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乐”指的是什么 古代的乐指什么?

作者&投稿:集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指的是《乐经》。
《乐经》,书名,《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先秦有《乐经》存世。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郭店简《六德》说:"观诸《诗》、《书》则亦载矣,观诸《礼》、《乐》则亦载矣,观诸《易》、《春秋》则亦载矣。"简中另一篇《语丛(一)》也有"六经"并称之语。
关于《乐经》的流传,有多种说法。一种是认为,《乐经》已亡于焚书坑儒中的秦火;另一种是认为,《周礼·春官宗伯章》之《大司乐》为《乐经》;还一种是认为,本来就没有《乐经》这部经。
"《乐经》已亡于秦火"观点较为可信,采纳的人也最多。

中国古代的"乐"指的是什么?~

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乐,五声八音总名。象鼓鞞。木,虡也。玉角切。
乐,五声八音总名。以乐器奏出音曲,有声乐、器乐、舞乐三类,在中国,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这“八音”中的乐器,在后世被称为“华夏旧乐”或“华夏旧器”,意思是指纯正的汉民族乐器。八音的出现表明古代乐器在夏商时期乐器的基础上大大地迈出了一步,标志着我国这一时期的乐器逐渐走向成熟。
石类:以石为材料制作的乐器,主要指磬。磬如前所述在原古及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乐器。
土类:以陶土为材料烧制而成。周前以陶鼓、陶埙、陶角、陶铃等陶为材质所制的各类乐器。而周代则以埙、缶等乐器为主。
我国古代有多种鼓乐器,如鼗鼓、鼍鼓、应鼓、建鼓、鼖鼓等类型。鼓为节奏性乐器,音量大又能烘托气氛,往往被称作八音之首,在春秋战国的许多文献中均有提及。

扩展资料:
乐在中国古代包括乐制、器乐、声乐、诗歌、歌舞等内容,其既可娱人、化人,亦可治国。
中国古代有四大类“法”,即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都是治国工具。
《礼记》中对这四种“工具”的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
正是儒家重礼乐轻刑罚、“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出于礼而入于刑”思想的集中反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

乐,以乐器奏出音曲,有声乐、器乐、舞乐三类,在中国,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
在中国,以五声八音为乐,五声为音阶,即宫、商、角、徵、羽。八音为器乐之分类,即埙、笙、鼓、管、弦、磐、钟、柷等。其后印度、西域等地之乐传来,五声乃加变宫、变征而成七声,乐器种类亦有增加。
盖佛教禁止以娱乐为目的之歌舞音曲,长阿含卷十一善生经中,列举伎乐之六失;增一阿含经卷三十八以禁止作倡伎乐为八关斋法之一;五分律卷二十六禁止比丘自以歌舞供养于塔。然据法华经玄赞卷四末(大三四·七二七中):‘发菩提心经云,音乐、女色,不以施人,乱众生故。此供养佛,故不相违,如金藏中音乐供养事。’即准许以音乐、歌舞等供养于佛。

扩展资料以乐器奏出音曲。有声乐、器乐、舞乐三类。经中之言‘乐’,多为器乐之意。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大九·九上):‘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即是其例。
据梵文楞伽经(Lan%ka^vata^ra su^tra)第一章所记,印度有七全音,即具六(sah=ars!ya)、神仙曲(r!s!abha)、持地调(ga^ndha^ra)、明意(dhaivata)、近闻(nis!a^da)、中令(madhyama)、鸡尸迦(kais/ika)。亦有以等五(梵pan~cama )替代鸡尸迦,称为七全音者。在南印度阿摩罗婆提(梵Am=ara^vati^ )塔之栏楯雕刻中,刻有琵琶及横笛类之乐器。又无量寿经钞卷五解释无量寿经所说之五音,以为即宫、商等五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乐

中国古代的“乐”指的是什么
答:指的是《乐经》。《乐经》,书名,《六经》之一。六经,即《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乐经》。先秦有《乐经》存世。此说不仅见于传世文献《庄子·天下》篇,从郭店楚简中也得到了证实。郭店简《六德》说:"观诸《诗》、《书》则亦载矣,观诸《礼》、《乐》则亦载矣...

古代的乐指什么?
答: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不但讲了教育的目的,而且讲了教育的内容。孔子讲“礼、乐、射、御、书、数”,合称“六艺”。礼,主要指德育,“不学礼无以立”,不学礼就站不起来,不能做人。乐,不仅仅指美育;礼是外在的,乐是内在的。乐使大家彼此相亲,礼使大家彼此相敬;乐使大家彼此相同,礼使大家...

乐"在中国古代有多少方面的含义
答:又如:乐悬(指钟、罄之类悬挂的打击乐器);乐品(乐器);乐歌(有乐器伴奏的唱歌)(3)乐工,精于音乐的人 乐具入奏。——《诗·小雅·楚茨》齐人归女乐, 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 孔子行。——《论语》又如:乐妇(歌妓);乐人(能歌善舞的艺人);乐女(古代女乐工)(4)姓:乐姓 乐羊子之妻者...

六艺中的《乐》指什么
答:在古代中国,乐被视为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交活动,是宴会、祭祀、婚礼等重要场合不可或缺的部分。乐的表演需要有乐器、歌唱和舞蹈,并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和规范。乐的表演不仅仅是为了娱乐,更是为了展示文化、传达情感和表达社会价值观。在《礼记》中,乐被定义为“和乐、节和而不同”的艺术形式,它可以...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1、礼指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五礼者,吉、凶、宾、军、嘉也。2、乐指音乐。六乐 :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3、射指射箭技术。这五种射技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4、御指驾驶马车的技术。5、书指书法(书写,识字,作文)六书:象形 、指事、会意、形声...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各表是什么??
答:1、礼:礼节(类似今日德育教育)。礼在古代中国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六艺中的礼并不仅是礼仪、礼节那么简单,在礼中蕴含了国家政治,征战外交,生老病死,各种情感以及无数的生活细节。可以说,就是这些无所不在的礼塑造了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与性格。2、乐:音乐。六乐:指《云门大卷》、《咸池》、...

西周礼乐制度中,礼是什么?乐是什么
答:"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礼乐制度”,也就是以“乐”从属于“礼”的思想和制度,这是一种颇为完备的典章制度。礼、乐的结合不仅能维护奴隶主贵族内部的等级秩序,更能有效地统治人民。所以,“礼”是“乐”的内容,“乐”是“礼”的表现。

古人所说的“礼、乐”是指什么
答:中国古代西周的学校实行“六艺”教育,所谓六艺是礼(道德合礼仪规范)、乐(举行各种仪式时的音乐舞蹈)、射(射箭)、御(驾车)、书(书写)、数(计算)。其中张扬等级观念的礼、乐是核心,书、数是基础,射、御等技艺也很受重视,其成绩可作为奖励的依据。

“乐”字从古至今的意思
答:乐作焉。——宋· 苏轼《石钟山记》(4) 又如:《乐》之五声(指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音);《乐记》(《礼记》中的篇名。简述了音乐起源及作用,是我国最早的音乐论著之一);乐官(古代管理音乐的官员或官署);乐节(音乐的节奏与节拍);乐德(指古代音乐教育中的中、和等六种品德);乐仪(有音乐相...

古代的“六艺”分别指的是什么?任何人都能学习六艺吗?
答:古时候的“六艺”:古代的“六艺”就是指:礼、乐、射、御、书、数。一、礼:礼关键指的便是礼仪知识,是古代人日常的行为准则,是人和人之间沟通的基本礼仪。包含:吉礼(祭拜之礼)、凶礼(殡葬之礼)、军礼(军内礼仪知识)、宾礼(诸侯国朝见君王的礼仪知识)、嘉礼(日常生活礼仪)。二、乐:乐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