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牡丹的原文是什么?正午牡丹原文 正午牡丹翻译文言文?

作者&投稿:伏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午牡丹》沈括 ,本段选自《梦溪笔谈》。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善求古人笔意也。

译文: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这是善于研究古人笔下的意境!



《正午牡丹》作者是沈括 ,本段选自《梦溪笔谈》。原文如下: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善求古人笔意也。

正午牡丹
《梦溪笔谈》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善求古人笔意也。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求古人笔意也。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善求古人笔意也。

正午牡丹的原文~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高渐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善求古人笔意也。

正午牡丹通俗易懂的方言白话译文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上是一丛牡丹,牡丹下蹲着一只猫。欧阳修不知道这幅画的优劣。丞相吴育是欧阳修的亲家,他看到这幅古画后说:"这是正午的牡丹"。根据什么来判断它(是正午的牡丹)呢?画中的牡丹萎靡无力而且颜色干燥,这恰是花在正午阳光照射下的样子;猫的瞳孔缩成一条线,这就是正午时猫的眼睛。

如果是带有露水的花,那么花心是聚拢的,而且颜色显得光泽滋润。猫的瞳孔在早晨和晚上都是圆的,太阳渐渐移向正中间,猫瞳孔就渐渐变得狭长,到了正午就像一条线了。"这是善于研究古人笔下的意境!
出处
《正午牡丹》作者是沈括,本段选自《梦溪笔谈》。
正午牡丹,为传统吉祥图案之一。由欧阳修从牡丹丛和猫古画中看出时间为正午的故事,寓意写文章作画要实事求是,有崇实精神。
原文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善求古人笔意也。
重点字词注释
本文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沈括,北宋科学家、政治家。
1、尝:曾经。
2、其下:牡丹丛下面。 其:代词,代指牡丹丛。
3、精粗:精良和粗劣。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4、正肃吴公:即吴育,北宋丞相,字春卿,浦城人。生于1004年,死于1058年。他谥号为"正肃"。
5、姻家:亲家。
6、何以:即"以何",凭什么,根据什么。
7、明之:辨别它。明,辨别。
8、披哆(chǐ ):下垂散开,此处指花朵蔫的样子。
9、燥:干燥。
10、黑睛:瞳孔。
11、求:探求。
12、如线:像一条线。
13、房:这里指花房,即花冠,花心。
人物资料
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吴育(1004~1058年),字春卿,建州浦城(今福建)人。礼部侍郎吴侍问长子,宋代参知政事。[span]嘉佑三年(1058年)四月死去,死葬新郑,享年55岁。赠吏部尚书、谥"正肃",赐葬新郑崇义乡朝村(今辛店镇赵老庄),欧阳修为他撰写墓志铭。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改革家。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卓越的工程师、出色的外交家。
阅读拓展
牡丹:别名有百花王,骄傲花王,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药、百雨金、洛阳花、富贵花等,原产于中国西部秦岭和大巴山一带山区,汉中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牡丹的地方,为落叶亚灌木。喜凉恶热,宜燥惧湿,可耐-30°C的低温,在年平均相对湿度45%左右的地方可正常生长。
周敦颐《周元公集》"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节选自《爱莲说》。
《梦溪笔谈》.:北宋科学家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已有多种外语译本。
启示
画家善于观察,才能画出常人所不见之处。而要想识画之妙,亦非善于观察不可。做任何事皆如此,岂止一画而已。

欧阳修曾经得到一幅古画,画面是一丛牡?
答:正午牡丹 【原文】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粗精。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善求古人笔意也。...

正午牡丹的原文是什么?正午牡丹原文
答: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善求古人笔意也。译文:欧阳修曾经得...

欧阳修的《正午牡丹》一文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一、《正午牡丹》原文: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宋]沈括《正午牡丹》原文与注释
答:《正午牡丹》原文: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善求...

正午牡丹
答:原文:欧阳公尝1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2有一猫,未知其精粗3。丞相正肃吴公4,与欧阳公姻家5,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7明之8?其花披哆9而色燥10,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11如线12,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13敛14而色泽15。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16耳。”...

[宋]沈括《正午牡丹》原文与注释
答:正午牡丹 [宋]沈括 【文意】书画收藏者中许多人贪图虚名,偶尔传言是锺繇、王羲之、顾恺之、陆探微等人的书画作品,则不辨真伪争先购买,这种凭耳朵鉴赏的被称之为“耳鉴”‍‌‍‍‌‍‌‍‍‍‌‍‍‌&#...

正午牡丹的翻译
答:二、原文 正午牡丹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①精粗。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若带露花,则房敛②而色泽。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亦善...

正午牡丹
答:原文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1].丞相正肃吴公[2],与欧阳公姻家[3],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4]明之?其花披哆[5]而色燥[6],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7]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8].猫眼早暮则睛圆,日高渐狭长,正午则如一线[9]耳....

正午牡丹文言文
答:原文 藏书画者多取空名,偶传为钟、王、顾、陆之笔,见者争售,此所谓“耳鉴”。又有观画而以手摸之,相传以谓色不隐指者为佳画,此又在耳鉴之下,谓之“揣骨听声”。 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其精粗[1]。丞相正肃吴公[2],与欧阳公姻家[3],一见曰:“此正午...

正午牡丹翻译及原文
答:原文: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识粗精。丞相正肃吴公与欧阳公姻家,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何以明之?其花披哆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有带露花,则房敛而色泽;猫眼早暮则晴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此善求古人笔意也。正午牡丹文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