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教学设计

作者&投稿:滕丽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教材分析:

    《雷雨》是第六单元的第二课,这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精练、用词准确,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色,又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本文共有8个自然段。1到3自然段主要写雷雨即将来临的情景。满天的乌云,一动不动的树叶,一声不出的蝉,写出了雷雨前沉闷的天气。尤其是“压”字,让人感觉喘不过气来。突然袭来的大风,乱摆的树枝,逃跑的蜘蛛,给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紧张和不安。闪电,雷声,“越来越亮”“越来越响”,给人恐惧之感。4到6自然段主要写雷雨中的情景。“雨下起来了”“雨越下越大”“雨声小了”,写出了雨起初又大又急,接着越下越大,渐渐地变小的过程。“哗,哗,哗”写出了雨又大又急,“渐渐地”写出了雨逐渐变小,充分表现了雷雨的特点。7到8自然段主要写了雷雨之后的情景。这一部分作者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空中——树上——池塘如画卷一样徐徐展开,通过雨后不同事物:清新的空气,天空的彩虹,蝉叫了,蜘蛛坐回网上,池塘水满,青蛙叫了,写出了雷雨后清新愉悦的画面。

  课文中的插图天空和地面上下呼应,浑然一体。天空中电闪雷鸣,雨帘密织,地面上一切笼罩在雨中模糊不清,和课文中的第5自然段内容相匹配。

  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雷雨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同时他们已经具备了提取明显信息和寻找关键信息的能力。本课要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还要整合信息,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要求有梯度地提高了。纵观本课语言特点,都是简短的句式,容易提取信息。对学生难度较大的是:本课没有明显的时间词,如何让学生发现课文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写作顺序;提取了信息之后,如何整合信息说清楚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教学目标:

  1.认识“压、蝉”等5个生字,会写“雷、乌”等9个字,会写“雷雨、乌云”等7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抄写句子。

  4.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及下雨时的情景。

  教学重点:

  1.学习识字、写字。

  2.能在课文中找出主要信息,说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教学难点:

  1.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的好处。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猜谜导入,激发兴趣

  (一)出示谜语,请学生猜,并说是如何猜出来的

  (课件出示: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

  小结:会抓关键信息来猜。(板书:雨)

  (二)说说见过的雨,引入课题

  1.学生交流生活中见过什么样的雨。

  2.根据交流,揭示课题:还有一种雨,先是电闪雷鸣,接着就哗哗哗哗地下起来,这样的雨就叫雷雨。(板书:雷)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独立读。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完后把课后双横线里的生字多读几遍。

  2.合作读。同桌位相互检查读一遍,帮助纠正字音。

  3.集体对读。

  (课件出示:

  yā chán chuí hù pū

  压 蝉  垂  户 扑 )

  (1)指名检查。

  刚才同学们读得真认真,现在请哪位小朋友来读一读这些生字。相机正音提示:“蝉”“垂”读准翘舌音。

  (2)去掉拼音齐读。

  (二)认读词语

  (课件出示:蝉鸣 窗户 垂下来 压下来 迎面扑来)

  1.学生练读。

  2.集体读。

  男女生开火车比赛读,随机提示:“户”在词中要读轻声。

  (三)整体感知,了解主要内容,梳理文章脉络

  1. 自由读课文,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根据学生反馈关于下雨的内容,顺势质疑: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下雨时的情景?引导学生找出4、5、6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情景。教师板书:雷雨中

  3.教师进一步质疑引导:4至6自然段写的是雷雨中的情景,那前面的1、2、3和后面的7、8自然段分别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呢?

  4.根据学生反馈,相机板书:雷雨前、雷雨后

  5.小结: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描写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情景。

  三、学习1至3自然段,抓主要信息,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一)整体感知,标注信息

  1.自由读1至3自然段。

  2.用方框标出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物。

  3.学生反馈,相机板书。

  (板书:乌云 叶子 蝉 大风 树枝 蜘蛛 闪电 雷声)

  (二)品读感悟雷雨前的情景

  1.抓关键信息,想象画面。

  我们一边读一边来感受:雷雨前,这些景物是什么样的呢?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雷雨前的沉闷。

  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做动作理解“压”,让学生感受“压”是向下用力。

  ·什么东西压下来?引导回扣“满天”和“黑沉沉”感受乌云的特点。读读句子说说,乌云是怎样的?(满天 黑沉沉 压)

  ·用评价指导学生读出画面。

  ·结合你读出的画面,说说“压”给你的感受。带着感受去读。(指名学生读出乌云越来越逼近的沉闷,紧张,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感受。)

  课件出示: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出。

  ·读读句子,随文识字“蝉”。

  ·说说树上的叶子和蝉是怎样的呢?它们为什么是这样呢?(引导感受天气闷得一丝风也没有。)

  ·指名读出感受。

  (2)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大风袭来时的情景。

  课件出示: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读句子说说,蜘蛛为什么要逃?引导学生联系前文,了解是因为风很大。

  ·蜘蛛是怎样逃的?

  ·课件出示“垂”字的演变,相机理解字义。(课件出示:“垂”甲骨文字形是土上有一棵枝叶下垂的植物,本来的意思就是东西的一头笔直向下。)

  ·为什么它要这样逃呢?(指导结合字义感受蜘蛛的害怕)

  ·指名朗读句子。

  (3)学习第3自然段,感受雷雨前闪电和雷声的变化。

  课件出示: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离我们越来越近了,还有什么变化呢?

  ·指导读好“越来越亮”和“越来越响”。

  2.小结方法,整体回顾。

  我们运用抓关键词,读中标记的方法,找到了雷雨前描写的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了解了这些景物的样子,感受到了雷雨前空气的闷热,大风袭来的慌乱,闪电和雷声的变化。请全班齐读1至3自然段,读出雷雨前的情景。

  四、归类辨别,指导书写

  (一)归类辨别

  1.全班齐读

  (课件田字格出示9个字:雷、黑、垂、迎、新、乌、压、户、扑。)

  2.观察字形,按结构给生字分类。

  第一类:上下结构——雷 黑

  第二类:独体字——垂 乌 户

  第三类:左右结构——新 扑

  第四类:半包围结构——压 迎

  (二)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本节课要写的5个字。(课件出示:雷 黑 垂 乌 户)

  2.仔细观察字形,做到“三看”——看结构,看比例,看关键笔画。让学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课件出示:雷 黑 垂,重点引导观察这三个字的共同点,竖都压在竖中线上。

  3.重点指导。

  跟着课件演示,书空“黑”。注意“黑”字的书写顺序,第6笔是竖,压在竖中线上,注意两横的长短变化。

  4.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范写“垂”,学生跟着书空。注意第4笔是竖,压在竖中线上,第2横压在横中线上,一横一竖相交于中心点。“垂”字还要注意笔顺,4横要注意间距均匀,长短变化,第2横最长。

  5.学生在书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三)师生共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投屏,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四)抄写词语

  学生抄写“雷雨、乌云、闪电”。

  五、总结交流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了解了课文的叙述顺序和雷雨前的景色变化。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色又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回顾导入

  (一)巩固词语

  (课件出示:蝉鸣 窗户 垂下来 压下来 迎面扑来)

  同学们,你还认识这些词语朋友吗?请你们读一读。

  (二)回顾雷雨前的情景

  一起来读一读1至3自然段,回顾一下雷雨前的情景吧!

  这节课,咱们继续学习第16课——《雷雨》

  二、学习4至6自然段,抓主要信息,感受雷雨中的变化

  (一)抓关键句子,感受雷雨的变化特点

  1.自由读一读4至6自然段,说一说这部分是怎样来写雨的呢?

  2.学生交流,相机指导学生找出写雨的句子去发现。

  (“哗,哗,哗,”“雨越下越大,”“雨声小了。”)

  3.小结:雷雨先是由小变大,接着由大变小,这就是雷雨的特点。(二)整体感知,标注信息

  1.自由读4至6自然段。

  2.请用方框标出雷雨中描写的景物。

  3.根据学生的反馈,教师相机板书。

  (板书:雨 树 房子 雷声 雨声)

  (三)抓关键句子感受雷雨的大

  1.默读4到6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来了雨大呢?找出来好好读一读。

  2.出示句子:“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用评价指导学生读好“哗,哗,哗”,读出雨的来势很猛。

  3.出示句子:“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1)引导看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画面,再结合第五自然段内容,图文结合引导感受雨很大。

  (2)师生配合读,指导读出雨的大。

  (四)抓关键词感受雨的变化

  1.出示句子:“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哪一个关键词写出来了雨变小了?(渐渐地)

  3.你能换一个词吗?(慢慢地,一点一点地)现在你能读好这个词吗?

  4.指名读句子。

  (五)小结方法,整体回顾

  我们继续运用抓关键字词读中标记的方法,找到了雷雨中描写的景物,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了解雷雨变化的特点。用我们的朗读,读出雨的变化吧,齐读4到6自然段。

  三、学习7、8自然段,抓主要信息,感受雷雨后的清新

  (一)整体感知,标注信息

  1.自由读7、8自然段,思考:雷雨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2.请用方框标出雷雨后都写了哪些景物。

  3.学生交流,相机板书。

  ( 板书:太阳 彩虹 蝉 蜘蛛 池塘 青蛙)

  (二)结合板书,梳理写作顺序

  1.借助板书,引导学生发现。

  仔细观察黑板上的板书,先写了天空中太阳和彩虹,接着写树上的蝉和蜘蛛,最后写了池塘和青蛙。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反馈,小结。

  作者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写的,咱们按照这样的顺序,美美地读一读雷雨后那美丽的情景吧。

  (三)感受雷雨后天空的美

  1.抓住关键词语,展开想象,读出感受。

  (课件出示:天亮起来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2.借助“挂”的构字特点,联系生活体会用词的有趣。

  (1)(课件出示:挂)生活中,你们都挂过一些什么呀?

  (2)将字的形和义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发现挂这个动作和“挂”的形旁——提手旁是相符合的,引导学生感受汉字的有趣。

  (3)小结:瞧,天空中挂着的一条彩虹,也像是我们亲手挂上去的呢!

  (4)指导读出天空的美丽。

  (四)感受雷雨后空气的清新

  1.出示句子: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2.空中发生变化的还有一个事物呢。(板书:空气)

  3.联系前后文对比,体会空气的清新。

  雷雨前空气是怎样的?雷雨后呢?经历了雷雨前的闷热,雨过天晴,这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吹到我们的身上,呼吸进我们的身体,你是什么感受?

  4.指名朗读。(指导读出舒适,愉悦。)

  (五)感受雷雨后的舒适、惬意

  1.出示句子:蝉叫了。蜘蛛又坐到了网上。

  (1)读一读句子,联系前文说一说蝉和蜘蛛雷雨前和雷雨后的样子。

  (2)(课件出示蜘蛛雷雨前后的不同样子的句子和图片。)比较蜘蛛前后不同的样子,说一说你从“坐”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3)指名朗读。(指导读出雷雨后的舒适,惬意。)

  (六)感受雷雨后池塘的情景

  1.出示句子:“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了起来。”

  2.读一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机,活力,美丽等)

  3.想象着画面,读出感受。

  (七)小结方法,整体回顾

  我们运用抓关键词,读中标记的方法,找到了雷雨后描写的景物,抓住天空、树上、池塘三个画面品读感悟,了解到雨过天晴,经过大雨的冲刷,一切变得那么清新,那么美丽,那么富有生机。让我们美美地,甜甜地读一读这个部分吧。

  四、总结全文学习方法,合作读中整体回顾

  这节课,我们通过读课文,找主要信息,欣赏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不同景色。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重新感受一下吧。男生读雷雨前,女生读雷雨中,全班齐读雷雨后。

  五、整合全文信息,说清楚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色的变化

  (一)小组合作练说

  四人小组合作,借助板书,任选一个你感兴趣的部分,可以用文中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在小组里说一说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色变化。

  (二)小组展示

  要求小组开火车,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进行展示。

  六、借助填空,引导背诵

  1.课件出示:

  满天的(  ),黑沉沉地(  )下来。树上的(  )一动不动,(  )一声也不出。忽然一阵(  ),吹得(  )乱摆。一只(  )从网上(  )下来,逃走了。(  )越来越亮,(  )越来越响。

  (  ),雨下起来了。雨(  )。往窗外望去,树啊,房子啊,都(  )。渐渐地,渐渐地,(  )小了,(  )也小了。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  )迎面扑来。雨停了。(  )出来了。(  )挂在天空。(  )叫了。(  )又坐在网上。(  )水满了,(  )也叫起来了。

  2.指名借助填空背诵。

  七、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一)联系生活,说自己见过的雷雨

  联系你看到过的雷雨,可以用书上的句子,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指名交流。

  (二)图片引路,提供表达支撑

  你还见过什么样的雨?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指名交流,相机出示图片帮助学生说清楚。

  (三)小结

  大自然中还藏着无穷无尽的奥妙,只要你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更多有趣的情景。

  八、归类辨别,指导书写

  (一)发现规律

  在田字格分两组出示4个字:新、扑、压、迎。

  仔细观察,你发现这两组字有什么特点?说说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引导发现“压、迎”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撇捺要伸展,“压”先外后里,别少写了一点;“迎”先里后外,别多写一笔。“新、扑”两个左右结构的字,左右等宽。)

  (二)重点指导

  “新”左右宽窄差不多,注意“亲”最后一点的避让,“斤”的撇笔要穿插到点下。

  “迎”要注意第二笔是竖提,上面不要多写一撇或一点,最后三笔才是“辶”。

  (三)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教师范写“新”和“迎”,学生跟着老师书空。

  (四)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教师巡视指导间架结构和关键笔画。

  (五)师生共评

  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投屏,然后师生合作讲评。评价指向关键部件和关键笔画。

  (六)抄写词语

  学生抄写“雷声、房子、窗户、清新”。

  板书设计:

~

《雷雨》教案
答:《雷雨》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体会作品中起伏跌宕的戏剧波澜和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 2、认识资产阶级冷酷的阶级本性及其腐朽的家庭生活,从而认识旧社会制度的黑暗 3、训练独立阅读能力和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周朴园的性格特征。 2、周、鲁会面时两人复杂的心理活动。 教学方法: 1、表演...

雷雨教案
答:雷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2.进一步感知夏季的季节特征。 3.体验唱歌的乐趣。 4. 初步了解雷雨的常识。 5.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感受雷雨。 活动准备: 1.准备录音机,歌风《夏天的雷雨》的音乐磁带。 2.准备有关雷雨现象的图片,录音。 3.准备手电筒,乐器若干。 活动过...

高中语文《雷雨》教学设计
答:上节课,我们在激烈的的戏剧冲突中认识了一个善良美丽而又不屈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话剧名作《雷雨》,这部戏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之作,为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雷雨》。 二、作者简介源: 曹禺,...

二年级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和反思
答:1.教学重点:图文结合,引导学生了解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准确的词句来表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现象和特点。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夏天的午后,常常会出现雷雨的现象,你能说说雷雨时的景象吗?(老师肯定学生...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
答:能通过不同的语气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雷雨》教学设计2 学习目标:1.会认“压、乱、垂”3个生字,会写“垂”等10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雷雨前景物特点。3、渗透留心观察生活。教学流程: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自然现象?是啊,...

《雷雨》教案
答:《雷雨》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学文、知道雷雨前、雷雨后自然界出现的不同景象特点,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通过情境模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知道雷雨前、雷雨后的自然景象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朗...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案
答:(发散:雷雨时你还会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二年级语文下册《雷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 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

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
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必修四《雷雨》教案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教学目的】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

二下语文《雷雨》优质教学设计
答:激起了学生对大自然的深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热爱自然的热情。  【设计理念】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教学中应努力让学生犹如亲身看到,听到,感觉到雷雨的情景,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与此同时,进行图文对照,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

雷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答: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会写“新、扑”两个字。2.能想象并说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的变化,能在语境中体会“压、垂、挂”等词语运用的好处,并积累写得好的句子。3.能说出自己见到过的雨以及下雨时的情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及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