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的音乐课要怎么上才好玩

作者&投稿:宾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上学期期末的时候,我随音乐组老师一起听了新入职教师执教的学科汇报课。上午第一课,坐在音乐教室里的我看着前面这些嫩生生、活泼泼的娃娃,我忽然问自己:如果我的孙子或孙女上一年级,我还希望她在这里上学吗?这样的自问其实是:如果我的孩子坐在课堂里,我希望老师上出精彩的课。

课还有两三分钟,班主任看同学们已安静,就悄悄从后门出去了,把课堂与孩子留给了年轻的音乐老师。看得出,他有点紧张,走过来踱过去,左看看右瞅瞅,没说一句话,没做一件和音乐有关的事,真的可以说静等。我和音乐组另一个老师坐在教室最后,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到孩子们的身体举止。班主任转身刚走,后排就有两个高个子男生紧绷的身体松懈下来,他扭动着有些肥胖的身体,满脸写着“无聊”两字。我在想:为什么老师不做一些课前的暖场呢?可以拍手,可以律动,可以听听轻柔的音乐……无论如何,总比这样干等上课铃声要好啊。

那么,低段年级的音乐课到底该怎么上呢?或者说,怎样才能让低段年级的音乐课吸引孩子又觉得好玩呢?我想到了几点做法都非常容易操作,实践起来也方便。

1.带着故事进入课堂,孩子在故事中学习。 低年段的孩子还处于非常幼稚天真的状态,他们走在校园里,会用新鲜而好奇的眼神打量着周围的一切,懵懵懂懂,似懂非懂,包括看待自己的老师和同学。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注意力也有限,上课走神、分心是常事。

一节音乐课40分钟,四十几个孩子同处一个空间,要想让孩子的有意识注意相对稳定(至少有半节课是专注于学习的),这就得教师好好捋捋办法。我在低年段徘徊了几轮,发现一些自己上得满意的课,都是有生活化的情景可以用故事连串而成的。比如低年级的音乐课《听,谁在说话》《动物说话》《大鹿》《小蚂蚁搬米粒》《小黑猪》等等。教学时,一方面结合歌曲内容,编创生活化的故事,用生动的语言和有趣的情节牢牢抓住孩子的心。另一方面,在故事中学习音乐,更贴近儿童的内心感受与学习联想。

我记得有一次徒弟若菡来听我的常态课,因为她说自己的课堂比较吵闹,纪律有问题,想看看师傅是怎么管理课堂的。那次我正好上《动物说话》,课的一开始,我就直奔故事主题:秋天的池塘边可热闹了,动物界正准备举行一场音乐会呢。小动物们听到这个消息,个个跃跃欲试,好不热闹。同学们,听——谁在说话(唱歌)呢?(小鸡出场,教师有节奏示范念读:

× ×    × ×  ∣    × ×  × ∣……)

小鸡  说话      叽 叽  叽

根据歌曲的变化(故事的发展),后续出现小鸭的说话(歌唱),再后来孩子们的原基础上进行模仿与改编,让孩子习得编创方法与说唱能力。后续的创编环节,可以邀请来生活中的小羊、小牛、小狗等小动物,用动物们的声音来编创歌曲,以及演唱与表现歌曲。

一首歌曲学习,就是通过“一场小动物音乐会”故事导入、承接、展开、小结,不能说孩子们40分钟都很认真,但至少半小时是非常专注于学习的,效果也好。课后徒儿说:“为什么看师傅上课好轻松呢?”其实,孩子被故事吸引,孩子也被音乐吸引,他(她)无暇走神了。

2.带着游戏进入课堂,孩子在玩乐中学习。 我有一师范同学,是个专业能力非常强的音乐老师,她是第一批被园区新城花园小学招聘过去的元老级教师,自身条件好,带社团非常拼,她自己执教的课与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得市、区级比赛一等奖。当时新城花园小学还属于打造品牌阶段,学校领导对教师的课堂抓非常紧,推门听课是家常便饭。我同学说,她为此专门设计了一个音乐百宝箱(女生可随时随地提着,应该不重),箱子里装着各式各样的音乐道具,小到工整的节奏条、有趣的贴纸与贴板,大到各类打击乐器和游戏道具。她说:因为这个百宝箱,音乐课堂有了很多创意与惊喜(那时还没有创意学习这一说法),就像是魔术师手持魔法棒,轻轻在孩子面前一挥、一点、一撒,意想不到的事情就轻而易举地产生了。课好了,孩子们也好了。

记得2003年我参加苏州市艺术评优课比赛,当时为了让课堂直奔主题,我就是以一个“放鞭炮”的游戏导入的,一方面是贴近孩子生活,以生活化的场景引发孩子共鸣;另一方面,以鞭炮声引导到节奏练习(生活中的声音变成音乐中的声音),巧妙地把生活情景与音乐元素融合,十六分音符“噼里啪啦”一下子念读对了。

疫情期间我听了江苏省教科院音乐教研员潘丽琴的一个讲课,她对南京一音乐老师执教的《包子、剪子、锤》一课,给予非常高的评价。同时,她指出:这节课,超越了以歌唱为主、欣赏为主的音乐课的界限,它就是一节以游戏为主的音乐活动课,或者叫艺术综合课。其实,翻阅音乐教材还是会有新的发现的。

3.教师成为课堂里的大小孩,和孩子们一起学习 。这一点,我是看到年轻的小赵老师在二年级孩子面前,显得太老成、太沉默,也太沉闷。比如课堂开始前的无端沉默,比如上课对孩子评价时的尴尬无措,比如与孩子互动时的生硬牵强……课堂里的老师与学生始终不在同一个点上(同一个场域),“老师在此岸,孩子在彼岸”,老师在这边看,孩子在望那边……孩子与老师之间,始终有一条戒备森严的河流给阻挡着。“老师太像老师”,让孩子们觉得“老师是一个好遥远的人”,而并非是一个活生生、充满亲和力的人。

我给小赵老师的建议是:形象可以年轻化一点,包括装扮上要活泼、轻盈一些,老师可爱,学生可爱。第二,语言上可以童趣化一点,包括课堂上的日常语言。成人和儿童对话,一定要基于儿童的认知与理解,说儿童听得懂的话,说儿童一听就明白的话。切忌说话成人腔、迂腐味,这是需要随时警惕的。第三,行动上可以夸张化一点,包括课堂里的肢体语言。比如课堂第一句“师生问好”,和孩子做到行云流水般的问好,也总有厌倦与疲劳的一天。这时,如果带个手偶出现在孩子们面前,用夸张的声音与夸张的动作和孩子“问好”,课堂效果肯定不一样。学习一首新歌新曲,如果教师用一些夸张的表情、夸张的语言、夸张的动作来展现,教师也成了故事里的人和物,那可真是“人课合一”啊。这样的课堂,谁不喜欢呢?

~

你在小学音乐课上玩过游戏吗?效果怎么样?
答:音乐教师在音符教学课程设计中,可以使用便利贴,将音符写于便利贴上,再将写好音符的便利贴在上课过程中贴于学生后背,那么在引导学生认识音符过程中,教师可以弹琴弹到某一音符,与这一音符对应的学生站起来,将音符的教育与学生参与紧密融合,有助于学生加深对音符的印象。2、打节奏小游戏 音乐中的节奏...

给一年级的小学生上音乐课可以做哪些游戏啊?
答:猜歌名,接歌词,听歌猜名。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化活动,其媒介是按时组织的、有规律的声波(机械波的一种)。它的基本要素包括强弱、调性、时长、音色等。由这些基本要素相互结合,形成 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例如:节奏、曲调、和声,以及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

寻求小学音乐课堂上的有趣游戏
答:我的做法是:教学内容动静搭配合理,教学方法多变有趣,教师始终关注到每个孩子。 在第一节课里,我并没有安排很多的教学内容,主要就是学唱《你的名字叫什么》,这个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静,于是我把《玩具兵进行曲》放在课堂的开始和结束部分作为一个调节内容来用,让孩子学解放军走步、敬礼等,做到了动静的有效搭配。在...

二年级音乐社团活动课可以干嘛
答: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学习:1、探索空间可以用在跟学生介绍打击乐器的时候。准备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了打击乐器,请学生伸手去摸,感觉其形状,并把它画出来,猜是用什么做的。引导学生给乐器起名,再深入解释它的名字,探索它怎样敲最好听。最后用乐器为歌曲伴奏。2、抛绣球可以用在跟学生讲音乐知识的时...

低年级的音乐课要怎么上才好玩
答:可以拍手,可以律动,可以听听轻柔的音乐……无论如何,总比这样干等上课铃声要好啊。那么,低段年级的音乐课到底该怎么上呢?或者说,怎样才能让低段年级的音乐课吸引孩子又觉得好玩呢?我想到了几点做法都非常容易操作,实践起来也方便。1.带着故事进入课堂,孩子在故事中学习。 低年段的孩子还处于...

小学音乐课怎么上
答:像1,2年级的小同学们只能一句一句教着唱,要选些短小精悍的歌曲,还要简单,朗朗上口的那中,3,4年级就应该涉及简谱了,但也只能一句一句教着唱简谱,等简谱教的差不多了,在领他们唱歌曲.这样同学们接受的速度就快些.到5年级,你应该给他们时间,让他们自己试唱一下,也不要提问,让他们随便...

没有ppt怎么上音乐课有趣
答:一节音乐课40分钟,四十几个孩子同处一个空间,要想让孩子的有意识注意相对稳定(至少有半节课是专注于学习的),这就得教师好好捋捋办法。我在低年段徘徊了几轮,发现一些自己上得满意的课,都是有生活化的情景可以用故事连串而成的。比如低年级的音乐课《听,谁在说话》《动物说话》《大鹿》《...

音乐课网课怎么上不无聊
答:学生在学习音乐时,要对音乐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动,这样才能投入到美妙奇异的音乐大世界中。课堂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叉音乐,让学生大胆表演。那我们在线上音乐课中可以使学生进入角色,让他们亲自用表演来感受歌乐曲,例在势音乐 《布谷马》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和妈妈...

如何上好小学一年级的音乐课
答:方法如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心理活动,只要对某个事物有兴趣,就会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热情。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环境的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设计特定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这种情景,才能激发孩子学习音乐的兴趣。如在开学第一课,进音乐教室时,...

如何更好的上好小学低年级音乐欣赏课
答:二、动静结合,通过表演来欣赏音乐 为了避免音乐欣赏课的枯燥无味,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也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有效途径。运用动静结合的形式表现作品,能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音乐欣赏中去,参与节奏、参与演唱、用体态律动参与,进行再创造参与。课堂上,孩子们用打击乐器伴奏、舞蹈、边唱边跳、用手绢、扇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