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

作者&投稿:安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如下: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自认为防备周到的,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思想;平常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秘密蕴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与暴露的事物相排斥,非常公开的事物经常蕴藏着非常的机密。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与其攻打集中的正面之敌,不如先用计谋分散它的兵力,然后各个击破;与其主动出兵攻打敌人,不如迂回到敌人虚弱的后方,伺机歼灭敌人。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敌方已经明确,而盟友的态度还未明朗,要诱使盟友去消灭敌人,不必自己付出代价,这是根据《易经》中的损卦推演出来的。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要使敌人处于困难的境地,不是直接出兵攻打,而是采取“损刚益柔”的办法,令敌人由盛转衰,由强变弱。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敌方出现危难,就要乘机进攻夺取胜利。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

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文】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文】敌人乱得像丛生的野草,意料不到所要发生的事情,这是《易经·萃》卦中所说的那种混乱溃败的象征。因此,要利用敌人不能自主的时机去夺取胜利。

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用假象欺骗敌人,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巧妙地由虚变实。也就是说,开始用小的假象,继而用大的假象,最后假象突然变成真相。

第八计:暗度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故意暴露我方的行动,以牵制敌人在某地集结固守,然后我方迂回到敌人的背后发动突袭,攻敌不备,出奇制胜。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雎,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文】在敌人内部矛盾激化,分崩离析之时,我方应静待敌方形势的恶化。届时,敌人横暴凶残,相互仇杀,必将自取灭亡。我方应采取顺应的态度,然后相机行事,坐收渔人之利。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文】设法使敌方相信我方是善意友好的,从而对我方不加戒备。我方则暗中策划,积极准备,伺机而动,不要让敌方有所察觉而采取应变的措施。这是一种暗藏杀机、外示柔和的计谋。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文】当局势发展到必然有所损失时,应该以牺牲局部来换取全局的胜利。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文】敌人出现的小漏洞也必须乘机利用,再微小的利益也要力争获得。变敌人的小漏洞为我方的小胜利。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原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谋也。

【译文】发现可疑情况就要弄清实情,只有在侦察清楚以后才能行动;反复了解和分析敌方的情况,是发现阴谋的重要方法。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原文】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文】有作为的,不求助于人;无所作为的,求助于人。利用无所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文】等待自然条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敌人,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敌人,向前进攻有危险,那就想办法让敌人反过来攻我。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文】逼敌过甚会遭其反扑,让敌逃跑反而能削弱其气势。追击宜尾随而不迫切,消耗其体力,消磨其斗志,等到敌溃散时再去擒拿,可以避免流血战斗。所以,暂缓过急行动,小心行事,瓦解敌人,便会有利于自己。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原文】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文】用类似的东西诱惑敌人,使敌人糊里糊涂地上当受骗。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原文】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文】摧毁敌人的主力,擒住它的首领,就可以瓦解它的整体力量。就好像龙离开大海到陆地作战而面临绝境一样。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原文】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文】不直接面对敌人的锋芒,而是间接地瓦解敌人的气势。即用以柔克刚的办法转弱为强。

二十计:混水摸鱼。

【原文】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人宴息。

【译文】趁敌人内部混乱之际,利用其虚弱而无主见的条件,迫使敌人随从我方的意志,就像人到了夜晚一定要入室休息一样。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原文】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译文】保留阵地原有外形,保持原有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不敢轻举妄动。我方却秘密转移主力,打击别处的敌人。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原文】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文】对于弱小之敌,应包围起来歼灭。小股敌人力量虽弱,但行动灵活,不宜穷追不舍。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原文】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文】地理位置受到限制,形势发展受到阻碍时,攻击近处之敌对己有利,攻击远处之敌对己有害。火焰是向上蹿的,泽水是向低处流的,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莫不如此。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原文】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文】地处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小国,当敌方胁迫它屈服的时候,我方要立即出兵援助,并借机把自己的势力渗透进去。对处于困境的国家,只有空话而无实际援助,是不能取得信任的。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文】频繁地变动敌人的阵容,抽调开敌人的精锐主力,等待它自行败退,然后乘机取胜。这就好像拖住了大车的轮子,也控制了大车的运行一样。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文】强者慑服弱小者,要用警戒的方法加以诱导。威严适当,可以获得拥护。手段高明,可以使人顺服。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文】宁可假装糊涂而不采取行动,也绝不假冒聪明而轻举妄动。要沉着冷静,深藏不露,就像雷电在冬季蓄势待发一样。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原文】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文】故意露出破绽,给敌人提供方便条件。诱使敌人深入我方阵地,然后切断其前应与后援,使其陷入绝境。敌人贪图不应得的利益,必遭祸患。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原文】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文】借助别人的局面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虽少,但气势颇大。鸿雁在高空飞翔,全凭其丰满的羽翼助成气势。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原文】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文】乘着空隙插足进去,设法控制敌人的要害,这必须循序渐进。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原文】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文】如果敌人的兵力强大,就设法打击将领;如果敌人的将领足智多谋,就要挫败他的意志。敌人将领斗志衰弱,兵卒士气低落,敌军的战斗力就会丧失殆尽。充分利用敌人弱点进行控制和分化瓦解,就可以保存自己,扭转局势。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文】如果兵力空虚,就故意显示出更加空虚的样子,使敌人在疑惑之中更加疑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运用这种策略会奇妙莫测。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原文】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译文】在敌人给我方布置的疑阵中再反设一层疑阵。如果利用敌人内部的策应去争取胜利,那么我方就不会遭受损失。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原文】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文】人们通常不会自己伤害自己,如果受到伤害必定不受怀疑。我方以假乱真,令敌人信假为真,这样离间的计谋就能实现了。要像欺骗幼童那样迷惑敌人,顺势进行活动。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原文】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译文】敌人兵力强大时,就不要去硬拼。应当运用计谋使他们自我牵制,借以削弱它的力量。主帅如能巧妙地运用计谋,克敌制胜就如同有天神相助一般。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

【原文】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文】全军退却,避开强敌,以退为进,待机破敌,这不违背正常的用兵法则。

《三十六计》是谁写的?

这本书没有明确的作者,大多数学者认为此书是在历代优秀的兵法书籍的基础上进行高度总结凝炼而成的。

《三十六计》的作者开始的时候都认为是檀道济,但是经过大量的研究后发现兵书上部分策略的出自典故均来自南北朝以后的时期,而檀道济确实南北朝时期的军事家;由此《三十六计》的作者身份争议颇大。



~

谁有《孙子兵法》中的计策还有故事来源,要翻译的白话文,急...
答:第一计 瞒天过海 第二计 围魏救赵 第三计 借刀杀人 第四计 以逸待劳 第五计 趁火打劫 第六计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第七计 无中生有 第八计 暗渡陈仓 第九计 隔岸观火 第十计 笑里藏刀 第十一计 李代桃僵 第十二计 顺手牵羊 第三套 攻战计 第十三计 打草惊蛇 第十四计 借尸...

三十六计请用白话文解释每一计
答:第一计:瞒天过海计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 太阳,太阴。 注释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 注释: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第二计:围魏救赵计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注释:...

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
答: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文】自认为防备周到的,容易产生麻痹松懈的思想;平常看惯了的,往往就不再怀疑。秘密蕴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与暴露的事物相排斥,非常公开的事物经常蕴藏着非常的机密。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

三十六计原文及白话文解释
答:第一计:瞒天过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第二计:围魏救赵,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第三计: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第四计: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第五计:趁火打劫,本指趁...

求三十六计内容(白话)?
答:◎第一计-瞒天过海◎ 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 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

求36计 白话解释
答:◎第十六计-欲擒故纵◎以退为进,却抑先与的策略。在包围攻击时,故意放纵敌人,并不是任意的放纵敌人,而是先放松一下,不把敌人逼的太紧,所谓的逼则兵反,纵则灭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散而后擒,兵不血刃。古时有名的有: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郑武公巧计灭胡邦、王邑围攻昆阳。◎第十七计-抛砖引玉◎其意...

水浒传第16回白话翻译
答:第十六回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卑说杨志当时在黄泥冈上被取了生辰纲去,如何回转见得梁中书去,欲畏就冈子上自寻死路;却待望黄泥冈下跃身一跳,猛可醒悟,拽住了脚,寻思道:“爹娘生下洒家,堂堂一表,凛凛一躯。自小学成十八般武艺在身,终不成只这般休了?比及今日寻个死处,不如日后等他拿得...

三国演义每回梗概 白话文
答:孙坚伐刘表;刘表先败,后听蒯良计,在砚山用矢石打死孙坚.孙策用黄祖换父尸后回江东.●第八回 王司徒巧使连环计 董太师大闹凤仪亭 董卓在长安任意杀戳.王允与歌妓貂蝉暗设连环之计,要借吕布杀董卓.王允分别把貂蝉许与董卓和吕布,使二人猜疑.吕布趁卓与帝共谈,与貂婵私会相府后园凤仪亭,卓赶来,大怒...

水浒传的缩减白话文版
答:吴用施计,大败官兵,捉拿黄安,得了不少人马船只,获财物金银无数。方针救白胜谢宋江。宋江济阎婆之困,阎婆为谢宋江,把女儿婆惜与宋江作妻。婆惜与张三通奸。刘唐持金谢宋江,宋江收晃盖谢书。第二十一回阎婆硬逼宋江与女和好。未成,宋江欲给王公棺材钱,发现招文袋忘在家中,招文袋里有晃盖书信和谢金。回到家...

史记故事(白话文版)
答: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