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事——背水砍柴的禅宗祖师

作者&投稿:仇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节初结法缘在中国佛教史上,有一位颇带传奇色彩的高僧,他就是禅宗六祖惠能。为什0么叫作六祖呢?相传2000多年前的一天,在古印度王舍城郊的灵鹫山上,大梵天王为使一切众生得大利益,便把一枝名贵的金菠萝花献给释迦牟尼佛,请佛为大众说法。佛接过花,只是反复赏玩着,并不作声。就在大众及诸弟子莫名其妙之时,佛的大弟子摩诃迦叶看着佛发出会心的一笑。佛马上知道迦叶已得真传,当即宣布:吾有正法眼藏,已传予摩诃迦叶!于是迦叶便成为禅宗第一代祖师,以后经过阿难等传到菩提达摩,已是第二十八代祖师。到梁武帝时,菩提达摩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第一代祖师。达磨又传给慧可到惠能恰是第六代祖师
惠能的说教简洁明晰,不加雕饰,其核心就是明心见性、直了成佛。这种简便易行的修禅之道备受中下层民众的欢迎和认同。特别是在惠能死后,惠能的弟子不负师望,不遗余力地宣传惠能的顿教法门,使惠能的声望不断提高,如日中天,唐朝廷特敕封惠能大鉴禅师称号。不仅如此,惠能的言论和轶事还被弟子整理编次,成为著名的六祖坛经,这是佛教三藏中唯一被尊称为经,而又出自中国人之手的佛教典籍。从一个侧面说明惠能在佛教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六祖大师惠能俗姓卢,祖籍范阳,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他的父亲卢行开_便在当地做一名小官吏。不久,因为一点小事触犯权贵,被贬到几千里外的岭南新州,做了一名普通百姓
十几年后,卢行瑁已在新州娶妻成家,小两口恩恩爱爱,男耕女织,日子过得还算美满。唯一不如意的,就是夫人李氏过门后几年了,一直没有身孕。卢行_这时已届不惑之年,不由得暗暗着急。李氏夫人也是今天拜菩萨,明天求娘娘,祈求神明保佑,让她喜得子嗣
几年时间又一晃而过,还是没有一点动静,夫妇二人时常相对叹息,陷入绝望
这天清早,李氏夫人告诉夫君,夜来她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梦见自家院子里百花盛开,群芳争艳,还有两只白鹤展翅盘旋,上下翻飞,一边飞还一边叫着,叫声清厉嘹亮,十分好听。屋子里也像是用兰草熏过一样,异香扑鼻。总之,整个家似乎完全变了样
李氏讲完,卢行_自言自语道:这梦确实不同寻常,但愿是个吉兆
几天之后,卢行_正在地里除草,李氏火急火燎地跑来,还没到跟前,就不住地喊道:有了!有了!我有喜了!卢行_又惊又喜,一把抱住夫人,眼里涌出激动的泪水:老天有眼,看来我卢氏香火不该绝啊!这个未出生的孩子给卢家带来了欢乐和希望
命运总是在捉弄人,卢行瑁夫妇眼巴巴地盼着孩子降生,十个月过去了,没有临盆的迹象。耐着性子再等,一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动静两口子急得团团转,又没有一点办法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卢行_的头发急得白了一片
贞观十二年二月八日子夜时分,随着哇的一声啼哭,孩子呱呱坠地。算起来,从夫人李氏有孕到孩子降生,整整六年时间!据说当时屋子里红光四射,祥云缭绕,异香不散
第二天黎明,有两位形貌奇特的僧人来到卢家,开口便说:恭喜恭喜,这孩子将来前程无量,就取个名字叫惠能吧
卢行_诧异地问:因何缘故,要叫作惠能?僧人回答说:所谓惠者,通晓佛法施惠大众;所谓能者,能敬奉佛祖,精勤法事
说完扬长而去,马上就不见了
行_联想起几年来的一幕幕往事,知道这个孩子不是等闲之辈,说不定是天上哪个大神托生。他很清楚,一切都得随其自然,凡事都有一定,这孩子既然不属于我,我又何必牵肠挂肚呢?自此以后,他对惠能的心思反而淡了,闲下来便借酒浇愁
小惠能生下来就不食母乳,每天夜晚,其母总看见神人在用甘露喂惠能。惠能母亲也就听之任之,自家每天摆设香案,念经拜佛,祈求佛祖保佑一家平安
惠能一天天长大了,三岁那年,父亲一病不起,不久就去世了。父亲一死,惠能母子的生活一下子陷于困境。母亲替别人做些缝补浆洗的活计,换些粮食糊口,经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惠能长到十几岁,不忍心再看着母亲操劳,便自己到山里去砍柴,再挑到集市上去卖,用卖柴所得的钱赡养母亲
母亲依旧每天烧香拜佛,而惠能对此早已习惯了,他每天很早就出去,天黑时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中,他甚至顾不上看一眼那尊小佛像。此时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日后他会与佛结下不解之缘!时间过得真快,惠能眼看就过二十四岁生日了。母亲心疼儿子,早早就在心里盘算开了,这孩子长这么大,从来没有好好过过一次生日,今年说什么也得做几样好菜,庆贺庆贺。她还打算给惠能做件新衣衫,儿子身上那件粗布衣已经穿了几年,补丁摞补丁,做母亲的看见就心酸
这天,惠能像往常一样,砍了一担柴挑到街上,刚把柴担放下,就有一位管家打扮的人来买柴,谈好价钱,管家要惠能把柴给他送到家里去。惠能二话没说,把柴挑到一个富家门前,接过钱,转身要走。正在这时,他看见离他几步远的地方,有一个人正在那里念经,仿佛鬼使神差,惠能情不自禁地驻足谛听,那声音虽然不大,却十分清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心中一阵怦怦乱跳,这句话像是很久以前,从遥远的地方传来的呼唤,那么熟悉,那么富有感召力。他忘记了自己眼下还是个大字不识的穷汉,急切地问道:请问客官,读的是什么经典?那人正在专心诵经,听到有人问话,抬眼一看,眼前站着一位衣衫褴楼的樵夫,先是一愣,随即不在意地答道:我念的是金刚经,给你说你也不知道
惠能不肯罢休,再问道:请问客官,如何得到这部经典的?客人有些惊奇,合上经书,上下打量起惠能,见他尽管衣不蔽体,两眼却透出诚恳和聪慧,心想:金刚经上说,宣讲经书的功德胜过布施无数金银财宝。今天既有人找上门来,也算有些善缘,我何不就便积些功德?这样一想,那人便和颜悦色地对惠能说:小兄弟,我刚从蕲州黄梅县来,那里有个东禅寺,寺里有个弘忍禅师。劝世人读金刚经,说读了此经,就可以修成不坏之身,因此,我无论走到哪里,都忘不了读它
弘忍大师是谁?惠能听得人了迷
他呀,是当今最有名的禅师,许多人都到他那儿求法,光弟子就有一千多人呢!惠能脸上先是露出仰慕的神色,很快又罩上一层阴郁
客人见他面有难色,便说:小兄弟,我看你资质聪明,善根不浅,假如去投弘忍大师学法,前程不可限量啊
惠能这才说出了家有老母无人赡养的苦衷
干脆这样吧,那人掏出十两银子说:我这里给你十两银子,你拿回去安顿了母亲,便去投黄梅弘忍禅师
惠能大喜过望,再三道过谢,一口气跑回家中,把事情原原本本向母亲述说了一遍
老母亲感到事情来得太突然,见惠能决心已下,劝他改变主意绝无可能,便挽留他在家中多呆几天,等过了生日再,走也不迟
惠能完全理解母亲的一片心意,从感情上说,他怎能忍心抛下老母远行。可是那庄严佛法似乎有一种魔力,驱使他斩断一切尘世的凡情俗根。他含泪对母亲说:母亲拉扯孩儿成人,实在不易,本应朝夕侍奉,怎奈孩儿仰慕佛法,不能自已,实在一天也不能多呆,明日一早就得走了
老母亲知道说什么也没有用了,她早知道会有这么一天,但没想到会这么快,她一边暗暗落泪,一边想,儿子遇到的客人说不定是哪位天使呢。

~

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事——背水砍柴的禅宗祖师
答:佛马上知道迦叶已得真传,当即宣布:吾有正法眼藏,已传予摩诃迦叶!于是迦叶便成为禅宗第一代祖师,以后经过阿难等传到菩提达摩,已是第二十八代祖师。到梁武帝时,菩提达摩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禅宗第一代祖师。达磨又传给慧可到惠能恰是第六代祖师惠能的说教简洁明晰,不加雕饰,其核心就是明心见性、直了成...

六祖慧能传(七)禅院砍柴郎
答:听听而已,方丈大师也交待过了让他听听学学,别人也就无甚意见。况且,他也丝毫没有影响本职工作。原来柴总劈得慢,大灶里等着烧呢,这里还成棵木或枝,饭便常烧夹生了,青绿的菜也慢慢熬煮成黄菜叶。        到了惠能来了以后,挥汗如雨,那柴劈得,稀里哗啦的,...

六祖慧能的故事?
答:慧能(唐代高僧)一般指惠能(禅宗六祖)。一天,弘忍集合门人,要大家作一首偈,察看各人的见地,以便付法。大家仰望着神秀,作为东山会下的教授师,神秀并没有自信,可又不能不作偈,于是将偈写在廊下的壁上。惠能知道了,以为神秀偈没有见性,也就作了一偈,请人写在壁上:菩提本无树,明镜...

盲目迷信名师也是堕落三途的因
答:《六祖坛经.行由品第一》讲述了慧能从一个砍柴的樵夫到开悟成佛的过程。在这一品中提到了与慧能打交道的九个人,从慧能与这九个人的交往,可以品出一些味道。 (一) 慧能出身很苦,三岁父亲去世。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养大,无力供他念书。慧能长大以后砍柴为生。有一天他到一家送柴,刚刚走出大门,遇见一个念佛经的...

六祖慧能传(二十三)慧能剃度 六祖归位
答:        趁着这个机会,扶六祖慧能上位,并为六祖慧能剃度,印宗禅师也趁机要拜慧能为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慧能能不答应吗?        慧能欣然允偌。        因了这私心和里面掺杂的不纯粹,印宗法师日后的修为并...

为何六祖慧能的《坛经》称经
答:在佛教中,只有佛陀的言说才能被称为“经”。然而,六祖慧能的言行记录却被称为《坛经》。虽然这违反了佛教的规定,但从中可以看出慧能在佛教中的崇高地位。慧能,原名卢,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守寡抚养他长大。由于家境贫寒,慧能靠砍柴养活自己和母亲。有一天,一位客商买了他的柴,并请他将柴送到...

六祖慧能是文盲吗?
答:过去,很多人都认为六祖慧能大师是一个砍柴的樵夫,是一个目识丁的人。认为慧能大师在听了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以后,心有所悟,往黄梅,求法于五祖座下,因为他根深机利,得五祖心法与衣钵。成为永恒不朽的一代宗师,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之奇葩。慧能大师真的是一个文盲吗?饶宗颐教授的“六祖...

写出三个带风字的故事
答:”是啊,有时候,局部的损伤,往往是整体更大收获的前奏。3.风动旛动的故事。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处继承衣钵,来到广州法性寺弘法,法性寺的主持方丈引宗法师正在讲经,风吹幡动,于是他问:“是风动还是幡动?”弟子中有说风动,也有说幡动的。慧能上前,合掌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为何六祖慧能的《坛经》称经
答:慧能继续向南行去,遵照五祖弘忍嘱咐之偈,隐居于怀集与四会两县之间,隐姓埋名十余年。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慧能到南海去。正月十三日,投宿于法性寺,遇见印宗法师讲《涅槃经》。他晚上在廊庑间休息时,风吹幡动,有两名僧人因此而引起争论,一个说是幡动,另一个说是风动,争了半天,谁也说服不了谁。慧能在...

惠能法师个人资料简介慧能是什么人?
答:惠能法师的简介慧能一作惠能,唐初期高僧,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俗姓卢,原籍范阳出生在广东新兴,生活、传法于广东惠能,俗姓卢氏,三岁丧父,家境艰贫,稍长以伐薪卖柴为业养母度日。二十四岁时,惠能辞母出家,往蕲州黄梅东山参拜五祖弘忍大师。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自幼砍柴为生,终生不识一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