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慎行论第二(2)

作者&投稿:独孤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壹行

  四曰──

  先王所恶,无恶於不可知,不可知则君臣、父子、兄弟、朋友、夫妻之际败矣。十际皆败,乱莫大焉。凡人伦以十际为安者也,释十际则与麋鹿虎狼无以异,多勇者则为制耳矣。不可知则知无安君、无乐亲矣,无荣兄、无亲友、无尊夫矣。

  强大未必王也,而王必强大。王者之所藉以成也何?藉其威与其利。非强大则其威不威,其利不利。其威不威则不足以禁也,其利不利则不足以劝也,故贤主必使其威利无敌,故以禁则必止,以劝则必为。威利敌,而忧苦民、行可知者王;威利无敌,而以行不知者亡。小弱而不可知,则强大疑之矣。人之情不能爱其所疑,小弱而大不爱则无以存。故不可知之道,王者行之废,强大行之危,小弱行之灭。

  今行者见大树,必解衣县冠倚剑而寝其下。大树非人之情亲知交也,而安之若此者信也。陵上巨木,人以为期,易知故也。又况於士乎?士义可知故也,则期为必矣。又况彊大之国?彊大之国诚可知,则其王不难矣。

  人之所乘船者,为其能浮而不能沈也;世之所以贤君子者,为其能行义而不能行邪辟也。

  孔子卜,得贲。孔子曰:『不吉。』子贡曰:『夫贲亦好矣,何谓不吉乎?』孔子曰:『夫白而白,黑而黑,夫贲又何好乎?』故贤者所恶於物,无恶於无处。

  夫天下之所以恶,莫恶於不可知也。夫不可知,盗不与期,贼不与谋。盗贼大奸也,而犹所得匹偶,又况於欲成大功乎?夫欲成大功,令天下皆轻劝而助之,必之士可知。

  求人

  五曰──

  身定,国安,天下治,必贤人。古之有天下也者,七十一圣。观於春秋,自鲁隐公以至哀公十有二世,其所以得之,所以失之,其术一也。得贤人,国无不安,名无不荣;矢贤人,国无不危,名无不辱。先王之索贤人无不以也,极卑极贱,极远极劳。虞用宫之奇、吴用伍子胥之言,此二国者,虽至於今存可也,则是国可寿也。有能益人之寿者,则人莫不愿之。今寿国有道,而君人者而不求,过矣。

  尧传天下於舜,礼之诸侯,妻以二女,臣以十子,身请北面朝之,至卑也。伊尹,庖厨之臣也;傅说,殷之胥靡也。皆上相天子,至贱也。禹东至榑木之地,日出、九津、青羌之野,攒树之所,抿天之山,鸟谷、青丘之乡,黑齿之国;南至交阯、孙朴、续樠之国,丹粟、漆树、沸水、漂漂、九阳之山,羽人、裸民之处,不死之乡;西至三危之国,巫山之下,饮露、吸气之民,积金之山,共肱、一臂、三面之乡;北至人正之国,夏海之穷,衡山之上,犬戎之国,夸父之野,禺彊之所,积水、积石之山。不有懈堕,忧其黔首,颜色黎黑,窍藏不通,步不相过,以求贤人,欲尽地利,至劳也。得陶、化益、真窥、横革、之交五人佐禹,故功绩铭乎金石,著於盤盂。

  昔者尧朝许由於沛泽之中,曰:『十日出而焦火不息,不亦劳乎?夫子为天子,而天下已治矣,请属天下於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焦巢於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於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故贤主之於贤者也,物莫之妨;戚爱习故,不以害之;故贤者聚焉。贤者所聚,天地不坏,鬼神不害,人事不谋,此五常之本事也。

  皋子众疑取国,召南宫虔、孔伯产而众口止。

  晋人欲攻郑,令叔向聘焉,视其有人与无人。子产为之诗曰:『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叔向归曰:『郑有人,子产在焉,不可攻也。秦、荆近,其诗有异心,不可攻也。』晋人乃辍攻郑。孔子曰:『诗云:「无竞惟人。」子产一称而郑国免。』

  察传

  六曰──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齐桓公闻管子於鲍叔,楚庄闻孙叔敖於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也。吴王闻越王句践於太宰嚭,智伯闻赵襄子於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於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於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於天下,乃令重黎举夔於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於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於宋君,宋君令人问之於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於井中也。』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於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

《吕氏春秋·慎行论》无义赏析
答:【原文】先王之于论也极之矣①。故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及则不知,不知则趋利。趋利固不可必也②。公孙鞅、郑平、续经、公孙竭是已。以义动则无旷③事矣,人臣与人臣谋为奸,犹或与之④,又况乎人主与其臣谋为义,其孰不与者?非独其臣也,天下皆且与...

谁知道《吕式春秋》
答:《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21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纂的杂家著作,又名《吕览》,在公元前239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书中尊崇道家,肯定老子顺应客观的思想,但舍弃了其中消极的成分。同时,融合...

《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赏析
答:《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赏析【原文】行不可不孰②。不孰,如赴深溪,虽悔无及。君子计行虑义,小人计行其利,乃不利。有知不利之利者,则可与言理矣。【注释】①慎行:行为要谨慎。本篇阐述的是漆雕学派的学说。②

吕氏春秋.慎行论.慎行
答:《慎行论》是一篇讲述行为的文章,可见早在战国时期,我们的先人早就开始研究行为学了,只是这个行为从道义出发,来评判行为的好坏。 所有的行为表达背后一定有动机驱使,作为行为执行者一定要明白这样做到底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不能简单为了自己的喜好而不顾事实和伦理,最后导致自己身败名裂。文章中所列举的例子无不在说...

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义
答:不是天义,是无义 二曰:先王之於论也极之矣。故义者,百事之始也,万利之本也,中智之所不及也。不及则不知,不知趋利。趋利固不可必也。公孙鞅、郑平、续经、公孙竭是已。以义动则无旷事矣,人臣与人臣谋为奸,犹或与之,又况乎人主与其臣谋为义,其孰不与者?非独其臣也,天下...

有闻而传之者,闻的意思
答:“有闻而传之者”的“闻”的意思:听到。整句意思:听了的人就去传播。出自:春秋 吕不韦《吕氏春秋》书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之《穿井得一人》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

求《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全文翻译。谢谢!
答:《吕氏春秋.慎行》这是原文,后面是对照译文:)~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于是扌豕 崔杼之于,令之争后。崔杼之子相与私哄,崔杼往见庆封而造之。庆封谓崔杼曰:“且留,吾将兴甲以杀之。”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

《吕氏春秋》的慎行论.察传 穿井得一人翻译
答: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井中之也,求闻之若此,不考无闻也 ...

《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赏析
答: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①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②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③,和五声④,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

《吕氏春秋·慎行论》疑似赏析
答:”老人决定在第二天一早再来市集上饮酒,希望遇到奇鬼然后杀死他。到了第二天早上老人在市集上喝醉了,他真实的儿子担心自己的父亲不能够回来,于是就专程出去迎接他回来。老人看见自己真实的儿子,拔出剑就刺。老人的心智被像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了,因此杀了自己真正的儿子。君王被像有才能的人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