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实现社会公平国家采取的重大措施 实现社会公平党和政府应采取哪些重要措施

作者&投稿:禄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坚持把农村教育摆在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

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2003年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以来,国家坚持将"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2006年,率先对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实行了免收学杂费的政策,2007年进一步扩展到全国农村的义务教育学校,惠及1.5亿农村学生。农民的教育负担得到切实减轻,平均每年每个小学生家庭减负140元、初中生家庭减负180元。农民群众高兴地说,"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此外,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已纳入规划,正在逐步推进。

大力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为了加快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2003年国家开始实施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计划。目前,全国410个西部"两基"攻坚县中,已有317个实现"两基"。"两基"攻坚计划的实施,有力促进了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使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大大改善,质量得到提高。其中"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央财政总计投入100亿元资金,可满足200万新增寄宿生的学习、生活所需,使他们不必再为上学每天翻山越岭、长途跋涉。
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05年,国务院决定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提高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建立了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加强了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这项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机制创新,2006年从西部农村地区开始,目前已经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面推开。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必将对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积极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2005年以来,教育部制定政策措施,并先后组织了现场会和经验交流会,在全国统一部署、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地加大了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缩小学校间的差距。有些地方逐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均衡拨付,促进了办学条件的均衡;有的建立起校际教师交流制度和教师轮换制度等,初步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很多地区通过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缩小了学校间的差距,群众关心的中小学择校问题正在逐步妥善解决之中。

重视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近年来,根据"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方针,各地积极采取措施,使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保障状况得到很大改善。同时,各地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列入本地巩固提高义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档案,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制定了有效的教育与管护措施。
二、坚持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是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02年和2005年,两次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作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了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一是进一步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使职业教育办学的路子越走越宽,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各级职业学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转变教育观念和办学模式,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国家近年组织实施了"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四项工程。目前参加"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职业院校达1000多所,企业达2000多家。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年培训约3500万人次,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年培训约4500万人次。全国企业职工年培训达9100万人次。二是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启动实施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用于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经费将超过100亿元,使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得到切实改善,办学能力有很大提高。三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迅速扩大。2005、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两年分别扩招100万人。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748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1810万人,创历史最高记录。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计划再扩大50万人,从而实现招生800万人的目标。
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以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为依托,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手段,促进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打造开放、灵活、方便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平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2006年,全国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结业者达366万人次,各种非学历中等教育结业者达6508万人次,扫除文盲164.6万人。

三、坚持教育的公益性,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从严治教,规范管理,保障每一个孩子上得起学

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把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失去学习机会,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着力推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建设,使我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不断完善,覆盖面逐步拓宽。

建立为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寄宿生活补助费制度。从2001年开始,国家对贫困地区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进行免费提供教科书制度的试点。2006年,在对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5200万名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的同时,对农村地区3730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其中的780万名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这些资助措施大大减轻了经济困难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义务教育就学率的提高。

建立健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国家奖助学金和助学贷款为主体,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有机结合的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4年,建立了以风险补偿金为核心的国家助学贷款新机制,贷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全部由财政补贴,还贷年限延长到学生毕业后6年内。实行了国家助学贷款国家代偿制度,对自愿到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从事生产第一线工作达到一定年限的中央部门高校毕业生,其在校期间获得的国家助学贷款本金和全部偿还之前产生的利息,由国家代为偿还。为进一步加大对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确保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上得起大学、接受职业教育,国务院决定,从2007年秋季开学起,进一步建立健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新资助政策体系加大了资助力度,扩大了资助面,提高了资助标准。
规范教育收费,坚决治理教育乱收费。教育乱收费现象一度成为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各级政府及教育部门共同努力,通过标本兼治、齐抓共管的治理,使教育乱收费现象得到遏制。在义务教育阶段,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免除学杂费和学生公用经费保障水平的提高,农村学校乱收费问题已基本解决;对城市学校实行规范的"一费制"收费办法,实行就近入学和取消实验班、重点班,加强了收费监管力度。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也采取了规范收费政策、清理收费项目、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和听证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加强检查审计等措施。对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实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对高校学费和住宿费标准采取了稳定在2000年水平上的政策。近年,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的评价明显好转。

实施普通高校招生的"阳光工程"。该工程旨在把招生政策、高校招生资格及有关考生资格、招生计划、录取信息、考生咨询及申诉渠道、重大违规事件及处理结果全部公开,将招生录取工作置于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之下,建立并完善招生考试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阳光工程"2005年实施以来,取得明显效果。我国高考考风考纪进一步好转,招生乱收费、违规录取现象大幅减少,考生、社会投诉率大幅度下降,成为教育战线落实公平公正的民心工程。

四、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

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不仅要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而且要提高教育的质量,让所有孩子都能上好学。近年来,教育系统坚持以育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力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青少年德育工作,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教育系统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信息化带来的挑战,我们不断完善学校德育体系,注重加强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坚持把学校教育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把德育融入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工作、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德育环境建设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质。2007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提出了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青少年休息睡眠时间,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等重大举措。教育部门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要求,把加强体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重要工作。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和水平。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近年来,国家加强了师德建设和教师在职培训,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建设。中小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迈出新的步伐,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推动城镇教师支援农村、师范生实习支教,缩小城乡教师质量差距,农村教师素质迅速提高。为了吸引优秀人才报考师范专业、从事教师工作,国家决定试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从2007年秋季入学的新生起,国家在6所教育部所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免除师范生的学费、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这一具有示范性的举措,就是要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成为全社会最受尊重的事业;就是要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就是要提倡教育家办学,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中国教育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人力资源强国而奋斗。

1、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2、取消农业税
3、实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程
4、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5、对义务教育段学生免除学杂费和课本费

为实现共同富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1、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重要的制度保证。
3、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税收调节,整顿税收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提高低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高收入。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照顾各阶层群众利益。

扩展资料构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调节机制。严格实施产业准入制度,以产业负面清单的制定推动西部地区原有产业和东西部扶贫协作引进产业的优化升级;
发挥市场机制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作用,使企业尽快成为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核心主体,同时提升非政府组织、群众团体等社会力量在东西部扶贫协作中的作用;
把握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注重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增强西部地区的内生动力,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推动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举措

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合理是指收入分配结构,有序是指收入分配秩序。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行为,尊重诚实劳动收入,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政府在统筹各方面工作时,应注意把维护社会利益格局的基本均衡和收入分配关系的公平和谐,作为制定政策、推进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人民群众的既得利益得到有效保障,增量利益得到合理分配。要特别关注、妥善处理好征地、拆迁、企业改制等利益格局调整的焦点问题,形成合理的利益调整补偿机制,避免和化解因利益失衡和分配不公而引发的社会矛盾。五要把扩大就业、支持创业、减少失业作为提高收入水平的重要手段,摆在政府工作的突出位置。同时,要着力发展更加和谐的劳动关系,建立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健全劳动保障监察机制和劳动争议调处仲裁机制,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严厉查处就业歧视和侵犯劳动者就业权利的各种行为。要着力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就业培训,创造就业岗位,保障他们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保障问题,对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经济权利和利益,确保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为维护社会公平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①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②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利用税收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④崇尚公平正义,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医疗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在水平;⑤坚持...

...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会公平,我国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重大方针和措施?
答:20、请列举我国政府为实现社会公平而采取的大政方针和重大措施。①全面取消农业税,调整消费税;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水平;③从2006 年起用两年时间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④实行城市支持乡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⑤完善考试制度,依法严厉打击中 考和各...

社会主义公平正义的保证都有哪些
答: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省经济利益关系不断调整,经济利益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明显提高,公平正义得到彰显,社会更加趋于稳定,这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山东...

为实现社会公平国家采取的重大措施
答: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国家也采取了规范收费政策、清理收费项目、实行教育收费公示和听证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加强检查审计等措施。对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实行"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对高校学费和住宿费标准采取了稳定在2000年水平上的政策。近年,人民群众对教育行风的评价明显好转。 实施普通高校招生...

为实现共同富裕党和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举措。4、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强政府税收调节,整顿税收调节,保护合法收入,提高低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高收入。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6、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照顾各阶层群众利益。

政府致力于实现公平正义的政策
答:四、重视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不是一个抽象的口号,须具备现实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满足公民对社会公平的要求,增加公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必须具备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较好的物质条件,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实现农民增收目标。同时在落后地区加大公共支出制度,通过补贴、救济...

请问,在社会治理的各方面,党和国家都采取了哪些举措?
答:4、在户籍管理方面,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三)构建国家安全体制 这是近5年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极具标志性的重大举措。为了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党中央决定建立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体制,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四)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国泰才能民安...

政治题:我国内维护社会公平采取的措施
答:如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使收入分配秩序得到规范,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人类社会的进步,既要用生产力发展水平来衡量,也要以人的价值实现程度去评价。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理所应当成为享受和谐社会成果的真正主人。构建和谐社会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努力实现收入分配格局的...

在促进社会公平中怎样实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统一?
答:全民基本保障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全民享受到基本医疗、教育、住房和退休金等重要服务,这也为穷人和弱势群体提供了更好的机会。综上所述,实现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的统一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包括增加经济增长点、加强教育和人才培养、推行政策公平、打击经济不公平现象以及加强全民...

如何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答:面对我国在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正确认识促进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大意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社会公正,前提是提高认识。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社会公正问题之所以得不到很好解决,与一些人尤其是个别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把社会公正的价值看轻了、位置摆低了不无关系。事实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