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铁为何有磁性? 磁铁为什么会有磁性的原理

作者&投稿:轩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物质磁性的起源

如果磁是电磁以太涡旋,一个磁铁,没看到任何电磁以太的涡旋,为什么会有磁性?我们的回答是:物质的磁性起源于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电子的运动会产生一个电磁以太的涡旋。

早在1820年,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就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第一次揭示了磁与电存在着联系,从而把电学和磁学联系起来。

为了解释永磁和磁化现象,安培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安培认为,任何物质的分子中都存在着环形电流,称为分子电流,而分子电流相当一个基元磁体。当物质在宏观上不存在磁性时,这些分子电流做的取向是无规则的,它们对外界所产生的磁效应互相抵消,故使整个物体不显磁性。在外磁场作用下,等效于基元磁体的各个分子电流将倾向于沿外磁场方向取向,而使物体显示磁性。

磁现象和电现象有本质的联系。物质的磁性和电子的运动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乌伦贝克与哥德斯密特最先提出的电子自旋概念,是把电子看成一个带电的小球,他们认为,与地球绕太阳的运动相似,电子一方面绕原子核运转,相应有轨道角动量和轨道磁矩,另一方面又绕本身轴线自转,具有自旋角动量和相应的自旋磁矩。施特恩-盖拉赫从银原子射线实验中所测得的磁矩正是这自旋磁矩。(现在人们认为把电子自旋看成是小球绕本身轴线的转动是不正确的。)

电子绕原子核作圆轨道运转和绕本身的自旋运动都会产生电磁以太的涡旋而形成磁性,人们常用磁矩来描述磁性。因此电子具有磁矩,电子磁矩由电子的轨道磁矩和自旋磁矩组成。在晶体中,电子的轨道磁矩受晶格的作用,其方向是变化的,不能形成一个联合磁矩,对外没有磁性作用。因此,物质的磁性不是由电子的轨道磁矩引起,而是主要由自旋磁矩引起。每个电子自旋磁矩的近似值等于一个波尔磁子 。 是原子磁矩的单位, 。因为原子核比电子重2000倍左右,其运动速度仅为电子速度的几千分之一,故原子核的磁矩仅为电子的千分之几,可以忽略不计。

孤立原子的磁矩决定于原子的结构。原子中如果有未被填满的电子壳层,其电子的自旋磁矩未被抵消,原子就具有“永久磁矩”。例如,铁原子的原子序数为26,共有26个电子,在5个轨道中除了有一条轨道必须填入2个电子(自旋反平行)外,其余4个轨道均只有一个电子,且这些电子的自旋方向平行,由此总的电子自旋磁矩为4 。

二、 物质磁性的分类

1、 抗磁性

当磁化强度M为负时,固体表现为抗磁性。Bi、Cu、Ag、Au等金属具有这种性质。在外磁场中,这类磁化了的介质内部的磁感应强度小于真空中的磁感应强度M。抗磁性物质的原子(离子)的磁矩应为零,即不存在永久磁矩。当抗磁性物质放入外磁场中,外磁场使电子轨道改变,感生一个与外磁场方向相反的磁矩,表现为抗磁性。所以抗磁性来源于原子中电子轨道状态的变化。抗磁性物质的抗磁性一般很微弱,磁化率H一般约为-10-5,为负值。

2、 顺磁性

顺磁性物质的主要特征是,不论外加磁场是否存在,原子内部存在永久磁矩。但在无外加磁场时,由于顺磁物质的原子做无规则的热振动,宏观看来,没有磁性;在外加磁场作用下,每个原子磁矩比较规则地取向,物质显示极弱的磁性。磁化强度与外磁场方向一致,

为正,而且严格地与外磁场H成正比。

顺磁性物质的磁性除了与H有关外,还依赖于温度。其磁化率H与绝对温度T成反比。

式中,C称为居里常数,取决于顺磁物质的磁化强度和磁矩大小。

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一般也很小,室温下H约为10-5。一般含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电子未填满壳层的原子或离子,如过渡元素、稀土元素、钢系元素,还有铝铂等金属,都属于顺磁物质。

3、 铁磁性

对诸如Fe、Co、Ni等物质,在室温下磁化率可达10-3数量级,称这类物质的磁性为铁磁性。

铁磁性物质即使在较弱的磁场内,也可得到极高的磁化强度,而且当外磁场移去后,仍可保留极强的磁性。其磁化率为正值,但当外场增大时,由于磁化强度迅速达到饱和,其H变小。

铁磁性物质具有很强的磁性,主要起因于它们具有很强的内部交换场。铁磁物质的交换能为正值,而且较大,使得相邻原子的磁矩平行取向(相应于稳定状态),在物质内部形成许多小区域——磁畴。每个磁畴大约有1015个原子。这些原子的磁矩沿同一方向排列,假设晶体内部存在很强的称为“分子场”的内场,“分子场”足以使每个磁畴自动磁化达饱和状态。这种自生的磁化强度叫自发磁化强度。由于它的存在,铁磁物质能在弱磁场下强列地磁化。因此自发磁化是铁磁物质的基本特征,也是铁磁物质和顺磁物质的区别所在。

铁磁体的铁磁性只在某一温度以下才表现出来,超过这一温度,由于物质内部热骚动破坏电子自旋磁矩的平行取向,因而自发磁化强度变为0,铁磁性消失。这一温度称为居里点 。在居里点以上,材料表现为强顺磁性,其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服从居里——外斯定律,

式中C为居里常数。

4、 反铁磁性

反铁磁性是指由于电子自旋反向平行排列。在同一子晶格中有自发磁化强度,电子磁矩是同向排列的;在不同子晶格中,电子磁矩反向排列。两个子晶格中自发磁化强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整个晶体 。反铁磁性物质大都是非金属化合物,如MnO。

不论在什么温度下,都不能观察到反铁磁性物质的任何自发磁化现象,因此其宏观特性是顺磁性的,M与H处于同一方向,磁化率 为正值。温度很高时, 极小;温度降低, 逐渐增大。在一定温度 时, 达最大值 。称 为反铁磁性物质的居里点或尼尔点。对尼尔点存在 的解释是:在极低温度下,由于相邻原子的自旋完全反向,其磁矩几乎完全抵消,故磁化率 几乎接近于0。当温度上升时,使自旋反向的作用减弱, 增加。当温度升至尼尔点以上时,热骚动的影响较大,此时反铁磁体与顺磁体有相同的磁化行为。

三、电子轨道磁矩与轨道角动量的关系

设轨道半径为r (圆轨道)、电子速率为v

则轨道电流I:

电子的轨道磁矩

对处于氢原子基态的电子,
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圆轨道)

L = mvr

式中m 为电子质量

由于电子带负电,电子轨道磁矩与轨道角动量的关系是:

(此式虽由圆轨道得出,但与量子力学的结论相同)

在这里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电子轨道磁矩与轨道角动量成正比。

四、电子自旋磁矩与自旋角动量的关系

实验证明:电子有自旋(内禀)运动,相应有自旋磁矩大小为

自旋磁矩和自旋角动量 S 的关系:

在这里又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电子自旋磁矩又与自旋角动量成正比。磁矩与角动量成正比不是偶然的。因为电子的角动量越大,它所带动的电磁以太涡旋的角动量也越大,磁矩当然也就越大了。这也就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磁是以太的涡旋。



磁铁的磁性可以通过消磁处理使磁性消失,比如,经过猛烈的振动,或高温就能消除磁性,高频振荡也可以消磁。

物质大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在原子内部,电子不停地自转,并绕原子核旋转。电子的这两种运动都会产生磁性。但是在大多数物质中,电子运动的方向各不相同、杂乱无章,磁效应相互抵消。因此,大多数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呈现磁性。

铁、钴、镍或铁氧体等铁磁类物质有所不同,它内部的电子自旋可以在小范围内自发地排列起来,形成一个自发磁化区,这种自发磁化区就叫磁畴。铁磁类物质磁化后,内部的磁畴整整齐齐、方向一致地排列起来,使磁性加强,就构成磁铁了。磁铁的吸铁过程就是对铁块的磁化过程,磁化了的铁块和磁铁不同极性间产生吸引力,铁块就牢牢地与磁铁“粘”在一起了。我们就说磁铁有磁性了。

因为他是“磁铁”,要是没有磁性的那是“铁”

磁铁为什么有磁性?~

质子/中子本身就具有磁矩(如果你还要问质子中子为什麼有磁性
那就...请参考普通物理,对不熟悉科学的人来讲这个就是天性)
只是一般原子
原子核内质子/中子的磁矩大多相互抵消或是仅剩下微弱磁矩
但是铁/钴/镍等原子
则保留较强磁矩磁铁矿化学式为Fe3O4,其中FeO=31%,Fe2O3=69%,理论含铁量为72.4%。就属于后者。

电磁学中的一个有趣现象:磁铁为何会有磁性呢?
答:在生活中,我们总能见到如下的事实,那就是同样由原子构成的氧气或金属铝、铜,它们的周围是没有磁场的,而同样是由原子构成的铁,在它的周围就会有磁场的出现。那么,磁铁为什么会有磁性呢?对于磁场的研究与利用,从古至今都没有停止过,而我国先民发明的指南针,可谓是研究和利用磁场的开拓者,指南...

为什么铁能被磁铁吸引,而其他大部分金属却不能?
答:与此同时,原子核的自身旋转也能够形成一个磁场,只不过它的磁性远远弱于电子磁矩所产生的磁性。又因为原子中的各个磁矩会进行叠加或者抵消,这一系列的运动会产生出一个总磁矩,也就是原子磁矩。在磁铁作用下,铁元素的金属的原子磁矩排列会变得高度有顺序,在它们互相叠加后产生一个净磁矩,磁场应运而...

为什么普通的铁可以带有磁性,而不锈钢却不太容易?
答:有些奥氏体加工后也存在一定的顺磁性,是因为奥氏体不锈钢板材加工变形量比较大的情况会出现形变马氏体,有带磁现象出现。而其中铁磁性材料包括了永磁材料(或硬磁)和软磁材料。硬磁、软磁的分类就是靠矫顽力区分的。正因为在外场下,磁体本身的磁矩不会改变方向,所以叫做硬磁,如SmCo系,NdFeB系;...

磁铁为什么具有磁性?
答: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利用:1、铁磁性物质只要在很小的磁场作用下就能被磁化到饱和,不但磁化率>0,而且数值大到10-106数量级,其磁化强度M与磁场强度H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复杂函数关系。这种类型的磁性称为铁磁性。 2、铁磁性物质只有在居里温度以下才具有铁磁性;在居里温度以上,由于受到晶体热运动的...

磁铁为何有磁性?
答:顺磁性物质的磁化率一般也很小,室温下H约为10-5。一般含有奇数个电子的原子或分子,电子未填满壳层的原子或离子,如过渡元素、稀土元素、钢系元素,还有铝铂等金属,都属于顺磁物质。3、 铁磁性 对诸如Fe、Co、Ni等物质,在室温下磁化率可达10-3数量级,称这类物质的磁性为铁磁性。铁磁性物质即使...

磁为什么能吸铁呢?
答:为什么铁磁体中原子磁矩这样容易排列起来呢,较普通的磁场强得多,失去铁磁体性质,在没有外磁场时,这些分子电流的取向是不规则的,因此它们所产生的磁场平均起来等于零,对外不显示磁性.当有外磁场存在时,与在超导体中一样,电流一经产生将永远环流不息,直到外磁场撤老时引起反向感应电流与它抵消为止...

磁铁为什么会有磁性的原理
答:形成一个自发磁化区,这种自发磁化区就叫磁畴。铁磁类物质磁化后,内部的磁畴整整齐齐、方向一致地排列起来,使磁性加强,就构成磁铁了。磁铁的吸铁过程就是对铁块的磁化过程,磁化了的铁块和磁铁不同极性间产生吸引力,铁块就牢牢地与磁铁“粘”在一起了。我们就说磁铁有磁性了。

磁铁是如何形成的?为何能够有磁性?
答:然后拿一条形磁铁贴近试管底部,并晃动一下试管,试管内的细铁屑基本上首尾相接的排列起来,再靠近大头针,就可吸引,表明试管内的铁屑有了磁性。再将试管晃动一下,细铁屑又恢复成杂乱无章的状态,靠近大头针,不吸引,表明试管内的铁屑失去了磁性。这个实验,直观地说明了磁铁为什么有磁性。在铁制物体的...

磁铁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能够有磁性?
答:磁铁分为永磁和软磁,永磁是加入强磁,使磁性材料的自旋和电子角动量变成固定方向,软磁是加入电。当电流除去软铁后,它就会慢慢失去磁性。用一根细线挂住条形磁铁的中心点。当它处于静止状态时,其两端分别指向北方和南方。北端被称为北极或N极,而南端被称为南极或S极。铁中有分子环流,每个分子的环流...

磁铁是如何形成的?为何能够有磁性?
答:磁畴重新排列,物体表现出磁性。6. 并非所有物质都能形成磁畴,因此并非所有物质都具有磁性。铁、钴、镍和某些合金可以被磁化,而像铝和铜这样的金属则不具备磁性。7. 铁磁性物质如铁、钴、镍和铁氧体等,其内部电子自旋可以在小范围内自发排列,形成自发磁化区。这种排列使得物质磁化,显示出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