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吸烟是营造社会氛围的表现四辩辩词怎么写

作者&投稿:僪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者都感叹:“学校教育一年,不如社会一天”,开展无烟草教育绝不仅仅是学校的事。在学校开展的无烟教育能否取得成功,与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乃至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社会(社区)、家庭、学校、个人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无烟氛围,学校的无烟教育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1、权威人士身体力行。
“家长不在子女面前抽烟,教师不在学生面前抽烟”,这只是无烟教育的最低要求。更为广泛的要求有:医生不应在患者面前抽烟,领导不应在群众面前抽烟,明星不应在公众面前抽烟镲
2、禁止传媒替烟草商做广告宣传。
烟草广告常常把吸烟与成功、放松、体育运动、健康、自由、自然美、成熟、时髦联系在一起,所以香烟广告也会对中学生产生心理诱导,有时候甚至成为青少年学生开始吸烟的主要动因。通过研究美国三家烟草公司的广告费用与美国青少年对这三大烟草品牌的偏爱比例的关系,我们也发现:青少年比成人对广告更为敏感。因此,禁止烟草广告对保护青少年有重要意义。“禁止烟草广告”包括所有媒体(电视、传单、网络、广播、电影、报纸、期刊等)的广告宣传,还包括户外广告(如1992年在有“亚洲桅杆”之称的龟山电视塔上悬挂的KENT香烟广告)、免费散发的印有某烟标的文化衫、免费赠吸的散装烟等等.尤其是学校不应接受烟草商的任何形式的赞助和变向赞助。
禁止的同时,可以利用媒体传播的广泛性,要求电视、网络、广播、电影、报纸、期刊等媒体定期免费播放或刊登公益性广告,向公众宣传吸烟有害健康。
3、革除敬烟陋习。
社会交往中烟酒当道、视吸烟为时髦和必要的交际手段的陋习必须革除。否则,这些陋习会对学生潜移默化地造成影响,而且这样的影响一般是“不可逆”的。因为中学生向往成年的意识使他们渴望尽早融入社会,而这类陋习加强了他们的错误认识—吸烟是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交往的有力武器。革除禁烟陋习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它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需要许多相关配套政策(如禁烟法规及监督法规执行情况的法规、烟税逐年提高的法规等)同步实施。
4、减少香烟的易得性。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烟价每提高10%,一般香烟消费下降4.2%,而青少年香烟消费下降14%;学生最容易获得香烟的途径是从家里拿和从学校附近的小店买。所以减少中学生香烟易得性的方法有:政府规定烟草商提高烟价;家长减少学生的零花钱;用法律手段禁止烟草商销售散装烟和在学校附近设置售烟点;家长不在家里放烟等。吸烟的中学生越少,那些意志不够坚定的学生和“吸烟高危人群”(学龄高、成绩下等、外向型、情绪低落者等)受影响就越少,实现无烟教育的目标也就越近了。

吸烟对人体有害,里面含有尼古丁等有害物质

远离吸烟喝酒毒品的意义~

为了活的更加长·

  有关调查吸烟吸烟的暑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中国学生吸烟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吸烟的状况,掌握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吸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危害意识,消除恶习,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于是我们对某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目的
  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根据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里查德·皮托的前瞻性调查显示,到2025年中国现有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约有5000万人将死于吸烟所致的疾病。据有关资料表明,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的吸烟率有上升趋势。所以,青少年吸烟问题已成为社会以及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好奇心重,模仿性强,一旦染上吸烟的恶习,再想戒是相当困难的。因此,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吸烟的状况,掌握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吸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危害意识,消除恶习,使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于是我们对某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我们选择了某校七、八、九三个年级的30名学生,共发放问卷30份,实际回收问卷30份。
  2、调查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在调查前讲清意义,在调查者的指导下,学生在教室内独立完成,当场交卷并一律不记姓名,以解除学生顾虑,确保所得的材料的真实性。
  3、调查处理
  我们将调查问卷,用百分率进行统计。
  三、调查项目及内容
  问卷共问了以下几个问题:
  1、你是何时开始吸的烟?2、你开始尝试吸烟时,是一种什么心态?3、你吸了多长时间的烟,现在是否还在吸烟?4、你通常在什么地方吸烟?5、你总共吸了几次烟?6、你是经常吸烟还是偶尔吸一次?7、你在何处买的烟?当你去习烟时,老板会警告你未成年人不准吸烟或说一些阻止你的话吗?8、你是受何种影响开始尝试吸烟的?父母影响、好奇心、同学引诱还是别的原因?9、你吸的烟来自何处?自己买的,同学给的,拿的父母的?10、你知道吸烟的危害吗?如果知道为何还吸?11、当你看到你周围的同学吸烟是何态度?你制止过吗?12、你通常吸什么品牌的烟?多少钱一根?
  四、调查结果
  1、学生吸烟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总数30人中,吸过烟的26人,占86.7%;仅有4人未吸过,占13.3%。
  从小学开始吸烟的学生10人,占吸烟总数的40%;从七年级开始吸烟的8人,占30%;从本学期开始吸烟的8人占30%。这表明学生多数是从初中开始吸烟的,并且呈上升趋势。
  2、当问你开始尝试吸烟时,是一种什么心态,80%的学生认为好奇、刺激、好玩;10%的学生认为象大人一样,个别学生认为很酷;5%的学生感到害怕、紧张;5%的学生是虚荣心作怪,认为很有面子。
  3、当问你通常在什么地方吸烟,60%的学生是在没人的地方;20%的学生躲在厕所里;10%的学生在伙房里;10%的学生在宿舍里。这表明大多数学生认为吸烟是不光彩的行为。
  4、当问你是经常吸烟还是偶尔一次,只有10%的学生经常吸,90%的学生是偶尔一次。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吸烟没有上瘾。
  5、当问你何处买的烟,当你去买烟时,老板会警告你未成年人不准吸烟或说一些阻止你的话吗,80%的学生是在校外买的,10%的学生是在校内小卖部买的,10%的学生是在宿舍买其它同学的;买烟时,无人警告未成年人不准吸烟。《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七条“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已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这表明老板不懂法律或是社会责任感不强。
  6、当问学生吸烟的原因,学生开始吸烟出于好奇心的占80%,受同学引诱的占20%,这表明学生吸烟多是受好奇心的驱使,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7、当问烟的来源,60%吸烟的学生是同学给的,30%的学生是自己买的,10%的学生是偷拿父母的。
  8、当问你吸烟的危害性,100%的学生知道吸烟有害人体健康。
  9、当问你看到周围的学生吸烟,持何态度时,80%的学生无动于衷,只有20%的学生出面制止。
  10、学生抽的烟80%的是5元一盒的红旗渠,15%的是3元左右的黄金叶、黄山松等,5%的为10元一盒的帝豪烟。
  五、青少年吸烟的原因分析
  1、强大的好奇心理
  调查中我们知道,因为想尝试而吸烟的占80%。青少年学生具强烈的好奇心,对新事物和行为都有很大诱惑力。对吸烟的行为也是如此,他们有想试试看的心情,看到成年人叼着香烟,火光一闪闪的吐出白烟的姿态,觉得好不自在,以为吸烟可能有着无穷的乐趣。所以想亲自品尝一下这吞云吐雾的滋味。
  2、交往心理
  在社会风气影响下,为了联络感情,相互敬烟成为习惯,学生认为烟可使人产生亲近感。
  3、对偶像的模仿心理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因时髦而吸烟的占20%。不少青少年学生有对偶像的崇拜心理。如对家长、老师、名人、名星等,对他们的言行举止都进行模仿,尤其是对偶像吸烟时的姿势等,认为这样可以与偶像的距离近了,而且使自己也趋于“成熟”的感觉。于是学生学到了吸烟。
  4、虚荣心的驱使。青少年学生虚荣心强,当看到别的同学吸烟,自己也想和其他同学一样吸烟。
  六、防止对策
  干预青少年学生的吸烟,应由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参与,齐抓共管。
  1、学校要担当起青少年控烟的重任
  (1)学校要制定出控烟的政策。学校是青少年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学校政策对于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形成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管理制度中应明确严禁吸烟的规章制度,将控烟制度落到实处。
  (2)学校要真正落实好健康教育课。学校控烟教育主要通过建设教育课进行,加强学科渗透,要探讨一种新的健康教育模式,将健康教育知识纳入到学校正常课中。
  (3)要通过主题活动或班级、学校的板报、墙报等活动,进行广泛持久地做好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工作,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座谈计论,收看烟草对生态环境、青春期发育影响的电影、录像、图片等,使学生切实认识到吸烟是一种害人害己的行为,以便他们自觉抵制吸烟。
  (4)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调查,我们看到许多青少年的吸烟,不仅是他们的行为问题,而且反映出的是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模仿心理、各种心理压力、交往心理的需要、好奇心理等。我们必须全面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明确人生目标和责任,增强对吸烟行为理智判断和自控力,达到自觉、理性地抵制吸烟。
  (5)教师要起表率作用。学校要制定不容许教师在校内吸烟、在学生面前吸烟等规定,或将教师不吸烟、做学生表率纳入《师德公约》进行规范,与评选文明班级、教师奖励挂钩,并规定办公室不摆放烟灰缸、不向来访者敬烟等。这些措施对青少年学生的控烟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6)对那些不吸烟者应及时地给予表扬,对那部分虽未完全戒烟、而已取得阶段性“成绩”的学生,向他们道一声真诚而热情的鼓励词,这样比吃任何灵丹妙药都更为有效。学生需要的不是批评和处罚,而是关怀、温暖和友情。鼓励的形式也不仅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而要重在实际体现上。
  2、要充分调动家庭、社会的力量。
  (1)家长要控制给学生每月的零花钱。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父母给予学生的零用钱也较多。女学生喜爱吃零食,喜爱小动物,而吸烟男学生每月零用钱的相当一部分则用于烟的消费上。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吸烟直接来源于吸烟的家长,家长吸烟,影响其孩子,而且家里的香烟随时可以拿到。据此,作为吸烟的家长,应积极的戒掉吸烟的习惯,同时在给子女零用钱时要有计划,另一方面要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教育,引导进行正确的消费和健康的活动。
  (2)要加大控烟法规的制定与执行。据调查显示,青少年学生很容易买到香烟。这表明我国的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较大。虽然国家有关法规中已明令禁止一切形式的烟草促销活动,禁 止商业部门将烟草出售给未成年人,禁止一切向青少年教烟、递烟、劝烟的行为,公共场所禁止吸烟。但是执法力度明显不够。吸烟率最低国家新加坡的成功经验已证实,对吸烟的未成年人处以一定程度的罚款,并要求他们参加健康咨询讲座是控制青少年学生吸烟的有效手段之一。

远离吸烟是营造社会氛围的表现四辩辩词怎么写
答:3、革除敬烟陋习。社会交往中烟酒当道、视吸烟为时髦和必要的交际手段的陋习必须革除。否则,这些陋习会对学生潜移默化地造成影响,而且这样的影响一般是“不可逆”的。因为中学生向往成年的意识使他们渴望尽早融入社会,而这类陋习加强了他们的错误认识—吸烟是成年人在社会生活中交往的有力武器。革除禁烟陋...

辩论赛:如何看待校园吸烟、乱丢垃圾等不文明现象
答:1、受社会大环境的不良影响目前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大变革时期,随着改革不断深入和发展,整个社会比以前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而相对于处于生理心理还不完全成熟的中学生来说,在思想观念、心理发展价值取向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校园已不是一片净土,诸如金钱观念...

辩论赛题目:大学校园该不该禁烟? 我们是反方, 不该 。应该怎么说? 给...
答:1、自觉远离香烟,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2、主动参与禁烟,给身边的人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3、在校内不吸烟,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和学生面前不吸烟;4、在家中不吸烟,或尽可能少吸烟,倡导健康生活方式;5、积极参与宣传吸烟的危害,让你的家人和朋友明白吸烟的危害,让更多的人远离香烟。

吸烟对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影响健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环境因素、生物因素、生活方式因素(1)环境因素环境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人类一方面要享受它的成果,一方面要接受它带来的危害。自然界养育了人类,同时也随时产生、存在和传播着危害人类健康的各种有害物质。气候、气流、气压的突变,不仅会影响...

急:帮忙找下辩论赛的资料!
答: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能始终以一颗公正的心来对待和评价客观事物,那么一定会营造出一种诚实明净的氛围,而不是尔虞我诈的恶性循环。 朱?F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以诚立身,以信交友,是我国传统道德的一个...

无烟日活动策划方案
答:四、活动内容 (1)根据今年世界无烟日的主题,积极开展“无烟校园”健康教育主题活动,结合健康教育、校园广播、LED显示屏、主题班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开展,在校园内营造拒绝吸烟的健康氛围。 (2)利用5月27日早上升旗仪式,对学生进行防烟控烟教育。 (3)少先队组织各中队利用5月27日开展“小小一支烟,危害万...

辩论赛四辩如何总结
答:2.限制的个性是与他人的个性不具有重复性的好的精神品质,不可说坏的个性,比如抽烟喝酒等,因为反方同意纪律限制个性发展,因此也就认为纪律不应该限制个性发展,如果说了坏的个性,就会与社会主流思想所矛盾。例.正:对方辩友认为纪律限制人的个性发展,比如学校规定不许我们抽烟喝酒,那是否对方辩友认为...

社区禁烟活动方案四篇
答:二、营造良好的控烟氛围。1 、为了使控烟活动深入开展,控烟领导机构要在办公室、会议室、居民小区等公共场合醒目位置设立 “ 请勿吸烟 ”“ 无烟办公室 ” 等标志,随时提醒居民和外来客人禁止吸烟。2 、利用健康教育课、黑板报、横幅等各种渠道,在全社区居民中广泛开展...

控烟系列活动总结
答:做好主题宣传活动、开展知识讲座、强化媒体宣传,在全社会营造不在公共场所吸烟的社会新风尚和支持控烟履约的社会舆论氛围。 深入开展“无烟单位”创建活动,建立健全控烟工作制度,完善落实各项措施。全县有15个单位申报市级无烟单位。继续巩固无烟卫生计生机构创建成果。5月30日中心与XX县人民医院联合开展主题活动,中心专业...

如何看待公共场合抽烟的行为?
答:我觉得公共场合抽烟是非常没有素质的表现。毕竟,现在大家都在提倡无烟环境,香烟大家也都知道,对人的身体其实是有害的,特别是吸二手烟的吃瓜群众更是委屈。而这种在公共场合完全不照顾别人抽烟的行为,自然是应该遭到公众的谴责的。首先,公众场合,自然是老人小孩男男女女都有,有认识的不认识的,抽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