Ⅱ矿带勘查发现过程及勘查成果 (六)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经过及成果

作者&投稿:邸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3.9.1 Ⅱ矿带圈定

Ⅱ矿带是笔者等在构造分析基础上,结合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信息圈定的。

3.9.1.1 矿田构造填图,宏观控制Ⅱ矿带空间位置

Ⅱ矿带位于矿田F7、F8断裂夹持部位,其地貌表现比较显著,宽大的NW向沟谷,完全被风成沙覆盖。但遥感影像反映线性构造比较明显,F8断裂的北东边界以及F9断裂的南西边界基本上位于裸露区,构造破碎带局部还是比较明显。构造带的规模比Ⅰ矿带大,推测为矿田一条重要的控岩、控矿断裂。

3.9.1.2 地球化学异常显示了与Ⅰ矿带类似特征

根据收集到的矿区1∶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成果,发现Ⅱ号带所在区域同矿区Ⅰ号带具有规模、形状和强度均相似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存在,此外,矿区其他部位也有异常存在,但前人对这些异常进行的地表探槽控制,均未发现矿(化)体。为此需进一步验证异常的真实性,并评价其价值。本次采用岩屑地球化学剖面法对这些异常进行地表查证。表3.13列出了通过Ⅱ号蚀变带的2条地化剖面金测量结果(剖面具体位置见图3.1),两条剖面均具有强烈的金异常,并具有良好的对应性,在剖面(Pm8)西段的连续7~8个样出现高异常,并与原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区基本吻合。由于验证取样为岩屑,因此更反映该区强矿化作用的存在,表明其深部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确定Ⅱ号带为首先开展探矿验证工作的重点靶区之一。

3.9.1.3 地球物理资料证实了Ⅱ号断裂构造带的存在

对Ⅱ号带北西段以及南东段开展2条高密度电法测量和2条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量工作。图3.23以及图3.24即是Ⅱ号蚀变带的高密度电法剖面图,2条测线呈SW-NE向近于平行分布(剖面具体位置见图3.1)。2条EH4连续电导率剖面位于Ⅱ号蚀变带含矿段的南东段(图3.25)。需要指出的是,物探测线均位于Ⅱ号带北东侧,并没有跨越河谷横穿整个矿带。物探资料表明,高密度电法2条测线信息对应性比较好,一是测线的中部往北西侧,表现为明显的低阻特征,而且具有向NE倾的趋势,反映含矿构造规模大,控制宽达到300m,而且其南西边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在充电率图中,局部也有强度不大的异常出现,低阻高充电率异常通常会认为是矿化较好的部位,也正是笔者建议进行首次钻孔验证的地段。EH4连续电导率剖面测线对应性也非常好,指示的是Ⅱ号蚀变带表现为明显低阻特征,规模巨大,其北东边界已控制,陡直,略向NE倾。

表3.13 Ⅱ号蚀变带地化剖面Pm7和Pm8金含量值wAu/10-9

图3. 23 Ⅱ号矿化蚀变带J4 号高密度电法剖面图

图3.24 Ⅱ号矿化蚀变带J5号高密度电法剖面图

图3.25 Ⅱ号矿化蚀变带南东部T8(左)、T9(右)EH4连续电导率(Ω·m)剖面图剖面方向从左—右为SW-NE向

3.9.2 认识验证及找矿突破过程

对经地质理论预测和物化探测量发现异常的区段所获得的不同矿化信息,进行了2个阶段工程验证,在验证过程中不断调整思路,最终实现找矿突破。

3.9.2.1 第一阶段(2007年下半年)

主要在地质圈定的Ⅱ号带上,以物化探剖面资料为基础,针对Ⅱ号蚀变带地表强硅化区(对应于物探剖面中部的低阻高充电率区)提出工程验证方案。依据化探剖面测量结果及地表地质调查,发现异常地段具有较明显的硅化蚀变。基于勘查模型中硅化地段一般矿化相对较好的认识和物探剖面特征,2007年下半年针对地表强硅化带(化探剖面东段,物探剖面中部)部署了探槽和3个钻孔(孔深200~300m)对其进行验证。工程没有揭露到达工业品位的矿化体,但全孔均具0.3×10-6~0.4×10-6的矿化显示。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钻孔揭露的强蚀变和大面积的低品位和广泛的青磐岩化蚀变出现,反映了矿区存在强烈的矿化作用,进一步坚定我们的找矿信心,坚定了寻找低品位、大吨位斑岩型矿床找矿思路(后面的研究证实,前期认为的硅化带实际为蚀变高硅流纹斑岩脉)。但问题的关键是,并没有发现具有工业价值的工业矿体,需要对前期认识、思路进行调整。

3.9.2.2 第二阶段(2008年至2009年)

3个钻孔揭露的地质及矿化现象深入分析认为,可能是主矿体附近围岩蚀变矿化结果,推测接近工业矿体了。同时对照化探剖面发现,地表所谓硅化蚀变形成的强烈硅化带(位于剖面的东段)与金高异常值并不对应,即剖面西部的高值区硅化反而相对较弱,岩性主要为凝灰质砂岩,但地表氧化发育,在现0线剖面东侧出现30m2范围内粉砂岩中穿插有较多的石英细脉,局部形成脉带,不仔细观察,很难辨认。综合分析之后,认为化探剖面西段(向西进入第四系风成沙覆盖的冲沟)高异常值对应区深部是勘查的重点对象。由此,工程揭露重点放在测线西侧河谷风成沙覆盖区,一举取得找矿突破,发现斑岩型矿化。至2008年10月底,验证工程取得了极佳的找矿效果,Ⅱ号带斑岩型金矿床探明资源储量达到大型。

矿床的发现基本验证了此前所建立勘查思路的正确性和工作方法的有效性,但由于是隐伏矿体,而地表呈负地形,这是前期未估计到的。后期跟踪研究表明,矿区位于内蒙古高原,加之成矿时代早,断裂带破碎、蚀变强烈,遭受了比较强烈的剥蚀造成上部硅化壳保存不好,甚至已经完全剥蚀掉。

3.9.3 主要勘查成果

本次工作对毕力赫金矿田Ⅱ矿带、Ⅰ矿带以及26号脉开展勘查工作,全区共估算(122b)+(333)资源储量23680kg(最新资料,累积探明资源量超过30t)。

3.9.3.1 Ⅱ矿带1号矿体

本次新发现的Ⅱ矿带1号矿体勘查类型确定为Ⅱ-Ⅲ类、偏Ⅱ类型,以40m×40m间距进行系统控制(图3.26)。控制矿体长约700m,最宽300m,延深200余m。矿体形态比较规则,呈厚大透镜状、板状产出,连续性好;矿体平均厚度47.02m,厚度变化系数87%,属较稳定型;平均品位2.73×10-6,品位变化系数97%,属稳定型;没有后期断裂和脉岩破坏;控制的矿体形态比较简单,厚度、品位连续,埋藏浅,适合露采。

1号矿体本次共探获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富)+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类型金金属资源储量22371.6kg,矿石量6514867t,平均品位3.23×10-6;探获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低)类型金金属资源量903kg,矿石量1516206t,平均品位0.6×10-6。其中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占矿带总资源储量的94.5%。

3.9.3.2 其他矿脉矿体

1)Ⅰ号矿带201号矿体深部。通过2008年揭露,ZK133钻孔在设计位置见矿,矿体厚度3.2m,品位3.33×10-6,将201号往南东斜深延长100m,矿体宽40m,平均厚度16.2m,平均品位3.35×10-6,结合上部坑道和钻孔见矿情况,新增(333)类型资源量716kg。

2)Ⅰ号矿带南东部。通过2009年揭露,设计3个钻孔有2个钻孔见矿,圈定矿体一个,矿体长度80m,宽5~30m,平均厚度18.02m,品位0.85×10-6,估算(333)(低)类型资源量432.96kg。

3)26号脉。2008年26号脉设计施工钻孔3个,仅ZK1601大致在设计见矿位置见矿,厚度3m,品位4.5×10-6。2009设计施工2个钻孔,ZK3202见矿。根据探矿工程见矿情况,圈定矿体2个,估算(333)类型资源量159.4kg。

图3.26 毕力赫金矿Ⅱ号矿带1号矿体水平投影图



矿产勘查的发展阶段与启示~

回顾100多年来矿产勘查的发展可以看出,人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和探索着某种模式或指导思想,以期实现矿产勘查的战略目的,客观上形成了矿产勘查的若干发展阶段。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重点出发,对这些阶段的划分与描述不尽一致。我们根据有关资料的综合,大致地将其分成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勘探——“找矿人”(1841~1900年)
在早期的勘探阶段,找矿人在广阔的原野上行走(例如带着狗),试图发现矿化的踪迹。这相当于现代的踏勘,他们主要依据地表矿化露头进行找矿,其中地表氧化带便成为当时矿产勘查的最有利的标志之一。例如,在澳大利亚,由于风化层较厚,次生富集十分强烈,因此寻找次生氧化带成为这一阶段的最佳找矿方式。这一阶段的地质找矿具有较大的偶然性。但这一时期发现的大矿床,后来都经开发成为重要成矿带。
第二阶段:发展——“传统”找矿(1901~1944年)
在这一阶段,基本持续上一阶段的水平,主要依据地表露头找矿。虽然开始了少量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工作,但勘查者主要依据其经验和地表露头,地表的地质填图已经得到了重视,对裸露区多次反复地地质填图,以期发现地表的矿化,地质填图成为此阶段矿产勘查的主要手段。总体来说,从19世纪末到1944年,整个阶段可称为“传统找矿”的时代。
第三阶段:成矿理论的发展——理论勘查(1945~1972年)
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普遍加强了矿产勘查活动。在这一阶段,新的矿床理论影响着同类矿床的勘查与发现。最初,最重要的是花岗岩成矿理论,几乎所有矿床都归结于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的;即便对于那些未见到花岗岩的矿床,人们则大胆设想深部存在“隐伏的花岗岩岩基”,或者认为是“远程成矿作用”的结果。后来,人们认识到许多矿床是受地层控制的,是在花岗岩以前形成的,于是便提出了海底喷气、火山成因、层控等成矿理论。这些理论受到重视后,随之发现了大批新矿床,如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含铀砾岩,“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床”,“砂岩铀矿”,“含铜页岩”等。在这一阶段,在矿区周围主要开展半区域性的地质填图工作,原子吸收技术的发展促使化探方法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地球物理方法也得到了发展与成熟。
第四阶段:高技术发展与勘查——科学找矿阶段(1973至现在)
在第三阶段后期,在矿床发现速度加快的同时,矿产勘查费用的缩减、金属价格的下跌,使得许多公司都放弃了对贱金属矿床的勘查。1976年澳大利亚奥林匹克坝Cu-Au-U矿床发现以后,促使很多公司重新对勘查产生了兴趣。但在这一阶段,找矿难度明显加大,勘查者面临着找隐伏矿的新任务,它既需要现代高新技术,又需要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我们将现代矿产勘查称为高技术勘查——科学找矿阶段。在这一阶段,随着全球构造和大陆岩石圈研究的发展,以及地球体系概念的增强,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注意将成矿作用置于岩石圈、地壳、整个地球乃至宇-地体系的发展与演化过程中来考虑。
在划分上述阶段的同时,有两个基本事实是耐人寻味的。
一、所发现矿床的数量与矿床勘查阶段的对应关系
P.拉兹尼卡(1997)对世界上337个巨型和超巨型矿床的发现时间作了统计分析(图2-1)。从图2-1可以看出,1945年以前发现的矿床共169个,占总数的50%,其后发现的矿床为168个,也只占50%。若与上述阶段划分相对照,并用不同阶段拥有的找矿理论和技术手段相对应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在“传统”找矿阶段以前和以后,所发现的巨型矿床在数量上是相当的。不过,1945年以后随着找矿理论的更新和深化、技术手段的进步,矿床发现的速率增大了。同时也应该看到,1985年以后所发现矿床的数量相对地明显减少了。

图2-1 世界上337个巨型矿床和超巨型矿床的发现随时间变化的直方图和累积频率图

(引自P.Laznica,1997)

图2-2 世界上12种金属巨型矿床和超巨型矿床的发现随时间变化的频率图

(引自P.Laznica,1997)
P.拉兹尼卡(1997)还对12种金属的巨型矿床的发现数量与时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统计研究(图2-2)。从图2-2可见,若仍以1945年为界,Sn、Pb、Hg、Ag以及Zn等人类较早使用的有色金属,在此前发现的数量较大,所占百分比较高;Au矿床的发现数目是逐渐增高的,1945年前后百分比最大,经过20世纪60年代的降低后,于20世纪80年代又呈高峰;Al、U、Be、Ni(Mo)矿的发现高峰均出现于1945年之后,这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金属被人类开发利用较晚有关,与找矿理论和技术发展亦有密切关系;人类最早使用的Cu矿,其发现数目基本上是随时间而增多的。值得注意的是,按照P.拉兹尼卡的预测,1985年以后,所有12种金属矿床的发现数目(百分比)都将是降低的。
二、矿产勘查的成本不断增大,“效益”减小
据加拿大自然资源部提供的资料,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勘查金属矿床花费每加元所获得的金属价值总体来说是波浪式下降的(图2-3)。20世纪50年代初期,找矿的经济效益最好,花费1加元便可得到400加元的矿产值。到了整个80年代找矿的经济效益最差,并达到20世纪的最低点;到了80年代晚期虽然略有增加,但仍然属最低的时期,大约每花费1加元可获得40加元的矿产值,只有50年代初期的十分之一。以贱金属矿床为例,1955~1985年间每发现一个矿床的平均费用为21900万加元,比1955~1978年的11100美元,大致增长了2倍多。这虽然是加拿大的情况,但亦可透视出世界矿产勘查“经济效益”变化的总趋势。

图2-3 按1987~1991年平均不变价格计算花费每1加元发现金属的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得到一些重要的启示:矿产勘查的效果(发现矿床的数量和质量、勘查工作的成本效益)并不与矿产勘查阶段的演进(主要是找矿理论和勘查技术的发展)有必然的正相关关系;矿产勘查战略的合理性并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必然是与当时的地质-找矿环境和形势、所面临的主要找矿任务和难题、所拥有的找矿理论和技术相联系的,很难、也不应该依其出现的先后论其“好”与“坏”,“先进”与“落后”;能解决矿产勘查所面临的难题,取得当时条件下的显著找矿成果,应是评价“矿产勘查战略”的主要标志。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修订由国土资源部储量司、科技司组织,从1999年上半年开始论证,确立为国土资源部重点科技项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
项目由矿产资源储量评审中心承担,国土资源标准化研究中心参加,由评审中心、标准化研究中心及原地矿、煤炭、核工业、冶金、有色、武警黄金、化工、建材等矿产地质勘查主管单位的有关专家组成了19个规范的编制组,于1999年底开始运作,2000年1月28日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储量司以国土资储发〔2000〕2号,发出《关于开展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修订工作的通知》,并附专门为本次修订工作拟定的《修订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基本要求》、《矿产地质勘查矿种分类规范编写提纲》。
勘查规范修订属技术标准修订,其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进行操作。各个规范编写组成员由有经验的固体矿产地质勘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勘查、矿山设计与可行性评价、标准化研究等方面的专家组成。各个规范编制组按照修订原则和事先确定的编制提纲开展了调查研究和起草工作。修订中充分研究了我国近年来矿产地质勘查的新经验和出现的新问题,以征求意见稿广泛地向矿产地质勘查、矿山设计、矿山企业、主管部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专家征求意见,并反复修改,保证了修订的质量。由于总则是分矿种规范的龙头,在起草和征求意见过程中,几次召开专家论证会,研究修改。
经过努力,各规范的修订陆续于2000年底至2001年上半年完成,全国地质矿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区域地质矿产地质分技术委员会(简称地标委一分技委)于2000年12月26~29日、2001年4月6~8日、4月13~15日、5月25~27日,4次召开标准审查会议,分4批审查了这些勘查规范的送审稿,这些标准在获得通过后又根据审查意见作了详细修改,形成报批稿,上报地标委。《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是国家标准,报我国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于2002年8月28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发布为国家标准,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17个分矿种勘查规范以及勘查报告编写规范,于2002年12月17日由国土资源部批准发布为地质矿产行业标准,2003年3月1日起施行。
这次勘查规范的修订成果是形成了1份总则(国家标准)、17份分矿种勘查规范、1份报告编写规范(均为行业标准)。各规范名称及标准的编号如下: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33—2002 固体矿产勘查/矿山闭坑地质报告编写规范
DZ/T 0199—2002 铀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0—2002 铁、锰、铬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1—2002 钨、锡、汞、锑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2—2002 铝土矿、冶镁菱镁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3—2002 稀有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4—2002 稀土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5—2002 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6—2002 高岭土、膨润土、耐火粘土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7—2002 玻璃硅质原料、饰面石材、石膏、温石棉、硅灰石、滑石、石墨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8—2002 砂矿(金属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09—2002 磷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0—2002 硫铁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1—2002 重晶石、毒重石、萤石、硼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2—2002 盐湖和盐类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3—2002 冶金、化工石灰岩及白云岩、水泥原料矿产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4—2002 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
DZ/T 0215—2002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二)主要矿种勘查成果
答: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西黑山矿区红沙泉二号露天煤矿新增58亿吨,将军庙矿区新增57亿吨;贵州省盘县保田煤矿新增55亿吨,黔西县定新煤矿新增21亿吨,遵义—仁怀长岗向斜煤矿新增5亿吨;甘肃省环县沙井子南部勘查区新增30亿吨;湖南省攸县黄丰桥矿区新增0.9亿吨。2.铁矿 新发现矿产地25处(大型1处、中型6处、...

矿产勘查的步骤?
答:作为矿产勘查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它反映了专业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发现矿产并查明其质量﹑数量和应用前景以满足国家建设需要的地质工作。 又称矿产资源勘查﹑矿床勘查﹑矿产普查与勘探。属于应用地质学范畴。属于应用地质学范畴。矿产勘查的任务是发现并查明工业矿床﹐为此要运用地质填图﹐物探﹑化探方法﹐钻探和...

我国国土资源大调查和矿产勘查取得的重要进展
答:西部新区和中东部隐伏矿床的找矿潜力巨大,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成果表明,已知矿床深部和外围大多具有增储挖潜条件。 大调查矿产工作经过几年的实施,不但整体提高了我国主要成矿区带的矿产勘查工作程度,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同时也基本查明了成矿地质背景、区域矿产分布规律和资源远景,在铜、铅、锌、钨、锡等...

矿产勘查工程技术(手段)
答:四航空物探队在红河以东开展航空磁测,到1985年底实际完成控制面积29.7万平方公里,发现了一批重要的找矿...由于电测仪和放射性测井仪灵敏度低,性能不稳定,所得成果具多解性,往往还要通过井壁(放炮)取心验证...云南省地球化学勘查(以下简称化探)工作始于1954年,首先是地质部的五○一队在个旧一带开展找锡矿、锰矿...

矿产勘查
答:【矿床勘探】是指对经过矿产资源普查阶段工作证实具有工业价值,并拟于近期开采利用的矿床进行勘探,按国家规定的有关规范和标准,采用相应的技术方法和手段,求得各级储量,提交勘探报告等项工作。矿床勘探必须对矿区内具有工业价值的共生矿产和伴生矿产进行综合评价,并计算其储量。【综合勘查】是指在同一...

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及成果
答:构造地球化学测量,是近年来新发展的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在矿床普查、评价中沿成矿构造在地表或钻孔内采集基岩样品,为深部找矿、预测盲矿体、矿床评价提供了依据。 一、构造地球化学方法原理 构造地球化学探矿技术是通过分析构造中的成矿指示元素的地球化学晕来推测深部隐伏矿化情况,属原生晕技术范畴。它在许多方面优于...

主要矿种勘查成果
答:图 20 2011 年度全国煤矿新发现矿产地规模分布图(单位:处)图 21 2011 年度全国煤矿完成阶段性勘查的矿产地勘查程度分布图 内蒙古呼和诺尔煤田煤炭资源详查,新增资源量 264.35 亿吨;达拉特旗乌兰格尔乌兰沟预查,新增资源量 72.95 亿吨。新疆准东煤田奇台县黄草湖勘查区详查,新增资源量 132.58 ...

取得的主要成果和学术认识
答:根据支撑计划重大项目指南,“中西部大型矿产基地综合勘查技术与示范(2006~2010)”重点开展我国中西部重要成矿带(包括主要跨境成矿带)、重点矿种的构造背景、成矿类型、控矿要素及分布规律和特殊景观条件下的高效勘查技术方法研究,以有效地指导和支撑中西部重点成矿带的矿产勘查,发现一批资源基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对矿产...

新中国成立后秦岭造山带地质矿产研究主要进展
答:秦岭造山带陕西段位于秦岭成矿带中段。新中国成立前陕西秦岭地区仅有过零星的路线地质调查工作,系统的基础地质调查和找矿勘查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50多年几代地质勘查人的辛勤工作,在全国各行业地质勘查单位、科研院校的共同努力下,秦岭地区的基础地质、找矿勘查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等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成果。 1.地...

地质成果
答:(1)以进行了地质勘查成果登记为基准,最早独立说明某一矿产地的地质状况,可作为矿产地发现权的证据。 (2)为其他地勘成果做出重大突破的不可缺少的早期成果。 (3)由某种勘探手段而获得的有价值的资料成果。 (4)能作为勘查登记的唯一依据。 3.实物成果 实物成果是指地质勘查单位在地质勘查过程中取得的可以单独评估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