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希罗德:俾斯麦身后的金融推手是如何构建特殊的政商关系?

作者&投稿:妫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铁血”宰相俾斯麦响亮的名号在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早已家喻户晓。俾斯麦的成功属于德意志时代,后人也很难复制。 成功一定不是无缘无故的,尤其是成功的政治家,通常他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得力助手。 这个人可能是配偶,亦或者是其他能力超凡的人。

      西方历史中,权力与金钱总是相伴而生,权力总是追逐金钱,金钱时刻不忘控制权力。 作为政治家的俾斯麦不仅要小心翼翼处理与德皇威廉一世的关系,同时要在欧洲各国间展示他纵横捭阖的外交绝技。政治上繁琐、复杂的事务绝对让一个人精疲力竭,极少有人有剩余精力处理其他事务,尤其是俾斯麦极度热衷追逐财富。

       但俾斯麦能做到理财与治国两手抓两手都硬,关键是他寻找到一位得力私人银行家。他是谁呢?他如何与俾斯麦相遇?他是如何与俾斯麦建立特殊的政商关系?

       布莱希罗德,是德国柏林一个外来犹太移民银行家的儿子,1822年出生, 与提出著名的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奥地利著名生物学家同年 。而本文的另一位主角德意志帝国铁血宰相俾斯麦也才年仅7岁,这个年龄正是适龄儿童上小学的时候。因为家庭还算殷实,所以童年和青年时期的布莱希罗德活得自由自在,生活好似完全按照既定的节奏向前走,看得到的前途就是接替父亲管理自家银行业务。

       与欧洲大多数传统国家类似,家庭背景通常就决定了个人的前途命运,除了极少数人在某个巧合的时间点能改天换命,大部分人会循着家族的轨迹走到生命的尽头。 平民出生的拿破仑以政变上台,通过加冕称帝完成了社会地位的颠覆性改变,这也成为19世纪西方社会中极具象征意义的事件,也成为布莱希罗德不相信命运的绝佳例证。

       在封闭且等级森严的德意志封建社会,虽然父亲为布莱希罗德提供了优厚的生活条件,但社会地位极低,生活时常受排挤。 但布莱希罗德只想提高家族社会地位,因为他始终信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由于底层同胞处处受排挤,为了养家糊口,他们只能从事德意志社会非犹太人不愿做的谋生工作——放贷和沿街兜售商品。就是依靠买卖进出的利润差,他的部分犹太银行家同胞通过向宫廷统治阶层贷款艰难地实现社会地位大逆袭,获得当权者颁布的宫廷犹太人身份。

      因为他的父亲很早为欧洲古老家族罗斯柴尔德提供银行业务服务,所以布莱希罗德对这群同胞的事迹早有耳闻。 他在苦苦等待一个机会,等待一个能够帮助他改变命运的人。

       布莱希罗德是具有犹太人身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柏林代理人,在普鲁士时代社会地位低下。俾斯麦是古老的容克贵族大地主,属于普鲁士社会上流阶层。按照历史发展逻辑,这两种人根本不可能产生任何工作、业务和生活上的交集。 那么布莱希罗德是怎么结识俾斯麦的呢?

      布莱希罗德能有机会成为俾斯麦的私人财务顾问, 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起到关键性的牵线搭桥作用 。可以说,没有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布莱希罗德一直梦想提高自己在普鲁士的社会地位几乎不可能。要说老布莱希罗德的超前眼光为儿子打下发展楔子。老布莱希罗德与罗斯柴尔德家族是老相识,而且存在业务上的长期雇佣关系,所以 老布莱希罗德正式成为后者的柏林代理人 。

       后来,老布莱希罗德专门成立布莱希罗德银行,替罗斯柴尔德家族打理其在柏林的投资业务。老布莱希罗德也有意让儿子进入他的公司实习,慢慢接触罗斯柴尔德的家族成员,以便今后可以继续维持与罗斯柴尔德关系。这是极其关键的一步棋。布莱希罗德也心领神会了父亲的用意, 他在经营与罗斯柴尔德家族的关系上比父亲更有成效,罗斯柴尔德家族成员也十分认可这个年轻人 。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1858年,俾斯麦被委派担任驻沙俄圣彼得堡大使。但是德国与俄国圣彼得堡路途遥远,况且俾斯麦在德国的理财业务几乎都是斯柴尔德家族帮忙打理,这次远赴他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

      俾斯麦内心十分担忧和焦灼不安,此时他想重新选任一位忠诚可靠的银行家全权代理其私人财产业务,于是他向好友罗斯柴尔德家族重要成员卡尔·迈耶尔求助。 卡尔·迈耶尔 正 式推荐了年轻的布莱希罗德。 俾斯麦欣然接受推荐,布莱希罗德也被正式委任为俾斯麦在柏林的私人银行家。 为什么是布莱希罗德入选呢?

      作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柏林的成功代理人,布莱希罗德十分出色的完成了多宗投资业务和准确及时的商业情报搜集工作,帮助罗斯柴尔德家族获取巨大商业利益。

      布莱希罗德在柏林银行界已是小有名气。1859年,因为成功为普鲁士修建科隆跨莱茵河铁路桥融资,受普鲁士摄政王邀请出席开通仪式,俾斯麦当时担任普鲁士首相。此外,虽然俾斯麦管理资产的时间不多,但对柏林金融界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因此,俾斯麦肯定知道布莱希罗德的大名。卡尔·迈耶尔推荐他,俾斯麦拒绝的概率不大。

       布莱希罗德很清楚这份任命的含金量,他也知道这种关系是多少犹太人梦寐以求都不能得到的,他很感激父亲为他打下的铺垫,他终于走上了朝思暮想提高自身社会地位的绝佳捷径。布莱希罗德也用自己的商业智慧证明了俾斯麦的正确选择。说到俾斯麦的私人财务打理, 那么布莱希罗德怎么为俾斯麦理财呢?

       俾斯麦与布莱希罗德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家与金融家的关系,它本质上是20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政商关系,一种新兴银行资本家与贵族官僚的官商合作、政治权贵与财富追逐的斗争和妥协关系。 布莱希罗德知道俾斯麦对财富极度渴望,他也知道只有俾斯麦能让他快速提升社会地位。他们就像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正如俾斯麦所言:

    “波美拉尼亚地主都有为他们家族服务的犹太人。作为波美拉尼亚地主,我有布莱希罗德。”

      那么为了筑牢这种特殊的政商关系,布莱希罗德怎么为俾斯麦理财呢? 他主要为俾斯麦管理两种财务:国家财务和私人财务。

      许多历史事件中充斥着大量重要且精彩的政治军事片段,但一个重要且很少被人提及的关键点是钱。中国有句俗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钱粮是任何一场战争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占有更多经济资源的军队无疑会极大提高打赢一场战争的概率。 这种意识随着俾斯麦不断动的战争得到强化。俾斯麦也深知实现德意志统一的路途上必须解决掉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阻碍和外部威胁。

      发动普当战争、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普鲁士的财政收入根本无力维持这些庞大的战争机器顺利运转。议会不批准俾斯麦的战争预算,俾斯麦只得寻求布莱希罗德的帮助,通常做法是以普鲁士政府名义向国际银行家(主要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借贷。

      为什么是罗斯柴尔德呢? 这很好理解,因为布莱希罗德是罗斯柴尔德家族在柏林的银行代理人,他的家族银行也受罗斯柴尔德的恩泽才得以壮大。

       布莱希罗德十分清楚脱离罗斯柴尔德带来的严重后果,所以在普丹战争中,当罗斯柴尔德家族听到俾斯麦准备向法兰克福银行家厄兰格家族借款时会暴跳如雷,这个古老犹太贵族家庭认为布莱希罗德没有很好鼓动俾斯麦向罗斯柴尔德家族借款,布莱希罗德只能百般解释才得以平息对方的怒火。

       最终俾斯麦精明的获得来自罗斯柴尔德家族4.5厘的低息贷款。 普丹战争开支高达2250万泰勒,而融资竞高达1700万泰勒,占战争开支的76%,财政盈余仅有530万泰勒。

       普奥战争开支保守估计也高达6000万泰勒,这笔战争经费最初设想的是通过科隆—明登铁路私有化后,布莱希罗德将这条铁路资产化为普奥战争募集资金,在欧洲金融市场通过鼓动投资者购买科隆—明登铁路股票。这一次又遭到来自罗斯柴尔德一伙银行家的联合抵制。

      当俾斯麦准备率兵攻打维也纳时,前期筹措的战争费用日渐消耗,颇有远见的俾斯麦头力劝普鲁士国王威廉通过外交和平谈判解决普奥战争。最终普鲁士获得全面胜利。

       作为欧洲传统强国,自拿破仑上台后法国强势崛起, 俾斯麦也深刻认识到法国是不愿看到一个强大统一的德意志帝国,法国是摆在德意志统一前最后的一道国际障碍 ,普法战争也随即爆发。面对高额的战争开支,俾斯麦授权汉斯曼组建普法战争国债承销团,在伦敦和柏林金融市场出售2000万泰勒的战争国债。

       随着普法战争对普鲁士越来越有利,这极大刺激投资者的信心,自然这2000万泰勒的国债劵价值也随之水涨船高。这印证了好转的形势会增强市场信心,相关债券价值也不断提高。随着战争的天平向普鲁士倾斜,普鲁士军队获得更多的战争经费,而法国几乎陷入国际孤立主义,法国拿破仑三世在伦敦市场销售的战争国债也无人问津。从这里可以看出, 普鲁士在金融战线上的优秀表现是战胜法国的一大法宝 。

       刚从罗斯柴尔德家族接过经营俾斯麦财产的布莱希罗德十分谨慎,他小心地计算着俾斯麦的全部工资收入、银行存款,但仅有的财产根本无法满足俾斯麦在圣彼得堡的巨大花销,布莱希罗德仍旧苦心维持着。

       布莱希罗德在俾斯麦心中的份量,在普奥战争结束前,俾斯麦的个人全部财产存放在法兰克福罗斯柴尔德银行,但是通过几次战争中罗斯柴尔德家族在为普鲁士融资方面表现出的咄咄逼人让俾斯麦的心态逐渐转变,俾斯麦认为罗斯柴尔德家族并不十分可靠。

       鉴于布莱希罗德为普鲁士获得普奥战争胜利所做的巨大贡献,俾斯麦对布莱希罗德的信任和倚重比以前更强烈。 俾斯麦将全部财产转移到布莱希罗德银行。 自然布莱希罗德十分感激俾斯麦这一举动,因为这不仅是俾斯麦对布莱希罗德信任的最佳体现,也是对他能力认可的最高褒奖。

       德意志统一后,威廉一世授予俾斯麦亲王头衔,但俾斯麦深知这只是一个穷亲王。好在威廉一世还赏赐给俾斯麦一块领地:萨克森瓦尔德,本来就是容克贵族的大地主世家,这块领地由15625英亩森林和1250亩草地组成,更是让俾斯麦成为德意志帝国最大的地主之一。

      但这块土地几乎处于原始状态,为了感谢俾斯麦对布莱希罗德贵族头衔的举荐,布莱希罗德主动提出借贷给俾斯麦修建领地,总额是8.75万泰勒,利息4厘。后来又借贷给俾斯麦2.5万泰勒。 一向热心追逐财富的俾斯麦怎肯轻易放弃财富!

      布莱希罗德苦心经营的这种关系终于换来渴望已久的贵族爵位。 1871年年初,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举行盛大的加冕仪式,登基成为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皇帝,随后俾斯麦也担任帝国宰相一职。

      鉴于俾斯麦和威廉一世的亲密关系,1872年,俾斯麦口头向威廉一世表达要授予布莱希罗德贵族身份的建议。威廉一世对这个提议是认同的, 其实布莱希罗德要晋升贵族的消息早已有明显征兆,他经常被威廉一世邀请出席私人晚宴 。要知道,能被皇帝邀请十分不容易,能出席他的私人晚宴更是十分难得。

       1872年3月8日,布莱希罗德终于获得威廉一世皇帝签署的分封世袭贵族的好消息,布莱希罗德的名字随之也改为“盖尔森·冯·布莱希罗德”。 “冯”字代表德国社会的贵族身份,只有世袭贵族和德国皇帝亲自授予才能获得这一殊荣。 他应当自豪,因为1870年代他就是威廉一世授予的两位贵族银行家中的一位,另一位是阿道夫·汉泽曼。布莱希罗德的名字也一夜间被德国人知晓。

      俾斯麦向外界宣传的是“铁”与“血”,而闭口不谈金钱在他成功道路上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地位,更是很少提及帮助他获取巨额财富的布莱希罗德。俾斯麦通过战争获得德意志帝国的统一,这份荣耀一部分也应该属于布莱希罗德。

     银行家对金钱的敏锐嗅觉就像政客对权力的敏感度,初出茅庐的布莱希罗德敏锐地察觉俾斯麦的财富欲望,他牢牢抓住这一弱点 ,用自己管理财富的天才能力彻底征服俾斯麦。金钱也为俾斯麦赢得战争胜利集聚力量。

       纵观俾斯麦和布莱希罗德的人生历程,俾斯麦俾斯麦的财富和布莱希罗德的地位是这两个历史人物结成利益纽带的核心需求,他们数十年建立的亲密关系也深刻体现出19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特殊政商关系。这种关系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一定适合现代社会。 但是布莱希罗德的成功经验似乎可以验证一个道理,出身不能选择,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本文,版权属于原作者。

如果您喜欢,请关注、转发和点赞@历史介绍者。

~

布莱希罗德:俾斯麦身后的金融推手是如何构建特殊的政商关系?
答:俾斯麦与布莱希罗德的关系不仅仅是简单的政治家与金融家的关系,它本质上是20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政商关系,一种新兴银行资本家与贵族官僚的官商合作、政治权贵与财富追逐的斗争和妥协关系。 布莱希罗德知道俾斯麦对财富极度渴望,他也知道只有俾斯麦能让他快速提升社会地位。他们就像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正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