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发展史上有哪三次大的总结

作者&投稿:仇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针灸学理论体系的肇始时期

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个人临床实践对针灸知识的初步认识,大约在《黄帝内经》成书以前。

具有代表性的医家有传说中的岐伯、伯高、少俞等和春秋时期的名医医缓、医和等。

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医学帛书中,有两种古代经脉的文献,即“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其中对十一经脉的循行分布、病候表现及灸法进行了论述,这是现存最早的针灸学文献,反映了经络系统认识的早期面貌。

(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时期

主要从战国到秦汉,以《黄帝内经》成书为标志。

《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等为主要内容,从总体上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治方法和原则,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体系。

其中对经络的循行和病候、腧穴、针灸方法及适应症、禁忌症等,也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尤其是《灵枢》中有大量篇幅专门论述针灸学理论和临床治疗,故被称为“针经”,标志着针灸理论体系的基本形成。

在这个时期,大约成书于汉代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以阐明《黄帝内经》为要旨,其中关于奇经八脉和原气的论述,补充了《黄帝内经》的不足;同时,还提出了八会穴,并用五行学说对五输穴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已佚的《明堂孔穴治要》应该是这一时期有关腧穴的专著。

华佗亦对针灸颇有研究,创立了“华佗夹脊穴”。

东汉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在《伤寒杂病论》中也记载了许多针灸处方,主张针药并用,辨证论治。

这些成就都丰富了针灸学的发展。

(三)针灸学术发展时期

魏晋时代的皇甫谧在魏甘露间(公元256~260年),将《素问》、《灵枢》和《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著作的针灸内容汇而为一,编撰成

《针灸甲乙经》,共收录349个腧穴的名称、定位和刺灸法,并对各科病证的针灸治疗进行了归纳和论述,成为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是继《黄帝内经》之后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两晋和南北朝时期,随着针灸临床实践的不断深化,出现了许多临床医家和针灸专著。

如晋代名医葛洪撰《肘后备急方》,收载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为灸方,大大地推动了灸法的临床应用。

隋唐时代,针灸学有了长足的发展,唐初时针灸已成为专门的学科,设"针师"、"灸师"等专业称号。

隋至唐初的甄权、孙思邈,都是精通中医各科的大医学家,在针灸学方面也有卓越的成就。

甄权著有《针方》、《针经钞》和《明堂人形图》(均佚)。

唐 *** 在贞观年间(公元627~649年)组织甄权等人对明堂图经进行了校订,足见当时对针灸学的重视。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广泛收集了前代针灸医家的经验和个人的体会,并绘制了"明堂三人图",把人体正面、侧面及背面的十二经脉用五种颜色标出,奇经八脉用绿色标明,成为历史上最早的彩色经络腧 *** (已佚),他还创用了"阿是穴"和"指寸法".另外,王焘的《外台秘要》和崔知悌的《骨蒸病灸方》收录了大量的灸治经验,可以看出两晋和唐朝时代,灸法的应用较为盛行。

唐代是国家针灸教育体系成立的开端,唐太医署负责医学教育,内设针灸专业,有"针博士一人,针助教一人,针师十人,针工二十人,针生二十人",为针灸学的规范教育奠定了基础。



~

灸疗法集古名医著作之精髓~
答:《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药王”孙思邈所著,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在当时堪称方药全书,但其中并未忽视对针、灸、膏等方法的搜集,将灸法与针法、汤药并列为治病三大法。孙思邈对灸法的精辟论述、独特见解对我们至今都有指导意义。该书总结了...

灸罐的历史
答:我们开发的真空灸仪器完全遵循“小面积,高能级,感觉舒适”的“气至”三要素进行设计制作,仪器特点是:柔性材料、葫芦形结构、大容量药物汽化内加热腔、自动控制。二、多因素能级交换美国的科学研究有一个惊人的结论:“真空是能量的放大器,当放入1个能量时,可输出4--20个能量”。重温科学发展史,我们看到电子放大器...

中医艾灸的起源在哪里?
答:到了东汉时期艾灸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张仲景所写《伤寒杂病论》记载了很多用艾灸治疗三阴虚寒症的方法。西汉末年成书的《皇帝明堂经》是我国第一部具有成熟体系的,针灸并重的俞学经典名著,该书为艾灸对穴治疗奠定了基础。三国时期诞生了最早的灸疗专著,曹操之子魏东平王曹翕的《曹氏灸方》七卷,书...

针灸的起源
答:晋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也是继《黄帝内经》之后,对针灸医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学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唐代孙思邈著《千金要方》发明了同身寸取穴法,肯定了阿是穴的作用。据《唐书·百官志》记载,唐高祖武德九年(626年),在国家医疗和教学机构"太医署"中设有针博士、针助教、...

你对中医针灸如何看待?
答:这是继《内经》之后针灸学的又一次总结,在针灸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东晋葛洪著《后备急方》所录针灸医方109条,其中99条是灸方,引起了人们对灸法的重视,使灸法与针法一样得到了发展。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明了“阿是穴”的取法和应用,并绘制了“明堂三人图”,分别把人体正面、背面及侧面的十二...

中国古代针灸三圣是谁
答:铜人和图经,在当时的医疗教学和医官考试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为统一和发展我国针灸学作出了很大贡献。王惟一是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在针灸学方面,他一生致力于这方面的文献研究和整理工作,尤其对皇甫谧的《甲乙经》很有研究,且在学术上受其影响颇深。他把很多不统一的有关针灸学著作,...

中国近现代医学发展的大事有哪些
答:1951年 朱琏著《新针灸学》。1951年 卫生部针灸疗法实验所成立。1955年 中国中医研究院成立,院内设针灸研究所。1956年 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地先后成立中医学院。1956年 经络的研究被列为第一次全国自然科学发展规划的项目 1957年 江苏省中医学校针灸学科教研组编《针灸学讲义》,是1961年统编教...

中医的针灸有多少年历史了?
答:但是,也有研究得出相反的结论:穴位与非穴位组织均有神经纤维分布,它们在组织学上并无明显差异。至于穴位与非穴位区域下神经组织有什么不同,现在还不清楚。还有人报道,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日本西条一止应用红外线热像图摄影法观察到胸腹穴位区域皮肤温度比周围皮肤要高出0.5至1℃,他认为这是...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有什么重大医学成就
答:这些内容既是对前人药学知识的继承,更是他多年实地采药丰富经验的总结,在中药学上有极高的价值,对后世也有很大的影响。孙思邈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宋元时期,药物学新著不断出现。北宋唐慎微所著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收录药物1700多种,在当时是公认的本草学范本。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医学...

初识针灸(学医心得之二)
答:此书是在《针灸甲乙经》基础上,总结录入了唐宋至明代针灸学的发展成果,此时针灸穴位已增加到六百五十九个,针灸理论和针法技术也进一步完善,全被杨继洲收录于此书,故名《针灸大成》。《针灸大成》的问世,是中医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近三百年来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针灸专著。 现代中医大师倪海厦老师精研针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