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遗传方面的知识 求高中生物遗传学方面的知识点知识总结和专项习题,快高考了,谢...

作者&投稿:红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11、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2、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1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即雄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后代性别由父本决定),另一种是ZW型(即雄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由母本决定)。
17、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19、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以,通常只有有性生殖才具有基因重组的过程。而细菌等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组只能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
20、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的遗传
1. DNA 的复制:是指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来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2. 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每个基因中可以含有成百上千个脱氧核苷酸。
3. 遗传信息: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
4. 转录:是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它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
5. 翻译: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它是指以信使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
6. 中心法则: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RNA,再从RNA传递给蛋白质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遗传信息从DNA传递给DNA的复制过程。后发现,RNA同样可以反过来决定DNA,为逆转录。
7. 密码子: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叫做~。
8.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9. 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10.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11.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显现不同性状的现象,叫做~。
12.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13.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14.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15.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6.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7.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18.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19.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相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20.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
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21.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在F1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
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
22.性别决定:一般是指雌雄异体的生物决定性别的方式。
23.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染色体叫做~。
24.常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叫做~。
25.伴性遗传: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它的遗传方式是与性别相联系的,这种遗传方式叫做~。
变异
1. 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1. 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
2. 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3. 二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4. 多倍体:凡是体细胞中含有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就叫~。
5. 单倍体:是指体细胞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要高考了而高中生物遗传学方面的知识点不懂请求知识总结和专项习题~

1)性状——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各方面的特征。
(2)相对性状——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3)在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的杂交实验中,杂种一代(F1)表现出来的性状是显性性状,未表现出来的是隐性性状。
(4)性状分离是指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出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5)杂交——具有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之间的交配或传粉
(6)自交——具有相同基因型的个体之间的交配或传粉(自花传粉是其中的一种)
(7)测交——用隐性性状(纯合体)的个体与未知基因型的个体进行交配或传粉,来测定该未知个体能产生的配子类型和比例(基因型)的一种杂交方式。
(8)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9)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
(10)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包括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及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置的基因。
(11)基因——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断,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二、孟德尔实验成功的原因:
(1)正确选用实验材料:一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二具有易于区分的性状
(2)由一对相对性状到多对相对性状的研究
(3)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4)实验程序:假说-演绎法
观察分析——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2、 精子的形成: 3、卵细胞的形成
1个精原细胞(2n) 1个卵原细胞(2n)
↓间期:染色体复制 ↓间期:染色体复制
1个初级精母细胞(2n) 1个初级卵母细胞(2n)
↓前期:联会、四分体、交叉互换(2n) ↓前期:联会、四分体…(2n)
中期: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2n) 中期:(2n)
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分离(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裂 末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2n)
2个次级精母细胞(n) 1个次级卵母细胞+1个极体(n)
↓前期:(n) ↓前期:(n)
中期:(n) 中期:(n)四、细胞分裂相的鉴别:
1、细胞质是否均等分裂:不均等分裂——减数分裂卵细胞的形成
均等分裂——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精子的形成
2、细胞中染色体数目:若为奇数——减数第二分裂(次级精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
若为偶数——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3、 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联会、四分体现象——减数第一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
有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减数第一分裂
无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
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减数第一分裂后期
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一侧有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二分裂后期
一侧无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第三节、伴性遗传
概念:伴性遗传——此类性状的遗传控制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而总是与性别相关联。
类型:X染色体显性遗传: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X染色体隐性遗传:人类红绿色盲、血友病
Y染色体遗传:人类毛耳现象
一、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Xa 正常基因:XA
2、患者:男性XaY 女性XaXa
正常:男性XAY 女性 XAXA XAXa(携带者)
3、遗传特点:
(1)人群中发病人数男性大于女性
(2)隔代遗传现象(一)先判断显性、隐性遗传:
父母无病,子女有病——隐性遗传(无中生有)
隔代遗传现象——隐性遗传
父母有病,子女无病——显性遗传(有中生无)第一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1、怎么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艾弗里实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
知识点: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有哪些主要特点?
1、DNA是由两条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在内侧。
A=T;G=C;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A+G)/(T+C)=1 ;(A+C)=(T+G)
一条链中A+T与另一条链中的T+A相等,一条链中的C+G等于另一条链中的G+C
如果一条链中的(A+T)/(C+G)=a,那么另一条链中其比例也是a DNA复制的过程(DNA复制的概念、条件、特点、结果和意义)
DNA分子复制过程是个边解旋边复制。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既D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但是,遗传信息不能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也不能从蛋白质流向DNA或RNA。近些年还发现有遗传信息从RNA到RN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物质代谢,进而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A(即RNA的自我复制)也可以从RNA流向DNA(即逆转录),也在疯牛病毒中还发现蛋白质本身的大量增加(蛋白质的自我控制复制)
DNA复制的条件要相关的酶、原料、能量和模板。
其特点是(非连续性的)半保留复制。
其意义是:保证了亲子两代之间性状相象。

如果一条链中的(A+C)/(G+T)=b,那么另一条链上的比值为1/b
另外还有两个非互补碱基之和占DNA碱基总数的50%


2、DNA作为遗传物质的条件?
3、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过程: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连续遗传、世代遗传——显性遗传
(二)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1、父母无病,女儿有病——常、隐性遗传
2、已知隐性遗传,母病儿子正常——常、隐性遗传
3、已知显性遗传,父病女儿正常——常、显性遗传

(3)交叉遗传现象:男性→女性→男性


后期: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组染色体(2n) 后期:(2n)
末期:细胞质均等分离(n) 末期:(n)
4个精细胞:(n) 1个卵细胞:(n)+3个极体(n)
↓变形
4个精子(n)

第六章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
一、遗传信息
一、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实验表明:S菌中存在转化因子使R菌转化为S菌 。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细菌体内的 病毒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就会在自身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利用 细菌 体内物质来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T2噬菌体头部和尾部的外壳是由 蛋白质 构成的,在它的头部含有 DNA 。
实验过程如下:用放射性同位素 35S 标记一部分T2噬菌体的蛋白质,并用放射性同位素 32P 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然后,用被标记T2噬菌体侵染细菌。当噬菌体在 细菌 体内大量繁殖时,生物学家对标记的物质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噬菌体的 蛋白质 并未进入细菌内部,而是留在细菌的外部,噬菌体的 DNA 却进入细菌的体内。可见,T2噬菌体在细菌内的增殖是在 噬菌体 DNA的作用下完成的。该实验结果表明:在T2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DNA 。
如果结合上述两实验过程,可以说明DNA是 遗传物质 。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有些病毒只含有RNA和蛋白质,如烟草花叶病毒。因此,在这些病毒中,RNA 是遗传物质。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 ,所以说DNA是 主要 的遗传物质。
二、DNA分子的结构
1、DNA分子的结构
1953年,美国科学家 沃森和英国科学家 克里克 共同提出了DNA分子的 双螺旋 。
D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脱氧核苷酸 。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 磷酸 、一分子 脱氧核糖和一分子 碱基 。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 腺嘌呤 (A)、胸腺嘧啶 (T)、 鸟嘌呤 (G)和 胞嘧啶 (C),因此,脱氧核苷酸有4种: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 胞嘧啶 脱氧核苷酸。很多个脱氧核苷酸 聚合 成为 多核苷酸链 。
DNA分子的立体结构是 双螺旋 。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 氢键 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有一定的规律: A-T,C-G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关系,叫做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组成DNA分子的碱基只有4种,但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却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代表了 遗传信息 。若含有碱基2000个,则排列方式有 41000 种。
例. 下面是4位同学拼制的DNA分子部分平面结构模型,正确的是( C )




A B C D
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一、DNA分子的复制
1.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的过程
时间: 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基因突变就发生在该期)
特点:边 解旋 边 复制 , 半保留 复制
条件:模板 DNA两条链 、原料 游离的4种脱氧核苷酸 、酶、能量
意义: 遗传特性的相对稳定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复制能够准确进行。)
例:下图是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5 〕 脱氧核苷酸 。
(2)若〔3〕为胞嘧啶,则〔4〕应是 鸟嘌呤
(3)图中〔8〕示意的是一条 多核苷酸链 的片断。
(4)DNA分子中,由于〔6 〕 碱基对具有多种不同排列顺序,因而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
(5)DNA分子复制时,由于解旋酶的作用使〔 7 〕 氢键 断裂,两条扭成螺旋的双链解开。

二、RNA分子
RNA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核糖核苷酸 。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 核糖 、一分子 磷酸 和一分子 碱基 。由于组成核糖核苷酸的碱基只有4种: 腺嘌呤 (A)、 尿嘧啶 (U)、 鸟嘌呤(G)和
胞嘧啶 (C),因此,核糖核苷酸有4种:腺嘌呤 核糖核苷酸、 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和 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由于RNA没有碱基T( 胸腺嘧啶 ),而有U(尿嘧啶),因此, A-U 配对, C-G 配对。
RNA主要存在于 细胞质 中,通常是 单 链结构,我们所学的RNA有 mRNA 、 tRNA
、 rRNA 等类型。
三、基因的结构与表达
1、基因----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携带 遗传信息,并具有 遗传效应 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 性状 的基本单位。
2、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转录和翻译
(1)转录
场所: 细胞核
模板: DNA一条链
原料: 核糖核苷酸
产物: mRNA

(2)翻译
场所: 核糖体
模板: mRNA
工具: tRNA
原料: 氨基酸
产物: 多肽

由上述过程可以看出: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 mRNA 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排列顺序又决定了 氨基酸 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 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性状。
3、中心法则:

三、基因工程简介
一、基因操作的工具
(1)基因的剪刀——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2)基因的化学浆糊—— DNA连接酶
(3)基因的运输工具一— 质粒
2、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
(1) 获取目的基因
(2) 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
(3) 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
(4) 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点
答:高中生物遗传物质知识1 1、DNA的特性: ①稳定性:DNA分子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和两条链之间碱基互补 配对 的方式是稳定不变的,从而导致DNA分子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DNA中的碱基对的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碱基对的排列方式:4n(n为碱基对的数目) ③特异性:每个特定的DNA分子都具有特定的碱...

高中生物常见遗传病有哪些
答:1、遗传基因的显隐性及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常染色体隐性: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常染色体显性:软骨发育不全、多指、并指、短指.伴X隐性遗传: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绿色盲、血友病、果蝇白眼.伴X显性遗传:果蝇红眼、抗VD性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伴Y遗传:鸭蹼病、人类印第...

高中生物学习遗传学时有哪些比较难懂的知识点?
答:2.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这两个定律描述了基因在生物体中的传递方式。虽然这些定律看起来很直观,但是要完全理解它们可能需要一些数学知识。3.连锁和重组:连锁是指两个或更多的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而重组是指这些基因在生殖过程中的重新排列。理解这两个概...

高考生物遗传方面的知识
答: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

求高中生物中常见的遗传病及遗传方式!越多越好!
答:常染色体隐性——白化、PKU(苯丙酮尿症)、先天聋哑 常染色体显性——并指、多指、软骨发育不全 X染色体显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症 X染色体隐性——色盲、血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伴Y遗传——外耳道多毛症 染色体遗传:21三体、性腺发育不良(Turner氏综合征)...

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
答:生物遗传题解题技巧如下:1、判断显隐性。根据子代性状判断,定义法(杂交法)不同性状亲本杂交——后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具有这一性状的亲本为显性纯合子,F1为显性杂合子。举例:高茎×矮茎——高茎,则高茎对矮茎为显性性状,矮茎是隐性性状。可用公式表示:A×B——A,A为显性性状,B为隐性...

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点
答:高中生物遗传的知识1 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

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答:高中生物遗传学知识点总结 1基因的分离定律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高中生物遗传知识汇总
答:②基因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如:囊性纤维病是因为编码跨膜蛋白(CFTR)的基因缺失了3个碱基所引起的 2、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 基因在染色体上而且呈线型排列,基因与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平行关系。考点4 伴性遗传 1、伴性遗传及其特点 伴性遗传:伴性遗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

高一生物知识遗传学名词
答:以下是关于《高一生物知识遗传学名词》的文章,供您学习参考!1. 性导(sexduction):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2. F’因子(Fprime factor):整合到染色体上F因子,在切除中分离出携带部分染色体片段,这种带有染色体基因的附加体称为F’。3. 转导:以噬菌体为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