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诗歌鉴赏有哪些基本知识

作者&投稿:仲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一、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和特定的写作背景。
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主要是要掌握与诗词有关的时代变化、国家动荡、 重大事件、政策风尚等。如《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 杜甫因处“安史之乱”时期避乱之时,途经丞相祠堂,特往祭拜。因此,诗中颂赞之情,悼惜之意可见,隐隐济世之心可感。 再如《浪淘沙》(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后主李煜将江山玩掉了,现已成为北宋的阶下囚。因此,追想先前的荣华富贵,对比如今寒意不耐的凄凉处境,大有天上人间之感。“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是真性抒写,可见后主本性难移。一句“流水落花春去也”可谓感伤之极。这也是至情之语,难怪赚取古今多少泪水!以上两首诗词,如果没有了解作者所处时代背景,就很难真正理解作者所抒写的思想情感。
当然,作者写诗往往有着特定的写作背景,这主要包括作者自己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这些也是鉴赏诗词要了解的。如《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孟浩然):“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这是孟浩然科场失败后所写的。再如《寄韩潮州愈》(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这是韩愈被流放到潮州后常与他一起“推敲”论诗的好友贾岛寄诗言情的。作者自己写诗时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与寄诗的对方的特定处境和心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了解,那么也就很难领会孟浩然的孤愁和“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的倾诉,也就很难领会贾岛“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的祝愿和期望。
二、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
作家的独特思想和创作风格必然体现在其作品中。因此,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是诗词鉴赏的要点。平时对一些重要作家要有所了解。如:屈原、“曹操”、陶渊明、“王孟”、“高岑”、“李杜”、“元白”、李煜、“苏辛”、“姜柳”、李清照、文天祥、于谦、龚自珍、 郑燮等等。下面举几首诗来谈一谈。首先让我们来看曹操的诗。《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曹操北征乌桓凯旋而归的途中所写的组诗《步出厦门行》之一首。联系作者生平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恐怕就不能只理解为:寿命长短在天,可保养身体,心情舒畅,也可使人长寿。想想看,曹操岂会是专于养生的道人!再来联系一下以上的诗句,我们就可以知道,原来曹操是在张扬人的能动性:千里马和有志之士,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功业,这样便可延长自己的生命。再看《悲秋》(杜甫):“凉风动万里,群盗尚纵横。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愁窥高鸟过,老逐众人行。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联系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始欲投三峡,何由见两京。”便不难理解,杜甫是多么渴望清除“安史”叛军,恢复失地,使江山归整啊!天宝十五载,杜甫挺身赴朝廷,独转陷贼中,因而怀念起鄜州的妻子。于是写下《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管世铭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伉俪之情也。”联系杜甫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可知本诗决非“婉约”之属。客中愁苦,长安苦衷,尽寓于此。如果再联系“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便可以明白“何时倚虚幌,双照泪始干。” 又何尝不包含着“长夜沾湿何由彻”的期盼和对家家能得以团圆的祝愿呢?再看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乍一看,本诗似乎抒写了一种狂放之情。可这又有悖于王维生平思想特点和诗歌创作的风格。仔细阅读,便可知道,原来诗人以裴迪比作春秋“楚狂”(《论语》)接舆,而把自己比为五柳先生陶渊明。再联系上面写景,可以知道,原来本诗通篇扣“闲居”,与“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正属一格。王夫之评此诗曰:“以高洁写清幽,故胜。”
当然,作家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常常是多样统一的。因此,在把握作者思想特点和诗词创作的风格流派时,一定要注意其复杂性和多样性。李白的《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诗人登高追怀谢眺,顿感虽与古人比肩而知己者却甚少。这就是李白的孤高。再看李白的《宿五松山下荀媪家》:“我宿五松下,寂寥无所欢。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跪进雕胡饭,月光明素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这里哪有什么孤高?哪有什么飘逸?只有仁爱和质朴!陶渊明的诗恬淡自然,但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篇。
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这一点应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粤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柳宗元等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而被贬各州,因作此诗以寄情。廖文炳云:此子厚登城楼怀四人而作。首言登楼远望,海阔连天,愁思与之弥漫,不可纪极也。三、四句唯“惊风”,故云“乱飐”,唯细雨,故云“斜侵”,有风雨萧条,触物兴怀意。至“岭树重遮”、“江流曲转”,益重相思之感矣。当时“共来百越”,意谓易于相见,今反音问疏隔,将何以慰所思哉?(《唐诗鼓吹注解》)屈复云:“岭树”遮目,望不可见;“江曲”九回,断肠无已时也。(《唐诗成法》)吴乔云:中四句皆寓比意。“惊风密雨”喻小人,“芙蓉薜荔”喻君子,“乱飐、“斜侵”则倾倒中伤之状,“岭树”喻君之远,“江流”句喻臣心之苦。皆逐臣忧思烦乱之词。(转引《义门读书记》)纪昀云:一起意境阔远,倒摄四州,有神无迹。通篇情景俱包得起。三、四赋中之比,不露痕迹,旧说谓偕寓感撼危疑之意,好不着相。(《瀛奎律髓刊误》)以上都是通过对词句的品味,把握意象,领悟诗词意境的。这正是古人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方法。
范仲淹有这样的词句:“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这里“云”是“碧云”,“叶” 是“黄叶”,“烟” 是“寒烟”。这些均是直接描述性的意象。而“秋色连波”将这些意象连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水天相映的秋景图 ,一“寒”字更突出了秋天意境的寒凉。正是这种寒凉的意境引发词人触景生情,随视线想到 “更在斜阳外”的 “芳草”,即故乡亲人所居之处。遥不可见,多么无情!这正是“乡魂”“旅思”的多情处。这里,随词人视线的转移和心理空间的变化,“芳草”已是想象中的意象了。另外,比喻性的意象和象征性的意象在诗词中也屡见不鲜,需要加以注意和区别。如王安石的《孤桐》:“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解温,愿斫五琴弦。”诗不是单纯地状物,而是托物言志。“孤桐”的意象象征着王安石知难而进和敢于献身的改革精神。这样,“明时思解温,愿斫五琴弦”才能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探究诗词中景、事、人、典的用意和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句。
好,我们来读一读杜甫的《旅夜抒怀》:“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首联写独身客舟的孤寂。颔联写景开阔,联系尾联,我们可以知道景象的广大莫及可以显示自比沙鸥之微渺。再联系颈联议论句,就能够感悟到诗歌中抒发的旅夜自伤漂泊的情感。再看孟浩然的《临洞庭上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是山水诗人,却并非甘于隐逸之人。本诗从雄阔景象入手,顺而说身处圣明之世,闲居而无所作为,实为耻辱。可虽有报国之志,无奈无人提携,面对为官之人,只能徒增羡慕而已。显然,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援引。如若不明白“舟楫”、“ 垂钓”、“羡鱼”等真正的用意,这首诗便很难读懂。再看《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蔟。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竟逐。叹门外搂头,悲恨相继。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这首词意在借古讽今,“商女”借指一味追求奢华享乐的朝中权臣。不明白这一点,这首词也很难读懂。同样李商隐的《隋宫》也是借古讽今:“紫泉宫殿琐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于今腐草无荧火,终古垂杨有暮鸦。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诗词中抒情议论的关键句,往往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情感,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自然是诗词鉴赏的关键。
五、运用联想和想象、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
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简直就无法谈得上诗词鉴赏。举个例子来说,李清照的《如梦令》,如不利用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词中的情境并结合情感体验加以感悟,行吗?请看:“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试想一想,“昨夜雨疏风骤”,按说会让人难以入眠,可诗人还是一夜浓睡。原来她喝了很多酒。风雨再加闷酒,或是借酒销愁。是因离情别绪?还是寂寞?是为飘泊?还是为伤春?或许都有。早晨还睡在床上,只挂念着风雨后的海棠。这时,侍女进来卷起窗帘。于是便问海棠怎么样了。回答说“依旧”。她说,你这个傻丫头,你知道吗?应是“绿肥红瘦”。看来,在她心中早知一夜风雨之后,海棠叶子肥大了,而花却落了。如果联系诗人的个人遭遇,词中的情感便可想而知了。再来读一读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三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这是一首悼亡诗,写的是对亡妻的思量。首句写难忘,次句写难见,再假设写十年来自己变化之大。下面“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是夜来幽梦,“明月夜,短松冈”是妻子安身之地。因思而入梦,梦见妻子;因梦而料想妻子思己,想妻子也会梦见自己。没有联想和想象,没有情感体验和感悟,词中情境,词中那超越生死的人间至情是很难领悟的。下面就运用这种方法鉴赏一下两首诗词。试试看吧!《江夏别宋之悌》(李白):“楚水清若空,遥将碧海通。人分千里外,兴在一杯中。谷鸟鸣晴日,江猿啸晚风。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 《八声甘州》(柳永):“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冉冉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凝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
以上所谈是古典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掌握了这些方法,并在鉴赏活动中不断实践,应可以获得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便可通过比较等方法进一步提高诗词鉴赏的水平。

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哪些?~

1.出现叠词,比如【迢迢牵牛星】中的叠词,大致答法为
——————————————(作用)+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2.诗歌赏析格式【答题】
这一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绘了——的景色,揭示了——的哲理,表达了——的情感
3.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侧面结合、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借景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记叙(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1:
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一)。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二)。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游月陂 宋•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
(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分)
[参考答案]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分)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分)的意境,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分)的心情。
(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分)
[参考答案]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分)。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分)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4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步骤一)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二),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
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①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②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①“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②“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
[参考答案]清新、自然、质朴(步骤一),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二)。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步骤三)。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2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4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 :
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
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
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步骤一),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步骤二)。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步骤三)。
答题示例2 :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
[参考答案]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二)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步骤三)
答题示例3: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分)
[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
(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
答题示例4: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参考答案]用“日暮”即落日,“月初白”即初升的月亮这两个意象,表现时间由傍晚到明月初升的变化,表现作者的孤独寂寞情感。
(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4分)
[参考答案]“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句中“穿”字写出了在萧萧落叶中穿行,而无人相伴的孤独。一人独坐而无聊,一个“数”字表现了主人公的动作神态,更表现出闲极无聊的寂寞情感。
第五种模式 一词领全诗型
1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2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3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1: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参考答案]“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答题示例2:
江阴浮远堂 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诗人。
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这首诗写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陷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最苦无山遮望眼”一句对此表现得最为强烈和集中(步骤一)。该句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蹊径,通过诗人望之则不忍、不望又不能的矛盾心理,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步骤二)。
答题示例3:
山行即事 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①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②。
[注]①: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3分)
[参考答案]拟人手法(1分)。由首联浮云不定议“阴晴”领起,颔联写“荷雨”、“湿”——下起雨来;颈联写“日出”——太阳又出来了。(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
(2)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3分)
[参考答案]借喜鹊的喧声表现对“日出”的喜悦;雨霁日出,波平如镜,爱水的“鸥”尽情地玩乐。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第六种模式 情感、主旨型
1.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3.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 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参考答案]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步骤一)作者主要是通过这幅想像的画面,(步骤二)来表现“思家”的。(步骤三 题目已经说明情感)(想像1分,画面描绘2分)
第七种模式 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评价题是先列举出一首或几首诗词,再引用一段古代诗词评论家或后世人对诗词特点的评论语,要求你先判断这个评论是否正确,是否合理,然后阐明理由。
2这种题型酷似政史考试中的判断说理题。其实这类题型只是前六类题型的变体,没有直接提出问题,需要学生自己分析问的是内容、主旨,还是表达技巧,然后结合问题和诗歌进行恰当的表述。
3答题思路:
(1)认真审题
(2)深入阅读理解诗词
(3)结合诗歌内容,结合评论答题
4答题注意:紧扣诗文内容,点面结合地分析;阐明理由时,紧扣评论关键词
答题示例: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说明
[分析]这是一首典型的诗词评价题型。诗歌本意很明了,但命题者借用西方一句诗来概括其艺术特色,回答时思维要稍稍转个弯。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是以小见大,管中窥豹的写法。本文借出土的文物---折戟和吴国二女——二乔来展现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变幻。
[答案参考]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诗人却通过“小物”“小事”来表现的。诗由一个小小的文物“折戟”,联想到汉未分裂动荡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战中的英雄人物,可谓说是“一粒沙里见世界”。后两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有情味,有风韵,可谓’“半瓣花上说人情”。
第八种模式 比较评价题型
1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分析评价。
2答题思路:
(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答题示例: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分析]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是问表现手法上的共同点,不要求分析,所以只写出表现手法就可以,当然如果具体说明,也没错。第二问要求分析这两首咏物诗表达出的情感的不同,因此答题时,要按照情感主旨型模式答全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参考]都用了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步骤一)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步骤二)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步骤一)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步骤二)
[特别提示]不论回答何种问题,都应尽量涉及三方面的内容:诗歌相关内容、表达技巧、诗歌主旨。例如第五种模式的示例,答案中已包含内容和主旨两方面的内容,如果加上“‘折柳’运用了双关修辞,既指听到的折柳曲,又指联想到的现实生活中的折柳相送的生活场景”,那么就万无一失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有需要再联系\(^o^)/~

谈谈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分别举例说明
答:陶渊明的诗恬淡自然,但也有“金刚怒目”式的诗篇。三、品味词句、把握意象并进而领悟诗词意境。 这一点应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方法,也是鉴赏古典诗词的基本能力。我们来看看柳宗元的一首诗,《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

诗歌鉴赏有哪些基本知识
答: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2.表现手法 ①渲染 ②衬托 ③含蓄 ④用典 ⑤象征 ⑥移情 ⑦虚实相生 ⑧抑扬 ⑨对比 3.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比、借代、夸张、排比、衬托、用典、设问、反问)二、诗歌内容分类 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 羁旅行...

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
答: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下:1、看到诗后先看题目和作者,因为题目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2、看注释,看注释可以看出作者的事迹。3、看诗句翻译,一般的诗歌可以通过注释翻译出来,通过翻译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4、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本可以定住类型。诗歌特点 诗歌饱...

鉴赏诗歌的方法
答:鉴赏诗歌的方法有典故引用、修辞手法、深化理解。1、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2、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

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哪些?
答:鉴赏方法: 第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边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因此,我们在接触这类诗歌时,如果能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对体会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帮助的。 简介“大唐盛世”:从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这半个世纪通常称为盛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开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

赏析诗歌的方法
答:艺术技巧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表达方式的评析,艺术手法的赏析,修辞手法的体味.一,表达方式的评析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所谓表达方式的评析就是指能辨析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古人...

诗歌鉴赏的四种基本方法
答: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如下:1、理解诗歌中的形象。诗歌中的形象(又叫意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把握形象的特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感情,因而诗歌的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讽喻意义、隐含意义等,要用心去感受、领悟形象所蕴含的...

什么是诗歌以及诗歌的基本鉴赏方法
答:1、抒情:抒情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式,通过直接表达情感和思想,使读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抒情诗通常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通过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将情感寓于景物和事物之中,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2、叙事:叙事是诗歌另一种常见的表现方式,通过叙述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表现诗人的...

鉴赏古诗词的方法
答:(1)请各举一例说明这首散曲运用的三种修辞方法。答案:(2)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色彩绚丽的浔阳山水图。请分别从写景的 顺序和动静的角度对这首散曲作简要赏析。答案:分析句意 设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  设问变式:(1)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结合全诗...

诗歌鉴赏方法有哪些?
答:一、鉴赏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方法 1、形象:(1)准确把握诗歌形象,对鉴赏诗歌很重要,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中所抒发的感情,并进而理解诗歌的主题。(2)和小说、戏剧塑造的形象有别,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更多地注重形象的“神”,即内在精神的形象。叙事诗虽有相对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