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S见闻:让碟中谍4里宝马的风挡玻璃显示屏变成现实 《碟中谍4》里面运用的高科技有哪些?

作者&投稿:恽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20年的CES电子消费品展上,AI仍然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对于汽车而言,自动驾驶已是老生常谈,在这个以创新见长的展会上,对后自动驾驶时代思考的作品大量涌现。

当自动驾驶到来之时,从驾驶席上解放的人们,可以在车内做什么?当下流行的各种大屏是否还是未来交互的最好选择?车辆作为移动智能终端,怎样才会有更好的交互体验?虽并无定论,但很多企业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让《碟中谍4》里的宝马风挡显示屏变为现实

还记得好莱坞大片《碟中谍4》中,阿汤哥开着宝马Vision Efficient Dynamics概念车出现时,这辆仿佛来自未来的交通工具赤裸裸的抢走了男女主人公的风头。

比外观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车辆前风挡玻璃可以像显示器一样呈现增强现实的彩色影像,而且全部为手势操作也绝对炫目。它不仅能显示导航,还能在目力未及之时,显示前方即将出现的行人和障碍物,给L2+的自动驾驶增加了新的含义。遗憾的是这款概念车虽然量产,成为了宝马的超级跑车i8,但风挡玻璃上的黑科技却迟迟没有面世。

让笔者意外又惊喜的是,在这次CES上出现了这项技术的量产信息。Futurus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初创公司,用"全景混合现实显示器"技术将风挡彩色显示功能变为了可能。

全景混合现实显示技术将整块前挡风玻璃变成一个巨大的透明显示器,将显示信息与车外真实世界进行融合,给用户呈现一个虚实结合的全新界面。

这项AR HUD(Head Up Display抬头显示)技术适配于不同车型、不同形状和角度的挡风玻璃。并且可实现高清全彩、几乎无畸变的显示画面。其视场角大于60度,最远可达无穷远的投射距离;因为投射距离更远,与真实外景可以无缝结合,几乎无任何眩晕感。而可视角度更大,与笔者此前在CES ASIA 上看到的AR HUD竞品相比,使得驾驶员不需刻意调整视线角度和视距,在体验上明显更好。

同时,这项技术还可整合包括激光雷达传感器、毫米波雷达传感器、以及摄像头在内的诸多传感器信息,使得其支持的ADAS功能在屏幕上实现可视化。也就是能把《碟中谍4》电影中,远方潜在危险报警功能变为现实的一项技术,这将大大提高车辆交通的安全性,并给未来智能汽车的信息显示功能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

此外,全景混合现实显示器还能够针对主驾和副驾两个位置分视角投射独立且互不干扰的影像 。例如,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主驾视角看见的是与驾驶安全、导航等相关的信息,副驾则可以利用这块透明显示器来进行娱乐休闲,如看电影、玩游戏等。如果配合独立的声场控制系统,还可以实现完全的影音界面隔离。

智能驾驶时代将迎多元交互方式

随着AI技术的发展,车辆早已不再是单纯的运载工具,它正在成为一个实现更多功能的移动智能终端,而交互也变得越发重要。车内大屏的不断涌现就是最好的例证,可液晶屏幕并不一定适合未来汽车的发展诉求,将屏幕去掉或与其他零件进行融合正在成为趋势。

根据Futurus创始人兼CEO徐俊峰透露:包括宝马、大众在内的多家主机厂,都越发重视车内显示技术的应用。在未来的产品中,将会看到大量的玻璃显示技术得到应用。据其介绍,Futurus在本次展会上展示的AR HUD产品将在2020年内实现车规级认证,并很快投入量产。其整体体积大小已经缩小到7.8L,与普通HUD设备的大小接近。这套具有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使得其一举夺得CES 2020创新大奖。而全风挡显示设备,也将在未来五年内完成车规认证并量产。

不过AR HUD的技术仍然面临很多挑战,诸如选择透视角度接近无穷远,意味着近距离的物体融合将出现问题,如果兼顾远近,则设备的体积将会进一步加大,给车辆仪表台设计带来挑战。另一方面,太阳的强光辐射对于透平设备的光学元器件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如果保护不当,会造成设备的不可逆损伤。所以在这些层面都是未来风挡显示技术的重要挑战。

另一方面,全息投影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车内显示解决方案。近几年,如奔腾T77等产品搭载的有介质全息投影颇受市场关注。但介质的存在仍然会影响车内空间的布局,特别是在L4、L5自动驾驶技术被采用后,车内空间的利用将更加严苛。如果采用无介质全息投影技术,车内的空间利用率将会更高,交互的方式也会更灵活。彼时,如蔚来Nomi这样的机械VPA(Vehicle Personal Assistant 车辆个人助手)将会被淘汰,诸如贾维斯(钢铁侠电影人物)之类的虚拟助手将会涌现。

在无介质全息投影领域,Futurus的布局更为前瞻,走进其位于北京亦庄开发区的办公室,迎面而来的就是一个巨大的无介质全息投影设备。但受限于空运美国的难度,并没有在此次CES商参展。令人期待的是,在2020年的CES ASIA上,这一技术或将亮相。届时,《碟中谍4》给人们塑造的车内前卫质感将成过去式,更加前卫智能的车内人机交互方案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碟中谍》里面的高科技是真的吗~

剧情需要,不过是添加的罢了,所谓人皮面具这类现实生活还未出现、、能给人以惊险刺激的体验就是了,基本通过后期做

依靠各种魔法般的先进技术,50岁的阿汤哥上天入地无所不能。那些只存在于动漫中的高科技,照亮了整部电影。事实上,《碟中谍4》中各种令人惊诧的技术并非虚无缥缈的幻想之物,在现实中都能够找到它们的影子。
  1.触摸屏宝马车
  电影: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伊森和宝拉·帕顿饰演的特工简一起开着车在孟买狂奔,不识路的伊森用手指轻轻一点,汽车挡风玻璃马上变成显示屏,不仅能够实时显示数字地图,还能感知前方各种障碍物,而且还会追踪前方目标车辆。
  现实:挡风玻璃装有触摸屏的宝马车并不只是个疯狂的创意。这是宝马2011年推出的一款混合动力概念车i8,能往上开启的车门,挡风玻璃也能变成触摸屏,能显示地图和实时交通状况以及前方障碍物状况提示等。该车计划于2013年投产。“我们与他们商量过。我们可以展示吗?事实证明这款车似乎就是为电影所打造,实际上不久它们将进入人们的生活。”伯德说。 
  2.自毁手机/闪存盘
  电影:所谓的自毁,并非是自动爆炸。在影片中,iPhone手机和闪存盘都有自动清除数据的功能。
  现实:iPhone手机已经拥有自毁数据。如果人们丢了苹果手机,可以激活自动数据清除应用程序。有些闪存盘也可以通过设置,在一定时间内清除全部数据。
  3.人脸识别隐形眼镜 
  电影:一名特工在火车站执行任务时戴上了一个隐形眼镜。它可以帮助特工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目标,拍照、识别并且传输数据。随后,这种特工就被杀死了。
  现实:人脸识别技术早已不是高科技,最常见的应用是数码相机的对焦功能。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在机场、车站等场合,一些智能的门禁设备上也有使用。但是,如果在隐形眼镜上安装人脸识别功能,并且令其具备拍照和传输数据功能,还是个不小的科技挑战,其中能源问题最为棘手,目前最有可能的解决方法就是通过人体内部的微动力来发电。
  4.触摸式电脑 
  电影:伊森将一个U盘轻触了一下电脑,其中的信息马上在电脑屏幕上显示出来。
  现实:微软公司目前已经在开发这样一款电脑,该技术名称叫做surface,目前正在酒吧、餐厅等地方试用。
  5.壁虎手套 
  电影:高达828米的哈利法塔是世界第一高楼。在电影里,伊森必须从大楼外面进入酒店的服务器控制室,这意味着要从123层的外立面爬到130层。他不用绳子也无任何助推器,只靠一双壁虎手套,就能像蜘蛛侠般附着在玻璃上爬行。
  现实:美国三角洲部队前司令官彼得·布莱默表示,这种“壁虎手套”已经有现实版了。他说:“这种手套在钢结构的建筑上非常管用,甚至可以让人爬上爬下。”另外,目前科学家们正在研制一种仿蜥蜴皮肤的新材料,如果问世的话,即使是哈利法塔这样的玻璃墙面,人们也可以自如爬行。
  6.人体悬浮衣 
  电影:执行任务时,穿着特制的衣服,悬浮在吓人的冷却风扇上方几英寸的地方。
  现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德国科学家就开始研究超导体漂浮的现象。利用超导技术令汽车或者火车悬浮的方法,应该不是梦想。但是,能够让人穿上悬空的衣服暂时还不可能问世。人体结构比较复杂,密度和形状不均匀,所以让各个部位都受到相等悬浮力是个难题。另外,人体可能会在强大的磁场中受到巨大伤害。
  7.全息3D屏 
  电影:伊森和队友班吉进入克里姆林宫执行任务。班吉首先扫描无人的走廊,创造出走廊的3D影像,然后趁警卫不注意,在走廊里撑起一块轻薄幕布。二人躲在幕布后推着幕布向警卫方向前进,而警卫看到的依然是无人走廊。
  现实:现实世界中还没找到相似的产品。整个效果有点像警卫在裸眼看3D电影,只不过这个3D电影可以调整视觉角度,令警卫看到的画面保持不变。
  8.气球镜头 
  电影:特工简在克里姆林宫外放了一个红气球。她手拿DV,装扮成游客。气球上的镜头拍摄的东西能在DV里显示。她还能控制气球飞行速度和方向,并让气球在适当位置自爆。
  现实:目前还没有人遥控操作气球。但是如果把遥控飞机的技术移植到气球上,应该也不是难事。

CES见闻:让碟中谍4里宝马的风挡玻璃显示屏变成现实
答:让《碟中谍4》里的宝马风挡显示屏变为现实 还记得好莱坞大片《碟中谍4》中,阿汤哥开着宝马Vision Efficient Dynamics概念车出现时,这辆仿佛来自未来的交通工具赤裸裸的抢走了男女主人公的风头。比外观更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车辆前风挡玻璃可以像显示器一样呈现增强现实的彩色影像,而且全部为手势操作也绝对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