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褶皱”与“断层”

作者&投稿:彭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质构造是指在地球的内、外应力作用下,岩层或岩体发生变形或位移而遗留下来的形态。生活中常见的地质构造有两大类,分别是“褶皱”与“断层”。那到底这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褶皱,相信大家对它都不陌生。它是在任何岩石类型、构造背景和都能形成的并且是最引人注目的构造。褶皱的形态千姿百态,复杂多样,褶皱在我们眼中也许只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实际上褶皱对于揭示一个地区的地质构造及其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有褶皱都是由九大要素组成的,包括核、翼、拐点、翼间角、转折端、枢纽、脊线、槽线、轴面。

褶皱从单一的面的弯曲来看,它分为背斜与向斜,背斜是指褶皱面上凸式弯曲,核部由老地层、翼部由新地层组成。向斜是指褶皱面下凹式弯曲,核部由新地层、翼部由老地层组成。我们所看到的的褶皱构造通常是已经经过外力侵蚀的结果了,所以我们在野外,很少能够看到地下的岩层弯曲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地表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背斜通常表现为“中间老两翼新”,而向斜通常表现为“中间新两翼老”。在我们生活中,工程隧道在选址时优先选背斜,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地下水向两侧流,隧道内就不会有积水;而在打井的时候优先选择向斜,因为向斜两侧的水向中间汇集,这种构造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断层

断层是另一种常见的地质构造,通常是指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而发生断裂,并且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位移的现象。通常我们把断层中相对上升并比两侧地势高的区域称为地垒;把断层中相对下降,断裂陷落并比两侧地势低的区域称为地堑。通常地垒形成的山地地势都十分陡峭,山势险峻,比如华山、峨眉山等等。地堑通常形成低地、盆地或洼地,比如渭河平原等等。在生活中,岩隙水易延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断层易被侵蚀形成洼地,往往是泉水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当然,我们的地质构造在生活上的体现远远不止于此,我们需要通过多方面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才能帮我们更好的了解地理与生活,把“生活中的地理”发散和升华。

~

褶皱和断层和地壳运动的关系
答:地震和火山是剧烈的地壳运动 是内部能量的释放形式 。褶皱和断层是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的变形和变位,是地壳运动后形成的的地貌。地震火山是 褶皱断层

断层传播褶皱和断层转折褶皱的区别
答:断层面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褶皱和变形,是断层面上的局部现象。2. 断层转折褶皱是当断层线在地表上发生了弯曲或折返时,在断层线的附近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褶皱和变形,是一个相对于区域而言的整体现象。综上所述,两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地质学中断层和褶皱的关系和构造形态的。

伸展断层断弯褶皱的构造理论
答:经典的角度不整合是通过变形、剥蚀和随后的沉积来解释的;但是,图5.13中所展示的半地堑中生长断层弯曲褶皱中的角度不整合不需要剥蚀作用或者沉积间断。在变形过程中由于沉积速率相对于沉降速率增加,半地堑分隔区沉积从欠充填变化为过充填状态。在图5.13中,角度不整合上下两侧的地层都是同构造期的沉积,...

褶皱和断层成因
答:由图中岩层的分布可以判断岩层的沉积顺序①③④⑤,②处的岩浆岩最后形成;图中褶皱和断层是先形成褶皱后断层,然后发生②处的岩浆侵入活动;与M处形成原因相同的是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华北平原是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故选:C.

断层、褶皱及节礼的受力方向如何分析
答:不能一概而论,断层首先判断类型:正断层 逆断层 平移断层 对于受力水平 竖直方向的都可以导致正断层产生 逆断层主要是水平向的挤压 平移断层 则是共轭剪切形成 褶皱 一般是垂直于轴痕向挤压 节理同平移断层 不能一概而论 得分类型的

与褶皱、断层有关的劈理
答:图7-21 西藏当雄斯米夺温泉断裂带中的劈理(据宋鸿林、王新华)1—大理岩;2—绿泥石片岩(断裂带宽约1~1.5m);3—板岩夹大理岩 2.区域性劈理 区域性劈理一般是指与个别褶皱和断裂无一定成因关系,而是以其稳定产状叠加在前期褶皱、断裂和岩体之上的劈理。它一般都是在岩石变质变形后期,在区域性...

皱褶与断裂有什么不同?
答:1、根据定义区分。褶皱:是岩石受力发生的弯曲变形,它是由岩石中原来近水平的面变成曲面而表现出来的。断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构造。2、根据褶皱要素及断裂几何要素来区分。

活动断裂的涵义及研究方法
答:自20世纪20年代Willis和Wood提出活断层的概念以来,活动断裂的研究一直受到各国际地学组织、地质学家和工程地质专家的重视,这是因为活动断裂不仅为研究现今地球动力学提供了最为重要和直接的证据,而且活动断裂控制了内外动力地质灾害的发生,同时断裂的蠕滑和粘滑还可能使建(构)筑物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目前,人类工程活动...

(高中地理)怎么判断是先有褶皱后有断层的
答:象这种情况,一般都是先褶皱后断层。岩层受到挤压变形后发生褶皱,也就是图中的岩层的弯曲变形,后被断裂错开,也就是断层发生。

褶皱与断裂构造
答:再如火石山以北地区近东西向褶皱断裂系统,正好是与火石山-牛圈子早古生代裂谷和二叠纪坳拉槽闭合过程相关的构造配置模型。除上外,具有分割I—Ⅲ级构造单元意义的F3、F14断层,以及可作为火石山-牛圈子早古生代裂谷北界的克力特格下格西格-哈尔根头口布的隐伏断裂,它们在重力、航磁和遥感影像上还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