于此讲学,多植诃子树,时人称为虞苑,又称诃林。虞翻后人施其宅为寺,名制止寺。 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罽宾国(今克什米尔)僧昙摩耶舍到广州,在此建佛殿,奉敕译经传教,改寺名为王苑朝延寺(俗称王园寺)。其后,又易名为乾明法性寺、乾明禅院、崇宁万寿寺、天宁万寿禅寺、报恩广孝禅寺。 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易名光孝寺。 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获敕赐光孝禅寺匾额。 1650年清军南下,炮轰广州城,光孝寺也笼罩于战火之中。清军入城后,光孝寺被占为兵营,隔年又由于广东贡院在清军入城时毁于战火,故把光孝寺作为贡院。期间,光孝寺进行过修建。 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 1903年,光孝寺被广南中学、八旗国小占用。 中华民国建政后的1912年,被广州第二十七国小占用;1913年被广东法官学校、警监学校和广东课史馆三单位占用;1938年,被广州鸣松学校、广东大学附属中学占用;1938年日本侵华,傀儡政权曾一度占用光孝寺作为伪 *** 的“和平救国军总司令部”。日本投降后,又被广东省义理学院占用,后义理学院撤出,又被广东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占用,并在寺里开设了美术部、音乐部、戏剧部,把绝大部分的禅房、佛殿占去。当时国民 *** 提出“教育建国”方略,因此只要与教育有关,一切均要大开绿灯让道。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政,“广东省立艺专”被搬走撤消,但很快换成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简称“华南文艺学院”)。华南文艺学院进驻之后,地盘马上扩大,并把僧侣们全部遣散。接着“平整土地”,把寺里所有台阶填平,一些学生甚至把入口天王殿两旁风、调、雨、顺的四大天王泥塑给砸碎,将大殿中的如来佛祖的金身也砸了,并发现在如来佛腹中,藏了许许多多佛物、佛珠、小佛和木雕罗汉。当时因要“破除迷信”,学生们大喊著也要把它们全部砸烂,后来因有人出来劝阻,广东省文物单位也闻讯赶来,才使这批珍贵藏品不被毁灭。经考证,这些均为唐代文物。后来把它们收放在广东省博物馆内,才得以保存下来。 光孝寺千佛塔 1953年,华南文工团因扩大建制而一分为二,分成华南歌舞团和广东话剧团。广东话剧团设在东山竹丝岗,华南歌舞团未有团址。广东省当局遂命令原驻扎在寺里的华南人民文学院让位给华南歌舞团。从此,华南歌舞团成了光孝寺的代名词。歌舞团很多成员后来在此建立了家庭,院内新生的男丁大家都称作“小和尚”。 1961年,国务院公布光孝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4年8月,光孝寺进行全面复建和修葺。1979年再由国务院拨款60万元修建大殿和六祖堂。1986年3月,由国务院批准光孝寺为宗教活动场所并对外开放。1987年,广东省文物管委会将该寺交还广东省佛教协会。

建筑布局

寺院布局

中轴线起由南往北的建筑计有;山门、天王殿,主殿大雄宝殿,瘗发塔;其西有鼓楼、睡佛阁、西铁塔;其东有洗钵泉、钟楼、客堂、六祖殿、碑廊;再东有洗砚池、东铁塔等。形成了一组颇具规模的古建筑群。

大雄宝殿

大殿神龛上供奉的是华严三圣:中间的佛像高5米多,是世界教主释迦牟尼如来佛,只见他结蜘跌坐,左手横放在左脚上,右手举起,曲指作环形,正在向众生说法;侍立在他两旁的是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在释迦牟尼两旁的两位菩萨,左边是文殊师利,又叫大愿菩萨,右边是普贤,又叫大行菩萨。这一佛两菩萨三尊佛像合起来称作“华严三圣”,与其它佛殿供奉三世佛(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身佛(法身佛、应身佛、报身佛)和三方佛不同。而令人惊喜的是,1950年在大佛腹中竟发现有一批木雕罗汉像,经考证均是唐代木雕,这批珍贵木雕现已收藏在博物馆内,成为难得的唐代文物精品。 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

睡佛殿

睡佛殿在大雄宝殿的西侧。殿内这尊睡佛采用缅甸白玉雕成,长4米,重6吨,刻的是释迦牟尼的涅像。整座睡佛头西面南,作侧卧状,体态自然,面部表情十分安祥。传说当年释迦牟尼为了传播佛教,几乎走遍了整个印度半岛。80岁时,在拘尸那伽附近的娑罗对树下入灭(圆寂)。后来所有的卧佛像都雕成了他圆寂时那样的姿势。

瘗发塔

瘗发塔为仿楼阁式的砖塔,八角七层,高7.8米,是当年六祖惠能削发受戒后埋藏头发的地方。瘗发塔建于唐代,形制十分精致。这类隋唐时期的古塔,是我省乃至全国至今保留的为数不多的珍贵文物之一,在广东省仅存5座,除瘗塔外,还有潮阳灵山寺的大巅祖师塔、龙川县佗城的正相塔、新会市龙兴寺的石塔和玉台寺的镇山宝塔。

风幡阁

瘗发塔的东面是风幡阁,由原来的睡佛阁与风幡堂合为一体而得名。睡佛格为唐代建筑,原楼上供奉睡佛,下藏梵经。风幡堂亦唐代所建,是为纪念六祖在光孝寺的“风幡论辩”事迹而建的。明代重修时将两楼合为一体。现风幡阁中有六祖、达摩的石刻像碑,一面刻有六祖像,另一面刻有达摩像,这是元代的碑刻。风幡阁墙壁上有两幅彩画:一幅是记载六现风幡论辩的事迹,一幅则记载达摩东渡的故事。达摩当年自古印度东渡来穗,在西来初地结庵居住(该质即现在的华林寺),再到光孝寺(诃林)住下讲学,传播佛教。光孝寺门内东边的洗钵泉,相传还是达摩洗钵的一口深井呢。

六祖堂

六祖堂在瘗发塔的旁边,建于北宋真宗年间,是为纪念六祖惠能而修建。堂内有座六祖惠能的雕像,为近年所雕,神态安祥,表情中充满了智慧。而在六祖堂前还有一只大木鱼,木鱼为佛教法器之一,刳木为鱼形,中凿空洞,扣之作声,鱼头是朝外的。按佛寺里的规定,只有十方丛林才能将鱼头朝外,由此可见光孝寺地位之高。木鱼是和尚们做法事诵经时撞击用的法器。又因为鱼日夜都不会合眼,所以专意用它来警醒众僧,白天黑夜都不要忘记修行,才能“以至于道”。

东西铁塔

在大雄宝殿的东西两侧,还有两座铁塔,这是南汉国在广州遗留下来的古迹。西铁塔建于南汉大宝六年(963年)清末时塔殿倒塌压坏四层,现剩下三层。东铁塔是南汉大宝十年(967年)建造的,高7.69米,共七层。这座塔的基座上有盘龙图案和莲花宝塔,铸造得十分精细,这可算是国内目前发现的最大、最古老、最完整的铁塔了。据史书记载,在清代乾隆年间,这座铁塔上还曾有过千只贴金的小佛像,所以它又叫“涂金千佛铁塔”。

建筑特色

光孝寺的建筑规模雄伟,为岭南丛林之冠。它不仅在佛教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并且开创了华南建筑史上独有的风格和流派。原有十一殿:大殿、毗卢殿、西方三圣殿、观音殿、罗汉殿、六祖殿、伽蓝殿、韦陀殿、天王殿、悉达太子殿、轮藏殿;六堂:戒堂、风幡堂、客堂、禅堂、檀越堂、十贤堂;三楼:睡佛楼、钟楼、鼓楼。由于历史变迁,寺院几遭破坏。1987年落实宗教政策,将光孝寺归还佛教界,经过十年的努力修葺,光孝寺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钟鼓楼、伽蓝殿、六祖殿、睡佛楼、洗钵泉、东西铁塔、大悲幢(建于公元826年)、痉发塔等建筑与历代碑记文物。 梅峰光孝寺 建筑群中以大雄宝殿最为雄伟,东旨时代创建,唐代重修,保持了唐宋的建筑艺术,殿内采用中间粗、上下略细的梭形柱,大殿下檐斗拱都是一跳两昂的重拱六铺作,这种风格是中国著名古建筑中所仅见的。六祖殿是北宋祥符元年创建的,内供六相惠能大师坐像。六相殿前有古菩提树,为印度高僧智药三藏种植,“光孝菩提”为羊城八景之一。痉发塔是唐住持僧法才为纪念惠能大师在光孝寺出家剃度因缘而募款兴建,塔内痉藏六祖头发,以石为基础,砖灰砂结构,八角形,九层,高7.8米。每层有佛龛,嵌有泥塑佛像。大殿后还有一株千年诃子树,为三国虞翻种植,真可谓千古遗珍。 光孝寺门口 寺院气势十分雄伟,殿宇结构工艺威严壮丽,特点鲜明,具有唐宋风格。大殿右侧为供奉护法神之伽蓝殿,左侧为六祖典,建于北宋。大雄宝殿作为光孝寺最主要的建筑,构筑在高高的台基上,钟、鼓二楼分建在殿之左右。殿内是新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为释迦牟尼,左右分别是文殊师利和普贤菩萨,三尊佛像合称为“华严三圣”。六祖殿前为瘗发塔,相传唐高宗时,六祖惠能在菩提树下削发为僧,主持僧法才随即将惠能头发埋入土中,尔后在该处建塔以纪念这位开创禅学南宗流派的大师。塔呈八角形,高6.7米,共7层,每层均有佛龛8个。造型独特,是寺内珍贵的文物之一。宝殿台基左右两侧还有一对石法幢。

交通指南

乘车:2、31、38、103、181、186、202、239、251、260、288、538、556、823、883路公车人民北路站下,或乘捷运一号线西门口站下。



~

光孝寺(广东省广州市光孝寺)详细资料大全
答:广州光孝寺大雄宝殿 1903年,光孝寺被广南中学、八旗国小占用。 中华民国建政后的1912年,被广州第二十七国小占用;1913年被广东法官学校、警监学校和广东课史馆三单位占用;1938年,被广州鸣松学校、广东大学附属中学占用;1938年日本侵华,傀儡政权曾一度占用光孝寺作为伪 *** 的“和平救国军总司令部”。日本投降后,...

打卡广州光孝寺的指南是什么?
答:广州光孝寺,位于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是广州市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广州市的文物保护单位和旅游景点。如果你计划打卡这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寺庙,以下是一份详细的参观指南。首先,你需要了解光孝寺的开放时间。一般来说,光孝寺的开放时间为每天的8:00-17:00,但可能会因特殊...

广州古建筑介绍?
答:广州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的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以下是中达咨询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广州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广州古建筑——光孝寺光孝寺简介:光孝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据《光孝寺志》载,初为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世称虞苑。寺名曾几次更...

广州光孝寺简介讲解导游词
答:广州光孝寺简介讲解导游词 光孝寺,广东著名古建筑群之一,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北端近净慧路处。据《光孝寺志》记载,初为公元前二世纪南越王赵建德之故宅。三国时代,吴国虞翻谪居于此,辟为苑囿,世称虞苑。虞翻死后,家人舍宅作寺。寺名曾几次更改,初名制止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称...

请问一下广州光孝寺怎么样?
答:光孝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光孝路北端。建寺已有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是岭南年代最古、规模最大的古刹,是中印佛教文化交流的策源地之一。光孝寺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六祖殿、伽蓝殿等。光孝寺尚存有不少历史文物古迹,如: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南朝达摩开之洗耳恭听钵泉,唐惠能六祖的...

光孝寺的介绍
答:光孝寺是广州现存最古的寺院。达摩祖师、六祖慧能大师都曾经住寺,在佛教中拥有崇高的地位,被称之为南海第一禅林。该寺原为南越王建德故居,三国时代,吴国骑都尉虞翻将它改为园林,称虞苑,在此聚徒讲授《易经》。虞翻死后家人捐出建寺,名“制止寺”。东晋隆安五年(401),厨宾国(今克什米尔)三藏...

到光孝寺游玩有哪些比较实用的旅游攻略?
答:光孝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旅游攻略:1. 游览时间:光孝寺每天开放时间为早上7点至晚上5点30分。建议游客在早上或傍晚时分前往,避免人流高峰。2. 交通方式:从广州市区乘坐地铁1号线至西门口站,然后步行约10分钟即可到达光孝寺。此外,也可选择...

光孝寺在哪里
答:光孝寺,位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光塔路56号,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佛教寺庙。光孝寺始建于东晋时期,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之一,也是广州市最古老的寺庙。光孝寺占地面积约为3.1万平方米,整个寺庙建筑群布局严谨,结构独特,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

光孝寺在什么位置
答:详细地址:广州市越秀区光孝路109号。开放时间:6:00-17:00。简介:光孝寺是岭南历史悠久、影响深广、规模宏大的寺院,有话“未有羊城,先有光孝”。光孝寺建筑结构细致严谨,殿宇雄伟壮观,象征着中国禅宗文化的精髓,始建于东晋的大雄宝殿是其主要的建筑。大雄宝殿内修建的三尊大佛像,中间为释迦牟尼...

在广州光孝寺参观打卡的攻略是什么?
答:交通安排:光孝寺位于广州市中心,交通便利。可以乘坐地铁到达西门口站,从C出口步行即可到达;或者乘坐多路公交车至“光孝寺”站下车。参观流程 入口购票:进入光孝寺前需购买门票,可以现场购票或通过在线平台预订电子票。山门殿:通过检票口后,首先来到的是山门殿,这里供奉着韦陀菩萨,是寺庙的正门。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