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有哪些?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都有什么?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作者&投稿:彘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效的教研组织形式,说容易,是因为大多数方法都是我们知道的;说难,是因为灵活、有效的用好这些方法很难。在教研中“研什么?”很重要,管理者要清楚“为什么研?”“研什么?”,再考虑“怎么研?”。形式为内容所服务。
一.教研组织形式:

余文森将教研分为三类:教学型教研、研究型教研、学习型教研

(一)教学型教研:教学型教研一般以“课例”为载体,围绕如何上好一节课而展开,研究过程渗透或融入到教学过程,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活动方式以同伴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讨论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是文本的教案和案例式的课堂教学。

教学型教研的实践模式:

1.一人同课多轮:同一位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课,内容重复,但教学行为不断改进。

2.多人同课循环:年级组内教师同上一节课。后一位上课的教师针对前一位教师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再上课。这种模式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互动和问题的跟进,教师切实感到同伴互助的魅力和意义。

3.同课异构:同一课,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构想,不同的上法。实施这一模式的关键:教师的选择——教学经验背景不同(年青教师、老教师;不同年龄段教师),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差异明显的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

4.互助式观课:同事间互助指导互动。侧重于问题诊断。(教研组、师徒听课)

5.邀请式观课:上课教师主动邀请同行或专家听课。侧重于成果鉴定。

6.反思式观课:教师成为观察自己的主人。这种课例研究模式是借助录像来实行的。

教学研究不仅仅研究教学。在不同的场合我们都听到这样的声音:“要把重心放在研究儿童上”。其实研究幼儿决不意味着不可以研究教学,研究教学不等于只研究怎么上课,怎么“教”。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如何形成这个概念的?如何理解教学内容的?如何完成其知识建构的?也应当是教学研究的内容。由此也说明为什么研究教学与研究儿童是一回事。如果不研究幼儿,也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研究。(李季湄-上海)

案例:核心议题:教师的有效提问

讨论话题:“怎么让问题简单明了幼儿听的懂,能够答出来?”

“怎么设计由浅入深的问题,让幼儿在探索和思考中获得关键经验?”

“怎样问可以了解幼儿原有经验,更好的发挥幼儿的想象,促进幼儿

深入思考,丰富幼儿经验?”

“怎样根据幼儿个体差异提问”

“怎样从孩子的表现中了解我们提的问题是否合适?”等等。

(二)研究型教研:研究型教研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科学问题而展开,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研究课题。活动方式以课题研究小组为主,研究成果的主要呈现样式为课题研究报告。与教学型教研相比,研究型教研具有更深入、更规范、更科学、更具针对性等特点。

重要的不是课题的级别和类型,而是课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

1.案例分析式

案例:在分享故事中提升教师“指导策略”的集体实践性智慧

(选自《鼓楼区“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研究成果专集》-实验幼儿园)

过程:1.教师撰写有关教师指导策略的教育故事。

2.整理,分类并分析。

——教师的指导困难主要集中在:有关“争夺”行为的指导;有关“合作”行为的指导;有关“拒绝学习”行为的指导;有关“交往”行为的指导等六个方面。

3.故事大会之热身阶段:专家就“指导”的含义、一般过程(观察-感受-情境分析-选择指导策略-评估指导结果)进行了讲解。帮助教师明确教育指导的意义和价值。

4.故事大会之互动阶段:集中讨论有关“争夺”行为的话题。教师和专家共同讲述、分析。

5.故事大会之形成共识阶段:教师群体共同归纳有效的指导策略。——创造共享性活动法,异时间满足法,异空间满足法,补偿法,需求判定法等

6.反思:在分享故事的过程中,对故事背后所隐藏的观念进行研讨,将教师隐性的知识在被编码和逻辑化的过程中置换成了显性知识,成为幼儿园共有的实践性智慧。

7.后续活动:?

2.录像点评式:借助多媒体设备。利用其影像可选、可再现及可剪辑的特性,通过对比分析解决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案例:核心议题:如何在集体活动中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并给以有效的支持和引导”

过程:1.故事分享:自己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2.分析教师对此方面困惑的原因:症结在于不会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表现,并有目的地设计教研活动。

3.录像并剪辑或选择相应的片段。(先将一次科学教育活动录像中的几名幼儿的表现分别剪辑到一起)

4.研讨:对比分析剪辑前录像和剪辑后录像所呈现出来的不同观察结果,深入探讨幼儿在学习方式、性格特点、原有经验等多方面的差异及相适宜的支持策略。“第一段录像中幼儿的表现是什么样的状态?你发现幼儿有什么样的特点和差异?”“说明该幼儿在学习中需要什么支持?为什么?”“根据幼儿的需要来判断,教师可以做什么?”“第二段录像中幼儿的活动有哪些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变化?这引发了你哪些思考?”

一般孩子2岁半送去幼儿园没有问题了,不过有的家长有误区,认为这么小的孩子学不到什么东西,随便送到一些不具备办园条件的小型托儿所就可以,只要有人带,有人看着就行了.这是绝对错的.越小的孩子越要送到正规的,比较上档次的幼儿园,对孩子今后在园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一辈子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原因是小型的私人托儿所的师资力量没有保证,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对孩子的照顾是根据没有保证的。
另外,作为家长,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是大多数孩子由于新的环境,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特别是饮食习惯的改变,都会有一些不适应,包括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即使满3岁去也会有同样的情况,可咨询医生后适当增加一些增强免疫力的如维c,牛初乳什么的服用,晚上一定要保证孩子的睡眠充足,这样就会顺利渡过这个转折期。
还要根据孩子的体质情况,多与教师和保育员沟通,孩子的备用衣裤准备充足,不要孩子一有风吹草动就怪老师,怨幼儿园,保证孩子有良好的情绪,对孩子也很重要.
所谓指的过早入园,应该是指两岁以前,到九月你的孩子有2岁半,就读小小班(托班)是正好的年龄,当然有条件3岁去更好,但有一个问题,到你的孩子3岁时,应该作为寒假后的下学期插班入园,到时正值春季幼儿多发病季节,孩子又处于适应期,是非常不利的,而等多一年孩子3岁半再入学又稍大了.
我是幼儿教育工作者,这仅是我个人工作经验出发的建议,仅供参考.

就总体说来,在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中,集体教学通常是整班幼儿在教师领导下的集体上课,所有幼儿的学习内容是相同的.追求的教学目标一致。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发挥集体的相互影响作用使教学效率得到提高。但是过于强调教学的。大批量、标准化、流水线式.不利于照顾不同幼儿的个体差异。

幼儿园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

幼儿园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1、集体教学:全班幼儿共同参与,教师面向全体儿童,短时间提供大量共同经验,注重教育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儿童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发展自律、合作意识;2、小组教学:幼儿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提供环境和材料,发挥间接指导的作用,幼儿自主探索、协作的机会更多,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有利于独立、自主、协作等精神的培养;3、个别教学:幼儿独自活动,教师予以个别指导,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个别教学对师资、设备有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技巧要求更高。

组织途径主要有:
1、集体教育活动。全班幼儿共同参与,教师面向全体儿童。短时间提供大量共同经验,注重教育内容的逻辑性,儿童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发展自律、合作意识。但是集体教育活动容易导致不能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特点、兴趣、需要,幼儿的表现机会少,不利于有针对性地培养各种能力。
2、小组活动。幼儿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提供环境和材料,发挥间接指导的作用。幼儿自主探索、协作的机会更多,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有利于独立、自主、协作等精神的培养。幼儿小组合作能力的培养是小组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条件。
3、个别活动(区角活动)。幼儿独自活动,教师予以个别指导。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挥儿童的主体性。个别活动对师资、设备有更高的要求,对教师的教育技巧要求更高。
方法:
1、直观法。直观法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法。它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配合讲述、讲解向幼儿显现实物、教具或作示范性实验和表演,借以说明和印证所讲授知识的1种方法。
2、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向幼儿出示各种实物、教具、模型进行示范性操作的-种方法。这种方法常与讲述法、谈话法一起使用。演示法包括分步演示、连续演示、局部演示、对比演示、反复演示等多种形式
3、示范法。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所做的教学表演,为幼儿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在语言活动、科学活动的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运用语言示范,发展幼儿叙述、描写、创造性讲述及朗诵能力;在美工、音乐、体育教学中则通过动作示范帮助幼儿掌握学习内容和动作。
4、欣赏法。欣赏法是指教师指导幼儿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借以陶冶情感的方法。如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道德行为的欣赏,有助于培养道德品质、高尚的理想情操;理智的欣赏,有助于培养求知兴趣、科学态度、创造精神。

扩展资料:
运用演示法的要点是:
1、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激发幼儿的新鲜感。
2、使全体幼儿都能看清演示的对象,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象的主要方面。
3、辅以简明扼要的讲解和谈话,使演示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紧密结合,将个别的知识归纳成为完整的知识。
4、演示要技巧熟练、造型准确、程序正确、动作清楚、速度适宜。
5、演示的时间要短,根据需要可向全班、小组或个人进行演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儿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幼儿园教育

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1.集体教学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以同样的方式学习同样内容的组织形式,是幼儿园活动中常见的形式之一,是我国长期存在的教学组织形式。优点是可以较集中、较迅速地实现某一规定性的教学任务,有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性和自制力。缺点是因幼儿人数较多,不能充分...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三种组织形式
答: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你了解多少?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三种组织形式,让你更好地了解幼儿园教育。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以学科为单位来组织课程内容。幼儿园通过分科课程,让幼儿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对不同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围绕幼儿生活为中心,让学习与...

幼儿园教学形式有哪些
答:幼儿园教育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有集体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1、集体教学:全班幼儿共同参与,教师面向全体儿童,短时间提供大量共同经验,注重教育内容的逻辑性、条理性,儿童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发展自律、合作意识;2、小组教学:幼儿分小组进行活动,教师提供环境和材料,发挥间接指导的作用,幼儿自主探索...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途径和方法是什么?
答:2、演示法。演示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向幼儿出示各种实物、教具、模型进行示范性操作的-种方法。这种方法常与讲述法、谈话法一起使用。演示法包括分步演示、连续演示、局部演示、对比演示、反复演示等多种形式 3、示范法。示范法是指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所做的教学表演,为幼儿提供具体模仿的范例。在...

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
答:关于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我国宋代以前的各级官学和私学,欧洲古代和中世纪的教育均采用个别教学,它是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主要的、甚至唯一的教学组织形式。2、个别教学...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类型有哪些?
答:另一种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地组成活动小组开展活动,这样的分组活动在方案教学和区域活动中最为常见。这是一种真正的小组活动,幼儿可以在同一时间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活动组织和活动时间宽松自由。(三)个别活动 个别活动是指幼儿或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开展的个别性活动。个别活动...

简述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答:组织途径主要有:1、集体教育活动。全班小朋友一起参与,老师面向所有小朋友。短时间内提供大量共同经验,注重逻辑教育内容,幼儿在活动中相互启发,培养自律、合作意识。但是,集体教育活动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孩子的特点、兴趣和需求,孩子的表现机会小,不利于对各种能力的针对性培养。2、小组活动。儿童...

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答:综上:因此在科学教育活动时教师应以开发幼儿的潜力、发展幼儿健康为前提,运用各种途径、灵活多样的形式组织各种教学,在儿童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长期以来幼儿园集体教学是我国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作为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对组织的行为、发展认知活动、学会遵从集体规则等起着良好的影响。科学活动在一定...

组织形式有哪些类型幼儿园教学组织形式有哪些类型
答:绝大多数企业都采用这种组织结构形式。4、矩阵制在组织结构上,把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结构,称为矩阵组织结构。组织架构变革应该解决好以下四个结构:职能结构,一项业务的成功运作需要多项职能共同发挥作用,因此在组织架构设计时首先应该确定企业经营到底需要哪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