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代十国时期丞相冯道的介绍 据说五代十国时期最厉害牛的人是五朝宰相冯道,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作者&投稿:祝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冯道一生,历五朝事11主,这在推崇忠诚不贰传统观念的中国人看来,简直太过分了,简直就是耻辱。宋人欧阳修作《新五代史》,曾痛斥冯道这种不义之徒: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

  也就是说,国家之亡,就亡在冯道这样无耻的大臣身上。欧阳修还举了一篇五代时的小说中的故事,作为反例:一位李姓妇人,其夫死在官任上,她于是带着儿子捧着丈夫的骨灰返乡。过开封住店,店老板见她形迹可疑不让住,而李妇偏不肯走,争执之下,店老板扯她的手拉到街上。李妇觉得“被淫”,深以不能守节为耻,就当街将自己的那只手臂剁了下来。欧阳修叹曰:“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

  欧阳修是一代文章大家,他已把丑话说在前面,后人也就不好反驳了。久而久之,冯道竟成为历史上反复无常、趋炎附势、寡廉鲜耻一类小人的代表。照欧阳修的意思,冯道应该向李妇学习,国家一改变颜色,就得自己把自己给砍了
冯道曾臣事辽太宗耶律德光,按中国人历来的说法也就是当了汉奸。辽灭后晋,冯道来朝,耶律德光问:“你怎么也来了?”冯答:“无城无兵,安敢不来!”又问:“你是什么老头?”冯答:“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头。”如此装痴卖傻,逗得耶律德光大乐,于是封为太傅,位列三公。

  冯道只是卖傻,而非真傻。在自贬以求全求宠上,他可以说是无耻。但问起国计民生的大事来,他可是一点也不傻。耶律德光问:“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答:“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冯道一言,使契丹改变了夷灭汉人的初衷,救了无数无辜的百姓。

  我不能断定,冯道是为了拯救中原百姓才去当“汗奸”的。但冯道为政的贤明清正,却是连鄙视其人格的欧阳修也不得不秉笔直书的。欧阳修不愧为大文章家,一是一二是二,分得清清楚楚。要是到了别人手里,除了指他脑后有反骨外,怕是再指不出什么来了。殊不知反骨也是一骨。

  冯道家世耕读,从幼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恶食,唯以吟讽为事。当官以后,为人刻苦自励,生活淡泊,曾住在茅庵中,与随从人员共用瓢勺碗盏,一个锅里吃饭。父死归乡丁忧,他亲自耕田砍柴,与贫下中农打成一片。这样体察民情,所以深知民间疾苦。后唐明宗问他治术,他说:“陛下以至德承天,当日甚一日以答天心?”又问农事,他说:“谷贵饿农,谷贱伤农,此常理也。”接着背了一首唐诗给明宗听:“二月卖新丝,五月粜秋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天下君,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遍照逃亡屋!”明宗听得眼睛一亮,说此诗甚好,叫身边的秘书录下来,经常念诵自省。

  对君王如此,对下面的人如何呢�一次,一个军士跑到衙门前指名辱骂冯道,冯道听了说:“他肯定是醉了!”叫人把他请进来,好酒好菜招待了一番。那时冯道第一次为官的后唐还没有亡,也就是说,他还从未当过贰臣、汉奸、叛徒,实在没有什么值得被当街辱骂的,那军士多半是无理取闹。冯道不恼,还请人家吃喝,尽欢而散,中国历史上恐怕难得再找到几个这样有风度的大官了。他的贤名,外国人也佩服和敬重。后晋时他出使契丹,契丹主准备亲自到京郊迎接他,有人告“天子无亲迎宰相之理”,乃罢。天子为什么要郊迎宰相?而且是“上国”的天子,郊迎“儿皇帝”石敬瑭的宰相?原因就是两个字:服了。

  文天祥至死不反,是中国人的自豪;冯道反来反去,却是中国老百姓的大幸。事实上,反来反去的是迭次更替的朝廷,是世事和政局;他冯道倒是以不变应万变。谁来做皇帝他都欢迎,都乐于为之办事,并以其德高望重给最高当局尽可能以善的影响,让民众休养生息,使动荡混乱的社会尽可能维系一种更深沉的秩序和安定,维系这个民族细若游丝的命脉。没有人说他是英雄,他手无缚鸡之力,无法镇压反叛的军阀或御敌于国门之外;他只有等你们来了,笑眯眯地迎上前去,让你们喜欢他,尊重他,把权力交给他,他再按照自己的意思去乱中求治。

  冯道,瀛州景城人,字可道。“道可道,非常道。”冯道之可道,就是非常道。
 

 冯道(882-954),是中国大规模官刻儒家经籍的创始人。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五代瀛州景城(今中国中部河北交河东北)人。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4年)、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0年)时任宰相。契丹灭后晋,到契丹任太傅。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48年)时任太师。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59年)时任太师、中书令。曾著《长乐老自叙》。

冯道可谓是官场上的高手,是玩弄权术的祖师爷,他能在四代中担任高官,不得不佩服他的处世为人。契丹没有灭中国,还多亏了他的几句话,真是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榜样。

冯道(882─954),字可道,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附近)人,历任後唐、後晋、後汉、後周和契丹的辅佐大臣。冯道最早事幽州刘守光,为其参军。及刘守光败,由宦官张承业以文学推荐给河东节度使李克用,为掌书记。後唐庄宗李存勗即位,拜冯道为户部侍郎、翰林学士。明宗时,冯道为端明殿学,任宰相多年。长兴四年(933年)明宗死,又相愍帝。不久潞王李从珂反於凤翔,愍帝出奔,冯道遂率百官迎潞王入京,是为废帝,冯道亦为宰相。後晋灭唐,冯道又事晋,守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司徒,兼侍中,封鲁国公。由於後晋废了枢密使,因此权归中书,故一切大小政事,皆由冯道处理。石敬瑭死後,冯道又为出帝石重贵之宰相。契丹灭晋,冯道事契丹为太傅,跟从耶律德光北归至常山。後汉立,乃归汉,以太师奉朝请。周灭汉,又事周,拜为太师兼中书令。故《新五代史》称其为「事四姓十君」。冯道为人刻苦俭约,曾为後唐明宗诵聂夷中〈田家诗〉,使其瞭解民间疾苦。冯道曾於後唐长兴三年,奏请朝廷刊刻九经印卖,这一巨大的文化工程,历时十九年才得以完成,其成事实与冯道的努力分不开。冯道晚年自号「长乐老」,以事「四姓十君」为荣。这与他事君很少谏诤、奉迎上意,不无关系,死年七十三岁。

无耻

如何评价五代十国的“不倒翁”宰相冯道呢?~

说到中国历史上出产“职业宰相”最多的时期,自然是春秋战功,百家争鸣,群雄争霸,战乱纷纷,思想和时局的大变革导致了人才的大流动。出现了像吴起商鞅苏秦张仪这样的优秀“职业宰相”,他们不以后世文人忠君报国为人生目标,而是以实现人生自我价值为轴心,说白了,去哪一个国家当官不重要,重要的是哪一个的国君能给他最大的政治舞台,让其一展报负。
而自从汉儒家思想一统天下后,如春秋战国时期涌现的这“职业宰相”就没了市场,忠君成为评判极重要的标准。“跳槽”必将招黑和差评(被长期称为三姓家奴的吕布就是典型例子)

但是后来到了五代,却出了一个顶级“职业执宰”,其几十年政治生涯“跳槽”之频繁,在中国历史上也算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记录,老先生一共侍候了四朝十多个皇帝。
毫无争议的是五代最佳职业宰相。
他是谁?
他就是冯道

冯道是瀛州景城人,年轻的时候颇有魏晋名士之风。名声很好。
冯道出世任官的第一个老板是幽州节度使刘守光,却因为直言劝谕被刘守光打进大牢。
这时冯道年仅20.,风华正茂,未来的路还长。
刘守光之后,冯道投奔五代第一战神的李存勖。李存勖对他非常推荐,任命他为太原掌上书记,成为李存勖的心腹小秘。

后来后唐政局大乱,后唐庄宗李存勖被叛军杀死,混水摸鱼的李嗣源称帝,冯道继续侍奉李嗣源,极受后唐明宗李嗣源重用,于天成二年拜为宰相。任中书侍郎和同中书门下同章事,权倾一时。
不过放心,冯道的宰相,绝不只当这一家。

后唐政局不稳定,潞王李从柯发动叛乱,打到洛阳,冯道率百官出降。
李从柯免去冯道相位出知同州。冯道也不恼,慢悠悠的骑上老马带上两个仆从出了京。
但新家不好打理,面对繁杂的局面李从柯觉得吃力,想起了姜还是老的辣这句话,于是又召回冯道,委以相任,官拜司空。

天福元年,河东节度使石敬塘灭后唐,冯道所在的后唐集团虽然破产,但冯道本人的资历和人脉却是一笔优质资产,这不,儿皇帝石敬塘给冯道发去了OFFER,冯道再次拜相。
在石敬塘手头,冯道一样很受恩宠。老石后来病死,甚至托孤于他。
可上位后来后晋出帝石重贵对冯道不感冒,冯道再次骑上老马带上仆从出知同州。

没有冯道这位不倒翁坐镇,石重贵的位置不稳,很快被契丹人所破,契丹辽太宗耶律德光对冯道,早就垂液许久,早在后唐时期就想挖冯道。
此番灭后晋,耶律德光终得冯道所用。
但契丹人没有中原呆没多久耶律德光病逝。接任的辽世宗耶律阮北归大草原,冯道笑眯眯在的镇州城门口举旗相送,色YOUR娜娜了亲们。
送走了契丹人,冯道又选择归附后汉高祖刘知远。被授为太师,

刘知远死后,后汉郭威独大。杀汉隐帝自立成立后周,又一次冯道识时务的拥戴郭威,再一次成为后周的开国重臣。再拜为太师,后周世宗对冯道十分敬重,据说开会都不直呼职务和名字,以示当年同在一个战壕的兄弟之情。
冯道的最后一任老板是后周世宗柴荣。年轻锐进的周世宗柴荣对冯道到不怎么感兴趣,但出于政治考量,依然高官厚禄供着。
冯道于显德元年病逝,其一生,侍奉四朝十帝,始终不倒,堪称传奇中的传奇。不倒翁中的不倒翁。
后世对于冯道的评价趋于两极分开,宋朝像欧阳修司马光一样的文臣们自是视其为无耻败类,只顾自己的前程,视每一任前任BOSS都如草鞋,太有失读书人的气节和本份。
而到了近代,有不少人为其翻案,其一老冯每一任上理国治政都是好手一把(所有每个老板都赏识)有能力,其二其人不贪财,不结党,处事圆滑,能进能退,有权而不滥用,得势而不嚣张,虽长期占据相位,却不结党营私,而且在每个岗位上,都能尽职心责,对东家,在任时也是敢于谏言,指缺点谈不足,时常让老板红红脸出出汗。
这样的员工,绝对是每个老板都想要的好员工。能四朝十帝不倒,冯道靠的不是溜须拍马,而是自己真正的才干。

给他一个五代十国甚至了中国历史上的最佳职业宰相的金字招牌,十分恰当。

为什么说冯道是五代十国最厉害的人呢?因为,在五代十国这种特殊年代,王朝和皇帝都如走马观花一般,换了一波又一波,但是不管谁当皇帝,都选择让冯道来当帝国的执政官,这就好像,中国所有的大公司,都争着抢着让冯道当总经理,你说冯道厉不厉害?
在中国历史上,当过四朝执政官的的人虽然罕见,但也并非没有,但像冯道这种,在四个不同的王朝都出任首席执政官的人,却是独一无二的。更主要的是,如果辅佐一个皇帝就算一朝,冯道实在可以称得是十朝元老,因为他这一生共辅佐了十个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所以,在五代时期和北宋初年,人们说起冯道来,都是一脸的崇拜和仰慕。而且,我们翻开《旧五代史》,很少能看到冯道的负面内容,因为无论道德、能力、品行、胸怀等各个方面,冯道都是是金光闪闪。总而言之,冯道就是当时最完美的男人。
在冯道死的时候,刚好七十三死的,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代里,这实在是高寿。更主要的是,孔子也是这个年龄死的,所以敬佩冯道的人都说,冯道是一可以和孔子并肩的圣人。

为什么会享有如此高的评价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冯道一生身居高位,历任四代执政官,辅佐十个皇帝,门生故吏自然是遍布天下,所以愿意为他唱赞歌的人,自然是数不胜数。
虽然说,从忠义廉耻的角度看,冯道那就是个有奶就是娘的墙头草,所以不要说是后世的皇帝,就是当时的皇帝,恐怕心里都很清楚,冯道这种墙头草,根本就不值得重用。但问题是,冯道当时的影响力实在太大,如果他不出面当执政官,又有谁敢来当这个执政官呢?而且,如果皇帝不重用冯道,他们的皇位都很难真正坐稳。
在这种背景下,不管谁当皇帝,自然都得请他当执政官;总而言之,您老人家就算不出来处理俗务,也得当帝国的挂名执政官。因为除了您老人家这种德高望重的人,谁能压住场子呢?
当然,也因为类似的原因,郭威想篡夺皇权,却看到冯道并没有对他下拜的意思,直接就沮丧到了极点。因为冯道没有向他低头的意思,他就算穿上龙袍也不像皇帝。后来,冯道去世后,柴世宗虽然从心里看不起冯道,但他在礼节上依然不敢殆慢,于是停朝三天。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在那种乱世之中,像冯道这种任你风吹雨打,我只笑看花开花落;凭你帝国如走马灯一样的换来换去,我也是当百官之首。这份潇洒,这份从容,就会让人觉得,冯道实在太厉害。
等到了北宋建国初年,国家开始提倡忠君思想,自然会对冯道这种有奶就是娘的总代表给予相应的否定。只不过,当时北宋朝堂之上,从皇帝到宰相,从文官到武将,那都或多或少干过这种有奶就是娘的事情,如果把冯道给全盘否定,那他们脸上也无光,所以这个时候御用文人只是对冯道提出温和的批评。
但是,时光飞逝,转眼间大宋帝国就存在近五十多年,从五代时期过来的人基本都已作古。于是,忠君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非常有底气的说,真正的好臣子,就应该不惜舍弃性命为皇帝尽忠。总而言之,生是赵家人,死是赵家鬼。
在这种背景下,文人政客开始理直气壮的嘲笑冯道,总而言之,这种有奶就是娘的家伙,竟然还能在史书上享受这么高规格的评价,实在是老天不开眼。于是,各种非议冯道的人、各种非议冯道的言词,变得越来越多。
随着这种社会风向的转变,司马光在给冯道修史书时,自然也开始严厉谴责冯道这种毫无臣节的行为,而欧阳修在给冯道盖棺定论时,也直接骂冯道这种人,就是个不知廉耻的家伙。从此以后,冯道的历史形象终于开始越来越低。

五代职场“第一达人”冯道,为何能够逍遥四朝?
答:如果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职场排行榜”的话,那第一名绝对是非冯道莫属的,是当之无愧的五代职场“第一达人”,在那中国最乱的几十年内,能够逍遥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并且都是担任太师太傅这样的高官,不可不谓之是传奇。那么他到底是有何种本事,能够来这官场来去...

冯道传内容简介
答:在中国历史上,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以频繁的王朝更迭和军阀统治为特征,象征着中国分裂的高峰。尽管如此,统一始终是历史潮流的主导力量。冯道,这位历史人物在五代的篇章中显得极为独特。他的一生跨越四个朝代,三次坐上中书宰相的宝座,无论统治者是来自沙陀、西夷还是汉人,无论是开国...

乱世中的十朝宰相,冯道究竟有什么本事,能够做到十朝元老呢
答:冯道比较有才学,有丰富的生存经验,淡泊名利,有长寿经验。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最乱的时代,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冯道了,他是唯一一个见证五代史的人,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十朝元老。冯道,他是一个有很有才学的人,在五代十国的时候,那时候...

古代姓冯的名人
答:冯延巳:五代词人,南唐后主李煜之师 冯道:五代十国宰相,共事五朝十三帝 冯异:光武帝时征北将军 冯梦龙:明代文学家 冯云山:太平天国将领,封南王 冯国璋:中华民国北洋 *** 总统 冯玉祥:国军第二集团军司令 冯习: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夷陵之战为大督 冯保:明代万历年间,内相、总督东厂官校办事兼掌御用...

乱世中的十朝宰相,冯道究竟有什么本事,能够做到十朝元老呢?
答:冯道比较有才学,有丰富的生存经验,淡泊名利,有长寿经验。我们都知道在中国历史上有三个最乱的时代,那就是春秋战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那么就不得不提到冯道了,他是唯一一个见证五代史的人,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十朝元老。冯道,他是一个有很有才学的人,在五代十国的时候,那时候...

五代十帝元老重臣的冯道,一生有多传奇?
答:冯道的家境较为普通,既不贫寒,也不豪门。当冯道步入仕途的时候,他经常被同行的官员嘲笑家庭,冯道的这个官,做的十分的不容易。后来,在朱温的篡位下,大唐王朝拉下了帷幕,朱温建立了后梁。中国从这一刻起正式步入了五代十国。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混乱局势,刘守光抓住了时机,当上了皇帝,大燕政权...

经历最多朝代的宰相是谁?
答:中国历史上经历朝代最多的宰相,是五代时期(907——960)的冯道。一般我们说某人是几朝宰相、几朝元老大多都是说在同一个王朝里经历了几代皇帝,冯道是经历了五个王朝(后唐、后晋、契丹、后汉、后周),服侍了十一代皇帝。

十朝元老冯道,侍奉五朝八姓十帝的牛人,到底有多传奇?
答:一说起冯道,很多人都会对他先后侍奉五朝八姓十帝的人生经历感到惊叹,以一句“卧槽”奠定了稳稳当当的吃瓜群众基础。冯道是何许人也?他出生于唐末,活跃在五代十国混乱时期,卒于北宋建国之前,用一句话来说,冯道就是一个和五代十国共存亡的男人,他这一生先后在后唐、后晋和后周称臣...

长乐老的生涯: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五代十国?求解答
答:公元907年唐朝最后的一位君主昭宣帝李祝禅位于朱温,自此展开了梁、唐、晋、汉、周的五个短朝代,到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被军士推戴,成为日后的宋太祖,当中只有五十四年,这期间在历史上则称为“五代十国”。现有的历史纲要,大部分没有叙述到故事的重点。新刊行的研究文字,则又过于繁碎。都不是一般读者亟于领略又...

冯道一生辅佐了11位帝王,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答:他一生辅佐11位帝王,一心为民,却被后世人辱骂?在我国漫长的几千年历史上,有这么一个时期,世道混乱,时局动荡。仅仅53年,在中原这片土地上,就先后进行了5个国家政权的交替。期间出现先后出现了十几位帝王。可以说两三年就换一个皇帝。这个时期就是五代时期,不过这个时期向来与后面的十国时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