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 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

作者&投稿:标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望梅止渴(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望梅止渴解释为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连动式结构,在句子中主要用作宾语、定语等。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盘踞在宛城的张绣。当时已经到了中午,烈日当空,天气十分炎热。将士们携带着沉重的武器,全身都被汗水浸湿,又热又渴,非常难受,给行军带来了严重影响。 

曹操见将士们一个个舔着干燥的嘴唇,勉强行走,心里非常焦急。下令队伍原地体息,派人分头到各处去找水。过了好一会,派去的人全都提着空桶回来。原来,这里是一片荒原,没有河流,也没有山泉,根本找不到水。曹操又下令就地挖井,士兵们挥汗挖土,但过了好长时间,也挖不出一滴水。 

曹操心想,情况很严重,如果在这里久留,会有更多的人无法坚持下去。曹操略微思索了一下,猛地用马鞭指着前边的山坡,大声对手下的将士说:“这个地方我熟悉,翻过前边的山坡,就会有一大片茂盛的杨梅林,到了那里,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尽情的将杨梅享用个够。” 

将士们一听说梅子及梅子的酸汁,就自然而然地想像起酸味,从而流出口水,顿时不觉得那么渴了。曹操立即指挥队伍行进,经过一段时间,终于带领队伍成功找到了水源,大家痛痛快快的喝了水,精神焕发的继续行军。



南朝 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
百度图片:望梅止渴
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jué)》
故事是说的三国曹操的事迹。

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去征讨(张绣)时,道上缺水,将士们都口渴;我心生一计,用鞭虚指说:‘前面有梅林。’军士听了这句话,嘴里都生出唾沫,才不渴。
故事: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行军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们都很渴,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非常丰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们的口渴。”士兵听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这个机会把士兵们带领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望梅止渴”的故事记载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
故事原文为:“ 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译文:曹操行军途中,士兵口渴难熬,曹操站在山道上指着前面遥远的地方说:“前有大梅林”,士兵争先恐后地前进,然后军队前行十几里,到达了充足的水源的地方。

扩展资料:
1、“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当说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想到梅子酸而产生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关于曹操望梅止渴历史上对其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这是一种智慧,也有人说这是曹操奸诈之处。许多文人因探寻 “望梅止渴”的历史来到含山县梅山村,留下了不同看法的诗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望梅止渴

四年级语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望梅止渴”的意思?
答:“望梅止渴”是一种比喻,意思是在没有水喝的情况下,看到梅子就想象成喝到了水,以满足口渴的感觉。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在无法达到某种愿望或满足某种需求的情况下,寻找一种替代的、仅仅是安慰自己的方法,来减缓心理上的不适。比如,当我渴得发慌,但周围没有水可喝时,我看到梅子树就想象成喝到...

古文望梅止渴中"行"的意思?
答:古文《望梅止渴》的原文是、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 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翻译为现代文的意思是:魏武帝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结了很多果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

"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
答: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望梅止渴(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是一则由寓言故事演化而来的成语,最早出自《世说新语·假谲》。望梅止渴解释为眼望梅林,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连动式结构,在句子中主要用作宾语、定语等。成语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

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
答:望梅止渴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来源〗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译文 曹操行军途中,失去了有...

"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
答: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中 《世说新语·假谲》:“ 魏武 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宋沈括《梦溪笔谈·讥谑》:“ 吴人多谓梅子为‘曹公’,以其尝望梅止渴也。”

"望梅止渴"的故事最早出现在哪本书中
答:正史上没有记载过望梅止渴的故事。后世的传说出自《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而且《世说》没有交代清楚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至于“发生在征张绣途中”的说法更多的是来源于演义。关于这些...

古文望梅止渴中"及"的意思
答:《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乘此得及前源:凭借这句话他们就到达了目的地.及:到达.

曹操"望梅止渴"的故事是不是真的?历史上有望梅止渴吗?
答:很多人都知道,有关于曹操的“望梅止渴”的故事,用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激发出了士兵们的渴望,最终逃离困境。这个故事虽然很小,在很多历史题材的作品当中也是见不到的,但是很多人其实也都深信不疑。不过,既然这只是一个“故事”,而不一定就是历史真实,那么,望梅止渴的故事究竟有没有发生过?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