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节日习俗是什么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各国端午节习俗

作者&投稿:辟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当然端午节的习俗也有很多


端午节习俗:

1、吃粽子

据说,“端午食粽”是为纪念屈原形成的。元朝马致远在《双调拔不断》中说道“屈原清死由他恁,醉和醒争堪”。据西晋新平太守周处所写的《风士记》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其中的“角黍”便是粽子的古称。可见到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的节庆食物。包粽子的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梁实秋散文集《雅舍谈吃》中,更是直接将端午节称为“粽子节”。

2、鸡蛋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据说吃端午节粽锅里的煮鸡蛋夏天不会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都不会头痛。

3、赛龙舟

传说是楚国人借龙舟纪念屈原。《隋书·地理志》记载在屈原投江后,“士人追至洞庭,不见。湖大舟小,莫得渡者,鼓棹争归……其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其实,“龙舟竞渡”早已出现。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中提到,划龙舟之习俗早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龙图腾以祈求避免水旱之灾。随着时代的发展,赛龙舟这项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也逐步流传至海外,并被世界各地人民接受和喜爱,并被列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

4、门口插艾

是我国一项民间习俗,以艾草悬插于门户、堂屋、床头等处,起到辟邪祈福的作用。丰子恺的《端阳忆旧》中便提到,端午的早晨要制造蒲剑,选取最像宝剑的叶,加以剑柄,预备正午时和桃叶一并挂在每个人的床上。

5、佩香囊

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用。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

6、点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在端午节时,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7、戴五彩绳

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汉代应助《风俗通义》有记:“五月五日,赐五色续命丝,俗说以益人命。”民间把五彩绳看成“五彩龙”,端午节拴五彩绳有保护儿童驱妖避邪之意。随水冲走的五色绳就会变成小龙,带走你身上的不好的东西。这样一来,烦恼、忧愁都随着雨水流走,会带来一年的好运。

8、挂小扫帚

端午节用绑有红线的扫帚扫垃圾出门,称“扫岁地”。绑有红线的扫帚亦表示吉祥如意。把苘麻染成黄色,然后用红线勒成约一寸长的小扫帚和小炊帚,在端午节这天打扫房屋,并且在身上佩戴这样的小扫帚,寓意扫除垃圾,清洁卫生又有扫除晦气,消灾除病,驱除灾魔和不祥。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在这个节日中,我们可以深切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每逢此时,人们载歌载舞,表达祝福。端午节来临,我们同样要以各种方式表达祝福与敬意,祈愿祖国繁荣富强、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苍龙七宿运转到正南天空的中央位置,这也是它全年运行中的最中最正之位。《易经》所云“飞龙在天”即此。端,正也。午,中也。龙得中正之位,阳气最盛,是为祥瑞之象。渐成端午之俗。


1.悬艾蒲 、戴艾虎

在端午节,民间流传着把艾草和菖蒲捆在一起,挂在门上、檐下以防疫辟邪的习俗。在张家口地区的宽城等县民间,端午这天,人们拔了艾草夹在耳朵上,回家挂在门框上或者炕头,还要采来桃树枝、山枣树枝挂在门口、窗户和墙头上来辟邪防疫。在宽城、迁西、遵化,泊头,保定等市县,端午这天有挂纸葫芦的习俗,寓意辟邪和丰收。还有巧手者,把艾草编成虎形,或者用绫罗制成小虎,戴在发际耳畔,叫戴艾虎。寓意防疫辟邪。

2.系五毒肚兜 

传统民俗认为五月是恶月,五月五日是恶日。儿童免疫力弱,在端午节是重点的防疫保护群体。河北民间,端午节有为家中小孩系五毒肚兜,挂长命缕的习俗。蝎子、蛇、蜈蚣、癞蛤蟆、壁虎被称为“五毒”,在冀中的辛集、晋州,保定平原地区等县民间,流传用红布做成肚兜,上锈“五毒”图案,系在小儿肚子上,俗信可以避瘟祛毒。

3.佩香囊

佩香囊、挂香包是端午节卫生防疫的另一习俗。用彩色布缝制成三角、菱形、桃形、心形,或者鸡、蝶、蛙等各种动物的形状,把各种香料、草药和雄黄配制成香薰料,装入缝好,就是香囊、香包,挂在大人、小孩的胸前或腰间,相传可以避瘟除病。

传统中医把吃药叫做服药,重点在于“服其药气”,民间也有“戴个香囊袋,不怕五虫害”之说。佩戴香囊,就是通过闻香囊来“服药气”,这就是佩戴香囊能够治病防病的秘密所在。

4.饮雄黄

民间流传着端午饮雄黄的古俗,人们还把雄黄酒喷洒在房屋的角角落落,来清洁环境,祛毒防疫。小孩不能饮酒,就用雄黄酒涂抹在小儿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并且在孩子的额头涂上“王”字,俗信可以消毒防病。

雄黄酒,是用研成粉末的雄黄炮制成而的白酒或黄酒,具有杀菌驱虫解毒的功效,古语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它可说是中华民族传统端午节卫生防疫的标配饮品。

5.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钟馗是唐代一位儒生,因貌丑被皇帝除名,钟馗一怒之下力碰殿堂阶梯而死。后钟馗被附会成专门捉鬼的鬼王,并且成为人们在岁末时张挂的门神。由于五月瘟疫易于流行,死者众多,人们想起专门捉鬼的钟馗,于是在端午节悬挂钟馗像流传下来。


今天,我们在享受传统节日的快乐时,细细品味古人为节日赋予的人文内涵,深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国家法定假日。它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关于端午节的习俗,有几个比较常见的。

首先,人们会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之一,它由糯米包裹着肉、豆沙等馅料,用竹叶绑好后蒸煮而成。相传,吃粽子可以远离疾病,并消除厄运。

其次,人们还会赛龙舟。龙舟比赛是端午节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它源于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会组织队伍划龙舟,在河流或湖泊上进行划船竞赛。

此外,端午节还有系艾草、挂菖蒲和穿五色线等习俗,这些都与驱邪避灾、祈福和健康有关。人们还会在门口悬挂艾叶,以驱赶邪气。

总的来说,端午节是一个富有乡土气息的节日,人们通过吃粽子、赛龙舟等活动,祈求健康、吉祥和平安。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庆祝。以下是端午节的一些主要习俗和活动:

  • 龙舟竞渡:龙舟竞渡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人们组成队伍划龙舟,在江河湖海中竞速,以纪念古代政治家屈原的溺水身亡,并驱逐瘟疫的传说。

  • 吃粽子: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美食。粽子是由糯米包裹在竹叶中蒸煮而成,内里可能包含豆沙、肉类、咸蛋黄等馅料。吃粽子寓意着消除邪恶和迎接丰收。

  • 赛艾草:在端午节,人们会取新鲜的艾草,插在门前、窗户上或挂在衣物上,寓意驱邪辟疫、保护健康。

  • 佩香囊:人们会制作香囊,将香料如艾草、百草等装入小袋中,佩戴在身上或悬挂在房间里,以驱除邪气和保佑平安。

  • 穿五彩线:人们会穿戴五彩的丝线,一般被认为能驱邪、辟病,并具有象征祥瑞与吉祥的寓意。

  • 酒浸雄黄符:民间有将雄黄酒浸泡后,在门上刷上符号的习俗。认为雄黄有驱邪避灾的作用。

  • 赛百草:在端午节期间,人们会采集各种草药,如艾草、蒲公英、艾叶等,然后晾晒或煮熬成汤,以祈求健康和驱逐疫病。

  • 习武表演:一些地区会在端午节期间举行武术表演,如太极拳、八卦掌等,以展示中国武术文化的精髓。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端午节的来历和习俗是什么~

端午的习俗、来历,吃粽子的节日。


端午节是每年的那一天,有什么习俗
答:端午节是每年的那一天,有什么习俗一.端午节起源: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什么习俗
答: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端午节,空气里时不时就能闻到艾草混着粽叶的香气,除了吃粽子,关于端午节的习俗你了解多少呢?随我一起来看看吧~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之一。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

各地端午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答:10、云南香格里拉,赛马节。端午赛马节是香格里拉市一年一度的重大传统节庆活动之一。作为香格里拉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民族赛事和民众最为喜爱的端午节项目。了解了一些地方的端午习俗,那么端午的来历,大家可了解了吗?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端午的来历 端午节本是南方先民创立用于拜祭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

端午节的习俗及意义是什么?
答: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天中节、龙舟节等等。端午节是古已有之的民俗大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亦有起源于恶月恶日、夏季时令、蓄兰沐浴以及纪念屈原、伍子胥、曹娥等说法。总而言之,端午起源于南方百越,把农历五月五日视为...

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 着急
答:我小时候妈妈就会在端午节这一天给我佩戴一个香囊,那时候我可珍惜了,每天睡觉的时候都要把它压在枕头底下呢。五、戴长命缕,保佑安康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在端午节的...

端午节的习俗 这些习俗都有什么用
答:节日时间: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节日来历: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五日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在春秋之前端午节是祛病防疫的节日,后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 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节日习俗及寓意:赛龙舟:赛龙舟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

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答:端午有龙舟也有凤舟,凤舟是源于远古的乌舟,有的地方还有龙凤船。扒龙舟是民间信仰中龙崇拜的一种形式,即要借龙之神威,祈福、辟邪。2、悬钟馗像 端午节是驱邪辟毒的节日。挂钟馗像也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家悬挂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钟馗不仅是中国传统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也是中国传统...

端午节的风俗?
答: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

端午节的习俗?
答: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从古至今,涉及到端午的习俗也有很多。今天,随我一起看看端午习俗都有哪些吧。1、吃粽子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端午...

传统节日端午节有什么习俗?
答:普遍的就是家家包棕子,大伙吃棕子了。在我们老家,有一种说法,说端午节当天的下午一点开始,玉皇大帝会派遣神仙下凡间来洒农药,农村的孩子都可以不用去放牛割草了,这一整个下午都是孩子们的玩耍时间,大家聚在一起玩,好不快活,人们还可以摘藤枝编草帽戴在头上,寓意去病消灾,往后身体健康,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