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业文言文翻译

作者&投稿:崔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御史 卢奕 古文翻译

段秀实,字成公,陇州沂阳人。祖父段达,任左卫中郎。父亲段行琛,任洮州司马,因段秀实而追赠扬州大都督。

段秀实品性十分孝顺,六岁时,母亲患病,他一连七天没喝一口浆汤,母亲的病稍好一些,这才开始饮食。等到长大,变得深沉而果断。

天实四载,安西节度使马灵察委任段秀实为别将,随从讨伐护蜜有功,授任安西府别将。七载,高仙芝接替马灵察,举兵围攻怛逻斯,黑衣救兵来到,高仙芝大败,军士失散。夜晚鸦到都将李嗣业的声音,便大聋呼喊责备他说:“军队失败而希求逃脱,不是大丈夫。”李嗣业很惭愧,便与段秀实集合散兵,又组成了军队。军队返回,李嗣业向高仙芝请求,以段秀实为判官,授任斥候府果毅。十二载,封常清接替高仙芝,讨伐大勃律,军队驻扎在贺萨劳城,一战而胜。封常清追逐敌军,段秀实进言劝说:“这些贼兵病弱,是引诱我军,请警戒左右两边,搜索那里的山林。”于是歼灭敌军的伏兵,改任段秀实为绥德府折冲。

肃宗在灵武即位,征召安西兵节度使梁宰,梁宰暗藏反叛阴谋。段秀实对李嗣业说:“岂有天子告急,臣下安然,听信浮华虚妄之言,难道是明公您的意思吗?”李嗣业便会见梁宰,请求出兵,梁宰同意了。于是调出五千步骑兵,让李嗣业统率奔赴朔方,以段秀实为后援,多次立下战功。而这时段秀实的父亲去世,因哀痛而损伤身体超出了礼制。李嗣业已经授任节度使,思念段秀实就像失去了左右手,上表请求守丧尚未期满的段秀实复职,后任义王友,充任节度判官。

安庆绪逃往邺,李嗣业与诸军包围了他,安西的军用物资都放在河内。于是上奏任段秀实为怀州长史,主持军州事务,加任节度留后。诸军挺进到愁思冈作战,李嗣业被流箭射中,死在军中,众人推举安西兵马使荔非元礼代理。段秀实听说李嗣业死去,便给先锋将白孝德送去书信,命令发兵护送李嗣业的灵柩到河内。段秀实率领将吏在边境上哭泣迎候,用尽自己的财产来办理葬事。荔非元礼很赞许他的义气,上奏任段秀实为试光禄少卿,依旧任节度判官。

邙山战败,军队转移到翼城,荔非元礼被部下杀死,将佐也多遇害,惟独段秀实因明智得以保全。众人推举白孝德为节度使,人心渐渐安定。又升任试光禄卿,为白孝德的判官。白孝德改任邠宁节度使,上奏任段秀实为试太常卿、支度营田二副使。大军向西迁移,经过的地方都加以掠夺。又因邠宁缺乏粮食,难以运输,便请求驻军在奉天。这时公家的粮库也空了,县官们担忧恐惧多半逃跑躲藏起来,军士成群结队地进行抢劫偷盗,白孝德无法禁止。段秀实私下说:“叫我担任军候,当不会成为这样。”军司马把逭话告诉了白孝德,便任段秀实为都虞候,暂且掌管奉天行营事,号令严肃统一,军府安然平和,代宗听说后嗟叹赞赏了很久。军队回到邻宁,再任都虞候,不久授任泾州刺史。

大历元年,马璘上奏加授段秀实开府仪同三司。军队中有个能拉开二十四弓却犯了盗窃罪的士兵,马璘打算赦免他,段秀实说:“将领有所偏爱,就会法令不一,即使韩信、白起复生,也不能治理。”马璘赞同他的说法,最终派人杀了那个士兵。马璘决断事情如有不合理的地方。段秀实必定要坚持争论,直到马璘承认了错误才停止。马璘筑泾州城,段秀实掌管留后,马璘返回京城,加授段秀实为御史中丞。马璘已奉韶调移镇守泾州,他的士兵曾从四镇、北庭等地赴难来到中原,侨迁居住而且屡次迁移,积下很多苦恼忧怨。刀斧将王童之趁着人心动摇,引导作乱。有人报告了这件事,并且说:“等到夜间戒严,以报警的鼓声作为约定信号。”段秀实便召见击鼓人,假意斥责他击鼓计时有偏差,并警告他说:“每一更铜漏完毕,必须前来报告。”每次报告给他,就拖延几个时刻,四更完毕天就亮了。时间已经差错,王童之的叛乱便不能发生。第二天,告密的人又来说:“今天夜里将要焚烧草料场,会集救火的人共同作乱。”段秀实派人严加警备。半夜火发,便派人在军中传令说:“救火者处斩。”王童之住在营外,请求进入草料场救火,不被准许。第二天斩杀王童之,捕杀他的党羽共十多人在军中示众,说:“敢于怠慢迁移的人灭族!”于是迁往泾州。到达治所后,人烟空旷稀少,军队没有粮食供应。朝廷为此担忧,于是诏令马璘遥管郑、颖二州,来供养泾原军队,使段秀实为留后,二州治理得很好。马璘想到段秀实的功劳,又奏请他为行军司马兼都知兵马使。

八年,吐蕃入侵,在盐仓交战,我军失利。马璘被敌寇阻隔,到天黑还未回来,败将溃兵抢道回城。当时都将焦令谌与四、五位将领狼狈地回到城里,段秀实召见并指责他们说

御史 卢奕 古文翻译翻译

2. 文言文董允传的翻译

董允,字休昭,是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先主(刘备)立太子,董允被选为太子舍人,又改任太子洗马。后主(刘禅)继位后,董允升任黄门侍郎。

丞相诸葛亮将要北征魏国,驻军汉中,考虑到后主年纪幼小,难以辨别是非曲直;因为董允心性公正,眼光明亮,想把宫廷内府的事务交由他负责。诸葛亮给后主上奏疏说:“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简选提拔起来留给陛下的。至于权衡取舍,规划补益,毫无保留地向陛下进献忠言,都是他们的责任。我认为,宫中的事务,不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就一定能够弥补失误和疏漏,得到更大的收益。如果没有听到劝勉陛下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董允等人,以表明他们的怠慢失职。”不久,诸葛亮请费祎作参军,将董允升任侍中,兼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宫的宿卫亲兵。郭攸之性情向来平和温顺,只是凑数的官员而已。进献忠言采纳意见的任务,都由董允一人承担了。

董允处理政事注意制定防范措施,克尽匡正扶救的职责。后主刘禅常常想要挑选美女充实后宫,董允认为古代天子的后妃之数不超过十二人,现在后主的嫔妃美女已经充备,不应该再增加,就始终坚持,不答应选取美女之事。后主刘禅越发畏惧害怕他。尚书令蒋琬兼任益州刺史,上疏推荐费祎和董允,又上表说:“董允在宫内侍奉多年,辅佐襄助王室,应该赐予他爵位和封地,来褒奖他的辛劳和功勋。”董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主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善于阿谀逢迎,机敏狡黠,想要取悦后主,求得进身。董允时常对上正颜厉色地匡正后主,对下则多次斥责黄皓。黄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为。一直到董允去世,黄皓的职位没有超过黄门丞。

董允曾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人相约出游宴饮,车马已经准备停当,担任郎中的襄阳人董恢前来拜访董允,表示敬意。董恢年纪轻轻,官职卑微,看见董允停止外出接待他,踟蹰不安,请求离去。董允不答应,说:“本来我之所以要出游,就是要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游玩畅谈。现在您已经屈尊(来到我家),正要好好说说阔别多日蕴积的思念之情。舍弃这样的交谈,去赴那个宴会,不是我原来(做这事)的意图。”于是让人解下驾车的马匹,费祎等人也都停了车马,不再出去游玩了。董允遵守正道,礼贤下士,行事大都是这种样子。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延熙七年(244),以侍中身份暂理尚书令职务,做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3. 积习难改的文言文翻译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读书。

他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这屋有处洼坑,每经过,刘蓉总要被绊一下。

起初,他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安稳。刘蓉父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刘蓉说:“你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能治理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亲走后,刘蓉读书思索问题又在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他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他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刘蓉不禁感慨道:“习之中心甚矣哉!……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4. 汪克宽文言文翻译

明史汪克宽传【原文】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春秋》则以胡安国为主,而博考众说,会萃成书,名之曰《春秋经传附录纂疏》。《易》则有《程朱传义音考》。

《诗》有《集传音义会通》。《礼》有《礼经补逸》。

《纲目》有《凡例考异》。四方学士,执经门下者甚众。

至正间,蕲、黄兵至,室庐赀财尽遭焚掠。箪瓢屡空,怡然自得。

洪武初,聘至京师,同修《元史》。书成将授官,固辞老疾。

赐银币,给驿还。五年冬卒,年六十有九。

(《明史·卷二百八十二·列传第一百七十·儒林传一》) 【译文】 汪克宽,字德一,是祁门县人。(他的)祖父汪华,受业于双峰人饶鲁,得到理学大师勉斋先生黄氏(黄干)的真传。

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给他双峰问答之书,(他)总是有领悟。于是取出《四书》来,自即确定句读,昼夜诵读研习,专心勤奋与一般的小儿不同。

后来随从父亲到浮梁,向吴仲迂求学,志气越发深笃。元末泰定年间,被举荐参加乡试,考中。

参加会试时因回答(皇帝)策问刚直被黜免,情绪激昂地放弃了科举事业,专心在经学上努力。《春秋》则以胡安国(所传的)为主,又广泛地考证众家学说,汇通精选成书,命名为《春秋经传附录纂疏》。

《易经》则撰有《程朱传义音考》。《诗经》则撰有《集传音义会通》。

《礼经》则撰有《礼经补逸》。《纲目》则撰有《凡例考异》。

全国各地的读书人,到他门下从师受业的很多。至正年间,蕲县、黄县的乱兵到达,居室资财全部遭到焚烧抢掠。

饮食多次断绝,(但是他却)怡然自得。明代洪武初年,受聘到京城,(与人)一同修撰《元史》。

书成后(朝廷)将要授官(给他),以年老生病坚决推辞。(朝廷)赏赐他白银及其他礼物,给予驿站车马回乡。

洪武五年冬去世,享年69岁。【注释】1、受业:从师学习。

《孟子·告子下》:“交(曹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仕,退而脩诗书礼乐,弟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宋苏轼《秘阁试论·礼义信足以成德论》:“夫樊迟亲受业于圣人,而犹惑于是说。”清薛福成《庸盦笔记·徐庶成真》:“余六七岁时,从之受业。”

2、饶鲁(1193-1264):饶州余干(今江西万年)人。南宋著名理学家。

字伯舆,一字仲元,号双峰,门人私谥文元。饶鲁先后从柴元裕、柴中行、黄干、李燔学。

游学豫章书院、东湖书院,归里,建朋来馆,广聚学者,互相切磋。复筑石洞书院,聚徒讲学。

其学以持守涵养为主,学问思辨为先,而笃行终之。远近从学者众。

受诸道部使之聘,历主白鹿洞、濂溪、建安、东湖、西涧、临汝诸书院。景定元年(1260)荐授迪功郎差饶州州学教授。

著有《五经讲义》《语孟纪闻》《西铭图》等。3、勉斋黄氏:黄干(1152-1221),字直卿,号勉斋,黄瑀第四子。

南宋著名理学家。祖籍长乐县,徙居闽县(今福州市区)。

宋淳熙二年(1175)其兄任职吉州,黄干从行,结识刘清之(子澄)。清之奇其才,书荐于朱熹。

时大雪,黄干至崇安五夫里拜访,不料朱熹已外出,黄干留住客邸,“卧起一榻,不解衣者二月”。次年春,朱熹归。

黄干自见朱熹,便夜不设榻,衣不解带,少倦则微坐、一倚,或至达曙。朱熹语人曰:“直卿志坚思苦,与之处甚有益”。

淳熙九年,朱熹以仲女为其妻。绍熙五年(1194年),授迪功郎,监台州酒务。

时竹林精舍建成,朱熹致书黄干,请其“代即讲席”,并编《礼书》。庆元二年(1196)“伪学”之禁起,朱熹罢祠落职,仍讲学不辍。

黄干于建阳潭溪建潭溪精舍,为其“讲道著书之地”,亦为朱熹往来云谷、考亭憩息之所。翌年,丁母忧,黄干奔丧福州北郊长箕岭,筑墓庐讲学,从者甚众。

庆元六年(1200)三月朱熹病重,命黄干收《礼书》底本,补辑成之;并手书与他诀别道:“吾道之托在此,吾无憾矣。”朱熹病逝,黄干守丧三年毕。

调监嘉兴石门酒库,揭露库吏勾结奸商“公造私酒”,官酒不卖,反而自卖私酒之行径。嘉定元年(1208)黄干力主“壮国势而消外侮”。

先后任江西临川令、新淦令及安徽丰安军通判。嘉定八年(1215)知湖北汉阳军,面对严重旱灾,筹集赈荒米7万馀石,分甲乙丙丁四等赈粜,活者万家。

嘉定十年(1217)调知安庆府,亲自督修郡城,备战守,保障安庆境内不受金兵侵扰,当地士民称赞道:“不残于寇,不滔于水,生汝者黄父也。”次年,讲学江西白鹿洞书院。

嘉定十二年(1219)十月返回福州;次年致仕,专事讲学,弟子日盛,编礼著书,孜孜不倦。病逝后,于绍定六年(1233)诏赠朝奉郎,端平三年(1236)赐谥“文肃”,元至正十九年(1359),福州建勉斋书院纪念他,清雍正二年(1724)从祀于孔庙,又在府学里建黄勉斋祠。

著有《朱熹行状》《勉斋集》《书传》《易解》《孝经本旨》《四书通释》《仪礼通解》等。4、专。

5. 范忠贞传文言文翻译

范承谟是大学士范文程次子,十七岁时被选为侍卫。1652年(顺治九年),范承谟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予弘文院编修。后累迁至秘书院学士。

巡抚浙江

1668年(康熙七年),范承谟担任浙江巡抚。当时,清朝建国不久,百姓尚未完全恢复生产,浙东的宁波、金华等地荒地非常多。浙闽总督赵廷臣上疏朝廷,请求免除赋税,康熙帝便命范承谟实地勘察。

经过考察后,范承谟上疏,请求免除荒田及水冲田地的赋税,共计三十一万五千五百多亩。

1669年(康熙八年),杭州府、嘉兴府、湖州府、绍兴府都因水灾导致饥荒。范承谟便拿出布政使库银八万两,到湖广购买米粮,以平抑浙江粮价,救活灾民无数。后来,范承谟又上疏道:“漕米改折,每石折银一两。明年麦熟后,再补征白粮,以三年为限。重灾区依例加以免除。”康熙帝批准。

1671年(康熙十年),范承谟因病请求解职,被召回京师。浙闽总督刘兆麒、浙江提督塞白理上疏,表示浙江百姓纷纷请求让范承谟留任。给事中姜希辙、柯耸、御史何元英也上表道:“范承谟担任巡抚三年,爱民如子,查办贪墨,革除弊政,深受百姓爱戴。”康熙帝便命范承谟留任浙江巡抚。

1672年(康熙十一年),范承谟上疏,提到湖州、嘉兴二府的白粮加耗有多有少,请求每石以四斗五升为限,又请求免除温州、台州二卫在康熙九年以前未交的赋税以及石门、平阳没有交足的轻赍月粮。康熙帝将这些奏疏都交付户部,命户部讨论施行。

遭到囚禁

同年十月,范承谟被擢升为福建总督,并加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他上表推辞,没有获得同意,便请求入觐。1673年(康熙十二年)七月,范承谟到达京师,并入宫奏对。当时,他患病尚未痊愈,康熙帝命御医诊视,又赐药物。病势稍好,范承谟便赶赴福建,并将总督驻地由漳州迁到福州。

1673年(康熙十二年),吴三桂造反,三藩之乱爆发。范承谟察觉到靖南王耿精忠有反心,便上表朝廷,请求暂缓裁兵,又打算巡视边海,征调兵马防御。不料,范承谟的行动尚未实施,耿精忠便已叛变。耿精忠声称有海盗犯境,请范承谟前去商议。

当时,福建巡抚刘秉政依附耿精忠,也催促范承谟前去。范承谟知道事情有变,拒绝侍从护卫,孤身前往。耿精忠的党羽拔刀威胁,范承谟挺身向前,骂不绝口。耿精忠素来忌惮范承谟的威望,害怕杀了他会激怒百姓,便把他囚禁在土室中,并给他戴上刑具。他绝食八日(一说十日),却不能死。

后来,耿精忠派刘秉政前去劝降。刘秉政见到范承谟,一边前进一边作揖。范承谟命人将他扶下床,奋力将刘秉政踢倒在地,大骂道:“众反贼当受朝廷诛杀,我先夺你魂魄。”

遇害

1676年(康熙十五年)九月,清军攻克仙霞关,耿精忠打算投降。他找寻托词以求免死,又怕范承谟暴露他的罪行。十六日,耿精忠命人逼范承谟自缢。范承谟的幕客嵇永仁、王龙光、沈天成、从弟范承谱等五十三人同时遇害。

范承谟临死之时,戴上御赐冠帽,整理衣袍,向着皇宫的方向九叩首,然后从容自尽。叛党将范承谟的尸身焚烧,弃于野外。后来,泰宁人许鼎深夜收敛他的遗骸,加以隐藏。

1677年(康熙十六年),许鼎将范承谟的遗骸送往京师。康熙帝命内大臣侍卫出迎,追赠他为兵部尚书、太子少保,赐谥忠贞,并亲自书写碑文赏赐给他的家眷。1680年(康熙十九年),耿精忠伏诛,范承谟的儿子范时崇割其肉祭奠父亲。后来,福建百姓请求为范承谟建造祠堂,康熙帝便亲自书写“忠贞炳日”的匾额。



~

李嗣业文言文翻译
答:意思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4. 汪克宽文言文翻译 明史汪克宽传【原文】 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后从父之浮...

旧唐书李嗣业传原文及翻译
答:在这样的攻势下,拂林、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诚意来到边界归顺,贡献珍物,这都是嗣业的功劳。等到安禄山反叛,两京被攻陷,皇上到了灵武,朝廷下诏让李嗣业赶到行营(救驾)。李嗣业从安西带兵行走万里,威令肃然,路过郡县,草一木都不能动。到达凤翔后,拜见了皇帝,...

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⑴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
答: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去安葬在偃师县西北的首阳山前面。(2)略 略

“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而不和,臣之罪也”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什么意...
答:道病卒,赠相州刺史。【参考译文】杜景俭,冀州武邑人。少年时应试中明经举,任殿中侍御史。出朝任益州录事参军。当时,隆州司马房嗣业调任益州司马,任职令未到,房嗣业就要视事,又鞭打僚吏,想以此来显示自己的威风,杜景俭对他说:“公虽然受命担任此州司马,但州司还未接到命令。为什么为了这数日...

郭子仪文言文翻译
答:译文 :郭子仪字子仪,华州郑县人。身高七尺二,因为武举考试成绩优异被安排补充左卫长史之职,后来职务多次调动,官做到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至德二年,郭子仪率兵在潼关攻打叛贼崔乾祐,崔乾祐大败,退守蒲津。正逢永乐县尉赵复、河东司户参军韩曼、司士徐景以及宗室子弟李锋在蒲津城中,打算作为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翻译
答:散文版译文:剑南一带忽然传来官军收复蓟北的喜讯,初闻此讯,我止不住热泪滚滚,洒满了衣裳。回过头看着妻子儿女,她们脸上的愁云已经一扫而光;胡乱地收卷起一堆诗书,我欣喜得简直要发狂!满头白发的我,要放声高歌,还要纵情饮酒;有明媚的春光作伴,正好可以启程回归故乡。立即乘船从巴峡启程,顺水穿过巫峡,直接由水路...

文言文李抱真抱玉答案
答:2. 王戎识李文言文翻译 阅读答案 原文及译注资料供参考:) 原文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王戎不动。人 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⑩苦李。”取之,信然⑪。 2译文 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

苏定方 帮忙翻译 要准才给分
答:贺鲁被迫离开石国,弥射的儿子元爽率领军队兵和嗣业会面,绑着贺鲁回来。于是清除了脩亭在军事上的障碍,列蹊也被征服,强畛被占领,询问民间疾苦收拾掩埋腐烂的尸体,唐朝的州县(统治)一直达到了西海。高宗站在廊亭上,苏定方穿着战袍献上贺鲁这个战俘。于是被封为功拜左骁卫大将军、邢国公,另外还...

杜审言文言文阅读
答:1. 文言文翻译“杜审言,字必简 文言文原文: 杜审言,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晋征南将军预远裔。擢进士,为隰城尉,恃才高,以傲世见疾。苏味道为天官侍郎,审言集判,出谓人曰:味道必死。”人惊问故,答曰:“彼见吾判,且羞死。”又尝语 人曰:“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其矜诞类此。

跪求《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七》的翻译
答:李归仁领劲骑薄战,官军嚣,嗣业以长刀突出,斩贼数十骑,乃定。回纥以奇兵缭贼背,夹攻之,斩首六万级,生禽二万,贼帅张通儒夜亡陕郡。翌日,王入京师,老幼夹道呼曰:“不图今日复见官军!”王休士三日,遂东。安庆绪闻王师至,遣严庄悉众十万屯陕,助通儒,旌帜钲鼓径百馀里。师至新店,贼已阵,出轻骑,子仪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