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被美军彻底打垮,俄系坦克是否真的有辱其威名? 海湾战争

作者&投稿:祝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战后的俄系坦克似乎都是一个蛋壳脑袋扛着炮的感觉,不过单单论战斗能力。俄罗斯坦克的战斗能力还是不错的。虽然在海湾战争中被美国暴打,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俄罗斯坦克的原因,而是因为其设计思想的原因。俄罗斯坦克的设计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核弹的掩护下,对敌人进行冲锋和冲击。其实总的来说,俄罗斯坦克一直都是属于那种非常强悍的类型。

首先说说俄罗斯坦克的设计理念和作战方式。俄罗斯坦克其实可以说是没有将人当成人命来看,直接将整个坦克变成了一种消耗品,类似于枪械和子弹的关系。所以俄罗斯坦克的一切设计都是依托快速生产为基础进行的。这就造成俄罗斯坦克实际上是比较落后的,或者说配置比较低。相对性能能够持平就可以。而作战方式更简单粗暴,就是直接用核弹头炸,炸完之后,红军开着坦克直接冲过莱茵河,一直平推到大西洋岸边。如果遇到无法攻克的火力点,就接着用核弹头开路,一颗不行就两颗,50万吨当量的不行就上100万吨当量的。就算是坦克被大量损耗也没有关系,反正我的坦克都是非常容易生产的,拖拉机厂就能生产。打装甲消耗战一点都不带怕的。这其实也是俄罗斯人在卫国战争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基于这个战争经验,俄罗斯坦克大量应用成熟技术,比如在战后,俄系坦克并没有选择安装新得火炮。而是直接将生产非常成熟的D-10反坦克炮装上新型坦克。而底盘方面最开始决定的就是换装了扭杆悬挂的T-34底盘,后来发现这样动的地方太多。所以干脆研发了一个新地盘。然后换装了新型炮塔,就变成了人们熟知的T-54/55坦克。而且当时我国之所以选择仿制这款坦克,就是看中了它容易生产,技术难度低的特点。比较适合我国的国情。毕竟苏联在设计这款坦克的时候,最坏的考虑就是本国的工业基本上被全部摧毁。在拖拉机厂就可以直接生产的。

而且说到俄系坦克的炮塔,不知道有没有人发现一直都是蛋壳形状的炮塔。这种形状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提升生产速度,因为直接铸造就行了。而另一个就是半蛋形的炮塔可以有效提升敌方炮弹被装甲弹开的几率。那么回到为什么俄罗斯坦克会在海湾战争被大量摧毁,一个是伊拉克没有制空权,美军空军对坦克形成了屠杀。还有一个就是伊拉克的T-72属于猴版,本身就是减配之后的产品。自然没办法和满配的M1艾布拉姆斯抗衡。



并不是,简单地说,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的坦克、装甲车大部分是被空中火力摧毁的,而至今各国主战坦克面对空中打击都没有太好的应对办法,这里也体现了制空权的重要程度。其次俄系坦克虽然优缺点都比较明显,比如动力、火控系统不如欧美主战坦克,但是炮导弹也算个绝活,不过算起性价比俄系坦克还是不错的,单纯就坦克大战来说,额系同代坦克和一方主战坦克是半斤八两,你看现在的叙利亚战场,俄系、德系、美系坦克都有被摧毁,真的没有绝对差距。

确实有辱威名,因为当时俄系的坦克并没有发挥出来自己的实力。

不是。因为俄系坦克是很厉害的,性能和威力都处于世界前列,所以俄系坦克并不是太差劲。

我觉得没有吧,打仗不仅仅要看坦克和各种武器的威力,还要看军队的指挥作战怎么样。

为什么T-72在海湾战争中被美军打得那么惨?~

1:首先,T-72是俄罗斯卖给伊拉克的“简化版”,装甲厚度和穿甲弹水平都与俄罗斯自用的T-72相差甚远。

2: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性能差距导致就算伊拉克用俄罗斯最好的T-72也会注定失败。
T72坦克战斗全重41吨,乘员3人。发动机功率780马力,最大行驶速度60千米/小时。
M1A1战斗全重57吨,有4名乘员。发动机功率1500马力,最大速度66.8千米/小时。
挑战者坦克全重62吨,乘员4人.发动机功率1200马力,最大速度56千米/小时。
(通过上述比较,即便在装甲性能相同的情况下,战斗全重更大的M1A1和挑战者显然也要比T72防御能力强,更何况M1A1所采用的贫铀装甲和挑战者的乔巴姆复合装甲在性能上比“简化版”T-72强很多,因此,它们不是一个量级的)

3:火力差距:
T-72配备的两种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穿甲厚度分别为300毫米和400毫米质匀钢装甲(1000米距离)。
M1A1坦克M25B120毫米主炮配备贫铀穿甲弹可以在2000米距离击穿700毫米厚匀质钢装甲。
挑战者"坦克的主炮沿用奇伏坦的L11A5式120mm线膛炮,发射L15A4式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距离上的最大穿深约560毫米。

挑战者正面装甲厚度相当于为800MM均质钢装甲,
M1A1在对付脱壳穿甲弹时,相当于6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在对付空心装药破甲弹时相当于1300毫米厚的均质钢装甲。
T-72只相当于406毫米均质钢装甲。
(通过上述比较,T-72打不坏M1A1和挑战者就显得很正常了,火炮威力小,防护能力低,整整差出一个档次,T-72在1000米发射的炮弹被M1A1的正面装甲弹开,而M1A1在5500米距离就击毁了T72)

4:火控系统差距
T-72根本不具备猎歼能力,夜视能力和M1A1相比也相差很远,并且在目标截获等方面有缺陷,火控系统硬件差距明显。

5:战术运用错误:
T-72当时被命令半埋在沙子中只露出炮口一字排开,想借天然屏障与美军周旋,但效果恰得其反,半埋在沙下的T-72由于机动能力严重受到限制,反到成了M1A1和挑战者的活靶子。

6:军心动荡:
42天的海湾战争,空袭占了38天,伊拉克军心已严重动摇,很多T72被完整遗弃在了荒漠中。坦克部经常遭受美英联军的空中打击,很多士兵无心驾御他们的“陆地雄师”!

海湾战争
目录·海湾战争总概
·起因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联合国制裁
·多国部队进攻
·停火
·影响



海湾战争总概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起因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 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 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中旬,由于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债务等问题,伊拉克与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突然公开化。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 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并将科威特划归其第19个省。

联合国制裁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 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 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 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 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 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 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连同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 医疗队。 随着各国部队的部署,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经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层成立了协调性作战指挥机构。原则是,战区内所有部队均接受 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和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统一指挥, 但各国部队又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因为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对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上防御作战的准备。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圣战”的旗号,并将撤军问题同以色列从阿拉伯被占领土撤军联系在一起,以转移阿拉伯国家的矛头指向;在经济上采取了内部紧缩, 对外寻求突破口的政策;在军事上则加紧了扩军备战,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 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3个师, 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美军在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时,即已估计到伊拉克拒不撤军的情况,拟定了 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12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批准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实施进攻作战,以达到:1.瘫痪伊拉克国家指挥当局;2.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3.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4. 尽量摧毁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5.帮助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据这一决心拟定了以下作战方案:实施协调一致的多国、多方向、空中、海上和地面攻击,首先以空中战局摧毁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尔后逐步转移空中作战的重点, 在科威特战区实施地面作战,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用阿拉伯部队解放科威特市。整 个作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战略空袭; 2.夺取制空权;3.空袭地面部队;4.地面进攻作战。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 次会晤,但是,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余地,会谈没有取得结果。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 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


多国部队进攻

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 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 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 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 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 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 人中伤亡达25%以上,重装备损失达30—45%。

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中央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 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 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 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 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 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 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 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 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 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 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 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时停火的命令。整个地面进 攻历时100小时。


停火
暂时停火以后,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条件和愿意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历次 通过的有关各项决议。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3自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弃权通过了海湾正式停火决议,即687号决议。海湾战争至此宣告结束。据战后统计, 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参战的43个师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 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 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4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


影响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 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 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 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 “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因多国部队在质量和技术方面占据的绝对优势,使其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代名词载入战争史册。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动用了12类50多颗各种军用和商用卫星构成战略侦察网,为多国部队提供了70%的战略情报;多国部队集结了2790架现代化的固定翼飞机、1700多架旋翼飞机(其中600多架攻击直升机),6500余辆坦克装甲车辆以及大量自行火炮、火箭发射车、工程技术保障车辆等;多国部队虽然与伊军在数量对比上不占优势,人员比为1/2.4,火炮数量比为1/2.4,坦克数量比为1/1.44,但多国部队调集的现代化装备数量却超过伊军许多倍:新式飞机数量比为13/1,攻击直升机数量比为16/1,在精确制导武器上多国部队拥有绝对优势。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被俘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海湾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的大量获取,也使与之对阵的敌人在战术运用方面困难重重。

海湾战争被美军彻底打垮,俄系坦克是否真的有辱其威名?
答:战后的俄系坦克似乎都是一个蛋壳脑袋扛着炮的感觉,不过单单论战斗能力。俄罗斯坦克的战斗能力还是不错的。虽然在海湾战争中被美国暴打,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俄罗斯坦克的原因,而是因为其设计思想的原因。俄罗斯坦克的设计思想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核弹的掩护下,对敌人进行冲锋和冲击。其实总的来说,俄罗斯...

海湾战争前,参战双方的军事力量对比
答: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被俘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海湾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

介绍下海湾战争?
答:在海湾战争空中作战投掷的8万多吨弹药中,精确制导武器仅占总投弹量的7%,但命中率却高达90%;伊军共被摧毁、被俘坦克3700多辆,装甲车2000多辆。海湾战争中所体现出的技术对战争的强烈影响使海湾战争预示了另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拥有质量优势的部队面前,单纯的数量对比已失去了意义;各种军事高技术应用导致的对信息...

美俄坦克是如何进行“较力”的?
答:是不是因为在“海湾战争”中“艾布拉姆斯”与T-72的对抗中占尽上风,就可以断言美国坦克优于俄罗斯坦克?除了伊军,训练水平较低之外,T-72坦克也并不是俄罗斯最拿手的坦克。尽管T-72仍不失为一代名车,但俄罗斯坦克中最耀眼的明星是T-80,它的研制与一个传奇人物是分不开的,20多年来,这个人被...

什么叫海湾战争?
答:海湾战争(英文:Gulf War,阿拉伯文:حرب الخليج ,波斯文:جنگ خلیج فارس),是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于1990年8月~1991年2月,为恢复科威特主权...

海湾战争或两伊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答: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 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19 被击毁的俄制T-72型主战坦克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 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 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

俄罗斯黑鹰主战坦克
答:海湾战争中,T一72装备的125毫米火炮未能击穿西方主战坦克的前主装甲,令世界对T系列主战坦克的攻击力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感。为摆脱攻击力不佳的形象,俄一再声称已研制成功了新式135毫米和140毫米火炮,并装备在了新型主战坦克上。人们曾坚信这种新式火炮肯定会装备在“黑鹰”上。可让人大跌眼镜的是,鄂木斯克展览会...

美俄坦克是如何进行“较力”的?
答:1991年海湾地区的一场战事,给两国坦克有了一个全面较量的机会。这年2月,美军有1956辆M广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投入海湾战争。这些坦克奔跑快,打得准,横冲直撞,在战场上如人无人之境。伊拉克军队最优良的俄制T-72坦克打出的炮弹大多数打它不着,有的即使打着,也如同在它身上蹭一块皮,无关...

俄罗斯“黑鹰”的两大系统
答:海湾战争中,T-72坦克的125毫米火炮不能击穿M1A1坦克的前装甲,这使人们对T系列坦克产生了不信任感,影响了T系列坦克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为了解决火力不足的问题,俄声称已研制成功新型135毫米和140毫米火炮,并已装备在新型主战坦克上。“黑鹰”坦克出现后,一开始人们坚信它安装的是135毫米或140毫米...

苏联t72坦克为何被多国求购?
答:居然是因为便宜!并且由于T72坦克因为效果差,在很早的时候就停产了,现在俄罗斯出口的实际都是库存货,本身不存在成本,对于许多国家,价格也和赠送没大区别。这款坦克在海湾战争有着低劣的表现,但对现在它的绝大多数买家而言,并没有那么高的要求。它们仅仅只要求一点,火力比别人强就可以了。对于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