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中怎么区分预算工时,标准工时,实际工时 本人有一道关于管理会计的题不清楚,求专业人士赐教

作者&投稿:茹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管理会计中,标准工时;是指从事某项作业的参考工时或工时定额。标准工时一般应在同等条件下(同样的机器设备、工作环境、员工技能等)进行多次测量后制定,但也可根据理论计算确定标准工时
工时定额=标准工时定额×加工件数×等级系数+休息生理时间+准备结束时间(分钟)
2,管理会计中,预算工时:根据日常员工劳动量,平均计算所给的指标.即每日的工作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所完成工作量必须符合在这个时间应该完成的工作的标准就是预算工时。

1,管理会计中,标准工时;是指从事某项作业的参考工时或工时定额。标准工时一般应在同等条件下(同样的机器设备、工作环境、员工技能等)进行多次测量后制定,但也可根据理论计算确定标准工时
工时定额=标准工时定额×加工件数×等级系数+休息生理时间+准备结束时间(分钟)
等级系数依加工者工种等级不同而不同,初级工为
1.1,中级工为1,高级工为
0.9。
准备结束时间指工具、刀具、量具准备时间、机床维护时间、环境卫生清扫时间、理解图纸时间、送检时间、工序转移时间等。
比如酒店员工清洁。通常一间需要一小时,要清洁两间,准备结束要半小时。
那工时定额就是1*2+0.5=2.5
这个举例有点简单了。
2,管理会计中,预算工时:根据日常员工劳动量,平均计算所给的指标.即每日的工作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所完成工作量必须符合在这个时间应该完成的工作的标准就是预算工时。
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
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5、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要“快、准、全”。
6、同一工序,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称为定额的统一性。
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
1、经验估工法。工时定额员和老工人根据经验对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新产品试制。
2、统计分析法。对多人生产同一种产品测出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最优数、平均达到数、平均先进数,以平均先进数为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批、重复生产的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
3、类比法。主要应用于有可比性的系列产品。
4、技术定额法。分测时法和计算法两种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工时定额制定的具体措施
1、工时定额具有严肃性,工时定额的制定和修订由工时主管部门来执行。其他部门无权更改。
2、工时定额具体采用技术定额法,同时参考其他方法。先制订出《车间工时定额标准》和《工时核算方法》,以这两个文件为基础对车间生产产品进行核算,并填写《产品工时明细表》。
新产品工时制定流程
研发部门确定新产品图纸→技术工艺部制定工时定额→制造公司总经理审批→工时审核小组复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生产部、生产车间执行。
老产品工时修定流程
技术工艺部修订工时定额→制造公司总经理审批→工时审核小组复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生产部、生产车间执行。
生产车间对制定的产品工时有异议时,应及时向技术工艺部和工时审核小组提出,并填写《产品工时修改表》,技术工艺部和工时审核小组每三个月或半年复核一次,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后,生产车间方可执行。
工时定额管理体系的建立
1、工时定额管理体系实行三级管理制度,集团公司成立工时定额审定小组并设工时审核员1名,各制造公司设工时定额员1~2名,各生产车间设工时核算员1名可兼任。
2、集团公司工时审核员的职责是负责国家、地方政府、集团公司相关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负责公司工时定额标准的组织制定;负责对各制造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司相关报表的制定和分析工作。
3、制造公司工时定额员的职责是依据公司工时定额标准及上级有关规定,负责公司内产品工时定额的组织制定和日常管理,并组织各车间贯彻执行;负责工时定额的统计分析工作,平衡各车间工时定额水平。
4、各车间核算员的职责是负责工时定额在本车间内贯彻执行和管理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和制造公司要求的各种报表的提报工作。

所谓标准工时,直接从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就是企业操作规程上规定的某个工序需要多长时间完成,同样的,实际工时也就是完成这道工序实际所用的时间。

预算工时:根据日常员工劳动量,平均计算所给的指标.即每日的工作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所完成工作量必须符合在这个时间应该完成的工作的标准就是预算工时。
标准工时:是指从事某项作业的参考工时或工时定额。标准工时一般应在同等条件下(同样的机器设备、工作环境、员工技能等)进行多次测量后制定。
根据理论计算确定标准工时。工时定额=标准工时定额×加工件数×等级系数+休息生理时间+准备结束时间(分钟)
实际工时是每个员工实际上的工作时间。它与预算工时是人工的差异。

管理会计预算工时与标准工时有什么区别?~

1,管理会计中,标准工时;是指从事某项作业的参考工时或工时定额。标准工时一般应在同等条件下(同样的机器设备、工作环境、员工技能等)进行多次测量后制定,但也可根据理论计算确定标准工时工时定额=标准工时定额×加工件数×等级系数+休息生理时间+准备结束时间(分钟)

等级系数依加工者工种等级不同而不同,初级工为 1.1,中级工为1,高级工为 0.9。

准备结束时间指工具、刀具、量具准备时间、机床维护时间、环境卫生清扫时间、理解图纸时间、送检时间、工序转移时间等。
比如酒店员工清洁。通常一间需要一小时,要清洁两间,准备结束要半小时。那工时定额就是1*2+0.5=2.5这个举例有点简单了。 2,管理会计中,预算工时:根据日常员工劳动量,平均计算所给的指标.即每日的工作时间,在这个时间内所完成工作量必须符合在这个时间应该完成的工作的标准就是预算工时。 工时定额制定的原则
1、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走群众路线,使其具有坚实的群众路线。

2、制定工时定额应有科学依据,力求做到先进合理。

3、制定工时定额要考虑各车间、各工序、各班组之间的平衡。

4、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方针。

5、制定工时定额必须要“快、准、全”。

6、同一工序,同一产品只有一个定额,称为定额的统一性。

工时定额制定的方法
1、经验估工法。工时定额员和老工人根据经验对产品工时定额进行估算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新产品试制。

2、统计分析法。对多人生产同一种产品测出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出最优数、平均达到数、平均先进数,以平均先进数为工时定额的一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大批、重复生产的产品工时定额的修订。

3、类比法。主要应用于有可比性的系列产品。

4、技术定额法。分测时法和计算法两种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

工时定额制定的具体措施

1、工时定额具有严肃性,工时定额的制定和修订由工时主管部门来执行。其他部门无权更改。

2、工时定额具体采用技术定额法,同时参考其他方法。先制订出《车间工时定额标准》和《工时核算方法》,以这两个文件为基础对车间生产产品进行核算,并填写《产品工时明细表》。

新产品工时制定流程
研发部门确定新产品图纸→技术工艺部制定工时定额→制造公司总经理审批→工时审核小组复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生产部、生产车间执行。

老产品工时修定流程
技术工艺部修订工时定额→制造公司总经理审批→工时审核小组复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生产部、生产车间执行。

生产车间对制定的产品工时有异议时,应及时向技术工艺部和工时审核小组提出,并填写《产品工时修改表》,技术工艺部和工时审核小组每三个月或半年复核一次,报经理办公会批准生效后,生产车间方可执行。

工时定额管理体系的建立
1、工时定额管理体系实行三级管理制度,集团公司成立工时定额审定小组并设工时审核员1名,各制造公司设工时定额员1~2名,各生产车间设工时核算员1名可兼任。

2、集团公司工时审核员的职责是负责国家、地方政府、集团公司相关法规制度的贯彻执行;负责公司工时定额标准的组织制定;负责对各制造公司工时定额管理工作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司相关报表的制定和分析工作。

3、制造公司工时定额员的职责是依据公司工时定额标准及上级有关规定,负责公司内产品工时定额的组织制定和日常管理,并组织各车间贯彻执行;负责工时定额的统计分析工作,平衡各车间工时定额水平。

4、各车间核算员的职责是负责工时定额在本车间内贯彻执行和管理工作;负责集团公司和制造公司要求的各种报表的提报工作。

首先,请楼主确认下该题求的是固定制造费用的生产能力利用差异还是固定制造费用的能量差异
1、若求解为固定制造费用的生产能力利用差异为三差异法,
生产能力利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计应完成的总工时-实际工时)
即:2*(5600-5000)=1200
2、若求解为能量差异可以用两差异法,也可以用三差异法
能量差异=产量差异+效率差异=生产能力利用差异+效率差异
固定性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性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实际工时-标准工时)
即:效率差异=2*(5000-4800)=400
能量差异=1200+400=1600
两差异法求解能量差异=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固定制造费用-实际产量下标准固定制造费用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下的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
=2*(5600-4800)=1600
关于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在中级会计职称考试中的财务管理第六章中标准成本管理有写,你可以看下。

管理会计中实际工时与实际产量标准工时的区别是什么?
答:实际工时就是你生产一定数量产品所实际花费的工时,实际产量是就是实际产量乘以制定标准时生产一件产品花费的时间。如:本月实际产量500件,实际工时1200小时,每件产品标准工时为2.5小时。那么实际工时就是1200,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是500*2.5=1250。

标准工时怎么算出来?标准工时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答:标准时间=观测时间*评比系数*(1+宽放率)=正常时间*(1+宽放率)观测时间:是实际观测得到的时间值的平均,而观测时间由于受到作业者熟练度、工作意愿、情绪等的影响,并能代表真实的情况,故此应加以修正,乘上一定的评价系数,求得实际时间作为标准时间的主体,而实际时间应考虑一定的宽放,作为...

会计中定额工时、工时定额有区别吗?
答:简单得说,区别在于:定额工时>工时定额比如说,修理一条船的定额工时80000小时,但修理一条船牵涉到许多工种,每个工种分配到的任务不同,每完成单项任务所用的工时就叫做工时定额。所有加起来就汇总成定额工时。

什么是标准工时?工时定额怎么算?
答:含义:1.标准工时是在标准工作环境下,进行一道加工工序所需的人工时间。标准工时的制定方法有多种,通常使用的方法有标准工时=标准作业时间+辅助时间;2.工时工时定额=标准工时定额×加工件数×等级系数+休息生理时间+准备结束时间(分钟)。

管理会计考虑按生产工时分配还是按工资
答:工资费用的分配标准一般有按实际工时比例分配和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某产品应负担的工资费用=该产品的实际(或定额)工时×工资费用分配率 工资费用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各产品的实际工时(或定额)之和 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记入“制造费用”账户;辅助生产车间人员的工资,应记入“生产成本——...

标准工时和综合工时的区别有哪些
答:综合工时制就是指各自以周,月,季,年等为周期,综合计算工作时间;(5)推行工作制度不同。推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其工作时间不区别制度工作中日与公休日。标准工作制是由法律明确一昼夜中工作时间长度,一周中工作中日日数,并规定各用人公司和一般员工广泛推行的基本上工时制度。2、法律依据:《...

...及分析中耗费差异,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怎么区分
答:产量差异=(预算产量下标准工时-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实际产量下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 两者第一项是相同的,后面一项的工时不同,一个是实际产量的标准工时,一个是实际工时。能量差异=产量差异+效率差异 三差异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能力差异 (又称产量...

标准成本与成本预算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答:这两种方法的主要区别是对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的计算方法不同。实际成本制度采用每种产品实际发生直接成本数额;而标准成本制度则采用从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中,产生的标准单位成本,有的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用标准成本记账,有的会计制度规定存货,既用标准成本,也用实际成本记账。(2)成本预算的性质:正确地编制...

标准工时制工资怎么计算啊
答:在标准工时制下,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最长工时为8小时,每周最长工时为40小时。在标准工作日内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会计中的“预算”和“决算”是什么意思?
答:它是预算执行的总结。当国家预算执行进入终结阶段,要根据年度执行的最终结果编制国家决算。它反映年度国家预算收支的最终结果,是国家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反映。想要学习财务可以找恒企教育,恒企教育有着非常强大的就业系统,为学员指导就业提供了坚强后盾,与此同时恒企会将服务继续跟进到学员以后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