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你最有感触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尉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谁能给我较短的文言文 及读后的感受

我觉得《答谢中书书》这篇文言文又短又好。

正文: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译文(有很多种版本,我挑了最好的两个):(1)山河的美景,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赞叹的。巍峨的山峰高耸入云,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林,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早晨夜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了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傍晚夕阳将要落下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跃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高高的山峰直插云天,清清的流泉明净见底。两岸石壁上,五色缤纷交相辉映。那青翠的丛林,碧绿的修竹,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晓雾将要消散的时候,猿猴和百鸟的啼叫声交织成一片;夕阳即将坠落之际,潜游水中的鱼竞相腾跃。这实在是人世间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后,就再也没有能欣赏这奇妙山水的人了。

读后的感受(自己随便写写的,你可以再改改):这篇文言文虽然短小,但它所描写的风景的优美,用词用句的巧妙,把我给深深地吸引住了。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入手: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有比喻、夸张、拟人,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说不完的无限情趣、道不完的生机盎然,使人觉得似人间仙境一般。这在魏晋六朝“诗尚玄理,文工骈体”的文风中,可谓一枝独秀。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我认为,此文言文对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的描写,本身就令其构成优美的意境,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草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晴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从欣赏景物中发现无穷的乐趣。同时能与谢灵运这样的林泉高士有志向道同之处,生发出无比的自豪感,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喜爱之情。

2. 感受古文作文,四五百字左右

我很喜欢古文,可以说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

我是从五年级下的时候,开始深入学习古文的,在这之前我也偶尔接触过一点古文,但并不深入研究。当我拿起语文书,看到一篇课文《杨氏之子》的时候,我立刻被古文的魅力给吸引住了。

从那天后,我就喜爱上了古文,每天,我一有时间就拿起古文书,来钻研古文。我每次都是先自己想古文的意思,当确定了自己的想法,就拿出古文后面的翻译来和自己的想法比较,如果想对了,我会很高兴,如果想错了,我还是高兴,我高兴我又多了一份知识,然后我会牢牢把这个知识点记住。

有一次,班里的图书角借来一套书。其中,有一本书叫做《老子·庄子》,大多数同学看到这本书的时候,都是毫不在乎地随手一扔,而我在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却眼前一亮,立刻把这本书抓了起来,在登记的时候,我还抱怨管理员速度太慢,会耽搁了我的读书时间。

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我如饥似渴,渴望得到知识。我细细地品味着这本巨著,感受着古文为我带来的思维空间,仿佛在知识的苍穹中遨游。

在翻页的时候,我闭上眼睛,仔仔细细地回味了一遍刚才所明白了的古文,了解到的知识,我又睁开眼睛,感受带给我更多知识的下一篇古文……我发现,老子和庄子这两位大思想家,都在不停地反映着各种不同的“道”,虽然,老子和庄子表达“道”的方法不同,老子用得是直接叙述法,庄子用的是借事叙述法,但他们都是在说明一样的道理。我还发现,老子和庄子的话有些矛盾,例如,老子认为“世间万物归人之道”,而庄子认为“世间万物归自然之道”,虽然,他们的观点不同,可是出发点都是好的,道理都是有的,所以,我们不能说哪个对,哪个错。

我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学习更长、更难、更拗口的古文,这是我对知识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 我最爱古文,因为它一个字能表达千百种意思,让我觉得丰富多彩、十分有趣,在思考古文的同时,还能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古文的字虽然少,但意思却十分精辟,我们中国古代的文字,简洁明了、非常精炼、耐人寻味、博大精深。

3. 求励志、感叹类古文的文章,不是句子,现代的也可以要经典简短的

1.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音:商)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 岳飞 满江红·怒发冲冠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3.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⑵。人情有所不能忍者⑶,匹夫见⑷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⑸然临⑹之而不惊,无故加⑺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⑻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⑼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⑽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不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⑾待天下之士。其平居⑿无罪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⒀,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不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⒁,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⒂。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4. 从《论语》十则,选一则写一篇令你感触最深的作文

读了《论语十则》后,我感觉到了一股让我兴奋的奇怪的感觉,为什么让我兴奋呢?因为它给我一股学习的冲击力,让我们走向学习的快乐时空。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是一部记录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不少言论颇具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论语十则》主要讲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讲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二是讲有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论语》使我懂得如何处世待人,教给了我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特别是“温故而知新”这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它的意思是:温习旧知识后,就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我对这句话有较深的体会:我整理以前的书本时,会不时有新的发现;偶尔翻起一本老书浏览几页,有时也会有新的收获。我时常会拿起小学时的课本来复习,每次复习后,就会比以前有更深的理解,更深的体会,有时还能发现一些以前不曾注意的新的知识,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何乐而不为呢?

还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讲的是处世之道,意思是“自己所讨厌的事,就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不是吗?自己不喜欢的事或物,怎么可以强施到别人身上呢?

举个例子吧,开学时,班长发新课本给同学,如果她发现有一本课本缺了个角或有破损,就马上发给了别人,这就是错误的做法。我们应该学习鲁迅先生,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如果人人都能学习鲁迅先生,这世间该多么的美好,多么的和谐啊

5. 告诉我一首让你感触最深的古诗,或者最美的诗,附上你的感触和理由

蒹蕸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蕸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回从之,道阻且跂;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蕸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诉回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河边芦苇青苍苍 ,露珠晶晶结成霜。 我在思念那个人,正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追寻她, 路途险阻又漫长; 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似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茫茫, 露珠晶晶还未干。

我在思念那个人,正在河水那一旁。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路险阻难登攀; 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似在河洲上。

河边芦苇深巍巍, 露珠晶晶痕犹在, 我在思念那个人,正在河水那一边。 逆流而上追寻她, 道路险阻且弯曲; 顺流而下追寻她,她好似在河沚上。

这一首是我喜欢的诗经中秦风之一,此时再读,眼前出现一片烟波,思绪付诸水面上。 伊人身影,忽幻忽灭,心随影动,情难自禁。



~

从《文言文两则》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
答:行路难 作者:李白 原 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筯不能食,拔剑击柱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译 文:金壶装着的清醇美酒每斗十千文,玉盘盛着的美味佳肴...

睡前感慨的文言文
答:24、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窦娥冤《窦娥冤》 25、感叹时光流逝的诗句,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花开有落时,人生容易老。——《惜时》 6. 有关对知音的向往或感叹的古文 知音吟 宋 邵雍 仲尼始可言无意,孟子方能不动心。 莫向山中寻白玉,但於身上覔黄金。 山中白玉有时得,身上黄金无处寻。 我...

是不复射文言文得到的体会
答:1. 《守株待兔》文言文,从中得到的感悟 启示 不要存有侥幸心理,不要想着不劳而获,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不能死守狭隘经验、墨守成规。 主要批评 不劳而获的人,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把偶然的事件当成必然性的事件是十分愚蠢的。主要是讽刺那些不通过自己的劳动、...

求一篇文言文!急用!(读后感受)
答:今天,我们学了《学弈》这一篇文言文,读了它以后我深有感触.《学弈》这篇文言文是一篇篇幅较短,含义深刻的古文.里面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年迈的棋圣弈秋教两个学生下围棋,其中一个学生紧记弈秋的教诲,专心致志的听讲,认真的思考.而另一个学生则以为有天鹅将要飞过来,想着怎样用箭把它射下来.《...

用文言文写读后感600字
答:1. 一篇500字左右的文言文读后感 自己挑吧论语读后感 孔夫子曾经说过“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及“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诸如此类的话,并且还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孔子一直活到了七十二岁,五十七年的经历使他仁德兼备,学问渊博,成为冠绝一时的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可谓是震古烁今(不敢说...

从课文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把你的感...
答:《学弈》这篇文言文选自《孟子�6�1告子》,全文讲述了围棋高手弈秋教两个学生学下围棋。一个学生专心致志,一个学生虽然听着,但心里一直想着有天鹅飞来,用弓箭射它。虽然两个人一起学习,但后者却不如前者。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选编...

求作文《我最倾心的一篇文言文》600字
答:我最喜欢的一篇古文《春夜宴桃李园序》。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 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 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

从《文言文两则》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则故事,联系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
答: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要近些。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

学文言文两则有感300
答:读《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我们清楚地懂得了要孝敬父母。读《后汉书》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我知道了给予别人也是一种收获。读《公孙龙子》见侮而不斗,辱也。它教会了我们当正义遭到侮辱、欺凌却不挺身而出,是一种耻辱的表现。读《孟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

读《朝花夕拾》让我深有感触用文言文怎么说?
答:【现代文】读《朝花夕拾》让我深有感触 【文言文】读朝花夕拾使吾颇感 (读《朝花夕拾》颇有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