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故宫之后所想到的 游览过故宫以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作者&投稿:赤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故宫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建筑980余座,有屋8700余间,故宫四周绕以10米高的城墙,外有50多米宽的护城河。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故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因火灾和其它原因曾多次重建,但基本格局没有改变,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和北部后廷两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这三大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封建皇权的象征。后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左右东西六宫为翼,是皇帝、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前朝后廷,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中国的建筑匠师们将如此大规模的建筑规划得井井有条,利用重重得墙门和庭院把故宫有序地组合成壮丽的建筑群。明清故宫的规划和建筑,不仅继承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而且有所发展创新,是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成就的集大成者。其室内外建筑空间的组合、建筑体量大小的搭配、材料的运用、小品的陈设、装饰的制作、色彩的选择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产生了激动人心的艺术效果。
故宫还是我国收藏最好最丰富的文物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建成于1925年,文物收藏主要来源于清宫旧藏。抗战期间,为确保国宝安全,曾将精选的五批故宫文物转移南方,抗战胜利后,部分运回故宫,部分运抵台湾。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千方百计收集流失文物,使故宫新旧藏品达到数百万,其中包括:青铜器、玉器、金银器、陶瓷器、牙竹木雕、丝织刺绣、文房四宝、绘画书法、家具等,代表中国历史文化艺术的最高水准。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为16.3万平方米,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周围有10米高的城墙环绕,还有宽52米的护城河,在四角都建有一座精美的角楼。根据1973年的统计,故宫有大小院落90多座,房屋有980座,共计8704间。明朝永乐皇帝朱棣登基不久,在永乐四年,也就是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紫禁城。修建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永乐四年开始备料,而第二阶段就是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六月开始动工兴建,历时14年,在永乐十八年,1420年完工。在建造过程中,征集了全国10万名能工巧匠和民夫100万人,而建筑材料都来自全国各地,比如汉白玉石来北京房山,金砖来自苏州,石灰来自河北易州,五色虎皮石来自河北蓟县盘山,殿基所用的精砖石来自山东临清,松木多来自东北,而楠木多来自四川、云贵、浙江等地,可见当时工程的浩大。故宫基本上是按照明中都皇宫的蓝图而修建的,布局规划遵循了《周礼•考工计》的都城设计礼制:前朝后寝,左祖右社。大致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半部位前朝,北半部则为后寝。前朝是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和武英殿为东西两翼,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而后寝则是以乾清、交泰、坤宁这后三殿以及东西六宫、御花园为中心,外东路、外西路的建筑为主,是皇帝处理日常政务和后宫皇妃居住、祭祀的地方。左祖右社是这样布局的:在午门外东侧是皇帝祭祖的场所太庙,西侧则是祭社稷的场所社稷坛。按照这种布局建筑而成的故宫就是明清两代24位皇帝的皇宫,其中明朝14位,清朝10位,统治时间总共长达五个世纪。由于它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它精美的建筑群体,所以在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到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在在北京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中轴线,被梁思成先生称为伟大的中轴线,全长8.5公里,南起永定门,北到钟楼,其中包括故宫在内的皇城就占了三分之一。这条中轴线也叫做龙脉,线上的景山是内城的中心点,也是故宫的镇山。

我们有时候还把故宫叫做紫禁城,而它的名称是怎样得来的呢?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的主要恒星分为三垣、四象和二十八星宿。三垣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其中紫薇垣居中,是天上皇帝所居住的地方,称为紫宫。封建帝王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所以他们也把自己居住的皇宫象征为天上的紫宫。而且皇帝居住的地方戒备森严,不许庶民百姓接近,是绝对的禁地,又称为禁宫,所以这里也被叫做紫禁城。这里共有四道门,分别是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而紫禁城的正门就是午门,因为在罗盘上,上午的代表正南,所以午门也是南大门的意思。它的平面呈“凹”字型,从汉代的门阙形制演变过来。下端有高12米的墩台,正中的墩台上面有门楼,两侧还设有钟鼓亭,东西两侧突出的部分叫观,上部各有廊庑13间,两端还建有重檐攒尖方亭。中央的广场叫阙。在明清两代,这里是朝廷举行颁朔大典和献俘典礼的地方。正中开了三道门,两侧都有掖门,这种做法称为“明三暗五”。五个门洞都有各自的用途:中门是皇帝专用的,或者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可以从这里入宫,科考三甲也可以从这里入宫;平时,文武百官走左门,宗室王公走右门;掖门只有在大型活动的时候才开,三品以下的官员按照文东武西分别通过东西掖门,外国使节要从西掖门才可以入宫;在殿试的时候,考生分单双号,从东西掖门中通过。

进入午门,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内金水河,它自西向东蜿蜒流过太和门广场,上边还有五座汉白玉石桥,就是内金水桥了。内金水河的作用不仅是故宫中排水的主要通道,也是建筑和灭火的主要水源,同时还起到了点缀景观的作用,使太和门广场在雄浑中不失秀美。

在太和门两旁还有两道门,就是德昭门和贞度门。每逢皇帝出宫,都要在太和门换车,而且皇帝大婚的时候,皇后也要从太和门进入皇宫。在光绪四年的时候就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在光绪皇帝大婚前夕,太和门突然被火烧毁了,可是大婚当天皇后要从这里经过,所以朝廷就在北京寻找了能工巧匠,连夜用彩绸还有木料搭建了一座假的太和门,才使得婚礼如期进行,而在第二年,太和门才重建完成。
过了太和门我们就进入了太和殿广场,它面积有3万多平方米,在每年的元旦、冬至、还有皇帝生日以及一些重大活动的时候,都要在太和殿以及太和殿广场举行隆重的朝礼。

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太和殿了,它和中和殿还有保和殿是建立在一个土字型的三层台基上,台基南北长230米,高8.13米,在四周围还建有一些楼阁,其实就是清朝内务府所管辖的库房。太和殿是故宫中最高最大的建筑,面积有2377平方米,通高35.05米,面阔11间,进深5间。其实在明朝奉天殿的时候,这里市面阔9间,进深5间的大殿,到了清朝年间,将它改为了现在的大小,其实在两侧的夹室是封闭的,不能作为正殿使用,所以实际上还市面阔9间,进深5间,同时,也将它改名为太和殿。太和二字出自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而太和的观念是上古天人和一观念的延伸,强调了君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有个民族之间的和谐。在太和殿的屋顶正脊上还有一个高3.36米的大吻,往下还有11个垂脊兽,在我国古代,异兽的数量越多,代表了殿宇等级越高。在殿内有72根大住支撑,当中的六根是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金柱,上面支撑了藻井,再藻井当中雕刻有蟠龙,龙口中衔有轩辕镜。轩辕二字出自于我国古代天文学中的轩辕星,意思就是轩辕黄帝之星,也是掌管雷雨之星,在殿顶上建有藻井,一是为了代表当朝的皇帝才是中华民族的正统继承人,第二则是起到了镇火的作用。

殿内的陈设也非常的多。金銮宝座是明代的遗物,清朝的皇帝继续使用。在袁复辟的时候,曾经将它换成了一个中西合璧,不伦不类类似沙发的座椅,解放以后,专家们在家具库中发现了原来的宝座,经过一年多的整修,终于恢复了它本来的面貌。

殿内的地平床高6尺多,上面设有屏风,宝座等,在台面上还有香亭、仙鹤等等。在皇帝上朝的时候,就要点燃檀香,烘托出一种神秘的气氛。殿中有一只象,身上驼着宝瓶,里面放有五谷,寓意天下太平,吉庆有余。而象身四脚立地,稳如泰山,象征社会和政权的稳固。称为太平有象。角端,是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象征着当今皇帝是圣明之君。仙鹤被古人认为是一种长寿鸟,象征着江山长存。香亭是从香炉演变而来的,放在殿中,象征着国家安定。
在太和殿外还有很多的陈设。日 :是我国古代的计时器,在此处标准的北京时间
嘉量则是乾隆年间全国的标准化计量器,在乾清宫前也有一个。铜龟铜鹤都是长寿的动物,放置在这里也是寓意长寿。在故宫内有大小水缸308口,用来防火,叫做太平缸。在太和殿外的这两个镏金大缸,重2吨,可是上面的黄金却被八国联军用军刀刮走了。围绕着太和殿,还有一些故事。在1908年12月,四岁的溥仪在太和殿登基,他的父亲跪在宝座下,扶着他,可是溥仪却哭喊着说:“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我不再这儿,我要回家。”他的父亲只好说:“别哭了别哭了,快完了。”典礼结束以后,文武百官窃窃私语说这不是个好兆头。果不其然,三年以后,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可是在1915年,袁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自称“洪宪皇帝”,企图恢复封建社会,还在太和殿搞了登基典礼,把三大殿中匾额上的满文统统去掉了。而且还命令京城内的煤铺把墙上的“元煤”去掉,把元宵改为汤圆。不过他只作了83天的皇帝,就在全国一片倒袁声中死了。

中和殿在明朝的时候曾经叫做华盖殿和中极殿,在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取自《礼记•中庸》“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殿名体现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在明清两代举行大潮礼的时候,皇帝在赶赴太和殿之前,都要在中和殿稍作休息,接受官员朝贺。在遇到重大祭典的时候,还要在前一日阅览祝文或者检查种子农具。清朝规定每十年都要修一次皇室的家谱,也就是玉牒,在修订好以后,就要在中和殿内让皇帝阅览,并举行存放仪式。

过了中和殿,我们就来到了保和殿,明朝这里曾经叫做谨身殿,建极殿,顺治年间改为中和殿,名称来源与太和殿相同,都是保合大和之意。保和殿在明清两代用途不同。明朝的时候,在举行册立大典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保和殿内更衣。在年底,还要在此宴请文武百官。在清朝的时候,每逢正月十五,除夕,也都要在此举行宴会。而且这里还是清朝举行殿试的地方。在保和殿后,有一个巨大的云龙石雕,是艾叶青石雕刻而成的。清朝乾隆年间,将原来明代所雕刻的花纹去掉,重新雕琢。石雕高16.57米,宽3.07米,厚1.7米,重达200多吨。在石雕四周都是卷草纹,下端是海水江牙纹,中央是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制作非常精美,是难得的石雕珍品。这块石头是来自北京的房山,搬动这块石头的时候动用了很多的人力物力。不过这块石头为什么会在保和殿后面,史料上是没有记载的,根据专家推测,可能是因为这块石头运过来以后就放在这里,想要重新移动非常的困难,所以就放在了这里。

游览完了前三殿,就来到了后寝区的正门乾清门。在后寝区中共有15宫,专家认为,这与天文学中的紫薇垣和八卦都有象征性的关系。

在清朝康熙年间,乾清门就是举行御门听政的地方,而在西侧还有一排连房,就是军机处,他是在雍正年间设立的,直到辛亥革命爆发的时候才被废除。军机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构,凌驾于内阁之上,但是当时为了防止泄密事件的发生,督察院每天都要派御史到军机处旁边的内务府值班,监视这里的活动。
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乾清宫了。乾清二字取自唐代韩愈《六合圣德诗》中的诗句:“乾清坤夷”,意思就是天下清和,各地平安。在明朝和清朝初年,皇帝的寝宫一直都是这里,到了雍正皇帝以后,就挪到了养心殿,从此,乾清宫九成了皇帝听政的地方。在每年过节的时候,皇帝都要在乾清宫举行庆典活动,清朝康熙乾隆年间,还在宫内举行了“千叟宴”。而且“康熙智擒鳌拜”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而且皇帝死后,必须要在这里停灵,祭奠15日,表示寿终正寝,之后才可以转移到其他地方。在乾清宫内正中设有金漆宝座,后面还有屏风,上面刻有先帝的圣训。在宝座上方还高悬着“正大光明”的匾额。在雍正皇帝即位以后,对于争夺皇位的种种弊病,他发布了秘密立储的上谕,从而改变了封建王朝公开册礼太子的制度。此后,皇帝亲自写储君谕旨两份,一份儿放在这块正大光明的匾额后边,另一份儿则自己藏起来。在皇帝去世以后,拿出两份诏书核对无误以后,即可生效。

在明朝,围绕着乾清宫还发生了三大疑案。就是壬寅宫变,红丸案还有移宫案。壬寅宫变就是在明朝嘉靖年间,皇帝正在乾清宫中睡觉,宫女杨金英等16人一起下手,想把皇帝杀死,但是在慌忙之中却把绳子打成了死结,所以没有成功。结果这些人就全都被处死了,这年正好是壬寅年,所以称为壬寅宫变。自此以后,皇帝不敢在乾清宫中居住,直到临终前一天才回到了这里,但是当天就死了。红丸案的发生是在明朝万历皇帝朱翊君死了以后,他的儿子朱常洛即位。但是不久他就病了,服用了进贡上来的红丸,吃了一颗感觉很不错,所以有吃了第二颗,结果就死在了乾清宫内,前后只作了29天的皇帝,所以被人们称为一月天子。移宫案是在一月天子朱常洛死了以后,他的爱妃李妃有野心相当皇后,所以就坚持要和即将登基的皇太子朱由校一起住在乾清宫,以此要挟群臣。但是这些大臣设计把太子从她手中骗了出来,可是他还是在乾清宫不走。直到太子即位前一天晚上,大臣一起到门口斥责他,就这样,他才被迫离开了乾清宫。

在乾清宫的后边就是交泰殿,取自《易经》中的天地交泰,象征着帝后生活和谐。在殿中央放有25颗宝玺,上方高悬着康熙皇帝御书、乾隆临摹的“无为”匾额。东侧陈设着我国古代人民发明的计时器——铜壶滴漏,西侧陈设着大自鸣钟一座。此在,在每年皇后的生日,皇后都要在交泰殿接受庆贺礼,就连皇太后还有皇帝都要来这里庆贺。在每年皇后到先蚕坛举行仪式的前一天都要在这里检阅采桑工具。
  正门即午门,北门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内廷与外朝的建筑气氛迥然不同。故宫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故宫还保存大量珍贵文物,是历史和历史艺术的重要资料,是中国古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故宫已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午门
是紫禁城正门,因其门楼高8米,辅楼高4米,又俗称“五凤楼”。
明代,每年正月十五,午门都要悬灯赐食百官;每年农历十初一,都要在这里举行颁布次年年历仪式。清代乾隆年间因避乾帝“弘历”的名字,故将“颁历”改称“颁朔”。
清代,皇帝举行朝会或大祀,以及元旦、冬至、万寿、大婚等重大节日,都要在这里陈设卤薄、仪仗。此外国家凡征战凯旋时,皇帝在午门接受献俘典礼,如果皇帝亲征也从门出驾。
太和门
进午门,过玉带河,便是太和门。太和门前,有两尊青铜浇铸的狮子,右为雄狮,爪下有一铜球,象征权力;左为雌狮,爪下躺着一小狮,表示亲昵、母爱。狮头上的鬃卷,13卷为至尊,皇宫专用。
太和门是前三大殿的前门。地上金砖墁地,天花板描龙彩绘。金砖,是苏州烧制的一种砖,其制作十分精细、复杂,经过六道工序,窑烧130天,砖成后浸泡于桐油,历时8个月始成。这样制出的砖,“敲之有声,断之无孔”,黑而发亮,光可鉴人。这种砖造价昂贵,每块砖底下还印有制作者姓名、产地。故宫各大殿内都铺这种砖,因价高,民间称之为“金砖”。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宫殿群中最大的建筑。殿高36米,宽63米,面积为2380平方米。
“太和”语出《周易》,太和是“阴阳会和,冲和之气也”,“混同宇内以玉太和”之意,即指宇宙万物,和谐圆满。太和殿坐落在“工”字形须弥座上,汉白玉雕成,分上中下三层,称为丹墀或丹陛。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图案。那些伸出的为螭首,口中小孔为出水孔。共有螭首1142个。如遇雨天,可见千龙吐水之奇观。
台基上放置18个大铜炉,据说代表当时的18个省份。太和殿台基上面的大平台,放置铜龟、铜鹤各一对,象征“龟鹤千秋”,意为长寿。东有日晷西有喜量,象征皇权公正平允。这里是举行大典奏九韶之乐的地方。
太和殿是国内木制大殿之冠。殿为重檐庑殿顶,为殿宇中最高等级,足称中国古典建筑之最。殿内72根大柱支持其人武部重量,殿正中为皇帝宝座周转有6根镏金龙纹大柱,另外还有42根木柱,原为楠木,后改为松木。大殿中间的宝座为“须弥座”形式,正面和左右都有陛(即木台阶),宝座上设雕龙髹金大椅,是皇帝之位。椅后设雕龙髹金屏风。宝座左右有对称的宝象、角端、仙鹤、香筒等陈设,都是铜胎嵌丝珐琅制品。象驮宝瓶,内装五谷,象征太平,五谷丰登。角端是我国古代神话中的一种神兽,可日行18000里,通晓四方语言,只有明君,它才捧书而至,护驾身旁。

今年1月份的时候去的故宫 故宫一直是我的梦想之地 去了之后果然没有失望

进去之后会有一片大的空地 是以前百官朝拜的地方 地面也就只是普通的石头地面 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岁月 地面已经非常斑驳 我想当年一定不是这样的吧 只要还有点会用怀柔政策的皇帝都会把这样的地面修葺得平整一点

故宫的宝物多 但布置并不适合观赏宝物(除了专门成列宝物的珍宝馆)我认为在故宫更多的是看建筑 甚至是感受宫廷的无奈 伴着夕阳 走在高高的宫墙旁边 如果你的心可以静下来 一定可以有不一样的感觉

在故宫 我对于曾经住在里面的人 没有多少的羡慕 不像在逛一些私人的园子的时候 往往羡慕的直流口水 希望占位己有 过高的宫墙 过于肃穆的建筑 都让人感觉非常的压抑 再加上以前对帝王家生活的了解 只会觉得这是一个适合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的地方 实在是不适合我这个梦想这毕业就退休的人

当然也非常感谢世界上有这么一段如此权利集中的时候 只有这样的权利集中 才可能 集结全国的财力 物力 人力 智力去做这么一件事情 不过 更为庆幸的是我不用活在那个时候 可是那个时候信息那么的不发达 也许 就有我的桃花源在等着我也说不定

看到故宫会想到中华的辉煌和政治的深奥

现在的长城是增强民族自信和民族凝聚力的KEY
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
还可以创收

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的说,因为根据天气、时间、自己的心情陪自己一起看的人的不同,想到的也不同啊!
看到长城有时候会想到它的用途,有时候会想到它的建造人,有时会想到那个时候人们付出的辛苦……
希望你能陪着自己最喜欢的人在最高兴的时刻去看它,它会让你想到你们会一生幸福的……

summer palace 想到夏天

站在故宫面前,你想到了什么~

游览故宫时你想到了什么?
  
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宫,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去过北京的游览的人,一般的首选就是故宫,不游览故宫将是一生的遗憾。你游览了故宫有何感想?
  
虽然游览故宫是近二十年前的事了,但只要谈起故宫,或看到故宫文字影像,这些当时的感想就会萦绕在脑海,也就是这种感想,成为自己在普通岗位上努力工作,兢兢业业的一个重要动力。
  
那是一个冬天,还在大学读书,已是大三了,因为到北京串亲戚,也是第一次到北京。那时家庭经济条件很不好,到一次北京不容易,因此亲戚也就挽留在北京多呆几天,在北京逛逛,特别安排带我去故宫游览,这也是从记事起梦寐以求的。那天天气很好,阳光灿烂,整个北京所见之处,都很漂亮,故宫个个建筑更加显得富丽堂皇。当时没走进故宫时,远远看去就像一幅画,但越走近,就越感到天安门、午门、太和殿等建筑风格漂亮、气势雄伟、豪华壮丽。特别是站在太和殿的门前,感到故宫建筑的威严,建设设计处处体现了统治者的权利,这也许就是明清两代王朝为什么能够统治中国几百年的缘故,如果不是时代的发展,这种帝制统治将会延续多少年。看到这些辉煌的、壮丽的、精巧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组建成一座座惊世杰作,无不体现中华民族文化、技术、艺术、智慧,让中华民族一员的我感到无比自豪。但就这样一个拥有亿万万勤劳、勇敢、智慧,富有创新精神的成员的民族,竟被来自万里以外区区几万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操戈在紫禁城,屠杀无辜的群众百姓,抢劫金银珠宝文物,自己内心感到,也替当时拥有这样宫殿的帝王感到极大的耻辱、羞辱!这与当时王朝的昏庸腐败不无一定的关系。
  
看到这些,作为中华儿女的一员一定会不由的想到政府有责任把中华儿女组织起来,充分发挥每一个成员的聪明才智,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有责任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奉献出自己的知识、力量,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不能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也不能不想到,那些贪污腐败、行贿受贿、买官卖官、以权谋私的,大肆侵吞国家资财追求个人享乐的,身处要职玩忽职守给国家造成损失的,因一己之需违法乱纪的,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发展步伐,严重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应列为民族的败类,严厉惩处绝不能姑息迁就!

说说我最大的收获吧!我觉得故宫见证了明清两朝的兴衰。同时,故宫是北京的标志,也是中国的标志。曾经的它是皇权的象征,今日的它却是历史的诉说者,更多的是让人们感受到历史和岁月的沉淀。
几年前我曾跟着导游游历了一遍故宫。去故宫一定要听导游讲解,事先计划好路线,这样你会大概了解明清两代的历史,也会听闻到一些趣事,会看到一些珍品,同时对古代的宫廷建筑也会叹为观止!

进入故宫你最先看到的就是雄伟壮阔的午门!帝王的威严从午门上就能完美地体现出来,它让你一下就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午门是故宫的正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也是我对故宫的第一印象!

太和殿,故宫中级别最高的建筑。也是人们口中的“金銮殿”。太和殿建在五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特别的耀眼和霸气!太和殿红墙黄瓦,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金碧辉煌。故宫内部的每一个角落,无处不在显示着皇室的尊贵与权威。

故宫,让我对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也非常敬佩古人们的勤劳和智慧!走在故宫里,你总是能有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仿佛时光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些发生过的故事似乎都历历在目。有机会的话,我想我还会再去游览一次故宫的,我想更仔细的看一看故宫的每一个角落,听一听关于它更多的故事。我觉得每个人游览完故宫以后,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收获吧!

看到故宫博物院我想到了什么?
答:我看到故宫博物院,我想起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想起了我们被列强侵略的时代,想起了我们身上的使命

看到故宫想到什么
答:所以这个问题应该辩证的说,因为根据天气、时间、自己的心情陪自己一起看的人的不同,想到的也不同啊!特别在故宫看到那段长城,更会让人想到那个时候人们付出的辛苦……希望你能陪着自己最喜欢的人在最高兴的时刻去看它,它会让你想到你们会一生幸福的……...

北京的故宫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答:至今想想,自己曾在祖国的心脏当过兵,曾守护了祖国的瑰宝而感到无比的自豪、荣幸。故宫是北京之行景点的第一站。时隔一年了,对于故宫的记忆是残缺的,只想起这座皇城的雄伟,大致可分皇帝办公区域及御花园。像故宫这些旅游景点,一年四季也应是人头涌涌吧。我们在昧心的导游的指引下,还没能细细地...

看到故宫之后所想到的
答:今年1月份的时候去的故宫 故宫一直是我的梦想之地 去了之后果然没有失望 进去之后会有一片大的空地 是以前百官朝拜的地方 地面也就只是普通的石头地面 经过了那么多年的岁月 地面已经非常斑驳 我想当年一定不是这样的吧 只要还有点会用怀柔政策的皇帝都会把这样的地面修葺得平整一点 故宫的宝物多 但布置并不适合...

游览过故宫以后,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答:走在故宫里,你总是能有一种时空穿越的错觉,仿佛时光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些发生过的故事似乎都历历在目。有机会的话,我想我还会再去游览一次故宫的,我想更仔细的看一看故宫的每一个角落,听一听关于它更多的故事。我觉得每个人游览完故宫以后,都会有自己不同的收获吧!

北京故宫十大景点
答:保和殿位于中和殿之后,是故宫"三大殿"之一。清朝每年除夕和元宵,皇帝在此宴请王公和文武大臣,到乾隆年间,把三年一次的殿试由太和殿移至这里举行。保和殿东西两侧的庑房现改为历代艺术陈列馆,陈列有从原始社会到清代约六千年的中华艺术瑰宝。5、乾清宫 乾清宫是内廷正殿,殿中设宝座,上有“正大光明”...

故宫能学到什么知识?
答:7、故宫里有七十多口水井,皇上及后宫众人却只喝从遥远的玉泉山取来的水,原因就是这些成了宫斗的工具,自杀的、投毒的搞的这些井成为摆设,每人敢喝;8、宫内有一部分门槛为什么被锯掉了,那是末代皇帝溥仪爱上骑自行车的产物,为了方便骑自行车他叫人把从养心殿到御花园的所有门槛全部锯掉了,去游玩...

说到故宫,你会想到什么呢?
答:会想到古代的皇官,有很多人在里面。

逛完故宫后该去哪吃点老北京特色
答:逛完故宫后该去哪吃点老北京特色?逛完故宫后可以去吃的老北京特色美食的地方有:簋街、前门大街、霄云路、广安门、平安大街等。北京,简称“京”,古称燕京、北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省级行政区、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一、簋街提到北京小吃街,簋街应该是最有名的了吧,这里就是北京吃货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