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简单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作者&投稿:苍梧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尤其是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的今天,毕业往往面临着非常激烈的竞争。

但是当前社会中的机遇也非常多,各行各业也都愿意接纳大学生,因此大学生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竞争与机遇共存的情况。

大学生竞争:

进入到大学校园,经常听到的就是各种扩招的消息,而且经常听到学长学姐抱怨大学生太多,找工作太难。

这是当今社会教育普及的一种表现,毕竟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自然就会开始努力进入大学,而大学门槛的降低,也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进入大学进修。虽然大学生数量增加,但是大学的专业也在不断增加,大学生往往会根据专业进行区分,从而降低行业竞争的压力。

大学不再是非常有优越性的光环,大学也需要奋斗努力,每年的大学校招就可以看到,公司和企业都会让学生提供成绩单,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更容易拿到工作机会。

大学生机遇:

虽然大学生数量增加,竞争压力增加,但大学生也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有很多就业机会,每年工作岗位的需求量也在逐渐上升,但大学生虽然有机遇,是否能够把握机遇,依旧需要依靠自己的努力。

我学院的学长,年年都拿学院奖学金,并且拥有各类大学生竞赛的证书,是学院里的“传奇人物”,由于拿到过全国性的大学生竞赛奖项,因此被很多公司看中,虽然还没有毕业,就已经被外省的设计公司预定。

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伴随着众多机遇,而大学就是培养个人能力的最佳平台。

能够在大学校园里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作为学生就可以在大舞台上发光,自然就可以轻松进入社会!



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
1.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2.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
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3.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
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
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
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哪些? 毫无疑问,这些事件不仅影响到总体就业状况,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根本所在。 在时间结构上,大学毕业生供给超量增长在短期内超出了需求的增长,劳动力市场还需要时间逐步调整。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快速增长,特别是经济结构的升级速度加快,带动了对高人力资本存量的高校毕业生的强劲需求,从而促动了高等教育迅速发展。我国从业人口中具有各类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仅占5%,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为25%-30%,因此,加快提升国民素质的需要也极大地推动了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问题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的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劳动力市场需要一定的时间逐步消化大学毕业生在短期内的超量供给。 但是,必须说明的是,不能仅仅以大学生暂时的就业困难就去否定高等教育政策,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严格地说,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为更多的青年人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不仅促进了教育公平,改进了个人职业发展潜力,还从整体上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提升。 在区域结构上,大学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偏好差异与政府政策激励上的错位导致实际有效需求不足。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区间与城乡间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很难对大学生形成有效需求,而且在较长的时期内,地区性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局面都将难以改变,从而对扩大高校毕业生的市场需求是一个不利因素。 虽然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计划而产生大量需求,但由于欠发达地区所能支付的价格(工资收入、发展机会、流动性等)不足以补偿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因此,按照劳动力市场机制,无法实现供求结合。在我国,由于人才流动的单向性特点导致的流动成本过高进一步恶化了欠发达地区的有效需求不足。尽管国家也采取了“西部志愿者计划”等政策措施,但是无论从需求量扩大还是人力资本补偿来说,都难以有效改变这种状况。 与此相反,由于大城市是中国的经济中心,对大学生就业的吸引力很大,而且这些中心大都居于高端的产业结构而对大学生有着强劲的需求,但是一些地方性的需求抑制(显性的指标限制与隐性的行政限制)与对中小企业或非正规部门的需求抑制(户口、社会保障、流动等),导致大学生就业市场的人为分割,其结果要么是直接人为地降低了用人单位的有效需求,要么是“促进”灵活就业,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成本与风险。 在能力结构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并不是基于职业路径的需要进行建构与培养,难以满足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用人单位的需求模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用人单位的劳动力需求行为基于“职位分析下的任职资格模型”在劳动力市场上通过价格机制选用合适的人才。例如,IBM中国区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有:第一个方面是服务意识,能不能从客户的角度去出发,去想问题;第二个方面是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个方面是沟通的能力;第四个方面是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职业操守和商业道德。 然而,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任职资格模型”。对个人而言,就业能力取决于他们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资产,他们使用和配置这些资产的方式与向用人单位展示这些资产的方式以及他们寻找工作的特定环境(个人环境与劳动力市场环境)。由于大学生是作为一个“产品”在一个高等教育系统中被制造出来的,因此就业能力不足主要是与大学联系在一起的。这既与传统上相对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也与高校本身的教育能力不足相联系。 长期以来,大学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从传递知识的角度上看,在整个大学教育中,知识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个比重,理论功底及其相应的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构建仍然极为薄弱;持续的扩招可能进一步稀释了大学既有的教育资源。此外,对于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导致学生或许有专业能力,但是缺乏“市场能力”——获取职业信息,展示专业能力,适应实际工作以及应对职业转换,等等。

  •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据教育部统计,2001年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115万,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70%。从2002年开始,高校扩招的大学生陆续毕业。当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145万人,较上年增加了27.1万人,增幅达23.1%。6月的初次就业率为64.7%,比上年下降约5个百分点。到2002年底,又有约22万人实现就业,就业人数达到116万人,就业率上升到80%。2002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

  • 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较差。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研究生供需比约为1:2.6,本科生约为1:1.3,专科(高职)生约为1:0.4。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 今后几年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快,就业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根据前几年招生数据推算,今后几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将保持大幅度的增长。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

  • 有就业意愿但未能就业的大学生群体最值得关注。
    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上称之为“毕业漂族”。其具体情况有以下三类:

  • 一类是复习考研者。为提高自身的就业条件,获得更好的工作职位,毕业后没有找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考研的毕业生迅速增多,这部分人约占“毕业漂族”的30%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集聚在大中城市的大学附近租房住,以便及时获得考试信息,参加学校组织的考研培训。这批人如能考上研究生,则在三年后进入就业市场;若考不上,当年就会加入失业行列。  

  • 二类是边看边干者。有些是毕业后到处打短工,频繁变换工作岗位;有些是因用人单位或个人原因,时而应聘,时而解约。这些人约占“毕业漂族”的20%。

  • 三类是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他们没有考研的打算,仍将户口、档案放在学校里,虽然有就业的意愿但难以就业,他们约占“毕业漂族”的50%。其中不少人通过各种方式多次求职,但仍找不到工作,心理受到较大的打击。在上述三类未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中,第一类人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一般集聚在一起,互相鼓励,如无大的变故,属于相对稳定的群体。第二类人虽然边看边干,但能逐步融入市场,适应市场就业。但第三类人市场就业能力相对不强,心理较脆弱,而其数量在今后还会成倍增加,需要特别关注。



2010年,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十分突出,已成为目前最热的话题之一。很多以往十分热门的专业如计算机今年也成了老大难,那些中冷门专业招聘状况更可想而知。因此大学毕业生考碗的、读研的、筹备留学的。。。。。。纷纷想办法解决面临就业的问题,而大部分毕业生仍选择继续厮杀于无数招聘会里。到底中国的大学教育和就业发生了什么变化,下面我们将进行客观的探讨。

1、大学扩招导致大学生就业难,也有专家认为,就业和我国目前所处的经济周期、经济形势波动有关系。从总体上讲,经济危机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弱。而假如不扩招,要么是高中生失业,要么是农民工失业,扩招只是改变了劳动力的结构,没有改变劳动力的供给总量,不上大学的人还是要找工作,就业总数在增加,难度肯定也会相应加大。

2、“先就业后择业”还是“先择业后就业”,人们对这两种观点各执一词,其实这主要取决于每个人的自身环境形势,或者说看你选择的是什么,两种观点并没有什么是一不二的!

3、大学生喜欢“孔雀东南飞”,独独钟情于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经济发达地区,所谓“宁要大城市一张床,不要小地方一套房”,这种现象加剧了区域性人才供需矛盾,导致东部地区人力供给相对过剩;而广大中西部却人才缺乏。

4、大学生薪酬预期仍与企业有差距.就业起点的平台最重要,就业起点的薪水不是最重要的!

5、大学生对国企、机关单位、外企的青睐形成新的“独木桥”现象。应届往届大学生都对这三类用人单位感兴趣,三者所占比例接近70%,大学生就业选择上“扎堆”现象突出。大学生创业遭遇冷落,是极少数大学生选择。

6.毕业生和企业认为大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素质中,对“品德素质”认知差异最大。“.品德”被大学生排在非常靠后的位置,而对企业来说对“品德”的重视仅次于“专业水平”及“沟通能力”。“德才兼备”是企业用人的恒久标准。企业对毕业生“品德”的重视程度远远比毕业生对自身“品德”的重视程度高的多。企业选人的标准其实很简单:德才兼备;而毕业生更倾向于表现“才”的方面,而对“德”的方面重视不足。深圳人才网

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1、树立自信,保持冷静,不要被就业难吓倒,积极充电,坚信自己一定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企业和岗位!

2、抛去自己身上天子骄子的光环,自己仅仅是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毕业,前面是一条不平的工作之路,”学为了用”,大学毕业仅仅是职业生涯开始,学习无止境,不要认为自己已经拥有的无数的知识,仅等着用就行,社会和市场在不断变化,知识需要不断的学习,更新,要适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

3、重视品德素质,不要一天到晚想着耍小聪明,也许会给你带来一时的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耍小聪明的才是真正的“愚人”!再说招聘方眼睛都很辣,你的小伎俩逃不过他们眼睛的!

4、多参与用人单位就业讲座或者其它就业讲座建立双方更流畅、有效的沟通交流渠道。大学生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不能畅通、有效的被大学生了解,这其中缺乏有效沟通的平台。

大学生就业政策解读
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
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就业的政策
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
四、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措施
五、对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措施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摘要:现如今,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热点的社会问题。而就业形势的严峻,意味着就业转型对于解决就业困难、劳动力过剩等一系列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中国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围绕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展开,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包括有:社会因素、高校因素和用人单位的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业困难 原因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不断增长
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与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大学生毕业数量一直处于一个递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的突出。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特点就是:就业基数大,就业人数增长迅速。目前,就业市场的供需能力不足,就业岗位的竞争大,大学生群体的几何式增长与就业岗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失衡,更多的大学生无法走上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不理想。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长使我国就业形势更加的严峻。
(二)就业区域集中
大学生就业区域结构分布不合理,就业区域的分布存在着一系列不平衡现象

摘要:现如今,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已经成为当下的一个热点的社会问题。而就业形势的严峻,意味着就业转型对于解决就业困难、劳动力过剩等一系列就业问题的重要性。中国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围绕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展开,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因素包括有:社会因素、高校因素和用人单位的因素。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现状 就业困难 原因
一、中国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不断增长
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基数大,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非常大,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对教育的重视与发展。大学教育的普及,高校大规模扩招使大学生毕业数量一直处于一个递增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大学毕业生群体的就业问题将会变得更加的突出。大学生就业现状最大特点就是:就业基数大,就业人数增长迅速。目前,就业市场的供需能力不足,就业岗位的竞争大,大学生群体的几何式增长与就业岗位数量之间的关系失衡,更多的大学生无法走上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率下降,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不理想。大学生就业人数的增长使我国就业形势更加的严峻。
(二)就业区域集中
大学生就业区域结构分布不合理,就业区域的分布存在着一系列不平衡现象

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2000字
答: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分析论文2000字 当前就业形势下,随着各高校扩招计划,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的问题日益严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形势2000字论文篇一

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答: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现状如下: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复杂严峻,一方面,毕业生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增就业岗位减少。多重因素叠加下,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困难指数明显上升。招聘方式的改变虽带来诸多不便,但这还算不上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

如何看待大学生就业形势
答: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不容忽视,以下是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三点看法:一、毕业生数量庞大 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每年毕业生数量大幅增加,而就业市场的需求却没有相应增加,导致就业竞争更加激烈。二、就业市场不均衡 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就业形势存在较大差异,一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供过...

论述当前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答:论述当前就业形势以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介绍如下:1、大学生竞争激烈 大学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首先,全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大学生毕业,大学生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加强了竞争压力。其次,全国每年都有很多人从工作岗位下岗,他们也在努力寻求再就业,与毕业大学生也展开了竞争。最后,由于一些大学生好高骛远,...

中国历年应届生就业率数据
答:中国历年应届生就业率数据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也反映了我国各时期就业形势的特点。下面我们来逐年分析一下中国历年应届生就业率的情况:1、2008年,我国应届大学生就业率首次超过90 经过西部计划和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建设等举措,使得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环境不断变好。在此背景下,全国应届大学生就业率...

谈谈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2022
答:2022年大学生就业形势现状分析: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用人单位要求高、基层。1、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社会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近些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总体需求信息量呈逐年递减趋势。同时,毕业生...

如何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答:2003年为212万人,较上年增加了67万,增幅达到46.2%的高峰。2004年毕业生为280万人,较上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到32.1%;2005年为340万人,较上年增加60万人,增幅达到21.4%。届时,毕业生总量为扩招前的2.9倍。由于今后几年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增加幅度不会有大的变化,可以预计,大学生就业...

就业形势分析怎么写?
答:5、大学生就业的空间分布,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其中广州、上海、北京应届大学生毕业生的首选,很少人愿意到西部地区就业。相关要点 就业形势的分析,需要运用相关的科学方法,首要内容和要求,就是要有一套系统简炼、可操作的指标体系指标过分详尽、...

如何认识我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答:写作思路:针对大学生就业难这个问题,写出自己的理解。毫无疑问,这些事件不仅影响到总体就业状况,也必然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最关键的影响因素还是“结构性的”。这些因素包括短期供给超量、区域选择偏好、就业能力不足等方面,其中解决就业能力不足问题将是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

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答: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正确认识如下:先要明确的是,就业形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经济、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大学生要时刻关注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策略。虽然当前就业形势存在一些困难,但也存在着许多机会。例如,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