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希等金矿的发现和勘查工作的地质思路 金矿地质勘查工作

作者&投稿:始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阿希等金矿床的找矿工作思路

西天山的吐拉苏地区,地质条件复杂,自然条件恶劣,以往地质工作程度很低,地表又为大面积草场覆盖。正确的地质找矿工作思路和适宜的、有效的地质找矿方法和方法组合,是取得找矿突破工作的关键。

1985~1986年,新疆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在吐拉苏地区开展1∶20 万区域化探扫面试验工作,采用水系沉积物测量,对金、银、砷、锑、汞、铜、铅、锌……等39 种元素进行定量分析,以5×10 -9为金异常下限,圈出一批金等化探异常,包括HS-19、HS-22综合异常和Au29喀占奇Au异常。其中Au29喀占奇金异常呈椭圆形,面积约36 km2 ,金最高值为500×10 -9 ,平均值为104×10 -9 ,有3个浓集中心,其元素组合为金、银、汞、镉、铜、铅、锌等。结合地质资料对全区异常筛选和评价,认为喀占奇Au29 金异常与早石炭世陆相火山岩有关,特别是与火山机构套合较好,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1987年,新疆地矿局第一区调大队在该异常区内分别采用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密度6个样/km2 )和线距500~700 m,点距300~500 m网度的岩石地球化学测量,对其进行加密检查,两种方法圈出的金异常基本吻合。其中岩石测量把喀占奇Au29金异常分为东、中、西3个子异常,金元素异常最高达1600×10 -9 ,并伴有银、砷、锑等元素异常,在地表发现了2 条黄铁矿化蚀变带,同时筛选了11 个重点(金高含量)找金地段。

1988年,该队在上述工作基础上开展了1∶5 万地质矿产调查,主要用地化综合剖面、槽探、1∶1万和1∶5万地形地质草测、野外快速分析等方法,通过对11个重点找金地段的检查,发现了7个金矿脉,其中包括阿希金矿Ⅰ号(阿希金矿北段)和Ⅱ号(阿希金矿南段)金矿脉。

阿希金矿的发现,从1∶20万区域化探扫面→1∶5万化探工作→异常查证→阿希金矿的最终定位,仅用了3年时间(1985~1988年),实现了以化探为主导方法找金的重大突破,显示了区域化探找矿的重要作用。阿希金矿的成功发现,验证了区域化探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地质工作,又是普查找矿的一种有效手段。特别是对于诸如阿希金矿所在的西天山为代表的我国西部地区,工作程度低,覆盖严重,成矿条件显示有利,化探方法的合理运用,是取得进一步找矿突破的可行性找矿思路。

2.阿希金矿床勘查思路

阿希金矿的成功发现,实现了西天山地区找金工作的重大突破,开创了找金工作的新局面。阿希金矿床的勘查工作受到国家、自治区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国家“892规划”,成为重点加速勘探矿区之一。

当时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确定的阿希金矿的勘查思路是:对阿希金矿床总体评价,分段实施,快速评价,促进开发。按照这一思路,对阿希金矿区勘查工作按照跨越程序、技术环节不减的原则进行实施。

阿希金矿勘查工作始于1989年,在普查工作尚未结束(地表仅有5条探槽、浅部仅施工4个钻孔)时提前转入勘探。从普查—勘探,历时仅为3年半(1989~1992年)。阿希金矿区勘查几乎是和矿山立项、设计同时进行的。

在阿希金矿床勘查过程中,充分利用国内外同类金矿床的成矿理论,采用多学科(地质、物探、化探),多兵种,多层面(地质、科研、勘查)协同作战,充分地发挥现代找矿技术方法(地、物、化等)的综合运用及各种地质信息在找矿中的导向作用,建立综合化、信息化、立体化综合勘查思路,提高阿希金矿床勘查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综合研究成果认为,阿希金矿床是与破火山口(火山机构)缘环状断裂构造系统有关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因此,在阿希金矿床勘查过程中,综合运用成矿理论和已有地、物、化资料,对成矿有利地段部署工程,有效加速了阿希地区金矿勘查进程。阿希矿区勘查重点地段是:①阿希环状构造(破火山口)西缘近南北向断裂(F2)带内的强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地段;②高阻、高极化、负电位、正负磁场梯度带(与F2 断裂吻合);③Au、Ag、As、Sb、Se、Hg等综合异常区。

为了解决勘查工作跨越程序难点,采用纵横“十字”剖面法先行施工钻探工程,迅速了解到阿希金矿区主矿体(Ⅰ号脉)的产状、形态及矿体向北(45°)侧伏的特点,准确确定勘探类型。各类工程按已确定的Ⅲ级勘探类型所规定的工程控制网度为依据,工程总体上沿垂直矿体走向的勘探线(近东西向)布置,所有工程均揭穿矿体顶底板。勘查工程的施工程序遵循先浅后深、由稀到密的原则,以控制矿体走向、倾向变化为目的。同时,根据已确定的找矿标志,指导工程进程。如矿区矿体为石英脉或强硅化蚀变岩,底板为后期破碎带,顶板为绢英矿化英安岩,据此,当钻孔进入强硅化地段时立即化验圈定矿体,当钻孔穿过矿体见到破碎带时即可终止工程。

在阿希金矿区勘查过程中,搞好地质、设计和建设单位的密切联系,是提高勘查质量和加速勘查速度的关键,达到了跨越程序,而技术环节不减少的快速评价效果。因此,阿希金矿床从发现—勘查评价—矿山建成投产仅用了7年(1988~1995年)时间,这在我国是不多见的。

以阿希金矿为代表的本区金矿,从找矿—勘查—开发利用,都是在适宜的、符合客观实际的工作思路指导下完成的,工作既有条不紊,又节时高效,创造了在我国西部工作程度较低地区开展找矿和开发的成功范例。



新疆阿希金矿的发现勘查~

1985-1987年,新疆地矿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三分队在L-44-34(赛里木湖)幅开展1:20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并未发现金矿化(赛里木湖L-44-34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地质,新疆地矿局第1区调大队,1987-12-01,于大为等)。同期,新疆地矿局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四分队开展了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他们以Au 5ppb为异常下限, 圈出了一批Au化探异常。其中阿希(卡占奇HS-19) Au 异常呈椭圆形(长10 km , 宽3-6km),分布面积约45km2,异常延伸方向为NW 向和近EW 向,具有3个明显的浓集中心(Au 最高值分别为230ppb、500ppb、20ppb),其它异常元素有Ag, Hg, Cd, Cu, Pb, Zn等。经全区异常筛选和化探异常区的地质特征研究, 推断阿希(HS-19)很可能由原生金矿引起的(赛里木湖L-44-34 1/20万区域地质调查报告:区域矿产,新疆地矿局第1区调大队,1987-12-01,于大为等)。随后第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开展第一次阿希金异常查证。四分队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采样密度为6个/km2 ,面积50km2) 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线距500-700m , 点距300-500m 网度),在西部发现了含金黄铁矿化带,预测了11处重点找矿地段,但未发现金矿体。通过1:5万水系沉积物和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分析,发现两者金异常区基本吻合,其中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将1:20万的阿希金异常进一步分解为3部分:中部异常区(Au-1)规模最大,面积12km2,金有3 个异常浓集中心(最高值分别为1600ppb, 290ppb, 94ppb),银最高值530ppb,汞最高值330ppb,异常形态大体成等轴状,3 种元素的最高含量互不重合;东部异常区面积6km2, 金有两个浓集中心(最高含量分别为180ppb和210ppb),银最高值500ppb,汞最高3710ppb,异常大致呈NE向延伸;西部异常区面积9km2, 金有两个浓集中心(最高含量分别为500ppb和110ppb),银最高为3300ppb,汞最高为1470ppb,异常大致呈NW 方向分布。1988年开展第二次异常检查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普查找矿工作,5-6月间发现了10条金矿脉, 其中5 个在预测点附近, 有2 个在北部, 即阿希1 号金矿和阿希2 号金矿(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呈长条状异常, 呈南北向延伸, 异常长1.1km, 宽200m ,金最高达2375ppb)。AX-1号金矿脉(阿希1号)地表控制长280m,最大厚度41.11m,平均厚度19.55m,金平均品位15-27g/t,最高品位337.64g/t,银品位一般10g/t左右。求出金D+E级储量31.27552t,展示了中型以上金矿床的找矿前景。新疆区域地质一队四分队于1990年10月提交了1:5万区调报告(贺卫东、秦跃群、裴庚祥、张安,他们均获发现奖)。1989年,根据新疆地矿局的安排,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第六分队(董连会、陈家万、谭学斌)承担了阿希金矿及外围的普查工作。经大比例尺填图、40米间距的槽探和4个普查钻孔揭露,结果孔孔见矿,证实深部厚度、品位与地表一致连续,认为是中型以上的金矿床。根据上级指示,普查工作尚未结束提前转入了勘探阶段。1990-1992年,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大队承担了阿希金矿北段的勘探工作(钻探16084.49米;坑探3485.33米;浅井63.30米;槽探1981.67立方米;1/1万地形地质测量10平方千米;1/1千地形地质测量0.38平方千米;各类样品12626件及物探工作),于1992-12-01提交了《新疆伊宁县阿希金矿床北段勘探地质报告》(董连慧等)。探获8个矿体(除阿恰勒河组中的一个沉积型矿体外、其余均为受火山机构控制的中--低温火山热液金矿体。其中1号矿体为主矿体为1号矿体,长480米,厚度一般11-15米,平均品位5.85克/吨。储量是矿床储量的90%。本次提交的C+D级矿石量7268.31万吨,金金属储量42.206吨。其中C级矿石量3665.42万吨,金属量22.655吨;氧化矿石量1090.07万吨,金属量6.78吨。另有平衡表外矿石量3254.95万吨。此储量报告于1993年11月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矿产储量委员会的批准【新储决(1993)第10号文决议】。1992年底筹备阿希金矿的露天采选厂建设工作,1993年6月正式开建。1994年8月1日至1995年12月1日,新疆地矿局第一地质队,开展了阿希金矿南段的勘探工作,投入钻探3022.68米、坑探1376.67米、槽探113.4立方米、1/1千地形地质测量0.28平方公里、1/500勘探线剖面测量1495米和各类样品的采集及分析。认为:阿希金矿产于阿希古火山机构管道西南缘内侧、英安质火山角砾(集块)熔岩中,阿希金矿严格受管道边缘环形火山断裂控制,总长大于1280米,其中南段长640米,控制最大斜深385米。圈出的2个金矿体,均为蚀变岩型矿石,仅1号矿体局部含石英脉型矿石。1995年12月1日,提交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阿希金矿床南段勘探报告》(张宗俭等),探获C+D级矿石量188.1432吨,金金属储量8.251吨。其中C级矿石量59.8698万吨,金属量2.993吨;D级矿石量128.2734万吨,金属量5.258吨。氧化矿石量37.2834万吨,金属量1.9吨;原生矿石量150.8598万吨,金属量6.351吨。伴生银D级金属量9.586吨。1995年6月,阿希金矿投料试产,1996年9月通过国家竣工验收正式生产,形成了国内第一家采用树脂提金工艺的大型黄金矿山。2000年7月,阿希金矿依法取得《采矿许可证》(2009年4月延续采矿权,采矿权人为新疆阿希金矿;2011年3月28日变更采矿权人为西部黄金有限责任公司,有效期自2011年3月28日至2023年4月10日,采矿权面积0.348平方千米,开采深度1580米至1130米标高)。2007年,因北、南两个露天采场闭坑,矿山转入地下开采,阿希金矿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开展资源储量核实工作。2008年1月10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调查院提交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阿希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2008年3月国土资源部矿产储量评审中心予以确认【国土资矿评储字[2008]33号文,国土资储备字[2008]71号文】。采矿权范围内保有122b类矿石量127.77万吨,金金属量7382千克;333类矿石量428.61万吨,金金属量21770千克;伴生333银矿石量551.92万吨,银金属量44.04吨;低品位333类矿石量372.54万吨,金金属量7352千克。至2007年底,共完成钻探22230.39米,坑探5052.14米,槽探3221.6立方米,浅井83.3米,1:1万地形地质测量10平方公里,1:2000地形地质测量0.668平方公里,1:1000剖面地质测量11条6247米,1:500勘探线剖面测量18条9745.95米,各类样品采集与分析16818件,选矿试样3件及物探等工作。2011年9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提交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县阿希金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2007年至2011月7月底,累计完成地表钻探7056.79米,坑内钻探4835.5米,坑探6159.1米,斜井190.8米,穿脉3138.8米,各类样品采集分析4995件。截止2011年7月底,采矿权区0.348平方公里范围内累计探明122b+333类矿石量1515.63万吨,金金属量65.559吨(4.33克/吨)。矿山保有资源储量为:采矿证范围内1130米标高以上保有(122b+333)矿石量986.95万吨,金属量34.418吨。另外还有(333)低品位矿石量192.64万吨,金属量2.748吨。另外在采矿证范围内1130米标高以下(332+333)矿石量15.01万吨,金属量0.441吨。阿希金矿业已形成了年采选矿石量32万吨左右,生产出黄金1吨以上。目前正在实施将年采选矿石量扩大至60万吨左右,届时将年产黄金2-3吨。

1.金矿开采历史
研究区是四川省岩金主要采金区之一,采金历史悠久。清末至民国,特别是解放前,国民党刘文辉统治原西康省期间是采金最兴盛的时期。开采较盛的有黄金坪、老台子等金矿,留有老硐数十个,最深者达120m以上,其余各矿点也几乎全部留有规模不等的古采金遗迹。解放后至1976年,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采金几乎停顿。1985年,黄金坪、三碉、白金台子三个金矿床被国家黄金总局列入第一批基建前期工作计划,其中黄金坪金矿日处理750t规模的生产矿山于1993年建成投产,使本区岩金生产跨入全省前列。近两年来,又掀起采金热,国家、集体、个人一齐上,土洋结合,省内外及当地采金人数达百人,沿大渡河两岸遍布全区各金矿床矿点,估计年产金量至少在100kg以上。本区岩金资源丰富,易采选,是四川省规划建设的主要岩金生产基地,有“大渡河金谷”之称。黄金生产的发展,不仅给金矿地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找金线索,而且也推动着地质勘查工作的发展。
2.金矿地质勘查工作
本区金矿地质勘查工作最早是从20年代开始的,地质界老辈谭锡畴、李春昱、李承三、刘祖彝等先后对康定、丹巴等地岩金矿作过路线调查。从50年代起,四川省地质局甘孜队、金矿队、402队对本区金矿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勘查,发现了少数金矿点,其中对泸定县烹坝砂金矿点进行了初查,对岩金矿点仅作了踏勘。当时勘查程度很低,只是发现一些岩金矿化线索,未查明远景。80年代,地质科学飞跃发展,对区内康定杂岩提出了变质混合岩化成因的论点,属扬子地台最古老的结晶基底,同时金矿普查中发现了一大批金矿和矿点,借助国内外前震旦系结晶基底中相继探明一批大型、特大型金矿床的经验,为重新认识本区成矿地质条件和远景给予了新的启示。80年代中后期,又重新对金矿开展评价工作,大胆使用深部工程,率先完成了黄金坪金矿床(中型)详查,并已开采利用,显示了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这对本区岩金地质勘查和突破起了推动作用。目前正在普查勘探的有三碉、白金台子、黑金台子等金矿床,充分展示了区域成矿远景。金矿地质勘查工作为本次研究提供了丰富的金矿地质资料。
3.基础地质和金矿地质研究工作
研究区属区调1:200000宝兴幅东部地区,1:200000的区调、重砂测量、第二代化探扫面已全部完成。此外,还完成了1:50000水系沉积物测量、1:100000遥感地质。上述基础地质工作为本次研究奠定了基础。
80年代以来,四川省地矿局系统和地质院校先后开展了一系列金矿地质研究工作,这些研究成果从不同角度研究了本区金矿的成矿规律,同时还涉及到一些基础地质研究成果,这对本书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矿床的发现及地质勘探工作
答:1988~1990年,在详查工作的基础上,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第二地质队对4号角砾岩体490 m标高以上的金矿体进行首期勘探,完成坑道2293.21 m,水文钻探269.22 m,并为在岩体西北边界扩大找矿增加了3个钻孔,计1206.35 m。但因工程控制不够,未求到C级储量。1990年11月仍提交了详查地质报告,在490 ...

金矿勘查发现趋势及其启示意义
答:其他 7 处韧性剪切带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等大型金矿。二是找矿领域和突破地区逐渐向矿区深部、覆盖区拓展,尤其是中东部老矿区找矿。河南东闯金、铅矿区最早于 1964 年由河南省地质局豫 01 地质队首次发现,并开展地表和浅部地质勘查工作; 1981 年黄金部队进驻该矿区开展深部找矿,并于 1985 年...

对于一个矿床勘探区,想在该区寻找金矿,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7、开展河流重砂、沟系次生晕及各种化探方法工作,以金找金, 是目前最主要的找金方法。8、根据找金的指示元素找金,如汞、锑、铋、砷、铊、硒、铅、锌、铜、银的元素组合异常找金。9、以物探方法查明断裂构造及硫化物分布规律来间接寻找金矿。3.4地质地貌调查 是砂金找矿的基本方法,主要用于砂金...

金矿成矿条件分析
答:研究区内各时代地层的岩性比较复杂,但大致可将区内金矿容矿围岩综合成4类,即千枚岩、板岩、片岩;中基性火山岩系;黑云斜长片麻岩、片岩、变粒岩和浊积岩等。其中千枚岩、板岩、片岩为主要容矿围岩,其次为中基性火山岩系及火山碎屑岩。通过工作,近来发现的以早、中元古代克木齐群的黑云斜长片麻岩、变粒岩等为容矿围...

金矿的发现
答:子题组两次委派张开友助理工程师奔赴乌鲁木齐市向三〇五项目办公室汇报了工作成果。7月13日又陪同项目办公室领导到现场检查成果。7月15日在赛都工地召开了三〇五项目办、新疆地矿局十一地质队、江西物化探大队三方会议,正式将赛都金矿科研成果移交给十一队进行后续勘查工作,并确定679号矿体首批上钻验证。

博士发现国内埋藏最深金矿体,取得重大成就,对当地建设有何意义?_百 ...
答:他们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最深的金矿体,一举解决了中国深部资源勘查的技术难题。这既是山东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栋梁。这一代的年轻人值得我们相信,我们的未来会发展得越来越好,因为这一代受过教育的中国人有正确的三观。李大鹏,山东省德州市赵湖镇丰乐里村人。受从事地质工作的叔叔的影响,从小就对...

加拿大赫姆洛金矿床
答:赫姆洛矿床的发现使该区掀起了新的找金热潮。公司和找矿人员纷至沓来,沿赫姆洛金矿走向100多km的范围已全部被圈占,除三大公司外,还有40~50家公司在周围勘查金矿,找矿工作还在广泛进行。 3.小结 赫姆洛金矿经过100多年断续勘查,终获重大突破,其间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是很多的。加拿大政府多次、反复的地质填图,矿...

云南省墨江县金厂金矿区地质勘查
答:(1)概况 勘查区位于普洱市墨江县城北东方向约10千米处,属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管辖。海拔1750~2163米,属亚热带气候类型,气温适中,雨量充沛,水系属红河水系。有哈尼族、彝、傣、苗、苦聪、白、回等少数民族。2011年07月至2013年10月,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开展了勘查工作,勘查矿种为金矿,...

金矿勘查工作程度及开发利用
答:1981~1993年间,由山东区调队对包含全辖区在内的1∶20万潍坊幅、淄博幅进行了地球化学扫面(水系沉积物测量),对40种元素进行了分析,涉及本区。2002年,山东省地质调查院调查。2005年,山东省地质调查院普查。2010年1~12月,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在昌乐县乔官镇君求官庄地区金矿普查。通过工作,发现了1条...

金矿资源潜力及重要勘查类型
答: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产在下古生界浅变质含炭质细碎屑千枚岩、板岩之内,矿床形成明显受北西和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矿床与黄铁矿化伴生,沿着裂隙分布。含炭质细碎屑岩系为金从溶液中还原沉淀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从成矿环境、容矿围岩岩性、控矿构造以及矿化特征等方面的特点,该类型金矿化可与穆龙套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