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字子瞻》文言文阅读训练

作者&投稿:幸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轼,字子瞻。嘉佑二年,试礼部。是时欧阳修知贡举,得轼论,为之惊喜。然疑其客曾巩之作,不敢以冠多士,但置第二。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素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

  王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及创行新法。轼皆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怒,使御史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轼遂请外,通判杭州,徙知密州。又以事不便于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舒亶、何正言摭其表语,并诗以为讪谤,逮台狱,欲置之死,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上数有意复轼,当路者辄阻之。一日,手札移轼汝州。轼未至汝,上书自言有田在常,愿得居之。朝奏入,夕报可。

  哲宗立,召为礼部郎中。元佑元年,迁中书舍人。初,祖宗时,行差役法,其后编户充役者,不习其役,又虐使之,多至破产。乡民至有终岁不得息者。王安石改为免役,使户差高下出钱雇役,行法者过取病民。

  司马光为相,欲复差役,差官置局。轼与焉,轼曰:“差役免役各有利害,免役之害,掊敛民财,十室九空;差役之害,民尝在官,不得专力于农,而贪吏猾胥因缘为奸,此二害轻重盖略等耳。”光曰:“于君何如?”轼曰:“三代之法,兵农为一,至秦始分为二;唐之中叶,变府兵为长征之卒,农出谷帛以养兵,兵出性命以卫民,天下便之。今免役之法,实大类此。公欲骤罢免役而行差役,正如罢长征而复民兵。盖未易也。”光不以为然,轼又陈于政事堂。光忿然作色。轼曰:“昔韩魏公刺陕西义勇,公争之甚力,岂今日作相不许轼尽言耶?”光笑而谢之。寻除翰林学士兼侍读。

  久之,轼积论事,当轴者所恨,恐不见容,乃请外补,遂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治兴利除害,有德于民,家奉画像,众立生祠。召为吏部尚书,以弟辙除尚书右丞,乃改翰林院学士承旨。居数月,复以谗请外,乃以龙图阁学士知颖州。未阅岁,以兵部尚书召兼侍读。寻迁礼部兼翰林侍读、端明殿两学士、礼兵两部尚书。徽宗立,移亷州,徙永州,更三大赦还提玉局观,复朝奉郎。卒于常州。

  ——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四十六(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欲以唐故事 故事:旧例

  B.光笑而谢之 谢:道歉

  C.天下便之 便:适宜

  D.不敢以冠多士 多:赞美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光不以为然 苏子愀然

  B.复以谗请外 洎牧以谗诛

  C.轼与焉若不 阙秦,将焉取之

  D.光笑而谢之 黑质而白章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使户差高下出钱雇役,行法者过取病民。(4分)

  (2)轼积论事,当轴者所恨,恐不见容,乃请外补。(4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苏轼对司马光恢复差役法提出了哪些看法?请简要概括。(5分)

  12.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如足下之作深之以经术之义味之以史氏之品藻合之以作者之规矩不但使两川之豪士拱手也未即得面驰情无量秋初能一来快尽此事谨勒手状。

  (黄庭坚《与王庠书》)

~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
答:小题1:A小题2:C小题3:(1)高丽入贡/使者发币于官吏/书称甲子/轼却之曰/高丽于本朝称臣/而不禀正朔/吾安敢受/使者易书称熙宁/然后受之(每错两处扣1分。“轼却之”后停顿亦可。)小题4:(1)苏轼住在堤上,路过家门也不进去,派官吏分段防守,最终保全了这座城。(2)我们出洞以后,...

文言文阅读苏轼字子瞻眉
答: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县人.十岁的时候,其父苏洵到外地去游学,母亲程氏则亲自教他读书,苏轼每听闻古今兴衰成败的历史,都能道出其概要.程氏读到《后汉书.范滂传》时,发出深深的慨叹,苏轼对她说:“我如果想和范滂一样为名节而不顾生死,母亲您答应吗?”程氏说:“你如果能成为范滂一样的人,我又怎会不和范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
答:1.C 2.A 3.B 4.(1)(苏轼)后来用书信形式进见欧阳修,欧阳修对梅尧臣说: “我应该避让一下,好让这个人出人头地。”   (2)(苏轼)又向朝廷要求调来服役的人,巩固并加高旧城墙,修筑木制堤岸,用来防备洪水第二次到来。

阅读下面文段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
答:小题1:B小题1:D小题1:C小题1: 小题1: 小题1:略小题1: 小题1:译文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十岁时,父亲苏洵到四方去游学,母亲程氏亲自教他读书,听到古今成败得失,常能说出其要害。程氏读东汉《范滂传》,很有感慨,苏轼问道:“我如果做范滂,母亲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范滂。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
答:小题1:B小题1:D小题1:C 小题1:应为“拒绝小题1:①②是好学有才华,⑥指政治上一心为民小题1:苏轼既不是向韩琦要官也不是为自己要官

《苏轼,字子瞻》文言文阅读训练
答:苏轼,字子瞻。嘉佑二年,试礼部。是时欧阳修知贡举,得轼论,为之惊喜。然疑其客曾巩之作,不敢以冠多士,但置第二。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素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王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及创行新法。轼皆上书论其不便。安石怒,使御史论奏其过,穷治无所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苏轼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
答:1、C2、C3、B4、A5、(1)你能做范滂那样的忠臣,我难道不能做范滂母亲那样的良母吗? (2)黄河水将要冲坏城墙,事情紧急了,即使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正规军也要暂且替我尽力护城。(意对即可)

留侯传苏轼文言文题
答:于是率领众人拿着畚锸出城,从东南方向筑起长堤,首起戏马台,一直到城门口.雨日夜不停的下,但城却没有沉.苏轼住在那上面,路过家门口也不进去,让官吏们分别守在各个地方,士兵们全都出了城.做了木岸,以防洪水再至,朝廷很赞赏他.。 2. 跪求:苏轼的趣事小古文的练习题及答案 1. 《苏轼传》 苏轼,字子瞻,...

苏轼传高中文言文阅读
答:苏轼,字子瞻,是眉州眉山人。 十岁的时候,父亲苏洵去四方游学,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听到古今成败的事件,马上能够说出其中要义。程氏读东汉人物《范滂传》,感慨而叹息,苏轼问母亲:“我如果做范滂,母亲会答应吗?”程氏说:“你能做到范滂,我难道就做不了范滂的母亲吗?”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

公违轼,姓苏氏文言文阅读答案。
答:先生讳名轼,姓苏,字子瞻,又字和仲。家族世代居住在(四川)眉山。先生十岁时,母亲亲自教育他,苏轼听了古今成败的故事,就能说出它的要旨。一次,母亲读 《后汉书》读到《范滂传》,慨然叹息。先生侍立在一旁,说:“我如果是范滂,母亲也会赞许我吗?”母亲说:“你能成为范滂,我怎么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